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我的母亲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 我的母亲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17 17:2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我的母亲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责罚、管束、广漠、宽恕、质问、轻薄、文绉绉”等词语。
2.收集有关胡适的成长经历的资料,尤其注意母亲给他影响的内容。
能力目标:
1.疏通文意,概括文中的母亲的伟大形象,感知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推敲含义丰富的语句,并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情感目标:
1.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丰富的文化素养。
2.联系生活体验,用心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感知文章内容,理清脉络,并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2.了解“母亲”为人处事对作者的影响。
3.联系生活,谈谈自己对母亲为人处世和教子方式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和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学好本文,需要学生做好如下准备工作:搜集自己熟悉的抒写母亲的诗文或歌曲,把握其主要内容;查找资料,初步了解胡适及其他的家庭情况。
教师课前需要阅读《胡适自传》,或者其中的《九年的家乡教育》和《先母行述》两篇,感悟母亲对儿子的深深关爱,以及胡适对母亲那种“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劬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的哀痛之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现代史上,曾有这样三位母亲,一位是冯顺弟,她是安徽绩溪中屯村人,胡适的母亲;一位是吴清芝,河南唐河小吴庄人,冯友兰的母亲;另一位是鲁瑞,浙江绍兴东北乡安桥头村人,周树人(鲁迅)的母亲。在她们的身世际遇上有着不少的相似之处:第一,都出生在农村;第二,都嫁给了读书人或小官吏;第三,年轻时都不幸丧夫,年纪轻轻就担负起了抚育幼小子女的重担;第四,她们都识字,有文化。
众所周知,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我们应该好好感激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胡适《我的母亲》,了解他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以及作者对母亲感情又是怎样的。
胡适简介: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字适之。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人,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美留学。初学农学,后攻读哲学,文学。
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他早年积极提倡白话文,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1917年1月,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上的“八不主义”。后又发表了《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在当时都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他还是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192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1922年创办《努力周刊》和《读书杂志》,提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反对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6年游历欧美,在各国讲学。1928年与徐志摩等出版《新月》月刊。晚年致力于《水经注》版本的考证。主要著作还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等。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野蛮(mán) 责罚(zé fá) 管束(shù) 绰号(chuò) 气量(liàng)
宽恕(shù) 遂(suì) 掷(zhì) 抽屉(tì) 嬉戏(xī)
笙(shēng) 庶(shù) 翳(yì) 糜(mén) 文绉绉(zhōu)
2.解释下列词语: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广漠:形容地方广大空旷。
翳: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① 责问。② 询问。本文选用义项①。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佃户:佃,租种土地。
三、默读、整体感知文章
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四、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提问:为什么说她有是“严父”?
明确: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
提问: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质?
明确: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⑴ 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⑵ 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的责罚我。
⑶ 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气。
⑷ 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⑸ 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格: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的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带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五、品读体验
1.找出你认为母亲最感人的细节,谈谈你的体会:
(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⑴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
胡适的母亲深感教子的责任重大。丈夫去世后,对孩子的教育全部落在了自己头上,同时,孩子是她精神生活的全部,也是她对未来生活的全部寄托,更要对得起去世的丈夫,所以,她想培养孩子早日成才。
⑵ “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眼病。”
充分体现出母亲的慈爱。
2.作者感人至深的爱戴、感激之情,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加以表现的:
通过质朴、真切的语言来自然流露的。
六、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的母亲,一个备受生活磨难的旧中国妇女,她对“我”教之严,爱之慈。作者以饱蘸深情而又质朴的文字,抒写下儿子对她的尊敬、感激,读来确实让人泪眼朦胧。
七、推荐阅读
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八、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检查反馈
1.第一课时学的字词。
2.口头梳理第一课时学习的知识点。
二、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粗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三、问题探究
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语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作为课文内容鲜明精练概括的文题无关,作者这样安排行文结构的用意是什么?
(点拨: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了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出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总的来说,作者在前三段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这样看来,前三段实在不是闲笔,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呼应。另一原因是,这篇课文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历程,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点拨: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教导”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的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3.人们常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回顾人生历程时,胡适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念之情,但在文中却极少运用直接抒情的语句,那么作者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
(点拨:对此,大体可从两个方面来探讨:
①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有些语句就饱蘸感情:“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等。
②作者是用童年的视角来回忆童年往事,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四、活动与探究
1.搜集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并简短点评、编辑成册,在班上与同学交流。
2.我们从母亲那里得到的不只是爱的抚慰,往往还有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态度。人们常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请你对自己的“第一任老师”作一个客观的评价。
五、课堂小结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六、布置作业
作文,以《我的母亲》或者“影响我最深的一个人”为主题,写一篇2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写成人物传记,通过几件事情来塑造人物。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