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敬畏自然课件(含朗诵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11.敬畏自然课件(含朗诵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19 21:13:53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 我们常常说:“人定胜天”“征服自然”,口口声声说要创造自然,的确,几百年才长成的林木,人类可在短短几十分钟内让他在地球上消失;上千年的热带雨林,可以在几年内让他变的光秃秃的平地;几百万年才进化而成的物种,可以在几十年间让它绝迹。但是,当我们陶醉于青山绿水的大自然中时,你是否觉得我们应该爱护大自然,敬畏大自然呢?敬畏自然11议论文(重点)(难点)学习作者通过比喻、拟人和反问等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
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讲究形象的语言的含义。
提高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理性认识。(重点)严春友,1959年出生,山东人。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论著有《文化全息论》《西方哲学新论》《精神之谜》等。一直以来,人类都对自己创造的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和今天高度发达的科技感到无比骄傲,现代人更是为了满足不断膨胀的私欲而不顾自然的危机,藐视自然的力量。人类与自然到底该如何相处呢?这是大家关注的话题,也是作者写作这篇文章要探讨的问题。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而不是议论文。但是,它和一般的散文如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有所不同,它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散文只是它的写作笔法。议论性散文还有两点特别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1.议论性散文在说理时常常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2.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带有强烈的感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鲲鹏 斥鴳 蓬蒿 咫尺
相形见绌 创伤 创造kūnyànhāozhǐchù语境记忆法:语境记音法:遇困难,不退缩,抚平创(chuāng)伤,继续创(chuàng)造辉煌。chuāngchuàng美味佳yáo( ) nà( )喊
混xiáo( ) shuò( )大无比
深suì( ) 狼jí( )肴呐淆硕邃藉1.不自量力:
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多指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不自量力、自作聪明辨析
同:两者都有对自己的能力不能作出合理判断的意思。
异:“不自量力”侧重于行动能力上。“自作聪明”指自以为挺聪明,轻率逞能,含贬义。
例:(1)他对这个任务很感兴趣,有心主动接过来,又怕别人笑他不自量力。
(2)要不是他自作聪明,怎么会闹出这样的笑话来?2.喜形于色:
抑制不住的高兴流露在脸色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例句:索契冬奥会上,中国选手李坚柔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夺得金牌,国人听到这个消息都喜形于色。
3.狼藉:
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4.相形见绌:
跟另一个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例句:他学得的这点皮毛在真正的学者面前实在是相形见绌。5.精巧绝伦:
(技术、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得没有可以相比的。
6.美味佳肴:
味道鲜美的食品或菜肴。 
例句:这个城市如画的风景和不计其数的美味佳肴吸引了不少游客来游览。
7.咫尺:
比喻很近的距离。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敬畏自然》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1.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答案】人们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结果往往导致自然被破坏,导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2.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答案】“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尽管存在形式不 同,但都是平等的。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敬畏和爱护我们自己。1.如何理解题目的含义?【答案】本题运用标题含义分析法,“敬”为敬重;“畏”为畏惧。本文标题的意思是人们应该敬重自然界的万物,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尊重一切生命存在的权利,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否则必将受到自然无情的惩罚。2.第1自然段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人类宣称要征服自然是不自量力的狂想?【答案】从历史、二者关系、智慧三个方面来论述。论历史: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论关系,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论智慧,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所以,人类宣称要征服自然是不自量力的狂想。 3. “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句中的“窃笑”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大自然人的情感,反衬了人类宣称要征服自然的可笑和无知,使文章更生动形象。阅读方法解密拟人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这是中考阅读中常见的题 型。需要认清描写的事物,找准将事物人格化的词语,从词语中揣摩作者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揣摩蕴涵其 中的情感。一般答题模式是: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它的××之情。本题可按照此模式进行解答。4.第2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类比,说明人类宣称征服自然的错误?【答案】本题运用要点分条归纳法。作者用理性的思考,发展的眼光,从两个方面进行类比来说明人类宣称征服自然的错误:一是自然看待人类上下翻飞的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与鲲鹏看待斥只是蓬蒿之间的类比,二是人类嘲笑古人的知识与后人看今人同样也会嘲笑的类比,进一步写出人类的幼稚无知,从而说明人类并没有理由自傲。5. “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这句话运用了反问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这个反问句用强烈的语气,强调了人类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增强了批判的力度,能激发读者的感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阅读方法解密反问句表达效果分析法。反问句的运用,首先有对写作内容加以强调的效果,其次,能加强语气、增强感情,还会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激发阅读兴趣。一般作答时可以这样表述:运用反问句,强调了……,语气更强烈(感情更浓厚),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本题中用反问加强了对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的批判力度。6.分析第3段中“喜形于色”与第2段中“沾沾自喜”在句中有怎样的共同表达效果?【答案】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喜形于 色”指抑制不住的高兴流露在脸色上;“沾沾自喜”指自以为很好而得意的样子,这两个词都用作贬义,写出了人类的幼稚与无知,更表现出作者对人类的愚昧贪婪的讽刺和批判的态度。7. “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答案】本题运用句子含义理解“三抓一联系”法。“狼藉斑斑的矿坑”是人类无休止地向自然索取的 结果,“陷阱”则引申为灾难与危机,这句话的含 义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的矿坑,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本身。反问的运用发人深思,警示人类应与大自然和谐共处。重难点小结这一部分作者从多个角度对比分析,写出在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微不足道,不值得自傲。作者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第一,即使拿高科技杰说,航天事业的空间,在淡宇宙中还是非常狭小的;第二,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一万年以后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得很;第三,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第四,作者推断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来,人类的智慧就不算什么。8.作者将大自然的智慧与人类的智慧进行对比的作用是什么?【答案】本题运用对比作用分析法。大自然的智慧是用“死”的物质即无生命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通过对比,显示出两者极大的差别,突出人类智慧的渺小与大自然智慧的无与伦比,给人留下具体可感而又深刻的印象。9.结合上下文分析,为什么说“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案】因为大自然让一万亿多个细胞协调工作,创造了大脑来表现人的各种情绪,进行思考、想象,赋予了人类难以形容的美,这是人类智慧无法企及的。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无与伦比的智慧的高度赞叹。10.如何理解“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的含义?【答案】本题运用句子含义理解“三抓一联系”法。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智慧只不过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而已,是宇宙为了进行自我认识而创造的,突出表明了人类智慧的渺小,而且说明人类与宇宙是不可分割的,应正确看待人类与宇宙的关系。11. “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答案】宇宙中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弟兄”运用拟人的修辞,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12.最后一段结尾句有什么作用?如何理解“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这句话的含义?【答案】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
作用:收束全文,点明主旨,并照应文章题目。
理解:人类应敬畏自然,因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体的,所以保护自然,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人类自己。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答案】“敬畏”,从字面上说,是又敬重又畏惧。“敬 重”的含义比较容易理解。课文中说:“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大自然的智慧“深邃、高超”,“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这些话都充满敬重的意味。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就是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创造是无法与大自然相比的。1.【难点探究】阅读课文之后,对“敬畏”的深刻含义应怎样理解?“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 “畏惧”这层意思有其特定的含义。现代人之“敬畏自 然”,与原始人对大自然的畏惧是不同的。“敬畏”之 “畏”,可以从“爱护自然”一语中探得它的含义。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人类应该调整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敬畏自然”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在思想上应意识到人类不应该与大自然对立起来,自然界不是人类征服的对象,而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在行动上人类应该与自然求得和谐的发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活更美好。【答案】哲理语句,鲜明地表露出作者的观点,为文章主旨服务:“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的大量运用,增强了散文的美感,带有浓郁的文学气息,给人美的享受: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2.【难点探究】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文中既有议论文的思辨哲理之光,又有散文浓郁的文学色彩,再加上作者的个人感受为文章增添了感彩,试从文章中找出依据来品味这种议论性散文的风格特色。 抒情成分,感彩洋溢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不自量力”的嘲讽;“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精巧绝伦”的盛赞;“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弟兄”的亲切。这些词都在极大地影响着读者的感 受。敬畏自然征服自然
(错误观点)和谐共存
敬畏自然
(正确做法)大自然的智慧无与伦比
(人类的智慧微不足道)宇宙创造一切生命
(人类与其他生命平等)本文通过对比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就人们十分关心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发表了观点: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要宣称“征服自然”了,而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1.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手法。
文章开头就把人类与自然作比较,显示了人类的渺小与自然的博大;接着对比人类智慧与自然智慧,从自然的角度看人类智慧;另外写自然智慧又一再说“人类却不能”“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通过对比,在论述中突出人类智慧微不足道,自然智慧无与伦 比。对比鲜明,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2.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
以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最后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论。比较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是一层;指出人类智慧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智慧是大自然智慧的组成部分,是进了一层;从论智慧到论生命,又进了一层。在层层推进的论述中,将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的理由申述完毕,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极富文学色彩。
有拟人,例如“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大自然也很‘懂 得’美学原则”等,形象、生动、亲切。有反问,反问句能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引发读者的深思。有比 喻,如“自然的智慧是大海”等,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又有极强的说理性。我们只有对生命拥有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他的无限生机,我们人类也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在这个星球上,拥有生命神性光辉的也不仅仅只有人类,包括其他一切生物也是如 此,比如勤劳的蚂蚁,自由自在的小鸟,高原精灵藏羚羊和海上救生员鲸等,甚至还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及参天的古树,都无不丰富地蕴涵着生命世界的底蕴。在浩瀚的生物海洋里,有益于人类的生物我们姑且不论,即使是一只害虫,它虽然在人们的厌恶、唾弃和捕杀中生存,但它无意中也为自己的天敌(益虫)提供了食物,从而能保证益虫更好的生存,维系着整个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确实,我们应该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这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延续地球的生物链遭到破坏,人类就像是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一、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是: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只是看作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会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弟兄,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点拨:回答此题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根据题意,提取要点,简明扼要地回答。二、1.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3.宇宙中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三、示例:
①反问句: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陈述句:我们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
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②反问句: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陈述句:谁也不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反问句使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
③反问句: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陈述句: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
反问句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语气也更强烈。
点拨:比较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需反复读,在读中体会。四、示例:我同意作者的看法。因为人类与其他生物一样都是自然的杰作,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倘若人类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为自己的私利伤害其他生物,就会破坏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和谐发展,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点拨:发表看法时,无论持什么态度,用来支撑自己观点的理由一定要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