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总结与提升
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第二单元
INCLUDEPICTURE
"../../../积累字.tif"
\
MERGEFORMAT
1.易错字音
脂粉奁(lián) 目光灼(zhuó)灼
徘徊(pái
huái)
脚镣(liào)
伫(zhù)立
睥睨(pì
nì)
镗(tāng)镗鞳(tà)鞳
稽(qǐ)首
迸(bèng)射
木梗(gěng)
驰骋(chěng)
虐(nüè)待
雷霆(tíng)
旸(yáng)谷
一撮(cuō)灰
飞窜(cuàn)
炽(chì)热
馈(kuì)赠
天穹(qióng)
酷肖(xiào)
2.易错字形
凛冽 污秽 犀利 蜿蜒 祷词 衷情 千山万壑
璀璨 翱翔
3.多音字
吁
稽
吓
拗
冲
纤
4.形近字
INCLUDEPICTURE
"../../../积累成语.tif"
\
MERGEFORMAT
拖泥带水 海誓山盟 长吁短叹
千山万壑
盛气凌人
INCLUDEPICTURE
"../../../修辞手法.tif"
\
MERGEFORMAT
1.比喻: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2.反复: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3.拟人: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4.排比: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INCLUDEPICTURE
"../../../表现手法.tif"
\
MERGEFORMAT
1.衬托:如《雪》第1自然段开头部分写暖国雨的单调衬托了江南雪的滋润美艳。
2.象征:如《雷电颂》第3自然段就是用“洞庭湖”“长江”“东海”象征人民群众。
3.对比:《浪之歌》第3自然段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海浪与海岸不同的性格特点。
4.类比:《雨之歌》第5自然段将雨和尘世人生进行类比,说明要像雨一样,正确对待人生的得与失,不要把个人荣辱看得过重。
INCLUDEPICTURE
"../../../综合.tif"
\
MERGEFORMAT
1.和雪有关的故事之“最”
(1)最有闲情的是张岱藏雪,把冬雪储藏在坛中,待来年用雪水烹茶。
(2)最洒脱的是孟浩然在风雪中骑驴寻梅。
(3)最勤勉的是晋代孙康,他很好学。因贫困无灯,夜晚靠近雪光读书。
2.有关大自然的名言
(1)我不是不爱人类,而是更爱大自然。——拜伦
(2)最伟大的药方就是大自然。自然界里蕴藏着治疗一切疾病的秘诀。
——欧文·斯通
INCLUDEPICTURE
"../../../作家.tif"
\
MERGEFORMAT
1.《雷电颂》节选自《屈原》,作者郭沫若,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的又一文学大师。著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棠棣之花》《屈原》等。
2.巴金,四川成都人,著名文学家。原名李尧棠。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长篇小说,《龙·虎·狗》等散文随笔集。
3.高尔基,苏联作家,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鲁迅说他是“底层”的代表者,是无产阶级作家,并赞誉“他的一生,就是大众的一生,喜怒哀乐,无不相同”。著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4.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等。他的散文诗充满浓郁的诗情和深刻的哲理。他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二人被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
二、单元检测卷
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
(100分,90分钟)
题 号,一,二,三,总 分
得 分,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1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朔方(shuò)
稽首(qǐ) 胆怯(qiè)执拗(niù)
B.眷念(juàn)
忏悔(qiàn)
姮娥(héng)
酷肖(xiào)
C.憔悴(qiáo)
蜿蜒(wān)
旸谷(tāng)
污秽(huǐ)
D.镗鞳(tāng)
褪尽(tuì)
雷霆(tǐng)
馈赠(guì)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徘徊 刑具 犀利 拖泥带水
B.咆哮
闪耀
波阑
长吁短叹
C.驰骋
合拢
婵娟
纹丝不动
D.庭院
寂寞
翡翠
挺身而出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溅起波浪的飞沫。
B.晴天又来消逝雪罗汉的皮肤,寒冷又使他结一层冰。
C.社会在飞速发展,为生活忙碌奔波的芸芸众生应停下脚步等等自己的灵魂。
D.小华转学走了,虽然我们没有许下海誓山盟,但是我们在心里一直把彼此当作一辈子的好朋友。
4.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凛冽:刺骨地寒冷。)
B.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C.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蜿蜒: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D.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网上“晒旅游”本身是积极向上的,但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
B.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D.也许我们不能复制马云的成功,但是他的梦想、他的努力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复制的。
6.将备选的三句话分别填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句意连贯完整的一项是( )(2分)
读书,是智慧的行为。______。______。在春秋默默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______。
①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霁读到朝暾甫上
②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生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
③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
A.③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此句中暗示着作者对寒冷环境的反抗。
B.《雪》描绘了两幅鲜明对立的雪景,前者表达了作者的战斗激情,后者表现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全文贯穿着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创造一个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
C.《雷电颂》是一篇悲壮、慷慨、激昂的抒情独白,诗人以火一般炽热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呼唤风、雷、电,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D.“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是一个祈使句,是革命者从胸中迸发出来的对革命的呼唤。
8.名著阅读填空。(3分)
这个人干瘦,驼背,面色雪白,留两绺黑胡子,眼镜底下闪着一对和蔼的眼睛。他少言寡语,不引人注意,每次叫他吃饭或者喝茶的时候,他总是相同的回答。
这个人的绰号是“____________”,这段话出自______________所著的《____________》。
9.综合性学习。(4分)
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某班级准备开展一次让同学们走进家乡的春天,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感受家乡的优美风光的活动。请你也来参加他们的活动,随他们一起寻觅春天的踪迹!
(1)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语。要求:必须用两个句式大致相同的句子,20字以内。(2分)
(2)请仿照例子,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2分)
例:举行“春天的赞歌”咏诗会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39分)
(一)阅读《雪》选段,回答问题。(10分)
①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②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③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10.第①段首句用“冰冷”“坚硬”“灿烂”三个词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2分)
11.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哪些地方表现了这一特点?江南的雪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12.“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中“可是”在这里是表转折吗?为什么?(2分)
13.鲁迅写文章惜墨如金,而选文却用较多的笔墨描写雪罗汉的形象,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春燕来归
赵可法
①春暖花开,桃花粉了,垂柳绿了,春水涨了,天气渐渐暖和起来,燕子飞回来了。看着眼前寻寻觅觅,似曾相识的小精灵,让我想起了儿时对燕子的记忆。
②我家老屋周围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几排高高低低的电线穿行而过。清晨或傍晚,燕子们常像约好似的,如列队的士兵齐刷刷地在电线上站成一排,小黑点像音乐简谱里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③燕子喜欢将巢穴搭建在附近农户房屋的木梁上,好亲近人类。掏燕窝,捉燕子,捣燕窝是我儿时的乐趣。
④每当大人们不在家,燕子飞出去的时候。我总会搬一张椅子,上面放张小凳,燕巢便伸手可及了。
⑤不当着燕子的面捣毁燕窝,燕子是不会记恨的。来年花开的时节,燕子还会一如既往地飞回原来的地方建巢。在我家西边的池塘边,会看见燕子飞来飞去,用嘴衔着潮湿的泥土与软草茎。不几日,一个崭新的碗形的灰褐色燕巢建成了。看着燕巢,我常常感到好奇,光滑的房梁,燕巢是怎么搭建上去的,总想一探究竟。
⑥大人们说燕子很辛苦,不准我逮燕子,捣毁燕巢。他们还讲,燕子是有灵性的,燕子在哪家搭窝,这家人必有好报。我们庄就有户人家,原来只有女主人一人喜欢燕子。有一天傍晚,燕子却迟迟不肯回巢,围绕女主人叽叽喳喳地啼个不停,燕子带领女主人到达孩子昏迷出事的地点,孩子被及时发现而得救。一家人非常感激燕子,从此都喜欢上了燕子。
⑦2009年春天,我回故乡探亲,看见到处是青砖青瓦的二层楼房,有木檩条木梁的房子早被拆了。偶能见到田野里几只时而盘旋,时而低飞,体态轻盈,翅膀像剪刀一样的燕子,“嗖”的一声从我眼前掠过,像是飞行表演。母亲告诉我,现在到处是砖瓦房,燕子少了,看不到燕子来了,不知道燕子在什么地方搭窝。想起母亲的话,回忆儿时对燕子的所作所为,我感到十分愧疚。
⑧有一次,我站在二姐家临街的商店门前,眼前忽然一亮,无意间瞥见雨篷下有盏吸顶灯,被一块黄褐色的燕窝包裹着。燕子巧妙地利用吸顶灯与天棚之间仅几公分的间隙,借助吸顶灯不会掉下来的支撑,搭建起了自己的爱巢。燕子夫妇竟然利用这个罅隙的地方筑巢,可谓用心良苦!我看着飞进飞出的老燕,张着黄色小嘴叽叽喳喳嗷嗷待哺的毛茸茸的雏燕,心中油然而生一种久违的亲切。
⑨来年燕子们又飞回来了,在雨篷吸顶灯下又筑起了自己的爱巢。有一天傍晚,我去商铺买东西,看见了这样的一幕:一只雏燕不知是初学飞行,还是母燕喂食不小心的缘故,竟从窝里掉了下来,却再也无力飞回。
⑩“宝宝(二姐家五岁的孙子),去找一个竹竿来,把小燕子弄上去。”二姐连忙吩咐。
只见宝宝乐滋滋地从厨房后面拖来了一根细竹竿,递给奶奶,又忙不迭地跑去伸手抓小燕子。惊慌失措的雏燕,显然是受到了惊吓,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好长时间才舒缓过神,扑棱着翅膀挣扎起来,只见它细细的小腿紧紧地抓住竹竿,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身体歪斜着,晃动着。二姐小心翼翼地挑起竹竿,将雏燕送回窝里。两三只燕子站在窝门前,充满了感激,叽叽喳喳叫嚷欢迎雏燕回家。
14.文中最能表达作者对“春燕”喜爱的词语是________。(1分)
15.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表达效果?(4分)
16.燕子引领女主人找到昏迷的孩子的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7.简略概括选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分)
18.从文中“看见到处是青砖青瓦的二层楼房,有木檩条木梁的房子早被拆了”一句可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4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黄昏断想
李洪武
①城市的喧嚣被客车甩在身后,返乡的心情急迫里带着轻松。
②甫进村头,天已近晚。秋树婆娑,月影在望。有炊烟,有晚露,伴着月的清辉,在不经意间触发了诗兴:原来诗歌就在这乡村近晚的炊烟里,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似乎到了浓得化不开的程度。我在村头下车,想体验久违的乡野暮景。一切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陌生。笔下多次出现的故乡小村依旧,静得像一幅画。四野平旷,蛩声入耳。西天最后一抹晚霞把色彩随意在天幕上挥洒,似是倾尽一日的力量试图留给我渲染极致的印象。浓墨重彩的大写意在乡人匆匆的行色中不讨巧不媚人地铺排着。放羊归来的老汉,披一身晚霞,鞭声吆喝与羊咩犬吠相应和,处处自然,时时有趣。我仿佛天外来客,与这些真正的自然之子格格不入。
③放下行李,在奶奶的捶布石上小憩,凉意袭人,心中却倍感温暖,那是对家的渴望,是温馨的怀旧,是历经沧桑又长久疏离的感慨。摸摸平滑的纹路,嗅嗅苍翠的青苔,满怀情意。他们像故交等待着我的到访和归来,不嫌弃我的仆仆风尘,不聒噪我长时间的音讯不通。河边柳是上了年纪的时光记录者,应该存有我曾经水中摸鱼、河岸照影、树顶掏鸟蛋的儿时印记,也不会忘记我清明时给他留的伤痕、春来为他吹奏的柳笛音、夏夜在他怀里听到的乡情野闻。站起身,摸一摸粗糙的树皮,为他的隐忍无语叹服良久。手栽的白杨如今已高耸入云。他的身下有我捉蚂蚱和蟋蟀时跌跤的印痕,也有割草时用镰刀在他身上刻下的符号,那一年高考落榜和父亲怄气时的泪珠似乎也还在。飘舞的叶片似是声声召唤,唤醒我的记忆,带我回味那青涩的过往。奶奶的笑声、妈妈的唤归声在空气里酝酿,跟清风应和。沉浸在玩乐里、投身在游戏中、迷失在熔金落日和迷蒙烟树里的我不舍离去,而她们的呼唤化成了线,我变成了恋家的风筝身不由己地飞回来了。
④掌灯了,家成了温馨的壳,这壳里,爷爷的旱烟光、爸爸收工归来的疲惫身影、妈妈为爸爸拂尘时的小怒、奶奶灯下纺线时墙上的留影,变成清晰的画,在脑海里映过,在田野的寂寞和夜幕的纯净里放大。我告诉自己,于这一切,这一刻,我不是过客,也不是看客,我是个归人。
⑤老迈的爸爸早已经铺好了炕,躺上去,阳光的味道似与城市的截然不同,那里面,有我舍不掉的亲情和化不开的乡情。菜已上桌,酒瓶已开启,茶也正浓,推杯与换盏间放开了束缚良久的心胸。这时候,肝胆相照,心底无私,那是在城市的钢筋水泥和豪奢霓虹下体验不到的,那是放纵了身心投入天地宽阔里的舒爽和自适。
⑥几个月来,渴念在这一刻得以慰藉,但相见也预示着告别。我不知道,一旦离开,谁能为我梳理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让我在这宁谧的时空里永安我的魂灵。
(摘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19.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中心。(3分)
20.文中的小村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21.文章既描绘眼前景物,又回想往日美好生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22.请简要分析第②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三、写作(40分)
23.古往今来,春天是文人墨客最钟情的季节之一。他们用生花妙笔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咏春佳作。
春天是丘迟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春天是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春天有和煦的春风,拂去我们心头的焦虑;春天是孩子心中美丽的童话,演绎着七彩梦幻的故事;春天是激情的释放,是生命的复苏。
请你以“我心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答案:
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1.A 点拨:B项中的“忏”应读chàn;C项中的“旸”应读yáng,“秽”应读huì;D项中的“霆”应读tíng,“馈”应读kuì。
2.B 点拨:B项中的“阑”应改为“澜”。
3.C 点拨:A.不合逻辑,“翅膀”不能溅起波浪的飞沫,应改为“掠起”;B.“消逝”意思为消失,用在这里与语境不符,应为“消释”;D.“海誓山盟”指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不能用于朋友之间,属于用错对象。
4.C 点拨:“蜿蜒”在本句中指“闪电的影子在大海里像蛇类爬行的样子”。
5.D 点拨:本题运用【病句判断法】。A项缺少宾语,可在句末增加“的心理”。B项语序不当,应先“指出”,再“纠正”。C项否定不当,应去掉“不”。
6.A 点拨:本题运用【语序排列“三注意”法】。仔细阅读这段话可知,“读书”是全段的中心话题。因为读书是一种智慧的行为,所以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
命最好的习惯,故先选③;句①与“在春秋默默交替里……”一句相关联,句②总结全段。所以再选①②。
7.B 点拨:《雪》虽描绘了两幅图画,但作者要表达的是对北方雪的喜爱之情,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更体现了作者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8.好事情 高尔基 童年
9.示例:(1)走进家乡的春天,感受美好的自然。
(2)①举行“最美的春天”绘画展
②举行“春天的赞歌”文艺汇演
点拨:(1)拟写宣传语要紧扣活动内容“走进春天”“感受自然”;(2)设计活动形式要紧扣活动主题“春天的美好”。
二、(一)10.“冰冷”“坚硬”强调雪花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2分)
11.江南的雪滋润美艳,色彩斑斓,富有情趣。(1分)从山花烂漫、生机盎然的“冬花雪野”图中和江南雪天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欢乐情景中可以看出。(1分)江南的雪,倾注着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1分)
12.“可是”这个词语,在这里并不表示转折,而是“可算是”“真是”“确实是”的意思,暗含了美中不足之意。(2分)
13.雪罗汉是江南雪天中作者最值得珍藏的记忆,是美的象征。但是它却很快消融,让作者感到江南的雪的美好是值得留恋的。这样的描写还自然引出下文对朔方的雪的壮美的描写和歌颂。(3分)
点拨:句(段)在中间的位置,一般具有承上启下、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等作用。选文对雪罗汉的详写,不仅仅是在写雪罗汉,更是为了引出下文对朔方的雪的描写和歌颂。
(二)14.小精灵(1分)
15.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以及动作描写,刻画出了春燕轻盈矫健的身姿,表达出了作者对春燕的无比喜爱之情。(“比喻”和“动作描写”各1分,作用两个要点各1分)
点拨:本题运用【赏析句子三步法】。此题主要从修辞的角度及描写的角度入手赏析,先判定其修辞手法及描写方法,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最后指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6.突出主题——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即告诉我们春燕是极有灵性的,只要你用心善待它,它会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回报你。同时,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读者阅读的兴趣。(“突出主题”2分,“丰富内容”2分)
点拨:本题实际是考查插叙的作用,可用【插叙作用分析法】。本题扣住“突出主题”和“丰富内容”来分析。
17.合力救雏燕。(答出“救雏燕”即给2分)
18.示例:人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应该与动物和谐相处。(4分)
(三)19.本文通过写久居城市的“我”黄昏返乡时的所见所想,(1分)表达了“我”对城市生活的厌弃,(1分)抒发了“我”对故乡的热爱与眷恋之情。(1分)
点拨:重点注意文章第⑤段末尾的话,结合文中其他语句加以概括。
20.景色宜人、宁静、和谐、温馨。(4分)
点拨:在浏览全文的基础上,提炼关键词语归纳概括。如文中重要词语“温暖”“温馨”“宁谧”,还有第②段开头的写景的句子等。
21.虚实结合,(1分)使文章内容更充实具体,(1分)能更好地表现“我”对故乡的深厚感情。(1分)
点拨:描绘眼前的景物,是实写;回想往日美好生活,是虚写。虚实结合的写法,更有利于表现“我”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2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天晚霞的灵动与艳丽,进而写出了故乡黄昏的美丽。(3分)
三、23.思路点拨:可以先写自然界的春天景色,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之情。然后写人生的春天,选取对自己有心灵触动的事例,最好能以情感线索贯穿全文。
建议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触景生情,自然感人。立意的高低将决定文章的质量高低。文章要扣紧与“春”相关的人生感悟来写,调动自己的感受,将真切的感受与对景物的描绘融为一体。运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修辞手法,让文章显得更加优美。
也可以叙述一件事情,回忆你的生活经历,详细记叙你生活中遭受的挫折、困难等,表达内心的苦闷,最后阐述想象中的世界——温馨甜美的春天。
例文:我心中的春天燕子翩然归来,春雨如丝,春风荡漾,大自然里的生物无时无刻不演奏着春天的进行曲,他们用小小的生命,点缀着精彩的世界……F1百灵鸟总是不停地亮出自己的嗓子,她立在枝头,伸直自己那纤细的脖子,唱起了春天的赞歌。那犹如天籁般的声音飘到了我们的耳边,让人觉得身心愉悦。旁边的燕子,听着听着,沉浸在了这美妙的歌声当中。F2花儿绽放出了自己甜美的笑容,她们天真无邪,就像是守护大自然的精灵。她们用自己婀娜多姿的身子,绘成了春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诗人用优美的诗句赞美她们,画家用神奇的画笔描绘她们,作家用精彩的文字描写她们……她们用自己的生命点缀着大自然。F3小心,千万别踩伤了旁边的小草。F4他们年纪轻轻,充满了活力,就像一位位刚劲的小战士。他们挺起胸膛,默默无闻地保卫着大地,毫不松懈,可真是惹人喜爱呀!你瞧他们,嫩嫩的,绿绿的,真是可爱极了。F5那青青的湖畔,有一棵古老的参天大榕树,他那慈祥的笑容,让人觉得温暖。他虽然已经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虽然不像年轻时那样身强力壮,但是他身上仍然有着绿色的活力。春天让人燃起了希望,每个生物都在为春天讲故事,每个生物都在为春天演奏歌曲。F6春,酝酿着花的芬芳;春,滋润着嫩绿的小草;春,保护着古老的榕树。春,是每个人的希望,春季,是人们寄托希望的季节。有句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是呀,一年里,最美的就是春天,春天是大自然生机勃发的最好时机,自然万物在这美丽的季节里,天天都是快快乐乐的!F7
点评:“燕子归来”“春雨如丝”“春风荡漾”……描绘了春天的特征:精彩。运用拟人手法,从侧面生动地写出了百灵鸟叫声的悦耳动听。花儿点缀着大自然,尽显生机。祈使句,表达了对小草的关爱之情。叠词的运用,生动地表现了小草的嫩绿。过渡段,由描写春天的景物过渡到下文揭示春的寓意。揭示主旨,总结了春的特点——蕴含生机和快乐,这就是“我”心中的春天。
总评:本文选取鸟、花、草、树等景物对春天进行细致描摹,综合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清新、灵动、活泼。本文写“心中的春天”,从春天的实景写起,先总写,后分写,而后用精炼的笔墨进行过渡,揭示“我”心中的春天是充满生机和快乐的,可谓另辟蹊径、别出心裁,是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三、单元考点方法专项练
第二单元
散文专项
赏析语句)
一、考点解说
散文中的句子不刻意雕琢却不乏文采,不刻意追求却自得意蕴。因此语句的赏析几乎是中考散文阅读中不可或缺的考点。赏析时先要明确赏析的角度,再结合文本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中考中常见的考查题型有:赏析下面画线句子;请从××角度对句子进行赏析。
二、解题方法
此题型运用语句表达效果三角度赏析法。
1.从用词的角度赏析:一般可从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入手。①动词能准确地表现事物的动态;②形容词能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所要描写对象的状态;③副词则强调了所要描写事物的特点;④叠词则增添了语言的音韵美;⑤要特别注意感彩发生了变化的词语。对这些关键性词语的赏析准确、到位了,也就完成了对句子的赏析。
具体答题步骤为:
①解释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②根据词性判断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③结合语境和文章主题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要答出词语对表达文章主旨、表现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比喻、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突出特点;对偶,句式整齐,表意凝练;排比,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情感;反复,富有音乐美,突出强调某一种感情。
具体答题模式为:
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从句式的角度赏析:常见句式有感叹句、疑问句(含反问句、设问句)、祈使句、陈述句(含肯定句、一般否定句、双重否定句),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感叹句情感强烈,疑问句发人深思;长句层层修饰、表意严密,短句节奏鲜明、简洁活泼;整句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气势贯通,散句错落有致、自由活泼、富于变化……
具体答题模式为:
此句运用了……句式,表现了事物……的特点或者表达了人物……的心情。
三、考点训练
1.(2016·连云港)【导学号:41392017】
最大的事情
刘亮程
①一年中我们在地里忙上一个月(一辈子在村里也就住几十年),把麦子打掉,麦草扔在地边,便走了。不管活儿干没干完,都不是我们的事情了。
②老鼠会在仓满洞盈之后,重选一个地方打新洞。也许就选在草棚旁边,或者草垛下面。草棚这儿地势高、干爽,适合人筑屋、鼠打洞。麦草垛下面隐蔽、安全,麦秆中少不了有一些剩余的麦穗麦粒,足够几代老鼠吃。鸟会把巢筑在我们搭起的草棚上,在长出来的那截木头上,涂满白色鸟粪。野鸡会从门缝钻进来,在我们曾经睡觉的草铺上,生几枚蛋,留一地零乱羽毛。
③这些都是给下一年来到的人们留下的麻烦事情。下一年,一切会重新开始。剩下的事将被搁在一边。
④如果下一年我们不来。下下一年还不来。
⑤如果我们永远地走了,从野地上的草棚,从村庄,从远远近近的城市。如果人的事情结束了,或者人还有万般未竟的事业但人没有了。再也没有了。
⑥那么,我们干完的事,将是留给自然最大的事情。
⑦别说一座钢铁空城、一个砖瓦村落,仅仅是我们弃在大地上的一间平常的土房子,就够它们多少年收拾。
⑧草大概用五年时间,长满被人铲平踩瓷实的院子。草根蛰伏在土里,它没有死掉,一直在土中窥听地面上的动静。一年又一年,人的脚步在院子里来来去去,时缓时快,时轻时沉。终于有一天,再听不见了。草根试探性地拱破地面,发一个芽,生两片叶,迎风探望一季,确信再没锨来铲它,脚来踩它,草便一棵一棵从土里钻出来。这片曾经是它们的土地已面目全非,且怪模怪样地耸着一间土房子。
⑨草开始从墙缝往外长,往房顶上长。
⑩而房顶的大木梁中,几只蛀虫正悄悄干着一件大事情。它们打算用七八十年,把这根木梁蛀空。然后房顶塌下来。
与此同时,风四十年吹旧一扇门上的红油漆。雨八十年冲掉墙上的一块泥皮。
厚实的墙基里,一群蝼蚁正一小粒一小粒往外搬土。它们把巢筑在墙基里,大蝼蚁在墙里死去,小蝼蚁又在墙里出生。这个过程没有谁能全部经历,它太漫长,大概要一千八百年,墙根就彻底毁了。曾经从土里站起来,高出大地的这些土,终归又倒塌到泥土里。
但要完全抹平这片土房子的痕迹,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管多大的风,刮平一道田埂也得一百年工夫;一只随意弃在塘边的碎瓷碗,三百年后依旧会硌疼一只野鸭的蹼掌;一个从空中飘过的白色塑料袋,也许会造成千年后野地里一只兔子的死亡;一根扎入土地的钢筋,带给土地的将是永久的刺痛,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消磨掉它。
除了时间。
时间本身也不是无限的。
所谓永恒,就是消磨一件事物的时间完了,但这件事物还在。
时间再没有时间。
(选自《刘亮程文集》,有删改)
从描写和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画线的句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5·漳州改编)
像花生一样活着
耿艳菊
①乡下老家种植着大面积的花生,父亲则是种植花生的大户。很多人慕名向他请教,父亲笑眯眯地点起一支烟,说:“花生啊,好活……”声音拉得倍儿长,像讲自己孩子一样骄傲。
②好活?!还真是如此。似乎从我有记忆开始,秋田里就是一望无际的花生。这一种就是几十年,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③印象里,每年在麦子将要熟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种花生了。……等到麦子收割完,青青的小苗已摇曳满地了。……父亲开着农用车一趟一趟拉麦子、麦秆,车轮碾在花生苗上,花生苗扁下去,流出了青色的汁液。我们心疼得直哭,父亲却哈哈大笑,说:“没事的,它们结实着呢!”
④果然,一段时间后,再见到它们,都好好的,青色的叶间还缀满了小黄花。……
⑤花生的生命力之强简直让你不敢相信。有一年,麦收过后,邻家图省事,就把田里的麦茬点燃了。谁知火势借着风力殃及我家的地,一地青青,几个小时就变成了一片黑乎乎。A.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第二天,父亲就去街上重新买了花生种子。没想到,夜里一场雨后,黑乎乎的田里又冒出了绿绿的嫩芽。
⑥花生特别易于管理。一遍除草剂,就任其自由生长了。长长的夏天,容易干旱,花生可不怕。B.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秋天收获的时候,又会碰上连绵的阴雨天,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果实长在地下,雨水反而滋润了它。
……
⑨花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像贫苦人家的孩子,容易养,给口吃的,便虎蹿着往上长。它不挑三拣四,安于自己的环境,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本本分分,安安然然。不管生活赐予的是灿烂阳光,还是一地风雨,它都顽强地活出自己的样子。风光是你们的,热闹是你们的,它只把自己藏在朴实的泥土下,悄悄地成长。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7期,有删改)
结合语境,任选一句赏析。(4分)
A.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B.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
(请从动词选用的角度赏析)
我选( )句 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析散文语言的风格特色)
一、考点解说
品味散文的语言是鉴赏的基础。无论是体会文章深刻的思想感情,还是赏析其艺术表现手法,都与语言密切相关。不同的文章,语言上各具特色。
此考点的主要题型表现为: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本文语言具有……的特点,请结合文章(某段落)谈谈这样的语言表达有什么好处。
二、解题方法
本题运用散文语言风格分析法。
①指出散文的语言特色。常用词语:简洁准确、生动传神、优美感人、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富有文采、风趣幽默、典雅、凝练、质朴等。②分析散文运用的修辞手法、句式和表达方式的特点及作用。③结合文本或具体的段落扣住文章的中心进行分析。答题模式:先指出语言的特点,再举例具体分析。
品析语言风格特色的角度具体有:
1.情感色彩、语体色彩。如:情感色彩是否鲜明;口头语、书面语、方言等的运用。
2.句式的特点。排比句、对偶句、反复句的使用;整散句式的搭配;长短句式的运用等。
3.表达方式的选择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运用。
不同的语言风格及特点有:
豪放:描写的景象开阔;运用的动词有力度,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有激越昂扬的抒情;
柔婉:描写的对象纤巧精致;表现的情感细致缠绵;描写的画面色调轻柔;
质朴: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少用修辞及描述性语句;
华丽:讲究节奏和韵律,多用描述性语句;多用修辞。
散文四种语言风格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1.含蓄类语言特色: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
2.口语类语言特色: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3.生动类语言特色:语言生动形象、轻松活泼、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简练类语言特色:语言凝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
三、考点训练
(2016·泰安)【导学号:41392018】
旷野与城市
毕淑敏
①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黑绿色大氅上,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我所说的旷野,泛指崇山峻岭,河流海洋,湖泊森林,戈壁荒漠……一切人烟罕至保存原始风貌的地方。
②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
③人们多以为和城市相对应的那个词,是乡村。比如常说“城乡差别”“城里人乡下人”,其实乡村不过是城市发育的低级阶段。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一脉血缘的兄长。
④唯有旷野与城市永无声息地对峙着。城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风景,越来越多地以井然有序的繁华,取代我行我素的自然风光。
⑤城市是人类所有伟大发明的需求地、展览厅、比赛场、评判台。如果有一双慧眼从宇宙观看夜晚的地球,他一定被城市不灭的光芒所震撼。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是喧嚣不已的;旷野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城市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
⑥人们为了从一个城市,越来越快地到达另一个城市,发明了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人们用最先进的通讯手段联结一座座城市,使整个地球成为无所不包的网络。可以说,人们离开广义上的城市已无法生存。
⑦我读过一则登山报道,一位成功地攀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勇敢者,在返回营地的途中,遭遇暴风雪,被困且无法营救。人们只能通过卫星,接通了他与家人的无线电话。冰暴中,他与遥距万里的城市内的妻子,讨论即将出生的孩子的姓名,飓风为诀别的谈话伴奏。几小时后,电话再次接通主峰,回答城市呼唤的是旷野永恒的沉默。
⑧我以为这凄壮的一幕,具有几分城市和旷野的象征。城市是人们用智慧和心血、勇气和时间、一代又一代堆积起来的庞然大物,在城市里到处是文明的痕迹,以至于后来的人们,几乎以为自己披甲执兵,无坚不摧。但在城市以外的广袤大地,旷野无声地统治着苍穹,傲视人寰。
⑨人们把城市像巨钉一样,楔入旷野,并以此为据点,顽强地繁衍着后代,创造出流光溢彩的文明。旷野在最初,漠然置之,甚至是温文尔雅地接受着。但旷野一旦反扑,人就一筹莫展了。玛雅古城、庞贝古城……一系列历史上辉煌的城郭名字,湮灭在大地的皱褶里。
⑩人们建造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城市,以满足种种需要,旷野日益退缩着。但人们不应忽略旷野,漠视旷野,而要寻觅出与其相亲相守的最佳间隙。善待旷野就是善待人类自身。要知道,人类永远不能以城市战胜旷野,旷野是大自然的肌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选自《毕淑敏散文精选》)
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二单元 散文专项
考点1:三、1.运用细节(动作)描写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草人格化,(2分)通过一系列的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复苏的场景,(1分)表现了小草对人类的谨慎,对重回地面的欣喜以及顽强的生命力。(1分)
点拨:先判断出是细节(动作)描写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再结合全文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生动形象地写出小草在人类年复一年的践踏后的谨慎与顽强。
2.示例一:A 这句话通过对父亲的细节(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形象地写出花生被烧后父亲内心的绝望,表现了花生被火烧得非常严重,从侧面衬托了花生顽强的生命力。(4分)
示例二:B “耷拉”和“擎着”这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准确地写出了玉米、棉花和花生面对干旱时的状态。作者将玉米、棉花叶片的无精打采和花生的精神抖擞进行对比,突出了花生不怕旱,易于管理,生命力的顽强。(4分)
考点2:三、①生动形象。例如: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黑绿色大氅上,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2分)
②句式整齐。例如: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是喧嚣不已的;旷野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城市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
例如:城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风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