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检测12 水和溶液、常见化合物、金属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B.过滤后的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纯净物
C.盐水的沸点比水低、凝固点比水高 D.固体、液体或气体都可以作溶质
2.2014年5月29日《环球时报》报道:我国科学家率先用铝合金和石墨烯(一种碳单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烯合金”,该材料有望生产出“纸一样薄的手机”、“一分钟充满电的电池”等产品。下列关于“烯合金”的说法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碳单质 B.具有可燃性 C.具有导电性 D.含碳元素和铝元素
3.某无色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如图所示,其中X可能是( )
第3题图
A.Ca2+B.Fe3+C.OH-D.CO
4.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适量下列物质,U形管中a、b液面出现高度差,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4题图
A.硝酸铵 B.蔗糖 C.生石灰 D.氯化钠
5.“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面是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6.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
A.Na2CO3、稀H2SO4、稀HCl、KNO3B.稀HCl、Na2CO3、BaCl2、Na2SO4
C.NaOH、Na2CO3、酚酞、CaCl2D.CuSO4、NaOH、BaCl2、NaCl
7.20℃时,将等质量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1教育网
第7题图
A.图甲a、b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相等 B.图乙a、b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C.图丙M表示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8.下表为氯化铵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NH4Cl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NaCl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A.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B.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是氯化钠
C.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10℃-20℃之间
D.50℃时,100g水中加入50.0g氯化铵配成溶液,再冷却到20℃,能够析出13.2g固体
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向一定量铁粉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加热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
甲乙两个工厂,排放的废水澄清透明,分别含有三种不同的离子,共有K+、Ba2+、Cu2+、OH-、NO、CO六种离子,其中甲厂废水呈碱性,则乙厂的废水中含有的离子是( )
Ba2+、Cu2+、K+B.K+、Ba2+、NO
C.K+、NO、COD.Ba2+、Cu2+、NO
某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液中含有FeCl3、CuCl2、BaCl2三种物质,现设计下列方案对废液进行处理,以回收金属并制备氯化钡、氯化铁晶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11题图
A.沉淀1中的单质为铁和铜
B.氧化方程式为2FeCl2+H2O2+2HCl===2FeCl3+2H2O
C.“过滤3”到“氧化”是为了充分回收铁元素
D.试剂X应为NaOH
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2·1·c·n·j·y
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
B.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如图,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相等的铜球和锌球,这时杠杆平衡。然后将两球分别浸没在稀H2SO4和CuSO4溶液中片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13题图
A.只有左边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增加 B.只有右边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增加
C.两边烧杯中溶液的质量都增加 D.取掉烧杯后,杠杆仍然保持平衡
把一定量氧化铜和0.8g氧化镁的混合物投入到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中,待固体完全溶解后,再往溶液里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加入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2-1-c-n-j-y
第14题图
A.稀硫酸的质量为100g B.a的取值范围为0<a<80
C.混合物的质量可能为6g D.当a值为30时,b值为4.9g
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FeO、CuO、C中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小明同学按照下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来源:21cnj*y.co*m】
第15题图
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Fe;②若步骤Ⅱ中无明显现象,则固体乙中最多只能有四种物质;③若步骤Ⅱ中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乙一定是C;④若步骤Ⅱ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固体乙中一定无CuO;⑤固体乙呈红色,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Fe和CuO。【版权所有:21教育】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33分)
16.下表是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Ca(OH)2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
(1)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后再恢复到原温度、⑥加入生石灰。其中措施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21*cnjy*com
A.②④⑥B.③④C.①③⑤⑥D.①②⑤⑥
(2)20℃时,欲测定NaOH溶液的pH,若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进行测定,则所测溶液的pH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如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第17题图
(1)从如图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2)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如图中________区域(填“Ⅰ”、“Ⅱ”、“Ⅲ”或“Ⅳ”)。
(3)实验室需要将35%的浓盐酸稀释为7%的稀盐酸。现要配制500g该浓度稀盐酸,需要35%浓盐酸________g。
18.化学实验室要从X、银、铜、锌四种金属混合物中分离某贵重金属。流程如下:(未作特别说明的“固体”,可能为纯净物或混合物)
第18题图
(1)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_________。
(3)滤液A中共含有________种溶质。
(4)为了检验滤液C中的溶质成分,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液C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
19.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某工业废料含氧化铜和氧化铁,经过处理后可得到铜和硫酸亚铁溶液,主要流程如下。
第19题图
已知:CuO+H2SO4===CuSO4+H2O Fe+Fe2(SO4)3===3FeSO4
(1)过程Ⅰ中氧化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过程Ⅱ充分反应后,还应有的实验操作是。
(3)过程Ⅲ的实验现象是。
20.根据下面部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回答:
(1)上述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________;
(2)按年代最早被广泛使用的金属是________;
(3)已知:①X+H2SO4===XSO4+H2↑;②Y+2ZNO3===Y(NO3)2+2Z;③Y与稀硫酸不反应。21·世纪*教育网
则符合要求的X、Y、Z分别是________(填字母);
A.Cu、Hg、Ag B.Fe、Cu、Ag C.Mg、Zn、Fe
(4)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第20题图
A.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图标上bc段质量增加的原因是Zn与Cu(NO3)2溶液反应
C.b点时溶液中金属离子有Zn2+、Cu2+,金属单质有Zn、Cu、Ag
D.c点和d点溶质种类不同,金属单质种类也不同
在用稀HCl和NaOH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第21题图
(1)请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得到此变化曲线,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将NaOH溶液滴加到稀HCl中 ②将稀HCl滴加到NaOH溶液中
(3)当反应进行到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写化学式)____________。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如NaCl、MgCl2、CaCl2等物质。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主要流程如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电解熔融的无水MgCl2可以得到金属镁。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2)将海水中的镁提取出来,首先要让海水中的镁离子形成沉淀而富集起来。结合表中数据分析,为了使氯化镁转化为沉淀,应加入溶液A可能是________。
室温下几种物质的溶解度
物质
MgCO3
CaCO3
Mg(OH)2
Ca(OH)2
溶解度/g
0.01
0.0013
0.0029
0.16
结合MgCl2的溶解度曲线分析,操作Ⅰ:蒸发浓缩、________、过滤。
第22题图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5分,共18分)
2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测定含有杂质的镁带中镁单质的质量分数(杂质与酸接触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是:
①取一段镁带样品,准确称得其质量为0.030g。
②往量气管内装水至低于刻度“0”的位置。按如图所示(未装药品)装配好仪器。
第23题图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④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稍倾斜试管,将用水湿润的镁带小心贴在试管壁上,塞紧橡皮塞。
⑤调整量气管液面,使两边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⑥把试管底部略为抬高,使镁带与稀硫酸接触完全反应。
⑦待冷却至室温后,再次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⑧算出量气管中增加的气体体积为23.96mL。
已知: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混合后体积等于混合前各气体体积之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能否用托盘天平称量0.030g镁带样品?________(填“能”或“不能”)。
(3)若不改变温度,如何用较简单的方法检查如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
。
(4)经换算,该实验获得的氢气质量为0.0020g。该镁带中单质镁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5)实验过程⑦中再次记录量气管的液面位置时,试管中留有氢气,是否会影响实验最终结果?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21·cn·jy·com
。
24.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第24题图
(1)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2)丙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
①一定含有的物质:指示剂、水、氯化钠、碳酸钙。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丽认为: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小明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平认为:只有氢氧化钠
你认为可能的是(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芳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以上三个同学的猜想,通过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芳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www.21-cn-jy.com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小丽的猜想正确
②
小明的猜想正确
③
小平的猜想正确
四、解答题(25、26题每题6分,27题7分,共19分)
黄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它是铜和锌的合金,可用来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常用品。为了测定黄铜样品的组成,取五份样品分别加稀硫酸反应,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样品
第1份
第2份
第3份
第4份
第5份
取样品质量(g)
40.0
40.0
40.0
40.0
40.0
取稀硫酸质量(g)
30.0
60.0
90.0
120.0
150.0
产生气体质量(g)
0.3
m
0.9
1.0
n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表中m的数值为________,n的数值应该为________。
(2)第________份,硫酸已经反应完全了。
(3)列式计算该黄铜样品中金属锌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工业生产制得的Na2CO3中常含有少量的NaOH。为测定其纯度,某同学取14g样品加水配成100g溶液,慢慢滴入某浓度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与滴加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出处:21教育名师】
第26题图
(1)加入盐酸25g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过程中共生成CO2的质量是________g;
(3)列式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0.1%);
(4)在图2中画出生成CO2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关系。
某同学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7.3%的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与加入的稀盐酸的关系如右图所示。www-2-1-cnjy-com
(1)该同学能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该同学把制取气体后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10.6%的Na2CO3溶液,测得加入的Na2CO3溶液与产生的沉淀数据如下:
Na2CO3溶液质量/g
10
20
30
40
50
60
70
沉淀质量/g
0
1
n
3
4
5
m
则m=________。加入10gNa2CO3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请在右图中画出向废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时加入的Na2CO3溶液与产生的沉淀的曲线。
第27题图
阶段检测12 水和溶液、常见化合物、金属
一、选择题
1.D 2.A 3.A 4.C 5.C 6.A 7.B 8.C
9.B 10.D 11.D 12.D 13.B 14.D 15.A
二、填空题
16.(1)D (2)偏小
17.(1)饱和溶液可以是浓溶液,也可以是稀溶液 (2)Ⅲ (3)100
18.(1)Zn、X、Cu、Ag (2)玻璃棒 (3)3
(4)Ag+、Cu2+
19.(1)Fe2O3+3H2SO4===Fe2(SO4)3+3H2O
(2)过滤 (3)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20.(1)Mg (2)Cu (3)B (4)B
21.(1)HCl+NaOH===NaCl+H2O (2)①
(3)NaCl、NaOH
22.(1)分解 (2)Ca(OH)2溶液或NaOH溶液
(3)降温结晶
三、实验探究题
23.(1)Mg+H2SO4===MgSO4+H2↑ (2)不能 (3)把玻璃管下移一段距离,使玻璃管和量气管中的水形成一定的液面差,若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不漏气;反之,则表示装置漏气(合理答案均可) (4)80% (5)否 因为试管中留有的氢气体积等于从试管中排出的空气体积,所以对实验最终结果没有影响21cnjy.com
24.(1)气球胀大 CO2+2NaOH===Na2CO3+H2O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交流讨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实验设计】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小丽的猜想正确
②有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小明的猜想正确
③无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小平的猜想正确
四、解答题
25.(1)0.6 1.0 (2)1、2、3 (3)81.25%
26.(1)NaOH+HCl===NaCl+H2O (2)4.4
(3)75.7% (4)
27.(1)2.2g (2)5 Na2CO3+2HCl===2NaCl+H2O+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