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物质的结构到底有哪些组成部分,最小的粒子是什么?这些都是神秘的领域,我们今天就走近它,看看它的内部有什么?叫三声夸克14说明文(难点)了解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知道夸克是什么样的物质结构。
理解文章分类说明的方法。
了解科学家在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的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激发观察和了解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重点)(重点) 卞毓麟(1943~ ),卞毓麟从事科普创作20多年,参与编
著、翻译的科普图书有70余种,发表的科普文章约400篇。著名的作品有《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恐龙?陨石及社会文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科学注》《莎士比亚外篇》
等。随着物理学家研究物质结构的发展,到了19世纪末,X射线的发现促使科学家进一步思考,是不是原子内部还有什么?果然,进入20世纪以后,人们发现原子不是最小单位。那么,在原子内部还有什么样的更小的单位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卞毓麟写了《叫三声夸克》。
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作比较:通过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或地位、影响等)。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0世纪60年代,美国物理学家默里?盖尔曼提出了中子、质子这一类强子是由更基本的单位——夸克(quark)组成的。“夸克”一词是从詹姆斯?乔伊斯的长诗《芬尼根之觉醒》中的诗句“向麦克老人三呼夸克”中借用而来。夸克首先是由理论上推导出来的,以后才陆续发现。最后一个夸克——顶夸克于1994年才被发现。卞毓麟 泄气 电荷 禁闭 yùxièhèjìnhéhè荷叶 电荷魔法记忆:记少余多法。 “荷”字与“莲”有关或用为国名时读“hé”,其他读“hè”。丁zhào( )中肇燧隧suì( )道 suì( )石魔法记忆:因义辨字法。在表示“在山中或地下等开凿而成的通路”时用“隧”,在表示“上古取火的器具”或“古代告警而放的烟”时用“燧”。1.驱使:
2.促使:
3.一语双关:
4.泄气:推动。推动使达到一定目的。 一句话表面上是一个意思,而暗中隐藏着另一个意思。 例句:习近平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醒狮论”柔中带刚,一语双关,凸显东方人的智慧,具有双重现实意义。 泄劲,失去信心和干劲。
泄气、泄劲辨析:“泄气”多指人的精神状态差,情绪低落。如:听说汽车不来了,他一下就泄气了。“泄劲”多指在困难、危急情况下,失去干劲。如:努力赶上去,别泄劲。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答案】
以人们认识物质结构不断深入的过程为序。
好处:便于把事理说清,又能吸引读者,且与文章标题和首段相吻合。 2、由寻找夸克的过程,你得到什么启发?【答案】
科学探索永无止境。文章开头两段有何作用?【答案】本题可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进行分析。文章开头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从一个礼品盒的比喻入题,形象说明了物质结构也是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使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为轻松容易。文章的结构也以这一比喻为依托来安排,开头由此入题,总领全文,中间以此为过渡,结尾紧扣它收笔,穿针引线,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严谨。2. “到了19世纪末,X射线的发现促使人们思考,是
不是盒子里还有一个盒子?”这个句子的作用是
什么?【答案】本题可运用中间句(段)作用分析法进行分析。这是一个设问句,承上启下,引起读者注
意,既照应本文的开头再次点明“盒子问题”,把问题引入深处,又过渡自然,引起下文。3.把这些粒子叫做基本粒子,好像是说原子这个盒子,也就是这些东西了。句中的“好像”一词能否删去?【答案】本题运用说明文某词能否删掉答题模式法进行解答。不能。“好像”在这里不是比喻词,而是表示推测,去掉之后,推想就变成了肯定,表达就不够准确了。“好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基本粒子的数量猛增到300多种,据最新报道说,已经达到了700多种。”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案】本题运用列数字作用分析法进行分析。列数字。用“300多种”“700多种”这些数据说明人们发现粒子的数量之多,科学研究之深入,也说明了人们研究的脚步未曾停止。5.“还有比质子和中子更小的结构吗?”这句话有何作用?【答案】这句话反映了科学家们永不停止的探索精
神。同时引出下文,过渡自然。6、通过?段内容,分析夸克名称的由来。【答案】 “夸克”是译音,意思是海鸟的叫声。科学家盖耳曼借长诗中的“夸克”一词为自己的模型命名,他的“夸克模型”说每一个强子都有3种夸克。诗句中有“三呼”,“三”字是巧合,也就是作者所说的“一语双关”。
7.文章最后列出一系列的疑问有什么作用?【答案】这里连用四个问句提出问题,告诉读者夸克的证明还没有最后定论,物质结构的研究更没有结
束,留下了许多思考,激发人们继续探索这一问题。
8.文章最后一句有怎样的作用?【答案】本题考查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最后一句再次点明“盒子”,与文章开头相照应,同时也是对前几个疑问的一个形象的概括。【答案】本题运用判断说明顺序法。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由浅入深地说明物理学家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和认识。认识顺序依次为: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文章重点介绍发现夸克的全过程。这部分的内容,是按由提出假想到证实的顺序来写的。 1.【手法探究】课文是以什么顺序安排组织材料的?【答案】“盒子”在全文起到线索的作用。文章开头以一个礼品盒的比喻入题,提出问题,总领全文。结尾紧扣它收笔,起到照应开头、总结全文的作用。中间每一部分内容的引出都以“盒子”这个比喻作为过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2.【难点探究】文章多处写到“盒子”,这样写有什么
作用?原子
原子核 略写
强子
夸克 详写叫三声夸克2.说明物理学家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
的研究和认识 盒子1.设喻开头、引出话题 盒子里面到底是什么3.提出物质结构研究的新问题 盒子里还有盒子吗首尾呼应本文以物理学家对物质结构探索研究的过程为顺序,说明了人们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不同认识,介绍了物质结构研究的新成果——夸克,激发人们对物质结构进行不断地探索和研究。1.文章语言通俗形象,结构严谨。
通篇语言平实明白,几乎口语化的表达使本文抽象的物理理论知识显得十分通俗易懂。文章开头以一个礼品盒的比喻入题,结尾紧扣它收笔,中间每一部分内容的引出都以这个比喻作为过渡。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2.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文中为了将复杂深奥的问题讲清楚,作者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分类别等。 科学无止境,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只有不断创新,刻苦钻研,才会发现更多的未知领域,希望同学们努力拼搏,成为有理想、有志气的科学人才。一、略。
1.“大约10万个原子核排成一条直线才相当于一个原子的直径”和“10万个原子核的直径才等于一个原子的直径”有这样几点不同:①原句说“大约”,改后的句子缺少了这个限制,便没有原句准确,因为这是一个估计的说法,并不是精确的比较。②原句说“大约10万个原子核排成一条直线”,改后的句子直接说成“10万个原子核的直径”,前后的内容不是一回事。③原句是“相当于”,改后的句子是“等于”,前者是大概估计,后者是肯定的说法。总之,改后的句子和原句相比,不够准确。
2.“这好比拿起盒子摇一摇,听到响动,可以初步判定盒子里有东西。”这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意思是科学家从实验里二、三、已经感觉到,强子内部有结构。这仅仅是“感觉”,是科学家根据实验产生的一种想像,还没有进行科学的证明,改为“强子的内部结构为科学家的分析提供了初步的根据”,似乎是已进行了科学的证明,显然不妥。
点拨:此题意在引导同学们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形象性。
文章介绍发现夸克的全过程,是按照由假想到证明的顺序来写的。先写美国科学家盖耳曼发挥想像力提出了“夸克模型”,说是所有的强子都是由3种夸克构成的,并说明了“夸克”名字的由来:“因为在长诗《芬尼根之觉醒》中有一句话:‘向麦克老人三呼夸克。’盖耳曼把夸克借用过来,无非是一语双关,说明每一个强子都有3种夸克。”要把想像中的夸克变成真实的夸克并不容易,许多科学家进行了艰苦研究,找了20年,也没发现夸克的踪迹,终于在1976年,旅美华人科学家丁肇中发现了J粒子。新粒子的发现引起种种猜测,J粒子是不是第四种夸克?1976年以后,对夸克又有了新的认识,说夸克不止3种,还有第四、第五、第六种。这时又有了一种说法:为什么夸克不能脱离其他粒子而独立存在呢?是不是物质的最小结构也许就到此为止了?人们发现夸克的第三代里还缺一个夸克,科学家假设它叫顶夸克。1994年4月6日,在费米实验室,终于发现了顶夸克的存在。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先后有900名科学家在这里工作,终于找到了顶夸克。这一发现,证实了夸克是存在的,证实了顶夸克是第三代。新的发现,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带来了新的问题:“3”字有什么意义?为什么只证实了顶夸克的存在?物质的最小结构就是夸克吗?新的问题等待科学家去探索、研究。
点拨:说明过程要简洁、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