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课堂检测】
1、曹操在《蒿里行》中描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其主要原因是(
B
)
A.黄巾起义的破坏
B.封建军阀的割据混战
C.东汉政权瓦解
D.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在赤壁之战中、刘孙联军打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是(
B
)
A.地理上的优势
B.正确的战略战术
C.曹操骄傲自满
D.孙刘的联盟
3、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A
)
A.
统一天下
B.
消灭袁绍
C.
废汉称帝
D.
建立魏国
4、对于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D)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
B.与东汉后期相比,三国鼎立有利于当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C.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
D.三国鼎立的出现是一种分裂,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5、下列关于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
②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更大范围的统治权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
6、下列不属于三国时期人物的是(
B
)
A.刘备
B.曹操
C.孙权
D.曹丕
【延伸阅读】
曹操
即魏武帝。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年二十,举孝廉,为郎,历任洛阳北部尉、济南相等职。曹操。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步扩充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占据兖州,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后用其名以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元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二十余万南下,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被孙权和刘备联军击败。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魏王。死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魏武帝。曹操生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俗门弟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在所统治的地区内,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法接要》等书。曹操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表现了杰出的才能,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在演义里被贬意描写的曹操当之无愧的是三国最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刘备
字玄德,河北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汉开国君王。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刘备少年丧父,与母亲贩鞋织草席为生。黄巾起义时,刘备组织义兵,随政府军剿除黄巾,有功,任安喜县尉,不久因鞭打督邮弃官。后诸侯割据,刘备势力弱小,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几经波折,却仍无自己的地盘。赤壁之战之际,刘备联吴抗曹,取得胜利,从东吴处“借”到荆州,迅速发展起来,吞并益州,占领中,建立蜀汉政权。
陈寿: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孙权
吴国大帝。
孙权19岁就继承了其兄孙策之位,力据江东,击败了黄祖。后东吴联合刘备,在赤壁大战击溃了曹操军。东吴后来又和曹操军在合肥附近鏖战,并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杀死关羽、大破刘备的讨伐军。曹丕称帝后孙权先向北方称臣,后自己建吴称帝,迁都建业。他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发展造船业、连通台湾、积极和印度等国外交、多次减免赋税,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 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第17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课程标准】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学习目标】
1、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政治格局形成,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时序。
2、知道三国鼎立格局中三个政权的名称、开创者、势力范围、都城等。
3、通过对三国历史人物的了解,认识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学习任务单】
【课前预习】
一、预习指导
先通览本课内容,了解本课知识概况。
根据课前预习的问题再细读教材,在书上找出答案并划线,写上小标题。对课前预习的问题有疑问的用红笔做标记,请教同学。
对课堂探究的问题进行初步思考,整理出答题思路,为课堂探究、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并在课文相关内容处作好标注。)
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概况。
名称
时间
作战双方
结果
特点
影响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请思考:曹操为何能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国名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请思考: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起什么历史作用?
3、南北朝的更替时序:A:北朝是指
。
B:南朝是指
。
三、预习检测
1.东汉与西汉合称汉朝。下列有关东汉末年局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政局混乱
B.经济发展
C.国富民强
D.中央集权
2.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这场战役是(
C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3.歌曲《曹操》的第一句歌词是“东汉末年分三国”。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D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4.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三国鼎立局面,三国当时的国号分别是
(
A
)
①魏
②蜀
③吴
④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三国政权分立局面结束的标志是( D )
A.魏国灭蜀
B.西晋建立
C.东晋建立
D.西晋灭吴
四、我的疑问、收获
【课堂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玠语太祖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原文大意见P106)
——《三国志》
材料二: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曹操舰船),延及岸上营落……北军大坏。
——《资治通鉴》
材料三:“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
材料四
“设使国家无有孤(曹操),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三国志注》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材料三中,鲁迅提到了文学作品中的曹操、民间百姓认识的曹操和历史上的曹操三种不同的形象。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说说你对曹操的评价。
【学习小结】(画出本课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