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检测5 运动和力、压强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对下列与压强有关的事例,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用吸管喝饮料利用了大气压强
B.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制造的
C.水坝下部比上部建造的宽是因为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D.火车进站时旅客不能越过安全黄线,依据的是流体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2.踢毽子是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脚将毽子踢出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毽子飞行过程中受到重力和脚对它的踢力
B.毽子向上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C.毽子能继续向上运动是由于毽子具有惯性
D.由于惯性,毽子下落过程中会越来越快
3.如图所示,带有吸盘的塑料挂钩静止在墙壁上。若将一件衣服挂在挂钩上,挂钩仍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关于挂钩的说法正确的是( )【来源:21cnj*y.co*m】
第3题图
A.它受到的大气压力减小 B.它受到的重力增加
C.它对墙壁的压力增加 D.它与墙壁间的摩擦力增大
4.2015年9月3日,我国为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如图所示,型号为直-10的20架武装直升机的组成数字7和0匀速飞过天安门广场时,下列对直升机的描述正确的是( )21*cnjy*com
第4题图
A.以地面为参照物,直升机队是静止的
B.以国旗为参照物,直升机队是运动的
C.以其中一架直升机为参照物,其他直升机是运动的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条弹性绳拉开,使弹性绳两端的拉环能分别套在相隔一段距离的两根柱子上,用来晒衣服。现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按图甲的方法做;另一种是按图乙的方法做。关于这两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5题图
A.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
B.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甲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
C.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相同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的大小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B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将( )
第6题图
A.在B点保持静止 B.沿BE方向运动
C.沿BC方向运动 D.沿BD方向运动
7.“移动式划船机”在重庆市第30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荣获学生创造发明一等奖。它改变了传统健身器材的局限性,如图所示是现场的操作演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第7题图
A.手柄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B.操作划船机运动时,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静止时划船机对地板的压力和划船机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用脚调整踩踏板的方向,能让划船机转向,是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8.在学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时,老师做了如图的实验:具有一定速度的钢珠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线AB运动;如果在它的运动路径旁放一磁铁,钢珠的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AC。对该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 )
第8题图
A.在水平面上沿直线AB运动的小球,若所受的一切力突然消失,则小球将变得静止
B.钢珠沿直线AB运动时不受任何外力作用
C.钢珠沿曲线AC运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D.实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它由30颗地球非同步卫星和5颗地球同步卫星组成。如图是三颗地球同步卫星(从地球上看,每颗好像悬挂在空中不动)轨迹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第9题图
A.卫星1相对于卫星2是运动的 B.卫星1相对于卫星2是静止的
C.卫星1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D.卫星2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第10题图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
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如图,物体甲重为2N,物体乙重为5N,甲对乙的压强与乙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甲、乙两物体底面积之比是( )21·cn·jy·com
第11题图
A.2∶5 B.3∶5 C.2∶7 D.5∶7
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四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竖放在水平地面上,若把乙、丙、丁中的阴影部分切除后,甲、乙、丙、丁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第12题图
A.p丁<p甲=p乙<p丙B.p甲=p乙<p丁<p丙
C.p甲>p乙>p丙>p丁D.p丁<p甲<p乙=p丙
如图所示,质量和高度相同的甲、乙两圆柱形容器,分别倒入等质量的酒精和水(液体均未溢出)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ρ酒精=0.8×103kg/m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第13题图
A.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F乙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
C.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D.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
14.匀速地向某容器内注满水,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如图。这个容器可能是( )
第14题图
玉米棒漂浮在盐水里,如图所示,现将容器缓慢地倾斜起来,关于水对底部A处的压强及玉米棒浸入盐水的体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15题图
A.A处的压强增大,玉米棒浸入体积减小
B.A处的压强不变,玉米棒浸入体积不变
C.A处的压强增大,玉米棒浸入体积不变
D.A处的压强不变,玉米棒浸入体积增大
二、填空题(除注明外,每空1.5分,共33分)
16.细心的小玲同学发现,较重的衣服挂在图中甲衣挂上时更不容易变形,这是因为压力一定时,甲衣挂能增大与衣服的________,从而减小了对衣服的________。
第16题图
17.马拉着载有1000kg货物的雪橇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雪橇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在前2秒内马对雪橇的拉力是500N,此时雪橇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是________N,如拉雪橇运动在第6秒时,拉力大小与第1秒时相比较是拉力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1-c-n-j-y
第17题图
18.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丙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做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丙车的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第18题图
(1)观察分析丙车图像可知,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________s。
(2)观察分析甲、乙、丙车运动图像,在前5s内________车运动得最快。(填“甲”、“乙”或“丙”)
用弹簧测力计缓慢地将放在桌面上的物体提起,其示数F与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试解答下列问题。
第19题图
(1)图甲中拉力为________N,钩码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___N。
(2)当h=4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N,桌面对钩码的支持力是________N。
物理小组的同学们制作了车辆超速自动拍摄装置。如图所示,在行车道上相隔一定距离的路面下分别安装矩形线圈,线圈和拍摄装置的控制电路相连接。电动小车通过线圈上方的路面时,由于电磁感应会引起控制电路的电流变化,从而实现自动拍摄。如果实验中要求电动小车时速不超过18km/h,当小车先后通过两个线圈上方的时间间隔小于0.5s时,拍摄系统就会被激活而拍下超速车的照片,否则将不会激活拍摄系统。根据这一要求,两个线圈之间的距离应设计为________米。
第20题图
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上的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的质量分别为2m和m、边长分别为2a和a,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实心均匀正方体丙、丁的密度和边长分别如表所示,若在丙或丁中选择一个叠放在甲或乙上方中央,使上方物体对下方物体的压强p上与下方物体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Δp下的比值最大,应将________。
物体
密度
边长
丙
ρ
2a
丁
3ρ
a
第21题图
如图甲所示,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实心物块放入圆柱形容器底部。逐渐向容器内倒入液体A(液体始终未溢出),测量容器内液体的深度h,并计算出该物块所对应受到的浮力F浮,绘制了如图乙中实线所示的图像。21教育网
第22题图
(1)物块重为________N,密度为________kg/m3,未倒液体前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________Pa。21cnjy.com
(2)在液体A中,当h=12cm时,物块处于________(填“漂浮”、“悬浮”或“沉底”)状态。21*cnjy*com
(3)更换一种液体B重复上述实验,绘制了如图乙中虚线所示的图像。当h=12cm时,物块在液体B中处于________(填“漂浮”、“悬浮”或“沉底”)状态。在容器内液体的深度h相同时,液体B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B________(填“>”、“=”或“<”)液体A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21·世纪*教育网
23. (3分)如图所示的装置,抽气前气球内气体压强________大气压;抽气时瓶内的气球在不断膨胀,说明气球内气体压强________玻璃瓶内气体压强,从而推测此时瓶内的气体压强________大气压(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第23题图
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m/s(保留1位小数)。(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
第24题图
三、实验探究题(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6分)
小萌发现家中厨房里的瓷砖墙面上用如图甲所示的塑料吸盘挂炊具,于是她想:塑料吸盘所能挂的最大重物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经过思考,她有如下猜想:
第25题图
①与塑料吸盘圆形盘面的面积大小有关;
②与竖直墙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1)为了验证猜想①是否正确,小萌用直径大小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吸盘式挂钩紧压在________墙面(填“相同”或“不同”),分别向挂钩上挂钩码,直至吸盘脱落,如图乙所示是吸盘刚好脱落时所挂钩码的情况,由此可判断猜想①是________的。
(2)(2分)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②是否正确。
简要做法:
如何判断:
26.一质量均匀分布、正反面相同的长方形木板,以中线MN为界,对比观察左右两部分,发现粗糙程度可能不一样,哪一侧更粗糙?同学们进行了研究。
(1)小明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如下操作:
A.将轻弹簧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板上MN左右两侧的P、Q点,另一端分别与同一滑块接触。
B.移动滑块使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由静止释放滑块,使滑块越过MN但不滑离木板。
C.分别测出滑块越过MN后滑行的距离x1和x2。
小明想根据x1和x2的大小关系判断木板的粗糙程度,小华提出疑义。
①为能根据x1和x2的大小关系作出正确判断,请指出小明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不能确定滑块________时的速度相同。2·1·c·n·j·y
②简述改进方法: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________,另一端与滑块接触,移动滑块使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分别向木板两个不同侧面由静止释放滑块(滑块不滑出木板),分别测出滑块滑行的距离x1和x2。【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第26题图
(2)如图乙所示,小红使滑块从同一高度的斜面由静止分别滑向木板的不同侧面,测出滑块运动的速度,分别作出滑块从侧面一端运动至MN过程中的速度v和时间t的关系图线如图丙所示,则图线________(填“a”或“b”)所对应的接触面更粗糙,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答题(每题7分,共21分)
27.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交通拥堵也成了普遍现象,一款时尚的电动独轮车,让您享受穿梭于闹市的轻松与快乐,电动独轮车代替自行车和电动车作为代步工具是时尚潮流发展的必然趋势。如图1所示,该独轮车的质量为10kg,竖直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且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为100cm2。(g取10N/kg)www-2-1-cnjy-com
第27题图
(1)该电动独轮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如图2所示,问电动独轮车在20min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2)电动独轮车竖直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28.如图(a)所示,实心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分别为20牛和60牛,A的边长为0.2米,B的边长为0.3米。【出处:21教育名师】
第28题图
(1)求正方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A。
(2)求正方体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B。
(3)若在正方体A、B上分别放置与A、B底面积相等、材料相同的长方体物块C和物块D,如图(b)所示,如果它们的高度h相等,正方体A和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h的取值范围。
29.如图,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足够深且质量为0.5千克的圆柱形容器中放有质量为2.1千克,密度为0.75×103千克/米3的圆柱形木块,木块、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3S、8S。(g取10N/kg)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第29题图
(1)求圆柱形木块的体积V木。
(2)在容器中加入水,当水深为0.01米,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3)继续往容器中加水,当木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恰好为0时,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
阶段检测5 运动和力、压强
一、选择题
1.C 2.C 3.D 4.B 5.B 6.B 7.D 8.D
9.A 10.D 11.C 12.A 13.B 14.A 15.C
二、填空题
16.受力面积 压强
17.500 不变
18.(1)20 (2)乙
19.(1)2.4 4.5 (2)3 1.5
20.2.5
21.1∶2 丁叠放在甲上方中央
22.(1)9 900 900 (2)漂浮 (3)沉底 <
23.等于 大于 小于
24.14.2
三、实验探究题
25.(1)不同 相同 正确 (2)简要做法:可以将相同的塑料吸盘分别挂在光滑墙面和粗糙墙面上,而且挂相同的钩码,观察吸盘脱落情况。如何判断:若其中一个吸盘先脱落,则说明猜想正确;若吸盘同时脱落,则说明猜想错误。【版权所有:21教育】
26.(1)①到达MN ②MN(合理都正确) (2)b 相同时间内,b图线物块的速度变化快
四、解答题
27.(1)电动独轮车在20min内通过的路程是6km (2)电动独轮车竖直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是1×104Pa。
28.(1)∵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FA=GA=20N,FB=GB=60N;(2)正方体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B==≈666.67Pa;(3)A、B物体的密度之比:ρA∶ρB=∶=∶=∶=9∶8,当A、B两者放上物体C、D后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时,则:ρAg(h+0.2m)=ρBg(h+0.3m),解得:h=0.6m,即此时pA′=pB′;当0<h<0.6m时pA′<pB′;当h>0.6m时pA′>pB′。
29.(1)木块的体积 V木===2.8×10-3m3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ρ水gh=1.0×103kg/m3×10N/kg×0.01m=100Pawww.21-cn-jy.com
(3)当木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恰好为0时,木块所受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F浮=G木,ρ水gV排=G木,V排===2.1×10-3m3
又因为V排∶V水=S木∶S水
V水=×2.1×10-3m3=3.5×10-3m3
m水=ρ水V水=1.0×103kg/m3×3.5×10-3m3=3.5kg,G水=m水g=3.5kg×10N/kg=35N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G容+G水+G木=5N+35N+21N=61N
课件39张PPT。阶段检测5 运动和力、压强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对下列与压强有关的事例,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用吸管喝饮料利用了大气压强
B.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
理制造的
C.水坝下部比上部建造的宽是因为液体压强随着深
度的增加而减小
D.火车进站时旅客不能越过安全黄线,依据的是流
体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C2.踢毽子是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脚将毽子踢出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毽子飞行过程中受到重力和脚对它的踢力
B.毽子向上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C.毽子能继续向上运动是由于毽子具有惯性
D.由于惯性,毽子下落过程中会越来越快C3.如图所示,带有吸盘的塑料挂钩静止在墙壁上。若将一件衣服挂在挂钩上,挂钩仍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关于挂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它受到的大气压力减小
B.它受到的重力增加
C.它对墙壁的压力增加
D.它与墙壁间的摩擦力增大D第3题图4.2015年9月3日,我国为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如图所示,型号为直-10的20架武装直升机的组成数字7和0匀速飞过天安门广场时,下列对直升机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以地面为参照物,直升机队是静止的
B.以国旗为参照物,直升机队是运动的
C.以其中一架直升机为参照
物,其他直升机是运动的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B第4题图5.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条弹
性绳拉开,使弹性绳两端
的拉环能分别套在相隔一
段距离的两根柱子上,用
来晒衣服。现有两种办法:
一种是按图甲的方法做;
另一种是按图乙的方法做。
关于这两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
B.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甲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
C.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相同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的大小第5题图B6.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B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将 ( )
A.在B点保持静止
B.沿BE方向运动
C.沿BC方向运动
D.沿BD方向运动B第6题图7.“移动式划船机”在重庆市第30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荣获学生创造发明一等奖。它改变了传统健身器材的局限性,如图所示是现场的操作演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手柄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B.操作划船机运动时,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静止时划船机对地板的压力和划船机受到的支持
力是一对平衡力
D.用脚调整踩踏板的方向,
能让划船机转向,是由
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
动状态D第7题图8.在学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时,老师做了如图的实验:具有一定速度的钢珠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线AB运动;如果在它的运动路径旁放一磁铁,钢珠的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AC。对该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在水平面上沿直线AB运动的小球,若所受的一切
力突然消失,则小球将变得静止
B.钢珠沿直线AB运动时不受任何外力作用
C.钢珠沿曲线AC运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D.实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第8题图9.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它由30颗地球非同步卫星和5颗地球同步卫星组成。如图是三颗地球同步卫星(从地球上看,每颗好像悬挂在空中不动)轨迹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卫星1相对于卫星2是运动的
B.卫星1相对于卫星2是静止的
C.卫星1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D.卫星2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A第9题图★10.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 (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
匀速直线运动
C.0s~8s内,甲乙两同学
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第10题图D★11.如图,物体甲重为2N,物体乙重为5N,甲对乙的压强与乙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甲、乙两物体底面积之比是 ( )
A.2∶5
B.3∶5
C.2∶7
D.5∶7第11题图C★12.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四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竖放在水平地面上,若把乙、丙、丁中的阴影部分切除后,甲、乙、丙、丁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第12题图AA.p丁<p甲=p乙<p丙
B.p甲=p乙<p丁<p丙
C.p甲>p乙>p丙>p丁
D.p丁<p甲<p乙=p丙13.如图所示,质量和高度相同的甲、乙两圆柱形容器,分别倒入等质量的酒精和水(液体均未溢出)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ρ酒精=0.8×103kg/m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F乙
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
C.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
D.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B第13题图14.匀速地向某容器内注满水,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如图。这个容器可能是 ( )A第14题图★15.玉米棒漂浮在盐水里,如图所示,现将容器
缓慢地倾斜起来,关于水对底部A处的压强及玉米棒
浸入盐水的体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A处的压强增大,玉米棒浸入体积减小
B.A处的压强不变,玉米棒浸入体积不变
C.A处的压强增大,玉米棒浸入体积不变
D.A处的压强不变,玉米棒浸入体积增大第15题图C二、填空题(除注明外,每空1.5分,共33分)
16.细心的小玲同学发现,较重的衣服挂在图中甲衣挂上时更不容易变形,这是因为压力一定时,甲衣挂能增大与衣服的 ,从而减小了对衣服的
________。第16题图受力面积压强17.马拉着载有1000kg货物的雪橇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雪橇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在前2秒内马对雪橇的拉力是500N,此时雪橇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是______N,如拉雪橇运动在第6秒时,拉力大小与第1秒时相比较是拉力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第17题图500不变18.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丙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做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丙车的图像,回答下列问题:第18题图(1)观察分析丙车图
像可知,丙车做匀速
直线运动的时间为____s。
(2)观察分析甲、乙、丙车运动图像,在前5s内____车运动得最快。(填“甲”、“乙”或“丙”)20乙★19.用弹簧测力计缓慢地将放在桌面上的物体提起,其示数F与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试解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拉力为 N,
钩码所受的重力为____N。
(2)当h=4cm时,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是____N,
桌面对钩码的支持力
是____N。第19题图2.44.531.5★20.物理小组的同学们制作了车辆超速自动拍摄装置。如图所示,在行车道上相隔一定距离的路面下分别安装矩形线圈,线圈和拍摄装置的控制电路相连接。电动小车通过线圈上方的路面时,由于电磁感应会引起控制电路的电流变化,从而
实现自动拍摄。如果实验中要
求电动小车时速不超过18km/h,
当小车先后通过两个线圈上方
的时间间隔小于0.5s时,拍摄
系统就会被激活而拍下超速车
的照片,否则将不会激活拍摄
系统。根据这一要求,两个线
圈之间的距离应设计为 米。第20题图2.521.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上的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的质量分别为2m和m、边长分别为2a和a,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实心均匀正方体丙、丁的密度和边长分别如表所示,若在丙或丁中选择一个叠放在甲或乙上方中央,使上方物体对下方物体的压强p上与下方物体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Δp下的比值最大,应将 。第21题图1∶2丁叠放在甲上方中央★22.如图甲所示,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实心物块放入圆柱形容器底部。逐渐向容器内倒入液体A(液体始终未溢出),测量容器内液体的深度h,并计算出该物块所对应受到的浮力F浮,绘制了如图乙中实线所示的图像。
(1)物块重为____N,密度为 kg/m3,未倒液体前
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____Pa。
(2)在液体A中,当h=12cm时,
物块处于 (填
“漂浮”、“悬浮”
或“沉底”)状态。第22题图9900900漂浮(3)更换一种液体B重复上述实验,绘制了如图乙中虚线所示的图像。当h=12cm时,物块在液体B中处于________(填“漂浮”、“悬浮”或“沉底”)状态。在容器内液体的深度h相同时,液体B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B____(填“>”、“=”或“<”)液体A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沉底<第22题图23.(3分)如图所示的装置,抽气前气球内气体压强______大气压;抽气时瓶内的气球在不断膨胀,说明气球内气体压强_______玻璃瓶内气体压强,从而推测此时瓶内的气体压强________大气压(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23题图等于大于小于★24.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的速度是 m/s(保留1位小数)。(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第24题图14.2三、实验探究题(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6分)①与塑料吸盘圆形盘面的面积大小有关;
②与竖直墙面的光滑程度有关。★25.小萌发现家中厨房里的瓷砖墙面上用如图甲所示的塑料吸盘挂炊具,于是她想:塑料吸盘所能挂的最大重物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经过思考,她有如下猜想:第25题图(1)为了验证猜想①是否正确,小萌用直径大小_____
(填“相同”或“不同”)的吸盘式挂钩紧压在______墙面(填“相同”或“不同”),分别向挂钩上挂钩码,直至吸盘脱落,如图乙所示是吸盘刚好脱落时所挂钩码的情况,由此可判断猜想①是________的。
(2)(2分)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②是否正确。
简要做法:
如何判断:不同相同正确 若其中一个吸盘先脱落,则说明猜想正确;
若吸盘同时脱落,则说明猜想错误。 可以将相同的塑料吸盘分别挂在光滑墙
面和粗糙墙面上,而且挂相同的钩码,观察吸盘脱落
情况。26.一质量均匀分布、正反面相同的长方形木板,以中线MN为界,对比观察左右两部分,发现粗糙程度可能不一样,哪一侧更粗糙?同学们进行了研究。
(1)小明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如下操作:
A.将轻弹簧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板上MN左右两侧的P、Q点,另一端分别与同一滑块接触。
B.移动滑块使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由静止释放滑块,使滑块越过MN但不滑离木板。
C.分别测出滑块越过MN后滑行的距离x1和x2。第26题图小明想根据x1和x2的大小关系判断木板的粗糙程度,小华提出疑义。
①为能根据x1和x2的大小关系作出正确判断,请
指出小明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不能确定滑块
时的速度相同。
②简述改进方法: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__________
________,另一端与滑块接触,移动滑块使弹簧
压缩相同的长度,分别向木板两个不同侧面由静
止释放滑块(滑块不滑出木板),分别测出滑块滑
行的距离x1和x2。到达MNMN(合理都正确)(2)如图乙所示,小红使滑块从同一高度的斜面由静止分别滑向木板的不同侧面,测出滑块运动的速度,分别作出滑块从侧面一端运动至MN过程中的速度v和时间t的关系图线如图丙所示,则图线___(填“a”或“b”)所对应的接触面更粗糙,判断的依据是
。b相同时间内,b图线物块的速度变化快第26题图第27题图四、解答题(每题7分,共21分)
27.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交通拥堵也成了普遍现象,一款时尚的电动独轮车,让您享受穿梭于闹市的轻松与快乐,电动独轮车代替自行车和电动车作为代步工具是时尚潮流发展的必然趋势。如图1所示,该独轮车的质量为10kg,竖直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且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为100cm2。(g取10N/kg)(1)该电动独轮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如图2所示,问电动独轮车在20min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2)电动独轮车竖直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答案】(1)电动独轮车在20min内通过的路程是6km(2)电动独轮车竖直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
压强是1×104Pa。28.如图(a)所示,实心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分别为20牛和60牛,A的边长为0.2米,B的边长为0.3米。第28题图(1)求正方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A。
(2)求正方体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B。
(3)若在正方体A、B上分别放置与A、B底面积相等、材料相同的长方体物块C和物块D,如图(b)所示,如果它们的高度h相等,正方体A和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
及其对应的h的取值范围。【答案】(1)∵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FA=GA=20N,FB=GB=60N;(2)正方体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B= ≈666.67Pa;当A、B两者放上物体C、D后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时,则:ρAg(h+0.2m)=ρBg(h+0.3m),解得:
h=0.6m,即此时pA′=pB′;
当0<h<0.6m时pA′<pB′;
当h>0.6m时pA′>pB′。(3)A、B物体的密度之比:ρA∶ρB=29.如图,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足够深且质量为0.5千克的圆柱形容器中放有质量为2.1千克,密度为0.75×103千克/米3的圆柱形木块,木块、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3S、8S。(g取10N/kg)
(1)求圆柱形木块的体积V木。
(2)在容器中加入水,当水深
0.01米,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3)继续往容器中加水,当木块对
容器底部的压力恰好为0时,
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第29题图【答案】(1)木块的体积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水=ρ水gh=1.0×103kg/m3×10N/kg×0.01m
=100Pa(3)当木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恰好为0时,木块所受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F浮=G木,ρ水gV排=G木,
V排=
m水=ρ水V水=1.0×103kg/m3×3.5×10-3m3=3.5kg,
G水=m水g=3.5kg×10N/kg=35N,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G容+G水+G木=5N+35N+21N=61N又因为 V排∶V水=S木∶S水,×2.1×10-3m3=3.5×10-3m3,V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