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检测卷(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检测卷(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19 11:0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检测卷
(100分,90分钟)
题 号,一,二,三,总 分
得 分,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叱咄(duō) 伛偻(lǚ) 大庇(bì)
酒肆(sì)
B.锃亮(zhèng)
尴尬(gān)
阴翳(yì)
轩邈(miǎo)
C.婵娟(chán)
烨然(yè)
汲汲(jí)
黔娄(qián)
D.皲裂(jūn)
缥碧(piǎo)
长髭(zī)
解剖(pōu)
2.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油光可鉴  粗制烂造  冥思苦想
B.翻来复去
蜿蜒起伏
盛气凌人
C.杯盘狼藉
苍海桑田
相辅相成
D.晨光熹微
囊萤映雪
顾名思义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屠呦呦这一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______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②“十三五”规划五大理念之一是创新,即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的创新,让创新______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③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进而涵养和凝聚共图民族振兴的伟大精神力量,这是______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意所在。
A.挽救 贯串 传扬  B.拯救 贯串 传扬
C.拯救 贯穿 弘扬  D.挽救 贯穿 弘扬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2分)
A.提供网络搜索服务的企业必须整改是因为竞价排名机制影响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是重要原因。
B.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才能,有担当,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
C.随着近年来草原自驾游的兴起,严重危害了草原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草原不可承受之重。
D.我原打算介绍王宾向张凯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
5.填入文段横线处相应的句子,最贴切的一项是(  )(2分)
其怡情也,____①____;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____②____。
A.①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②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B.①最见于处世判事之时
②最见于独处幽居之际
C.①最见于杂处群居之时
②最见于读书演算之际
D.①最见于读书演算之时
②最见于杂处群居之际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光。
B.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刻画了别里科夫这一沙皇专制制度的忠实卫道士的典型形象。
C.英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列夫·托尔斯泰传》。
D.“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称颂,如柳宗元的《醉翁亭记》、欧阳修的《小石潭记》等。
7.名句默写。(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3)“侧身天地更怀君,独立苍茫自忧民”这两句诗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4)有这样的句子:“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请你用张养浩的曲中的句子来回答读书人长叹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5分)
某初中学校对在校学生有关“阅读”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公布如下:
材料一 课外阅读
读书兴趣及占比例
读书计划及占比例
关注点及占比例
读书笔记及占比例
深厚
13%
有计划
11%
写得怎样
10%
每读必做
0%
一般
48%
有时有计划
32%
怎么写的
14%
凭兴趣做
24%
无兴趣
39%
没有计划
57%
写了什么
76%
从不做
76%
材料二 语文学困生
阅读能力:10%的学生基本读不懂作品,55%对作品的内容写法似懂非懂,35%看不出作品好在哪里。
写作水平:情感积累欠缺,矫揉造作;知识面狭窄,素材贫乏;立意肤浅,认识能力偏低;写法粗陋,语言枯燥。
(1)研读以上两则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校某班拟于“世界读书日”期间开展以“爱读书、会读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有针对性地设计一项活动;仿照示例写一句话,以表达你对读书的感悟。(2分)
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示例:读书犹如览胜,山川之雄伟,江河之绮丽,林木之神秀,尽收眼底。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0分)
(一)古诗词鉴赏。(5分)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9.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所表现的画面。(2分)
10.词中“月如钩”有何表达效果?(3分)
(二)阅读《小石潭记》选段,完成问题。(9分)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伐竹取道/策之不以其道
B.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
C.从小丘西行/隶而从者
D.皆若空游无所依/貌若甚戚者
12.下面加点词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2分)
A.日光下澈      B.手自笔录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斗折蛇行
13.第②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5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4分)
中国墨
①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2007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中国墨”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②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炼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③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只有着色的画偶尔用松烟墨。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浓墨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苏东坡尤喜浓墨,对用墨的要求是:“光清不浮,湛湛然如小儿一睛。”认为用墨光而不黑,失掉了墨的作用,黑而不光则索然无神气。淡墨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法既保持了笔画的基本形态,又使线面交融,富有朦胧的墨趣。
④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手工制成的烟墨几乎被现代的墨汁所取代。现代墨汁以炭烟、胶料、添加剂等为主要原料,由机械加工而成。它制作工艺简单,生产量大,方便使用和保存。但这种用现代技术化学合成的墨汁创作的艺术作品缺乏层次变化和透明度,使东方美学的追求有所缺失。
⑤由于人们对墨的喜爱,“墨”已经超过了它作为一种书写工具的内涵,成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从字形上看,“墨”字上“黑”下“土”,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墨”因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明代魏学洢《核舟记》中就有“其色墨”的句子;“墨”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画”。“__________”指的就是善于书写作画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墨迹”,珍贵的字画则被称为“______________”。
⑥成语“胸无点墨”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惜墨如金”形容绘画写作诗文的态度极其严谨,从不轻易落笔,“____________”常指玩弄文字技巧,而“孟母三迁”更是把“____________”的内涵演化到了极致。
14.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墨的。(4分)
15.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16.阅读第④段,说一说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17.将下列词语分别填入第⑤、⑥段中的画线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4分)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墨客
C.墨宝
D.舞文弄墨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2分)
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
朱成玉
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②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③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竟然也遭遇了盗贼。那盗贼就是我。
④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梦想有一天可以写出名堂来。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来。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
⑤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来?”说完他就往那堆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嘿嘿,我也是个破烂,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
⑥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
⑦“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一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
⑧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
⑨为了“惩罚”我,他说:“去给我把窗玻璃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
⑩我只好乖乖地去擦玻璃。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
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
“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
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
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选自《当代青年》)
18.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本文的情节。(2分)
发现“破烂”→________→被“教诲”→________→获“奖励”→坚定“梦想”
19.结合语境,体会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20.简要概括老人为什么要惩罚和奖励“我”。(3分)
21.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的理解。(3分)
22.那个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点小酒作乐的孤寡老人,最后在“我”的眼里成了“可敬的老人”,是什么促使了“我”的内心发生这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谈谈。(2分)
三、写作(40分)
23.题目:__________________与我的成长
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题目补充完整。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答案:
期末检测卷
一、1.B 点拨:B项中“锃”应读zènɡ。
2.D 点拨:A项“烂”应为“滥”;B项“复”应为“覆”;C项“苍”应为“沧”。
3.D 点拨:“挽救”着重在“挽”,是从危险中抢救出来的意思。“拯救”着重在“拯”,就是救助的意思。屠呦呦的青蒿素使许多患者脱离了死亡,所以应该选择“挽救”,排除B、C两项。“弘扬”是“使……发扬光大”,一般是弘扬美德。“传扬”是“传播开去”。③句中指的是让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所以应该选择“弘扬”。排除A项。
4.B 点拨:本题运用【病句判断法】。A项句式杂糅,去掉“是重要原因”;C项成分残缺,去掉“随着”;D项表意不明,句中的“他”不明确指的是王宾还是张凯,可将“他”改用人名表述。
5.A 点拨:借助中间一句,再根据“怡情”“长才”去判断,可知A项更恰当,确定之后,再与其他选项进行比较验证。
6.B 点拨:A项,《史记》的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C项,罗曼 罗兰是法国作家;D项,《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欧阳修,《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
7.(1)海内存知己 (2)蜡炬成灰泪始干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8.(1)当前绝大多数初中学生对读书缺乏浓厚兴趣和整体性计划,缺少正确的读书目的和读书方法(或积累思考的习惯),因此导致了部分学生尤其是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低下状态。
(2)示例:活动:开展“成长离不开阅读”主题演讲活动
举办“名人与书”故事会 开展“被一本书感动”好书推介活动 举办“学会阅读”读书经验与方法交流会
仿写:读书犹如探宝,高山之灵芝,深海之珍珠,地下之金石,尽归囊中。
点拨:第(1)小题材料有两则,因而结论也应有两个要点。解答时文字材料要注意提取关键词句,材料一要横向、
纵向比较,通过比较可知横向最后一栏所占学生多,将纵向的标题与之对应概括即可。材料二则要判断出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且两者之间又是因果关系。第(2)小题有两个要求,分别是“设计一项活动”和仿写语句。设计活动要围绕主题,活动内容要实用得体,有针对性,如故事会、演讲比赛等;仿写一要紧扣主题,二要注意比喻修辞和句式,还要注意选择的中心词与后面的表述要一致。例句中的“览胜”就与后面的语句紧密相连。
二、(一)9.寂静无言,独自登楼望深院,如钩之月发出清冷的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庭院寂寞,重门深锁,多么凄清的环境啊!(2分)
10.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残月如钩,(1分)借景抒情,营造了一种悲凉凄惨的意境,(1分)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寂寞和痛苦难挨的心境。(1分)
(二)11.D 点拨:A项中“道”的意思分别为道路/正确的方法;B项中“以”的意思分别为用/而,表修饰;C项“从”的意思分别为由,自/跟随;D项中的两个“若”都是好像的意思。
12.C 点拨:“处”没有活用,是身处某地的意思。
13.第②段写了潭水清澈的特点。(1分)用了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来描写潭水。(2分)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十分生动、形象。(2分)
(三)14.①墨的制作过程(或制作工艺)。②墨的选择和应用。③现代墨汁的制作和特点。④墨的意义的演变。(每点1分)
15.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分)将松烟墨和油烟墨的不同特点和使用范围进行比较,突出说明烟墨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2分)
16.“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1分)准确地说明了现代墨汁因制作工艺简单,生产量大,方便使用和保存的特点,差不多替代了手工制成的烟墨,但并未完全替代。(2分)
17.B C D A(每处1分)
(四)18.偷“破烂” 受“惩罚”(每空1分)
19.本义是指物品(多指废品或旧货)不可回收利用,(1分)用在这里是一种比喻说法,指“我”如果自暴自弃,沉沦堕落,就会一事无成毫无价值。(1分)
20.因为“我”的盗窃行为(1分)和颓废消极、自暴自弃的精神状态而惩罚“我”。(1分)
因为“我”擦拭干净玻璃而奖励“我”。(1分)
21.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2分)文章通过拾荒老人对“我”的“教诲”,使“我”明白人生处于困顿时,要乐观面对,坚定信心,就会像“被拭去灰尘的玻璃”那样“亮洁如新”。(1分)
22.因为“我”偷“垃圾”受到了老人的一番“教诲”,这些“教诲”使“我”顿悟。那些意味深长的话出自一个拾荒老人之口,让“我”用新的眼光来审视他,从心底深处对他产生了敬意。(2分) 点拨:“我”对老人看法的转变,是因为老人对“我”的“惩罚”和“教诲”让“我”懂得了人生的道理,让“我”从消极颓废中摆脱出来,让“我”从心底深处对他产生了敬意。
三、23.思路点拨:首先,要把题目补充完整,以显示主题。可补充的内容较多,可以是人或物,如:“父亲与我的成长”“日记与我的成长”等;可以是情感,如:“快乐与我的成长”等;还可以是事件,如:“那件事与我的成长”等。其次,要把握好文题所包含的“要素”,紧扣主题来写。该文题的“要素”有两个,最突出的是“我的成长”,另外是所补充的内容,要突出其在“我的成长”经历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或对“我的成长”产生的积极影响。再次,该文题在文体上倾向于记叙文,可巧用顺叙、插叙、倒叙等手法展现成长的镜头,突出重点事件。具体写作时,可辅以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以便更鲜明深刻地突出主题。
例文:书与我的成长蓦然回首,梦里春秋已十六载。在这十六年里,书始终伴着我成长,教给我点点滴滴。F1还记得儿时读《哆啦A梦》的情景:左手捧书,右手拿着零食,看到大雄的懒惰,不禁叹气;看到静香的温柔可爱,不禁欢喜;怒于胖虎的野蛮,惊于哆啦A梦的神奇。大雄的勇敢,胖虎的重义气,静香的沉着理智,哆啦A梦的机灵神奇,一页页,一本本,伴着我度过美好的童年。F2曾感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赞赏格列佛的勇敢、鲁滨孙的坚强、丑小鸭的耐苦……《安徒生童话》《格列佛游记》《鲁滨孙漂流记》《哈利·波特》《汤姆叔叔的小屋》《茶花女》《简·爱》……这些都带给我别样的趣味。“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些又带给我别样的愁绪。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感伤、李清照的婉约、文天祥的正气……都让我为之一动,同时又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感到骄傲。书,给予我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F3书,使我认识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艰辛;书,使我懂得了“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生活;书,更使我体会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舒爽……当我受到挫折时,书给予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当我想放弃时,书又给予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当我丧失理想时,书又给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F4书,始终伴随着我成长!
点评: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列举具体的例子说明书伴“我”度过美好的童年。采用排比的修辞写出书让“我”体会到了不同的趣味和情感。写出了书给予“我”深刻的启迪。
  总评:读完本文,觉得作者的阅读面较广,对名著和古诗词有一定的积累。本文的亮点是诠释出书对“我”思想的影响,选材紧扣中心,主旨鲜明;特别是第五、六段,进一步说明书能使“我”的思想获得进步,突出了中心。此外,本文语言优美,引用巧妙,句式灵活多变,善用排比,语势磅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