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总结与提升
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第六单元
INCLUDEPICTURE
"../../../积累字.tif"
\
MERGEFORMAT
1.易错字音
昳(yì)丽 窥(kuī)镜 期(jī)年 棘(jí)门
彀(ɡòu) 介冑(zhòu) 曩(nǎnɡ)者 按辔(pèi)
骁(xiāo)健 军谘(zī)祭(jì)酒 祖逖(tì)
公输盘(bān) 郢(yǐng) 敝舆(yú) 兕(sì)
楩(pián)
鲋(fù) 守圉(yù) 诎(qū) 禽滑(ɡǔ)厘
2.易错字形
昳丽 邹忌 寡人 王之蔽 谤讥 棘门 铠甲 募得 文轩 作羹 舂谷 介胄
3.通假字
(1)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2)军士吏被甲:“被”通“披”,穿着。
(3)改容式车:“式”通“轼”。
(4)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
(5)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抗拒。
INCLUDEPICTURE
"../../../积累成语.tif"
\
MERGEFORMAT
门庭若市 刮目相看 吴下阿蒙 闻鸡起舞
INCLUDEPICTURE
"../../../积累实词.tif"
\
MERGEFORMAT
1.修八尺(长,文中指身高) 2.窥镜(察看)
3.不若(及,比得上) 4.私我也(偏爱)
5.不闻天子之诏(皇帝发布的命令)
6.蒙辞以军中多务(借口)
7.给千人廪(军粮)
8.雉从梁上飞(野鸡)
9.秋容如拭(擦,揩)
10.不知贻阿谁(送,赠送)
INCLUDEPICTURE
"../../../积累虚词.tif"
\
MERGEFORMAT
1.于:①欲有求于我也(介词,向)
②能谤讥于市朝(介词,在)
③皆朝于齐(介词,到)
④皆以美于徐公(介词,比)
2.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助词,的)
②吾妻之美我者(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③宋何罪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3.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介词,给,替)
INCLUDEPICTURE
"../../../一词多义.tif"
\
MERGEFORMAT
1.若: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动词,及,比得上)
②门庭若市(动词,如,像)
2.军:①军霸上(动词,驻军) ②上自劳军(名词,军队)
③军中不得驱驰(名词,军营)
3.使:①使人称谢(动词,派)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使者,使臣) ③使自召募(动词,让)
4.诚:①大王诚能命将出师(连词,假如)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副词,的确,实在)
5.争:①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动词,争夺) ②知而不争(动词,争论)
INCLUDEPICTURE
"../../../古今异义.tif"
\
MERGEFORMAT
1.窥镜而自视 古义:察看 今义:从小孔或缝隙里看
2.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侍从 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古义:指责 今义: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
5.使人称谢 古义:告知 今义:感谢
6.天子先驱至 古义:先行的卫队 今义:走在前面引导;先驱者
7.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名称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8.及渡江 古义:长江 今义:大河
9.吾知所以距子矣 古义:用什么(方法)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10.子墨子九距之 古义:表示次数多 今义:八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INCLUDEPICTURE
"../../../词类活用.tif"
\
MERGEFORMAT
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2.皆朝于齐:朝,名词作动词,朝拜
3.私我也: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5.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
6.纠合骁健:骁健,形容词作名词,指勇猛健壮的人
7.自相鱼肉:鱼肉,名词作动词,比喻残杀、残害
8.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机变,动词作名词,巧妙的方式
INCLUDEPICTURE
"../../../综合性学习积累.tif"
\
MERGEFORMAT
1.历史上有名的谏臣:商代比干、唐朝的魏征和狄仁杰、北宋的寇准、明朝的海瑞。
2.与谏有关的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李世民
3.墨子的名言: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INCLUDEPICTURE
"../../../作家作品.tif"
\
MERGEFORMAT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2.《细柳营》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主要著作有《史记》《悲士不遇赋》《报任安书》等。
3.《孙权劝学》和《祖逖北伐》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4.《公输》选自《墨子》。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的创始人。
5.《诉衷情》的作者是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6.《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作者是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
7.《满江红》的作者是秋瑾,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8.《朝天子 咏喇叭》的作者是王磐,明代散曲家。
二、单元检测卷
第六单元达标检测卷
(100分,90分钟)
题 号,一,二,三,总 分
得 分,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4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2分)
A.昳丽(yì) 先驱(qū)
守圉(xìng)
期年(jī)
B.曩者(nǎng)
敝舆(bì)
博士(bó)
骁健(xiāo)
C.豪杰(háo)
铠仗(kǎi)
介胄(wèi)
糠糟(zāo)
D.狗窦(dòu)
纳谏(jiàn)
坟冢(jiǒng)
楚寇(kòu)
2.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学雷锋日前,有大批志愿者到养老院进行慰问,节日当天“门庭若市”,节日一过又变得“门庭冷落”,让人的心情也随之起起落落。
B.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闻鸡起舞者,秉烛达旦者,数不胜数。
C.你今天的表现,令人对你刮目相看。
D.为了一块房基地,他和邻居自相鱼肉,都闹到了法院。
3.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徐公来,孰视之(仔细)
B.时时而间进(偶尔)
C.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敌人)
D.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2分)
A.今齐地方千里 B.宫妇左右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但当涉猎
5.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2分)
A.改容式车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军士吏被甲
D.公输盘不说
6.与“妾之美我者,畏我也”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已而之细柳军
B.宋无罪而攻之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7.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B.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C.关河/梦断/何处?
D.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8.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一》,它记述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
B.《细柳营》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通过写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事情,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
C.《公输》不仅体现了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而且充分展示了墨子高超的论辩技巧。
D.《十五从军征》这首诗暴露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在写法上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9.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4分)
(1)《十五从军征》中揭露汉代兵役制度不合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瑾《满江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化用了晋代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和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词句。
(3)《朝天子 咏喇叭》中描写喇叭功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诉衷情》一词中表达词人平生不得志,并流露出沉痛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综合性学习。(4分)
“墨香书法展示”是教育部开展的“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之一。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走进墨香书法”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材料探究】
【材料1】汉字书法是汉民族独创的,它以独特的笔法、结构和章法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材料2】汉字书法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写情感,是书法家一生学识人品的反映。颜真卿作品的“庄严正直之美”、苏东坡书法的“潇洒飘逸之美”和毛泽东书作的“大气磅礴之美”都是例证。
【材料3】三幅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
INCLUDEPICTURE
"../../../新图3.TIF"
\
MERGEFORMAT
颜真卿楷书 王羲之行书 张旭草书
(1)请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1分)
(2)“文房四宝”指的是:____________。(1分)
【活动二·观点交流】
(3)根据设置的情境,完成下面对话。(2分)
王明:马上就中考了!哪有时间练习书法?还不如多背几个英语单词!
李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亮:李华说得对!时间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我们应该参加这项有益身心的活动。
二、阅读(36分)
(一)阅读诗词,回答问题。(5分)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1.本词选自《稼轩长短句》,“南乡子”是________,“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________。(1分)
12.“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________(作者)的《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思是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表达本词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4.本词表达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怀念,并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1分)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②,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此率⑤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⑥在其为民父母也?”——节选自《梁惠王上》
【注释】①梃(tǐnɡ):棍棒。②政:施行恶政。③庖(páo):厨房。④饿莩(piǎo):饿死的人。⑤率:带领。⑥恶(wū):表示反问的语气。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杀人以梃与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予观夫巴陵胜状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所欲有甚于生者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兽相食,且人恶之
D.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8.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甲】文强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强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9.【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孟子都运用了类比手法奉劝国君,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2分)
(三)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1分)
齐王筑城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太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②侵虞③之患,可以永逸④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⑤,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曰:‘大雪应候⑥,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有改动)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征戍:旧称远征和守卫边疆。③侵虞:侵犯。④永逸:永远安逸。⑤踣(bó):跌倒、倒毙。⑥应候:顺应时令。
20.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使
秦
不
得
窥
吾
西
楚
不
得
窃
吾
南
韩
魏
不
得
持
吾
之
左
右
岂
不
大
利
耶?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岁苦支备( )
(2)虽有少劳( )
(3)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 )
(4)臣怪之( )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23.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2分)
(四)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0分)
豪气干云
陈鲁民
①有个词语叫“豪气干云”,形容豪气高到触碰到云的地步。倘举例说明,那就是荆轲吧,他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大家都知道,其实后边两句“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更有气势,简言之就是“气贯长虹”。
②做人贵在有豪气。
③有了豪气,襟怀、志向、胆识就有了立足之地。西汉人陈汤,素有大志,他给皇帝的战报中,汇报了消灭入侵的匈奴人数后,加了一句千古名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啥时候想起来都叫人热血沸腾。有了这样豪迈、雄壮、凛然的气势,国家就不可被战胜,民族就不会受辱,秦时明月的皎洁,汉时雄关的巍峨,就会代代相传,中华子民就会永享安康。
④有了豪气,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担当。宋人张孝祥,绍兴二十四年举进士第一,上疏请昭雪岳飞。那时,秦桧正一手遮天,权倾朝野,好友劝其不该锋芒太露,担心秦桧报复。张孝祥回答得十分痛快:“无锋无芒,我举进士干什么?有锋有芒却要藏起来,我举进士干什么?秦桧当政我怕他,我举进士干什么?”这三问酣畅淋漓,荡气回肠,足以告慰古今一切豪放之士。
⑤有了豪气,就有了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襟怀与壮志,就有了李太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____甲____,就有了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____乙____,就有了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____丙____……
⑥豪气与大话有时很难分清,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即是豪气;说了做不到,则为大话。钱钟书在清华放出豪言:“要横扫清华图书馆。”他基本做到了,那些他认为有价值的值得看的书,扫荡了不止一遍,后来熟悉到哪本书放在哪一架,哪一格都清清楚楚。这,就是豪气。
⑦个人有豪气,才能活得有声有色;国家、民族有豪气,才能不被人欺负,领土、领海才能不被人蚕食。豪气要以实力为后盾,没有实力的豪气,如同纸上画饼,只是自欺欺人。读南宋时期那些主战派诗人的豪言壮语,常觉心酸和无奈,国家积贫积弱,朝廷昏聩无能,根本没有实力与女真人的虎狼之师抗衡,曾经“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也只能“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史为鉴,我们唯有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发奋拼搏,富国强兵,才能不怒自威,不言自雄,堂堂正正,顶天立地。
(选自《演讲与口才》2014年第12期,略有改动)
24.文章主要论述了什么观点?(2分)
25.研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3分)
事例
作用
荆轲刺秦王,义无反顾
(1)
(2)
有力地证明了“有了豪气,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担当”。
辛弃疾空怀报国志
(3)
26.下面三个短语是从选文第⑤段中抽出来的,请根据文意,将它们还原到文中的甲、乙、丙处。(3分)
悲壮与不朽 从容与决绝 潇洒与自信
甲: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
27.文章第⑥段是否离题?请简述理由。(2分)
三、作文(40分)
28.请以“友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和看法,也可以编写故事。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600字左右。
答案:
第六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1.B 点拨:A.圉yù,C.胄zhòu,D.冢zhǒng。
2.D 点拨:本题运用【成语误用五判断法】。“自相鱼肉”指自己内部互相残杀,不合语境。
3.C 点拨:寇:入侵,名词用作动词。
4.D 点拨:A.地方:古义是土地方圆,今义是指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B.左右:古义是侍从,今义是方位名词,左和右两方面;C.博士:古义是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名称,今义是学位的最高一级。D.涉猎:古今义都是广泛浏览群书,不作深入探究。
5.B 点拨:A.式—轼,C.被—披,D.说—悦。
6.C 点拨:题干和C项中“之”的用法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B 点拨:应为: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8.D 点拨:《十五从军征》这首诗暴露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在写法上以记叙为主,篇末抒情。
9.(1)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2)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3)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声价 (4)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0.(1)汉字书法是富有美感的艺术;汉字书法是书法家一生学识人品的反映;汉字书法字体多样;汉字书法风格各异。(答出三点即可)
(2)笔墨纸砚
(3)示例:你这样说是不对的。汉字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练练书法,劳逸结合,既可以提高书写能力,又可以陶冶性情,传承中华文化,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你们说对吗?
二、(一)11.词牌名 题目(每空0.5分)
12.杜甫 千古兴亡无尽无休,一如江水滚滚东流(每空1分) 点拨:第一空需要平时多积累,第二空结合本词回答。
1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分)
14.对被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1分)
(二)15.(1)当面指责 (2)用(各1分,共2分)
16.D(2分) 点拨:A项,胜利/好;B项,向/比;C项,的/它们;D项都是“不同”的意思。
17.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2分)
点拨:本题运用【文言语句翻译法】。抓住关键词“所谓”,“战胜于朝廷”必须译顺。
18.国君要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1分) 国君不要施行恶政(要施行仁政)(1分)
19.邹忌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让齐威王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1分)孟子把用刀杀人(或“率兽食人”)和用恶政杀人进行类比,希望梁惠王不要施行恶政,而要施行仁政。(1分) 点拨:结合文章中相关语句,分析邹忌与孟子奉劝国君的方法。
【乙译文】梁惠王说:“我乐于听取您的指教。”孟子回答道:“用棍棒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又问道:)“用刀杀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它们,而身为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恶政,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么配做百姓的父母官呢?”
(三)20.使
秦
不
得
窥
吾
西/楚
不
得
窃
吾
南/韩
魏
不
得
持
吾
之
左
右/岂
不
大
利
耶?(每处1分,共3分)
21.(1)每年 (2)劳累(劳苦) (3)隐患(祸患)
(4)对……感到奇怪(每词1分,共4分)
22.(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有谁不欢欣踊跃地前来参加呢?(2分) 点拨:翻译句子要注意句式,抓关键词。本句为省略句,要先补出主语,抓住关键词“欣跃而来”,语句通顺即可。
23.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远利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来。(2分)
点拨:结合艾子的语言,言之有理即可。
【译文】齐王一天上早朝,环顾四周对侍臣们说:“我们国家处于几个强国之间,年年苦于要支付大量军备费用。现在我想抽调一批壮丁,修筑一座规模很大的长城,从东海筑起,连通即墨,途经太行山,连接轩辕山,直下武关,曲折蜿蜒四千里,即可与各强国隔绝,使秦国不能窥视我国的西方,楚国不能偷犯我国的南方,韩国和魏国不能牵制我国的左右,这难道不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吗?现在让老百姓去修筑长城,虽会有些劳累,但日后就不会再有远征、守卫边疆和遭受侵犯的祸患,可以一劳永逸了。(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能不欢欣踊跃地来参加呢?”艾子回答说:“今天早晨下大雪,我来赶早朝,看见路旁有一个百姓,袒露着身子,冻倒在地上,望着天哀嚎。我感到奇怪,便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对我说:‘这场大雪顺应了时令,正高兴明年人们能吃到减价的麦子,可是我在今年就要被冻死了。’这件事正像今天所说的筑长城,等到长城筑完,老百姓还不知道享受永久安乐的是些什么人呢?”
(四)24.做人贵在有豪气(个人、国家、民族都必须有豪气)。(2分) 点拨:本文开篇由荆轲刺秦王,义无反顾的事例,引出中心论点。
25.示例:(1)解释什么是豪气干云,引出中心论点。(2)张孝祥上疏请昭雪岳飞,不怕报复。(3)有力地证明了豪气要以实力为后盾。(3分,每空1分,意近即可) 点拨:开篇写荆轲刺秦王,义无反顾,主要是为了引出中心论点;有力地证明“有了豪气,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担当”的是张孝祥上疏请昭雪岳飞,不怕报复的事例;写辛弃疾空怀报国志,是为了论证豪气要以实力为后盾。
26.甲:潇洒与自信 乙:悲壮与不朽 丙:从容与决绝(3分,每空1分) 点拨:李太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的是“潇洒与自信”;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表现的是“悲壮与不朽”;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表现的是“从容与决绝”。
27.不离题。第⑥段论述有豪气应言行一致,深入论证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深入)。(2分,论述内容和作用各1分,只答“不离题”不给分) 点拨:本题运用【内容是否离题分析法】。判断某个内容是否离题,首先要明白所判断的内容讲的是什么,其次要明白全文的主旨是什么,最后要判断这两者之间是一致还是矛盾。如果这一内容可以突出文章主旨甚至使文章主旨更深入,当然就切合题意;如果其与主旨冲突,当然就离题。值得注意的是,此类题的答案一般是不离题。本题考查议论文结构的严谨性。第⑥段写豪气与大话的区别,深入论证了中心论点,所以不离题。
三、28.思路点拨:这篇作文既可以从小处落笔,谈善待身边的人,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也可以从大处着眼,谈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须友善相待;还可以换个切入点,写人类应善待自然、保护环境等。
例文:说友善哲人说:“友善是道德中最大的秘密。”?——题记什么是友善??曾经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少年在企图行窃时,被躺在床上的一位女孩发现了。女孩并没有报警,而是装作并不知道他是小偷,热情地邀请他与自己聊天。他们聊得很开心。少年临走前,女孩用自己的小提琴为他拉了一首曲子,然后又把琴送给了少年。后来,当少年再去找女孩时,女孩因患骨癌已离开了人世,在她青色的墓碑上镌刻着“把友善奉献给这个世界,所以我快乐”。?少年从此变了样,他在贫困和苦难中重拾自尊,心中燃起了走出逆境的熊熊烈火!?最终,昔日的少年成才了,在世界第一流的悉尼大剧院,他深情地拉起了悠扬的曲调——把它献给那位女孩。小女孩善待少年,是为了体面地维护他的尊严。她也许永远不会意识到,她的友善、宽容和爱心就如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底上,怎样震撼了一个迷途少年的心,让他重新树立了信念,扬起生活的风帆。?一次友善的交谈,一首优美的曲子,就这样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其实,温和与友善在生活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我也曾真切地感受过。?有一次,我在推自行车时,没有注意到路边的行人,一不小心,把一位老太太的裤子给扯了个大口子。我一时不知所措,只能一个劲地道歉。我该怎么办呢?我本以为这次我将难以脱身了。我摸着口袋里的钱,希望那仅剩的30元能解决问题。我抬起头,刚想说出“赔钱给你”,不料老太太淡淡地对我一笑:“看看,我都老糊涂了,走路也没当心,小姑娘,别在意,别在意啊。”我顿时愣在那儿,眼看着老太太转过身,渐渐走远了……从那以后,我养成了推自行车时先看看旁边是否有人的习惯,因为那淡淡的一笑已深深印在了我的心中。?友善是什么呢?我想说,友善是天空,包容天地间的万物;友善是氧气,孕育新的生命;友善是阳光,是雨露,照耀、滋润着美德的生成。?朋友,请奉献你的友善,那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润滑剂,心与心沟通的桥梁,也是一种爱的储蓄;它让你和你身边的人感情更纯真,也让这个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点评:?引用名言作为题记,既揭示了主题,又展示了作者的才情。?用问句的形式开篇,引出下文。?以小故事作为例子,既紧扣主题,又使文章含蓄却不乏生动,再一次呼应主题。?友善带给少年自尊和奋起的力量。?语言优美,富有哲理。?过渡段,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以自己的经历为例,真实感人。?用设问、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让我们知道了友善是什么。?议论性抒情句结尾,升华了主旨。
总评:本文作者结合阅读所得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有理有据地展开论述,阐明了友善能滋润美德生成和影响一个人成长的道理,观点明确,言之成理。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忽略了详略安排,第一个小故事有些长,叙述不简洁。
三、单元考点方法专项练
第六单元
文言文专项?(答案见166页)
INCLUDEPICTURE
"../../../考点一.tif"
\
MERGEFORMAT
, 翻译文言句子)
一、考点解说
句子翻译属于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型。在对文言句子进行翻译时,要尽力做到“信、达、雅”,即忠实于原文、表意明确、简洁优美。文言句子翻译常见题型的主要表述为:(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下面选项中句子翻译最恰当的是( )。
二、解题方法
此类题运用文言语句翻译法。
方法一:保留法。文言文里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谥号、书名、器具名称等以及古今意思相同的词,都可以不翻译而照录下来,这就是保留法。如“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董宣”是人名,“少平”是其字,“陈留”为郡名,“圉”是地名,翻译时都可原文照录,翻译为“董宣,字少平,是陈留郡圉人”。
方法二:替换法。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如翻译“齐师伐我”时,句中的“师”“伐”现在都用另外一个意义相当的词来表达了,“师”现在说为“军队”,“伐”现在说为“攻打”,通过这样的替换,句子就可以翻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方法三:删除法。即删除不必译出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翻译时便可以删去。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中的“之”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翻译时可不译。
方法四:补充法。就是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翻译时恰当地补充出来。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句,翻译时省略的谓语需翻译出来,译为“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的时候)他们的士气衰减了,到第三次(击鼓时)他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方法五:调整法。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如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颠倒等,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如“何以战”是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按“以何战”的语序翻译。
方法六:意译法。即对少数文言词不能紧扣原文逐字逐句翻译的,可把大意翻译出来,不强求与原文一一对应,而只求在整体上使译文的内容与原文的内容保持一致的一种翻译方法。如“公输盘服”一句,翻译时可用意译法译为“公输盘承认墨子的话有道理”。
三、考点训练
(中考·苏州)【导学号:29992057】
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①。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里重其德行。州三礼辟②西曹主簿③,不就。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选自《宋书》,有删改)
【注释】①仕:做官。②辟:征召。③主簿:官名。
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凝之悉散之亲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淄博)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①曰:“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亦犹蜃②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③刺股,董生④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⑤情,以成其性。《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⑥德。”
(节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
【注释】①岑文本:唐太宗时的宰相,文学家。②蜃:大蛤蜊,古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晶莹剔透。③苏秦:战国纵横家。④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讲学时以帷幕遮掩,以求专心。⑤饬:整理。⑥懿:美好。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2分)
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感悟、启示、观点、评价)
一、考点解说
新课标明显加重了“自主探究”题的比重,因此,考查学生对作品的阅读感受,自然也就成了重点。主要考查方式有: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者的思想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和感悟;能对作品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感悟、启示的触发点多为文章中的某人或某事、某个细节、某句名言、故事寓意、哲理话语等。
二、解题方法
此类题运用四步揣摩评价探究法。
1.审清题意,把握要点。题意是答题的方向,只有审清题意才能把握答题的方向。
2.扣住文本,有的放矢。不能脱离文本而随意发挥,注意观点应从文本中来。
3.观点明确,体现探究。答题开始要鲜明地亮出观点,观点要有探究意味,体现个性阅读。
4.结构完整,表达充分。解答时要周密思考,审慎落笔,做到有头有尾。
答题思路:(1)表达时最好有“我认为……”等标志性语言,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2)再用“比如”之类的词语,用举例或道理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使理由充足。(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答题格式:扣住语境+抓住关键词+筛选要点+联系实际+表达观点。
三、考点训练
(中考·杭州)【导学号:29992058】
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①。
长洲尤翁开钱典②。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③,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④,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之?”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
(冯梦龙《智囊·知微》)
【注释】①折券: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②钱典:当铺。③詈(lì)语:骂人的话。④事:量词。件,样。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考点1〉
(1)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翁、尤翁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其言行分析。(4分)〈考点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资阳)
推 敲
《刘公嘉话》云:(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3.这则故事给我们平时的写作带来了怎样的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广东)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4.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考点方法专项练
第六单元 文言文专项
考点1:三、1.(1)(刘凝之)在野外建造了房屋,不是自己劳动所得的食物就不享用。(2分)
(2)刘凝之把它们都分给了亲友。(2分)
点拨:(1)句的重点词是“立”,“立屋于野外”是状语后置句,注意翻译时的顺序;(2)句的重点词是“悉”,翻译为“都”。
【译文】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是南郡枝江人。父亲期公,任衡阳太守;哥哥盛公,性情高傲,没有做官。凝之倾慕老莱、严子陵的为人,把家里的财产让给弟弟和侄子,在野外建造了房屋,不是自己劳动所得的食物就不享用。州里的人都很敬重他的道德品行。州里多次以礼征召他为西曹主簿,他都没有就任。妻子是梁州刺史郭铨的女儿,陪嫁很丰厚,刘凝之把它们都分给了亲友。妻子也能不羡慕荣华富贵,与凝之一起安于勤俭贫苦的生活。
2.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2分)
点拨:重点词为“性”“迁移”“饬情”“成”,要翻译准确。
【译文】唐太宗曾对中书令岑文本说:“人虽然秉有一定的天性,但必须博学才能有所成就,就好比蜃的本性含有水,要见到月光才能吐水;木的本性含有火,但要用燧石敲打才能发出火焰;人的本性含有灵气,可是要通过学习,才能美好完善。所以历史上有苏秦刺股读书,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的美谈。不勤奋于道艺,功名是不会树立的。”岑文本回答说:“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礼记》说:‘玉石不经雕琢就不会成为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这是古人以勤于学习为美德的原因。”
考点2:三、1.(1)这是出于不知道罢了,(如果)知道是我,怎么会冒犯我呢!(2分)
(2)凡是无理取闹的,其中一定有所依仗,小事不忍让,那么灾祸就会立即到来。(3分)
点拨:(1)句的重点词是“出”“犯”;(2)句的重点词是“恃”“立”。
2.夏翁没有为难将粪倒向自己的人,还主动撕毁他的债券。他的涵养和大度值得我们学习。(2分)尤翁忍受邻居的无理取闹,并无偿还他衣服;从其异常举动中预知潜在的危险,从而避免了灾祸。这种容人的度量和非凡的见识值得我们学习。(2分)
【译文】夏翁(的家族)是江阴县的大族。(夏翁)曾坐船经过市桥,有一个人挑粪,倒入他的船,(粪)溅到夏翁的衣服上。此人还是旧相识,僮仆很生气,想打他。夏翁说:“这是出于不知情罢了,(如果)知道是我,怎么会冒犯我呢!”于是用好话把他打发了。等到回家后,夏翁翻阅债务账册,(发现)原来这个人欠了三十金无法偿还,想借此求死。夏翁因此撕毁了债券。
长洲尤翁开当铺。年末,听到门外有吵闹声,出门一看,(原来)是邻居。管理典当的职员上前对尤翁说:“此人拿衣服作抵押换钱,现在空手前来赎取(不说),反而出口骂人,有这种道理吗!”此人(还是)一副蛮横无理的样子。尤翁慢慢地告诉他说:“我知道你的心意,不过是为过新年打算而已。这种小事何必争吵?”(尤翁)命令(职员)检查此人原来抵押的物品,共有四五件衣服。尤翁指着棉衣说:“这件是御寒不可少的。”又指着长袍说:“这件给你拜年用,其他的不是急需的,自然可以留在这里。”这个人拿了两件衣服,默默地离去了。当夜(此人)竟然死在别人家,官司打了一年。原来这个人因为负债太多,已经服毒,知道尤翁有钱,好做欺诈,既然不成,又转移到别人家。有人问尤翁:“(你是)怎么事先知道而忍让此人的?”尤翁说:“凡是无理取闹的,其中一定有所依仗,小事不忍让,那么灾祸就会立即到来。”人人都佩服他的见识。
3.示例:①对待写作必须要具有严谨的精神。
②文章不厌百回改。
③写作需要向他人学习借鉴。(每点1分,意对即可)
点拨: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感悟。答题时要扣住观点,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扣住原文主题进行小结。
【译文】《刘公嘉话》中记载:贾岛初次去京城考试。一天他骑着毛驴赋诗,吟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之句。开始的时候想用“推”字,想想又想用“敲”字。不能决定用什么好,于是在驴背上反复吟咏,并且用手做推与敲的姿势。韩愈当时在吏部暂任京兆尹。贾岛不知不觉地冲撞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被侍从押到韩愈跟前。贾岛于是对韩愈讲了自己作诗的经过。韩愈在马上停了很久,对贾岛说:“‘敲’字比较好。”于是与贾岛一起回到了自己的府第。在一起谈论诗歌,两人最后成了好朋友。
4.示例一: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3分)
示例二: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3分)
示例三: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3分)
点拨:首先摆明自己的观点,做到观点明确;其次,围绕观点根据文章内容阐明理由。
【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士大夫约定十天为期限,要攻下原国。到原国十天后,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便下令)敲锣退军,(准备)收兵回晋国。这时,有士兵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再等待一些时日吧!”晋文公说:“我跟士大夫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下令撤兵回晋国去了。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君王像晋文公这样讲信用的,怎可不归附他呢?”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卫国的人也听到这个消息,便说:“有君王像晋文公这样讲信用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向晋文公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