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云南的歌会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 云南的歌会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19 11:2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云南的歌会
教案
教学目的
1.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3.掌握本文的词语。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注音。
2.解释词语。
二、导入
1、导语
2、作者简介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学习课文
1.指定学生甲诵读1~3段。
指定学生乙诵读1~3段。
2.归纳第一段:引出歌会地方。
3.讨论并归纳第二段的中心内容。
分析:“这是种别开生面的场所……却互不见面”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随口而出。”
“在场的既多内行……解口渴去了”
争论后归纳:写歌会的场所、方式、胜负的情况。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词语,并用其中的三个词语口头造句。
二、继续学习课文
(一)诵读三~五段
(二)讨论第三段内容
归纳:写女歌手的情况(性情、外貌、穿着、本领。)
(三)讨论第四段内容
1.本段属于什么描写 (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2.本段侧重写什么 (歌声不断。)
1)山鸟呼朋唤侣(戴胜鸟、云雀)。
(2)赶马女孩子唱山歌。
环境:树林、山坡、花。侧重“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
(四)讨论第五段。
1.段落主要内容:写“金满斗会”。
2.发起、处所、人数、曲名、唱法(声响)、时间、参加者(妇女饰扮,熟人身份)、作用和歌师傅。
三、讨论问题
(一)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你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1.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边城>》
(两段人物描写不同点是个别与群体,一重精神,一重具体的衣服。第二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的修饰方法,把人物描写得惟妙惟肖。)
(二)课文第四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 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用环境作背景,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