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导学案+课堂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导学案+课堂检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2-17 16:22:59

内容文字预览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夯实基础题】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对新文化运动的有关历史进行研究,你认为他们从下面哪种报刊中会得到最多的信息(
d

A.《申报》
B.《中外纪闻》
C.《民报》
D.《新青年》
2、这次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等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这次运动”是(
C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3、毛泽东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好的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这段话指出新文化运动的缺陷是(
A

A.一味崇拜西方文化抹煞传统文化
B.脱离了当时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C.忽视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D.没有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4、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
A

A.取得了重大突破
B.被全社会所认同
C.推动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彻底成功
【提高训练题】
5.
有学者认为,民初儒学第二次危机就其发生而言,仍然是产生于中国文化内部的危机。它“表现出一种激烈的反传统倾向。”这次危机是(
C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
树荫下,在宿舍里,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C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导学案
【课程标准】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知道新文化运
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目标】
1.知道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3、了解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以及新文化运动的情况,能以陈独秀等人为榜样,具有勇于创新、不畏艰难的精神。
【课前预习】
一、预习指导
1、划书:(1)用_____线划出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时间、地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和意义。(2)用~~~~线划出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的主张,作用。(3)用==线划出鲁迅的作品以及其在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2、实验班在“微课/测试”中写下你的疑问;非实验班在导学案“我的疑问”处写下你预习后存在的疑问、希望了解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
实验班:请登陆网班个人账号,完成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的在线微课(预习)。
非实验班:完成本纸质导学案。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材料一: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
材料一中,中国人自知不足而做出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应对措施分别指哪些事件?
(2)根据课文和材料一,陈独秀等人为什么要发起新文化运动?
(3)为了洗刷干净国民脑袋旧思想,陈独秀做了什么?
(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1)请在教材中找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和意义,并在课文相关处划书、写出标题。
材料一“要拥护那德先生(即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即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2
)材料二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哪两个口号?阅读教材李大钊注释部分,后期的新文化运动引进宣传了什么思想?
(3)读教材,完成下面表格。
代表人物
主张
代表作品
地位/作用
陈独秀
提出“文学革命”口号
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胡适
鲁迅
/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阅读教材第一子目,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并划线标注写出小标题。
三、预习检测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
b

A.《每周评论》
B.《新青年》
C.《天演论》
D.《申报》
2、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在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认真思考后,把思想解放视为“救国之要道”。于是他们(
c

A.开展维新变法运动
B.创办《申报》
C.掀起新文化运动
D.掀起洋务运动
3、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的“他”是(
d

A.孙中山
B.李鸿章
C.康有为
D.陈独秀
4.新文化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c

A.自强
求富
B.自由
民主
C.民主
科学
D.民主
自强
5.下列哪项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a
)
A.提倡新生活
B.提倡新道德
C.提倡民主和科学
D.提倡新文学
6.
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章课本一律废止。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 d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7.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大解放,其“新”表现在( d )
A、宣传“尊孔读经” B、宣传维新变法
C、宣传推翻清王朝 D、宣传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也就是(
a

①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②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制度③反对封建专制和军阀统治④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我的疑问
【课堂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见下表
表一: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生
表二:1924年北京大学“最崇拜的
校长嘱各举崇拜人物,以表其景仰之诚。
人物“问卷调查结果:
序号
被崇拜者
崇拜人数
1
孙中山
473
2
陈独秀
173
3
蔡元培
153
……
14
孔子
1
统计结果如下:
序号
被崇拜者
崇拜人数
1
孔子
153
2
孟子
61
3
老子
17
4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潮流下…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
材料三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钱玄同先生(1887~1939)曾经提出“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的观点。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
【学习小结】
【课外延伸】
新旧文学之争
黄侃和胡适都是在北大任教的学者,可是两者对于文学的观念不一。黄侃崇尚文言文,在讲课中赞美文言文的高明,举例说:“如胡适的太太死了,他的家人电报必云:‘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
’长达11字。而用文言则仅需‘妻丧速归’4字即可,仅电报费就可省三分之二。胡适听说此事,开始回击。胡适在课堂上大讲白话文的好处,有位同学不服气地问:“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一点缺点都没有?”胡适微笑:“没有。”这位学生想起黄侃关于文言文拍电报省钱的调侃来,反驳道:“怎会没有,白话文语言不简洁,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胡适说:“不一定。要不我们做个试验。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发信,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便发电报拒绝了。复电便是用白话文写的,而且非常省钱。同学们如有兴趣,可代我用文言文拟一则电文,看看是白话文省钱,还是文言文省钱。”学生纷纷拟稿。最后胡适从电报稿中挑出一份字数最少的且表达完整的,其内容是“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胡适念毕,说:“这份电稿十二个字,算是言简意赅,但还是太长。我用白话文只须五个字:‘干不了,谢谢。’‘干不了’,含有才学疏浅、恐难胜任的意思,‘谢谢’既对友人费心介绍工作表示感谢,又有婉拒之意。可见,语言的简练,并不在于是用白话文,还是用文言文,只要用字恰当,白话也能做到比文言文更简练。”经这么一说,很多学生表示服气,对白话文好感倍增。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以及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1917年,著名教育家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的“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主张,推动了北京大学的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层在北京大学任教。
兴起的背景
开始的标志: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等
过程
新文化运动
胡适:
口号(旗帜):民主、科学
文学革命
内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鲁迅:
积极意义:(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
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