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人教版九年级下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春人教版九年级下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2-18 20:27:42

文档简介

相似多边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27.2 相似三角形
第1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
 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并会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判断三角形
相似.
2.会利用“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
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判定三角形相似.
3.能应用三边对应成比例来判定两三角形相似.
4.会选择恰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开心预习梳理,轻松搞定基础.
1.在△ABC和△A′B′C′中,如果∠A=∠A′,∠B=∠B′,∠C=∠C′,AB

BCA′B′
B′C′=
CA
C′A′
=k,那么△ABC与△A′B′C′    ,记作       .△ABC
与△A′B′C′的相
似比是    ,△A′B′C′与△ABC
的相似比是    .全等三角形也是相似三角
形,它们的相似比为    .
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    .
如:在△ABC中,DE
∥BC,且
DE



AB、AC


D、E,则

    

△    .
3.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如:在△ABC

△A′B′C′中,若        ,则△ABC∽△A′B′C′.
4.在△ABC和△DEF
中,AB=3,BC=4,AC=5,DE=6,EF=8,DF=10,则△ABC

△DEF
    .(填“相似”或“不相似”)
 重难疑点,一网打尽.
5.△ABC的三边长分别为
2,
10,3,△A′B′C′的两边长分别为1和
5,若△ABC

△A′B′C′相似,则△A′B′C′的第三条边长为    .
6.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上有6个斜三角形:①△ABC;②△BCD;③△DEB;④△FBG;
⑤△HGF;⑥△EKF.在②~⑥中,与①相似的三角形的序号是    .(把你认为正
确的都填上)
(第6题)
九年级数学(下)
  7.已知在△ABC中,DE∥BC,AD∶DB=1∶3,若DE=2,则BC的长为    .
    
(第7题)
(第8题)
8.如图,梯子AB
斜靠在墙上,点B
到墙的距离为80cm,点D
到墙的距离为70cm,BD=
55cm,则梯子的长AB=    .
9.梯形ABCD
中,AB∥CD,点E、F
分别是AB、CD
的中点,EF
与AC、BD
分别交于点
M、N
,AB=13,CD=5,求MN
的长度.
(第9题)
 源于教材,宽于教材,举一反三显身手.
10.如图,已知点E、F
分别是△ABC
中边AC、AB
的中点,BE、CF
相交于点G,FG=2,
则CF
的长为(  ).
A.4
B.4.5
C.5
D.6
    
(第10题)
(第12题)
11.若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10,AD=6,E
是AD
的中点,在AB
上取一点F,使
△CBF∽△CDE,则BF
的长为(  ).
A.1.8
B.5
C.6或4
D.8或2
12.如图,小东用长为3.2m的竹竿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移动竹竿,使竹竿、旗杆顶端的
影子恰好落在地面的同一点.此时,竹竿与这一点相距8m,与旗杆相距22m,则旗杆
的高为(  ).
A.12m
B.10m
C.8m
D.7m
相似多边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13.如图,AB=BC=AC,AD
DE
AE
∠BAD=20°
,求∠CAE
的大小.
(第13题)
14.如图,四边形ABEG、GEFH、HFCD
都是正方形.请你在图中找出一对相似比不等于
1的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第14题)
15.如图,在 ABCD
中,EF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交BC于点M,交AC于点P,交AD
于点N,交CD
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PE PM=PF PN.
(第15题)
 瞧,中考曾经这么考!
16.(2012 吉林长春)如图,在△ABC中,AB=5,AC=4,点D
在边AB
上,∠ACD=∠B,则
AD
的长为    .
(第16题)
27.2
相似三角形
第1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
1.相似 △ABC∽△A′B′C′ k 
1k
 1
2.相似 ADE ABC
3.相等 
AB
=B′C′A′B′
B′C′=
CA
相似
C′A′ 4.
5.32
2 6.③④⑤
7.8 8.440cm 9.4
10.D 11.A 12.A
13.∵ AB=BC=AC,AD
DE
AE
∴ △ABC∽△ADE.
∴ ∠BAC=∠DAE.
又 ∠DAC是公共角,
∴ ∠CAE=∠BAD=20°.
14.△AEF∽△CEA,理由如下:
设正方形ABEG的边长为a.
由勾股定理,得AE=
2a,AF=
5a,CA=
10a.
则AE=EF=AF=
2CE
EA
CA


所以△AEF∽△CEA.
15.∵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 AB∥CD,BC∥AD.
∵ AB∥CD,
∴ PE∶PF=PA∶PC.
∵ BC∥AD,
∴ PN∶PM=PA∶PC.
∴ PE∶PF=PN∶PM.
∴ PE PM=PF PN.
16.165(共9张PPT)
27.2相似三角形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断(第1课时)
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
在△ABC和△A'B'C'中,如果:
如果
∠A=∠A',∠B=∠B',∠C=∠C',
我们就说△ABC与△A'B'C'相似,
如果k=1,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
A
B
C
A'
B'
C'
活动1
相似三角形及相关概念
△ABC≌△A'B'C'
记作△ABC∽△A'B'C'.
k就是它们的相似比.
如图,在△ABC中,点D是边AB的中点,DE∥BC,DE交AC于点E
,△ADE与△ABC有什么关系?
A
B
C
D
E
我们通过相似的定义证明这个结论.
活动2
直觉告诉我们,△ADE与△ABC相似.
这样,我们证明了△ADE和△ABC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所以它们相似,相似比为
先证明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在△ADE与△ABC中,∠A=∠A
∵DE∥BC
∴∠ADE=∠B,∠AED=∠C
再证明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
过点E作EF∥AB,EF交BC于点F.

BFED中,DE=BF,DB=EF
∵AD=BD=
AB
∴AD=EF
又∠A=∠1,∠2=∠C
∴△ADE≌△EFC
∴AE=EC=
AC
DE=FC=BF=
BC
A
B
C
D
E
F
1
2
A
B
C
D
E
改变点D在AB上的位置,继续观察图形,进一步想
△ADE与△ABC是否存在着相似关系.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证明:过点E作EF//AB,交BC于点F
∵DE//BC,DF//AB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四边形DEFB是平行四边形,
F
学习三角形全等时,我们知道,除了可以通过证明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外,还有判定的简便方法(SSS、SAS、ASA、AAS).类似地,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是不是对所有的对应角和对应边都要一一验证呢?
类似于判定三角形全等的SSS方法,我们能不能通过三边来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呢?
活动3
不需要

探究1
在一张方格纸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再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各边长都是原来三角形各边长的k倍,度量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它们相等吗?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与邻座交流一下,看看是否有同样的结论.
如图在△ABC和△A'B'C'中,
求证:
△ABC∽△A'B'C'
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证明:在线段A'B'(或它的延长线)上截取A'D=AB,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E,根据前面的结论可得△A'DE∽△A'B'C'
同理
DE=BC
∴△A'DE≌△ABC
∴△ABC∽△A'B'C'
A'
B'
C'
D
E
A
B
C
要证明△ABC∽△A'B'C',
可以先作一个与△ABC全
等的三角形,证明它与
△A'B'C'相似,这里所作
的三角形是证明的中介,把
△ABC与△A'B'C'联系起来
由此我们得到利用三边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
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A'
B'
C'
A
B
C
△ABC

△A'B'C'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2.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三个角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应相等,三条边的比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3.会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和“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2.难点: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的应用.
3.难点的突破方法
(1)要注意强调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符号表示方法(判定与性质两方面),应注意两个相似三角形中,三边对应成比例,
每个比的前项是同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而比的后项分别是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它们的位置不能写错;
(2)要注意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区别和联系,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全等三角形是特殊的相似三角形,其特殊之处在于全等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两者在定义、记法、性质上稍有不同,但两者在知识学习上有很多类似之处,在今后学习中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对比和类比;
(3)要求在用符号表示相似三角形时,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就会很快地找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
(4)相似比是带有顺序性和对应性的(这一点也可以在上一节课中提出):
如△ABC∽△A′B′C′的相似比,那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A′B′C′∽△ABC的相似比就是,它们的关系是互为倒数.这一点在教学中科结合相似比“放大或缩小”的含义来让学生理解;
(5)“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定理也可以简单称为“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这个定理揭示了有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必构成相似三角形,因此在三角形相似的解题中,常作平行线构造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相似.
三、例题的意图
本节课的两个例题均为补充的题目,其中例1是训练学生能正确去寻找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让学生明确可类比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来寻找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即(1)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2)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最大角或最小的角一定是对应角;(3)对应角所对的边一定是对应边;(4)对应边所对的角一定是对应角;对应边所夹的角一定是对应角.
例2是让学生会运用“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决简单的问题,这里要注意,此题两次用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也可以先写出三个比例式,然后拆成两个等式进行计算),学生刚开始可能不熟练,教学中要注意引导.
四、课堂引入
1.复习引入
(1)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
在△ABC与△A′B′C′中,
如果∠A=∠A′,
∠B=∠B′,
∠C=∠C′,


我们就说△ABC与△A′B′C′相似,记作△ABC∽△A′B′C′,k就是它们的相似比.
反之如果△ABC∽△A′B′C′,
则有∠A=∠A′,
∠B=∠B′,
∠C=∠C′,


(3)问题:如果k=1,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
2.教材P42的思考,并引导学生探索与证明.
3.【归纳】
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五、例题讲解
例1(补充)如图△ABC∽△DCA,AD∥BC,∠B=∠DCA.
(1)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2)写出所有相等的角;
(3)若AB=10,BC=12,CA=6.求AD、DC的长.
分析:可类比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来寻找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对于(3)可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求出AD与DC的长.
解:略(AD=3,DC=5)
例2(补充)如图,在△ABC中,DE∥BC,
AD=EC,DB=1cm,AE=4cm,BC=5cm,求DE的长.
分析:由DE∥BC,可得△ADE∽△ABC,再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
,又由AD=EC可求出AD的长,再根据
求出DE的长.
解:略(
).
六、课堂练习
1.(选择)下列各组三角形一定相似的是(

A.两个直角三角形
B.两个钝角三角形
C.两个等腰三角形
D.两个等边三角形
2.(选择)如图,DE∥BC,EF∥AB,则图中相似三角形一共有(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3.如图,在□ABCD中,EF∥AB,DE:EA=2:3,EF=4,求CD的长.
(CD=
10)
七、课后练习
1.如图,△ABC∽△AED,其中DE∥BC,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2.如图,△ABC∽△AED,其中∠ADE=∠B,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3.如图,DE∥BC,
(1)如果AD=2,DB=3,求DE:BC的值;
(2)如果AD=8,DB=12,AC=15,DE=7,求AE和BC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