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2004年2月5日晚8时35分,著名诗人臧克家老先生因病离开了人间。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的大诗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 等,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的人》便是他这类诗的代表作。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有 的 人25诗(难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能找出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
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重点)(重点)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是诗人闻一多先生的高徒。被誉为“农民诗人”。他1932年开始发表诗作,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他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出版,获得闻一多、茅盾等前辈的好评;次年,诗集《罪恶的黑手》问世,从此蜚声诗坛。1934年至1937年出版诗集《运河》和长诗《自己的写照》,创作了散文集《乱莠
集》。《有的人》这首短诗,是作者1949年到北京之后为了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写的。作者与鲁迅素昧平生,何以能写出如此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这源于作者长期以来对鲁迅的认识和崇敬以及对一切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派的丑恶嘴脸的深切痛恨。作者曾多次参加纪念鲁迅逝世的活动。在上海时,作者曾和几个朋友到万国公墓去鲁迅的坟墓凭吊,来去路上,都有特务们的眼睛,作者目睹了人民群众对鲁迅的热爱和反动派对鲁迅的害怕。再加上作者早在“五四”运动以后,就读了鲁迅的《呐喊》《彷徨》以及他翻译的《苦闷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等著作。以后又读了鲁迅的许多书,读其书敬仰其为人,鲁迅的形象高高矗立在作者的心上。作者凭借浓厚的生活经验和深切的个人感受,酝蓄多年,借着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这样一个机会,以诗为出口,抒发了心中的积愤,水到而渠成,写下了这首诗。抒情诗是诗歌的一种。这种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通过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抒情诗的特点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本诗就是一首抒情诗。抒情诗臧克家考大学时数学零分,作文也只有3句话:“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无底的苦海。”而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却从这3句话中看出了臧克家的才气,破格录取了他。在臧克家大三的时候,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并最终成为大诗人。也正是闻一多的慧眼识人才,才挖掘出了臧克家这样的大诗人,否则臧克家也只能埋没于众人矣。从臧克家考大学看选人才臧 摔垮 zāngkuǎfǔfǔ俯首贴耳 肺腑之言魔法记忆:因义辨字法。表示“脸向下,低头,跟‘仰’相对”及作为敬辞时用“俯”;表示“中医中的胃、胆、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六腑”时用“腑”。)不xiǔ( )朽1.情愿:
2.下场:
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
3.抬举:
看重某人而加以称赞或提拔。 心里愿意。
情愿、甘心辨析:“甘心”程度比“情愿”更彻底。“甘心”多用于比较重大的场合,如:他不甘心做一辈子山村教师。“情愿”比较随意,如:她很不情愿去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另外,“情愿”还可用于两者挑一的场合,表示宁愿或宁可。如:他情愿粉身碎骨,也不在敌人面前屈服。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有的人》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1.作者在诗中以鲜明的态度写出了哪两种人?【答案】
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
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的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2、读完全诗,你可以看出,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
写作手法?【答案】对比。 说说第一节中的两个“活”和两个“死”的不同含义?【答案】本题可运用关键词语含义分析法进行分析。第一个“活”指躯体活着,第一个“死”指精神死了;第二个“死”指生命结束,第二个“活”指精神永存。2.“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这句话有何作
用?【答案】本题可运用语言描写作用分析法进行分析。这句话是语言描写。写出了反动统治者作威作福的同时,还在标榜自己伟大的无耻形象。3.试分析“骑”“俯”两个动词的表达效果。【答案】这里可运用品析字词表达效果法和对比作用分析法进行分析。“骑”字准确生动地刻画了作威作福,横行霸道,任意奴役、宰割人民群众的反动统治者的形象。“俯”字准确生动地刻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愿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马”的革命者的形象。两个动词之间形成鲜明对比,赞颂了像鲁迅一样的革命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4.怎样理解“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答案】鲁迅在散文诗集《野草》的《题辞》里
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
腐。”联系这一背景可知,这句话喻指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5.试分析“摔”“垮”二字的表达效果。【答案】本题可运用品析字词表达效果法进行分析。“摔”字,准确形象地表现了人民的力量,“垮”字写出了反动统治者必然失败的命运。这两个字充分体现了对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统治者的憎恨之情。6.“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答案】本题可运用抓关键词理解句子含义法进行分析。“抬举”在这里是推崇、崇敬的意思,这句话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以及像鲁迅先生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的崇高敬意和热烈颂扬。【答案】因为这首诗不仅歌颂了伟大的革命者鲁迅,而且热情地赞颂了以鲁迅为代表的千千万万与恶势力作斗争的革命战士。同时,还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他们的对立面——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派,从而深切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恶势力的无比憎恨以及对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者的崇敬和热爱。以“有的人”为题更含蓄,更为重要的是以“有的人”为题,大大扩大了诗歌的思想内涵,使诗歌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 【主题探究】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而作的,为什么以“有的人”为题?对
比 鞭挞反动统治阶级有的人两种人 有的人 活 死
有的人 死 活
对人民
有的人 被摔垮
有的人 抬举高精神有的人 骑头上
有的人 俯下身态度不同两结局歌颂鲁迅及革命者《有的人》这首诗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无情地鞭挞了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统治者,深刻地揭示了热爱人民、为人民服务的人在人民心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真理。1.对比的写法。
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的每一节都运用对比手法来写,对比的不是个人,而是两个阶级,两种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并且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对比烘托,把正面的衬得更美,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从而使主题更突出。
2.形象的议论。
这首纪念鲁迅的诗,并未记叙鲁迅的生平,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对比议论,写出了两种不同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生动形象的议论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名人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人固有一死, 或 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范仲淹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 陶行知一、1.有的人的所作所为,一切都是为了个人的、少数人的利益,而使得绝大多数人因为他的所作所为而陷入痛苦甚至死亡;有的人,人生的理想就是让更多的人活得更好。
例如: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是一个巨贪,他利欲熏心,贪赃枉法,无恶不作,老百姓叫他“王三亿”,又称他为“王坏种”。像王怀忠这样的“坏种”活着,广大人民群众就不能活。但绝大多数为官者是清正廉洁、为人民服务的。例如:唐代的名相狄仁杰,他为官“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的本色。他的人生理想就是“让更多的人活得更好”。2.一心想流芳百世却不为人民谋利益的人,只能是遗臭万年,遭到人民的唾骂;而不求个人名利,一心为人民谋利益的人,永远都会得到人民的爱戴,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例如:巨贪胡长清到处给人题字,想“流芳百世”,结果被司法机关审处,判处死刑,“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然而,曾任吉林省水利厅厅长的汪洋湖,“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为水利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受到人民的敬仰,他的光辉事迹将永载史册。
点拨:完成此题先要对这两节诗的意思分别进行概括,然后根据诗的内容举历史或现实中的事例来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更好地领会诗歌的主旨,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第一个“活”和第二个“死”可轻读,以淡化“死”“活”的概念,淡化躯壳的死和活;第一个“死”和第二个“活”可重读,以强调精神的重要,表达诗人对躯壳虽活但灵魂已腐朽的反动统治者的痛恨之情。
点拨:体会朗读诗歌在诗歌欣赏中的重要作用。二、共同的美德:一心为民,甘愿给人民当牛马,甘愿为人民的利益献出自己的一切,不求自己的名利,人民深深地爱戴他们。
不同之处:两首诗虽都运用了对比,但又有区别。泰戈尔的《某人》是把“你”对自己的态度和“我们”对“你”的态度进行对比;《有的人》是把两种“有的人”进行对比。
略。四、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