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8.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19 10:5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同学们:我们知道,公开的官方场合,不仅需要欢迎辞,也需要答谢辞,面对主人的热情欢迎,客人也应当说些回敬的话,该如何说呢?今天,我们就看一看著名诗人公刘是如何应答的。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
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28答词(难点)感知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巧妙的构思。
品味生动幽默的语言。
感受中德人民的友情。(重点)(重点) 公刘(1927~2003),原名刘耿直。江西南昌人。1939年开始写诗,1946年正式使用“公刘”的笔名,创作了大量的杂文、诗歌,抨击国民党反动政权。新中国成立后出版诗集、小说集、剧本等。著有诗集《在北方》《边地短歌》等。1987年4月,公刘率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联邦德国,这篇演讲就是他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是以作者和德国民间故事中花衣吹笛人的对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情的。
答词就是答谢的致辞,是演讲的一种,是在会议上、婚礼上、葬礼上对与会者表示谢意的致辞。贺词是在喜庆的仪式上所说的表示祝贺的话。单位、团体或个人应邀参加某一重大会议或活动时,常常要即时发表讲话,表示对主人的祝贺、感谢之意,这番话就称为贺词。答词和贺词在古老的德国海姆佗小城,有一年鼠害猖獗,人们束手无策,打算弃城逃走,这时,一位花衣吹笛人说自己能除鼠患,但是要获得相应的报酬。当地贵族答应了他的要求,花衣吹笛人吹响笛子,将老鼠引入河中,尽数淹死。当地贵族见老鼠已经死了,就索性不认账,不给吹笛人报酬。吹笛人很生气,他吹响了笛子,城里的130名儿童跟着他离开了城市,最终不知所踪。
花衣吹笛人的故事海姆佗   胡髭 tuózīcángzàng躲藏 宝藏魔法记忆:用途辨音法。“藏”表示名词性词语读“zàng”,表示动词性词语和姓氏时读“cáng”。pān( )谈
猖jué( ) 同liáo( )攀僚獗1.景慕:
2.攀谈:
3.求告:
4.趁热打铁:景仰。拉扯闲谈。央告(别人帮助或宽恕自己)。 比喻做事抓紧时机,加速进行。 例句:队长见大家的积极性如此高涨,就召开全队会议,趁热打铁,讨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5.信守:
6.熟悉:忠诚地遵守。知道得清楚。
熟悉、熟习辨析:两词都有不陌生的意思。“熟悉”表示对人或事物知道或了解得很清楚详细。如:我很熟悉家乡的地理。“熟习”表示(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如:他熟习各项工作技能,被评为“生产标兵”。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在这篇答词中,作者构思了与花衣吹笛人对话的情
景,目的是什么?【答案】
借对花衣吹笛人提出的要求表达了对海姆佗建城千年庆典的庆贺。 2、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案】
幽默、风趣。作者先介绍自己在广场的见闻,有什么作用?【答案】广场所见,专门提及老鼠,还写出老鼠之
多,是因为其与上文提到的“民间故事”有关,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2. “我和花衣吹笛人谈了一些什么呢?没有什么需要
保密的,完全可以公开。”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
么作用?【答案】本题可运用中间句(段)作用分析法进行分析。用设问句承接上文,以幽默的语言,巧妙地过渡到下文的内容。3.求告的话有何深意?【答案】这段求告的话,委婉指出了联邦德国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批评不少德国青年“只顾个人轻松快活”,不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导致“儿童越来越少了,人口结构也出现了老化的趋势”。“请您……孩子带走了”是一个过渡句,承上把人口减少这一社会问题与故事传说相结
合,启下展开另一层论述中心。4.“过去统治海姆佗市的那帮该死的贵族老爷……可是一些信守诺言的好人!”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收到了怎样的效果?【答案】本题可运用对比作用分析法进行分析。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过去统治海姆佗市的贵族的失信与现今市长及同僚的守信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表达了对海姆佗市市长及其同僚以及对德国人民真诚的赞美之
情。5.“上面的一席话”有什么作用?【答案】“上面这一席话”,回应了前文。前一个分句表明是贺词,后一个分句表明是答词。这样的结尾干脆利索,又让人回味咀嚼。【答案】花衣吹笛人的故事是与海姆佗市有关的一个民间故事,作者在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中引用这个故事,显出了对海姆佗市历史文化的尊重,也显得亲切。西方有些国家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总数呈负增长状态,作者借与花衣吹笛人的谈话,请求他不要像故事中那样把孩子带走,从而表达了对海姆佗市的祝愿,这又显得非常巧妙自然。 【难点探究】在这篇答词中,作者为什么构思了与花衣吹笛人谈话的情景?借对花衣吹笛人提出的请求,表达对海姆佗建城千年庆典的祝贺,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
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一、率团来访
二、谈话规劝
三、贺词答词对德国人民
的祝愿景慕海姆佗的大名
从德国民间故事中熟悉漫游广场去咖啡馆
欣赏商店里的老鼠
发现了花衣吹笛人
希望青年结婚生子对海姆佗建城一千年庆典的贺词对欢迎仪式的报答 这篇演讲词巧借有关海姆佗市的一则民间故事,通过虚构和花衣吹笛人攀谈的情节,指出了联邦德国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表达了对海姆佗市市长和他的同僚以及德国人民真诚的赞美之情。1.精巧奇妙的构思。
作者入乡随俗,联系当地的文化背景,以有关海姆佗的一个民间故事为框架,构思了一个荒诞离奇而又妙趣横生的故事,将演讲的要旨巧妙而自然地融进其中,使文章既有故事的动人情节,又有深情厚谊,成为一篇风格独特的演讲词。
2.幽默生动的语言。
西欧人讲话时,喜欢用幽默生动的语言表达,这也是他们民族的风格。作者面对的是德国听众,因此入乡随俗,模仿西欧人讲话的风格,着重使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抓住听众心理,使演讲风趣逗人,激起共鸣,赢得了一片掌声和笑声。 同学们:如果说这篇演讲表达了德国人与中国人同舟共济的美好愿望。那么,我觉得,这节课其实也是一段美好的演讲,演绎了花园里勃勃的生机,架起了我们师生心灵的桥梁,老师更希望在回到学校后能收到同学们写给我的答
词,大家在课下好好琢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