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湛江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2-18 13:5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广东省湛江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本大题30个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今社会提倡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等文明行为,追根溯源应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全球通史》记载:“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秦朝推行郡县制
B.西周推行分封制
C.元朝建立中书省
D.美国实行联邦制
3、学者薛明扬在《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说,“这一制度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最大合理性在于它“机会均等”。
学者评价的是
A.察举制
B.征辟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4、明成祖时期若有大臣上奏言事,一般情况下,他的奏本上达皇帝的途径是
A.通政使司→丞相→皇帝
B.通政使司→军机处→皇帝
C.通政使司→内阁→皇帝
D.通政使司→中书省→皇帝
5、从公元前443年到公元前429年,伯利克里一直担任首席将军并掌控了雅典政局,事实上成为终身的政府首脑。这说明
A.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首席将军
B.伯利克里是一个独裁者
C.雅典官员不是通过民主方式产生的
D.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
6、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的著名政治家西塞罗曾说:《十二铜表法》是“必要的诗歌,小孩子可得而诵读之”。据此可知,该法
A.是口头流传的不成文法 B.是古罗马专门的儿童保护法
C.在古罗马得到普及 D.是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作品
7、北美战事失利后,由英国国王亲信组成的内阁遭到议会反对党的批评。面临倒台的首相对国王说:“现政府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地被否定了。狂潮如此凶猛,难以阻挡。陛下深知,在这个国家里,圣上不可执意反对下院深思熟虑的决议。”由此可知,当时英国
A.议会反对君主立宪
B.议会总揽国家行政大权
C.王权受到议会限制
D.内阁首相对国王负责
8、“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这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互相牵制,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保障公民的利益
B.权力制约与平衡
C.使坏人变成好人
D.减少罪恶的程度
9、有人评价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时指出:“经由男性普选产生的议会要取决于民众的愿望,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民主的。然而国家的大臣只向皇帝负责,而不是向民选的议会负责。”这反映了当时的德意志帝国
A.没有实行联邦制
B.妇女享有选举权
C.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D.没有实现代议制
10、“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中国近代主张这种土地制度的是
A.太平天国
B.清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11、《俄国新闻报》说:要紧紧抓住中国甲午战争失败的“大好时机”,“干净利落地解决中国问题”。这里所说的“解决”主要是指
A.严厉惩治日本
B.参与瓜分中国 C.稳定中国秩序
D.策动联军侵华
12、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B.民主共和观念渗透各个阶层
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 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13、“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4、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从下列中国国旗的演变最能体现的是
清朝黄龙旗
1912-1915.10中华民国五色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A.
国家性质变化
B.国家领土变化
C.
思想文化变化
D.国际地位变化
15、下列对联能够正确反映五四运动结果的是
A.“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为良心救国牺牲私利”
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1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中最基本的一条是
A.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B.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C.马、恩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活动
D.早期工人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17、下列是1871年4-5月颁布的措施:取消市场经济自由交换的原则,禁止企业克扣工人工资;没收逃亡富人的住宅,供无家可居的工人居住;对贫困的劳动者实行社会救济等。这些措施利于
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B.建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C.维护劳动者利益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18、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根据自己在十月革命的亲身经历,撰写了《震撼世界的十天》。他在书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单纯而又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下列布尔什维克党颁布的措施最符合当时人民愿望的
A.《和平法令》
B.《四月提纲》
C.《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土地法令》
19、“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
“相反的道路”的实践始于
A.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B.八七会议
C.
南昌起义
D.
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20、下列中国革命的圣地与取得的重大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
井冈山——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遵义会议会址——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C.延安——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方针
D.西柏坡——中共找到了革命的新路:农村包围城市
21、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2、1937-1941年,中国独立抗击了100多万日军,到抗战胜利时,日本230万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牵制在中国,中国战场消耗了日本全部战争开支340亿美元中的120亿,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9万多人。这说明抗日战争
A.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C.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D.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3、1949年1月,毛泽东向宋庆龄发出邀请电报:“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是
A.筹建新中国
B.召开人民代表大会
C.召开中共七大
D.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24、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C.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25、小说《平凡的世界》描述20世纪70年代初,主人翁孙少平“不关心无产阶级政治,光看‘反动书’的行为很快就被人揭发,每天被人监督”。小说的故事背景是
A.文化大革命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
改革开放以后
26、“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这种现象描述的是什么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农村基层民主制
D.政治协商制度
27、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中说道: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深圳中英街始流传着一个谜语:1997年之后是什么?历史发展揭示出的谜底是
A.经济特区
B.特别行政区
C.民族自治区
D.沿海开放区
28、下组图片反映了现代国际关系中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些事件说明当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是
修建柏林墙
划定三八线
组建北约
A.美苏两极对峙
B.两极格局瓦解
C.欧洲国家走向一体化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9、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存在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兄弟之声”、
“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这三种称呼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兄弟之声”、“伙伴之声”、“敌人之声”
B.“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
C.“伙伴之声”、“兄弟之声”、“敌人之声”
D.“兄弟之声”、“敌人之声”、“伙伴之声”
30、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在21世纪后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A.主要的霸权国家走向衰落
B.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C.联合国地位和作用的加强
D.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建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31.(20分)自古以来,中国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110
年时间里,
……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政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政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有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朝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用明清时期各一个典型史实证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8分)
(2)概括材料二中造成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中国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哪些探索?(6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6分)
32.(20分)依法治国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五表
凡以遗嘱处理自己的财产,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
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第九表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十二铜表法》有什么特点?(4分)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先生“悉以宪法行之”中的宪法指什么?(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德在近代各自建立政体的标志性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治”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C
D
C
C
B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B
A
D
B
C
A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A
D
A
C
B
A
D
B
非选择题
(1)大变动: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皇帝制、三公九卿、郡县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4分)
史实:明朝废丞相;清朝设军机处。(4分)
(2)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迫。(2分)
探索: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清末新政(预备立宪)、五四运动(任两点4分)
(3)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6分,每点2分)
(1)特点:保护私有财产(或侧重民法);注重公平性。(4分)
宪法:颁布《临时约法》(2分)
(2)标志:英颁布《权利法案》
法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或《1875年宪法》)
德意志帝国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或《1871年宪法》)(6分)
(3)法制建设:1949年,新政协颁布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78年后,平反冤假错案;
1982年,修订宪法,之后逐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1999年,“依法治国”入宪等(任3点6分,每点2分)
(4)认识:“法治”具有时代性、阶级性;法制化是人类进步的表现;治理国家要有法可依,司法公正,执法必严。(任一点2分,表述言之有理的均可酌情给分)(2分)
PAGE
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