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第四节 台湾省■富有特色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一水相连的美丽宝岛第七章 南方地区■导入复习导入请指图介绍香港和澳门。预习展示1、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3、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台湾省丰富的自然资源。
4、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5、了解台湾的民族构成,认识台湾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读台湾省位置图
1.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岛屿,说说台湾省的大致范围。
2.找出太平洋、东海、南海、台湾海峡,从海上交通、海防两个方面
说说台湾岛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描绘北回归线,说出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位置和范围地理位置重要性从海上交通、海防等方面说说台湾岛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钓鱼岛地形西部:
平原
中东部:
山地(2/3)
山地为主
最高峰:玉山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河流流程短
水量大
流速快
由中间向两
侧海域分流
原因?最长河:
浊水溪浊水溪与日月潭位置图日月潭浊水溪 日月潭位于台湾中部南投县鱼池乡,海拔736米,湖周35千米,水域900多公顷,为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泊。四周群山环抱,林木葱笼,湖中有一小岛,以此岛为界,北半湖形状如圆日,南半湖形状如一弯新月,日月潭因此而得名。 中国台湾省最长河流,它位于台湾省本岛中部西侧。源出中央山脉合欢山南麓,向南接纳万大溪,沿山脉走向南下,接纳南来的郡大溪后,向西流,穿行于中低山和丘陵地带,与来自南部玉山的陈有兰溪汇合后,流出山地;向西流经平原地区,主流经西螺入台湾海峡,河长186.4千米,流域面积3100平方千米。浊水溪物产丰富“森林之海”
“东方甜岛”
“水果之乡”
“海上米仓”
“东南盐仓”木瓜芭乐莲雾植被垂直变化寒带
温带
亚热带
热带东南盐仓图中四点,哪些适合晒盐?为什么?出口导向型经济 台湾省的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台北、高雄、基隆
是其重要的工业城市。几十年来,台湾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
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出口导向型经济。
台湾最大海港高雄港 位于基隆的台湾造船公司正在建造的万吨轮船 20世纪50年代,台湾主要出口农产品;60年代以
后,台湾积极吸引外资,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
80年代中期以来,以电子产品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迅速。新竹科技园区作为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的缩影,所生产的电子产品远销世界各地,被称为台
湾省的“硅谷”。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笔记本电脑集成电路芯片Acer (宏碁)创始人施振荣国际IT设备展上Acer公司展台 20世纪80年代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宏碁创立于1976年,现已成为
一家信息产品行销服务的国际化企业。2004年宏碁合并营收达70多亿美元,产
品行销全球100多个国家。2005年,宏碁跃升为世界第四大个人电脑品牌。 近些年来,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经济贸易联系越
来越密切,经济转型取得较大进展,产业结构发生显
著变化,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比重稳定增长。2005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73.6%。注: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及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第
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城市高雄
台北
基隆
新竹
最大的海港
最大的城市
第二大港,军港
“硅谷”高新技术产业人口、文化人口主要分布在:
来自?
主要少数民族?台湾省 教案
【课题】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四节 台湾省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 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21cnjy.com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3、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台湾省丰富的自然资源。
4、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5、了解台湾的民族构成,认识台湾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教学模式】五环节自主学习模式
【学习方法】复习导入法、自主探究法、点拨法、读图分析法
【教具准备】课件、地理助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下面请同学们看着香港和澳门地图,向大家介绍一下香港和澳门。
教师出示香港和澳门地图。
方法指引:通过前面对香港和澳门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学习省级行政区域的方法有所了解。想一想,认识一个省级行政区域一般从哪些方面着手?
图说港澳
生1:香港位于我国南海沿岸,珠江口东侧,北和深圳市相邻,由香港岛、九龙、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香港陆地面积1099平方千米,人口678万,它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有“东方之珠”、“购物者天堂”之称。
生2: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南,北和珠海市相邻,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陆地面积29.9平方千米,人口约55万,由于自然资源缺乏,加之附近水浅,其支柱产业为旅游博彩业。
生:思考后回答:位置、范围、气候、地形、工业、农业、交通、城市、面积、人口、民族等。
通过展示地图,帮助学生回忆、复习上节课学习过的有关香港、澳门的知识,总结方法,形成体系,为今天的学习做铺垫。
衔接过渡
师:下面请大家根据我的描述,猜猜我说的是什么地方?
师:这个省区是我国唯一的直接濒临太平洋的省区,这里有我国第一大岛屿,这里有美丽的日月潭、阿里山,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就位于这个省区。
生:台湾省。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照认识省级行政区域的方法,从位置、范围、气候、地形、物产、经济、文化等方面来认识台湾省。
预习展示
首先,教师向学生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3、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台湾省丰富的自然资源。
4、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5、了解台湾的民族构成,认识台湾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随后,向学生提出“通过课前对本节内容的预习,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你认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什么?在预习中你存在哪些困惑?想了解哪些知识?”
学生结合学习目标及课前预习及《助学丛书》学习过程部分的完成情况,反馈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哪些问题已经能够解决,哪些还存在疑惑。
重点有以下问题:
钓鱼岛在什么地方?离我国有多远?
台湾有哪些丰富的物产?
台湾同胞的生活是怎样的?
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产品是来自台湾的?
通过学生课前的预习,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并对本节内容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
通过展示教学目标,并与学生的预习相结合,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及知识掌握状况,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合作探究
活动一:位置 和范围
(一)自主学习
在课本P58,图7-4-1中找出:
1、太平洋、南海、台湾海峡、东海,说说台湾省的海陆位置。
2、北回归线、120?E和122?E,说说台湾岛大致的经纬度范围。位于五带中的什么带?
3、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说说台湾省的范围,想想台湾省和台湾岛范围有何区别。
(二)合作探究:地理位置重要性
结合下图,从海上交通、海防等方面说说台湾岛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三)钓鱼岛
钓鱼岛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而日本企图霸占,出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图,引导学生说说对钓鱼岛的了解。在学生介绍后,布置学生课下收集更多关于钓鱼岛的地理知识。教师适时介绍钓鱼岛的重要性,并对学生进行海洋国土教育。
活动二:气候与地形
(一)地形
读课本P59图7-4-2,台湾地形图,总结台湾的地形特征。
(二)气候
读台湾气候图与气温降水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台湾北部、南部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2)台湾东部与西部相比降水有何差异?
(3)台湾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出现在沿海地区吗?为什么?
(三)河流
资料介绍:
台湾岛上的河流具有流程短、水量大、流速快等特点,且流向由中间向两侧海域分流。
议一议,这些特点的形成与该岛的地形、气候有着怎样的关系。
活动三:丰富的物产
1、阅读课本P59-61,找出台湾省有哪些美称?并分析其原因。
【重点点拨】植被垂直变化:
2、台湾岛还被称为“东南盐仓”,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试分析下图中的四个地点,是否适合晒盐?
活动四:出口导向型经济
1、读课本P62,两幅图,结合课本材料概括总结台湾经济的发展变化。
2、讨论:台湾发展出口加工工业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3、主要城市
指图说出台湾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与组成
1、海域:东临G太平洋,北临F东海,南临H南海,西隔D台湾海峡与E福建省相望。
2、台湾岛位于北温带和热带。
3、台湾省包括A台湾岛、B澎湖列岛、C钓鱼岛、赤尾屿等许多岛屿和周围海域。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点拨总结:
(1)台湾海峡是我国南北海运的要道,是东亚通往东南亚、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的交通要道,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2)台湾岛东临太平洋,是中国沿海和东太平洋上的军事前沿阵地,是中国出入太平洋的门户,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天然屏障,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学生说出通过电视、网络对钓鱼岛的了解。
生1:我国台湾省宜兰县属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由8个无人岛礁组成,总面积约
为6.3平方千米。其中,钓鱼岛面积最大,约4.3平方千米,最高点海拔约362米。
生2: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散布于北纬25°40′~26°、东经123°~124°34′之间的海域,距离我国台湾省基隆市约190千米、福建省福州市420千米,与日本琉球群岛之间隔有2000米以上的深海沟。
生3: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周围海域拥有丰富的鱼类资源和石油等矿产资源。
……
在图中找出台湾山脉、玉山、日月潭、浊水溪、西部平原,并观察台湾岛东西部地形的差异,说出该岛以什么地形为主。
台湾岛地形以山地为主,有2/3为山地。东部、中部为山地,西部为平原。
学生、阅读台湾气候图及气温降水分布,结合地形特点进行合作讨论:
(1)台湾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2)台湾东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
(3)降水较多的地区位于山地的迎风坡,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由于台湾岛中部和东部为山地,西部为平原,所以河流的流向由中间向两侧海域分流。
由于台湾岛南北狭长,河流由中间向两侧海域分流,易流入海洋,所以流程短。
因位于热带和亚热带,所以水量大。
因中部地区为山地,地势起伏大,所以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
1、学生仔细自学课本,在课本上完成圈、点、勾、画,找出台湾省的美称。思考后,讨论其原因。
学生展示:
(1)“亚洲天然植物园”
原因:南部山地从山麓地带到山顶,随着气温的垂直变化,可依次呈现出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景观。
(2)“森林之海”
原因:森林面积广阔,岛上一半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
(3)“东方甜岛”
原因:盛产甘蔗。
(4)“水果之乡”
原因:盛产亚热带水果。
(5)“海上米仓”
原因:水稻的种植面积广,一年两到三熟,产量大。
学生思考后讨论分析:
C、D两点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晴天少,不利于晒盐。
A、B两点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A、B两点相比较,A点纬度较高,虽晴天多但热量条件较B点稍差。
B处有著名的布袋盐场。
20世纪50年代,台湾主要出口农产品;
60年代以后,台湾积极吸引外资,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
80年代中期以来,以电子产品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近些年来,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经济贸易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转型取得较大进展,产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比重稳定增长。
2、学生讨论:
优势条件:
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农业基础好等
3、指图说出台湾的主要城市及其发展特征。
最大的城市:台北
最大的港口:高雄
“硅谷”:新竹
通过学生识图、认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综合分析获取知识的能力。
使学生加深对地图的阅读以及归纳能力。方法上提升,并学会简要评价一个区域的位置。
通过让学生收集钓鱼岛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关注身边的地理。
培养学生利用地图的能力,并通过学生展示,发现其学习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之间相互纠正完善。
主要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通过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圈点勾画,找出台湾的美称并分析其原因。
了解台湾丰富的物产并与台湾自然环境特征相联系,分析其原因。培养学生相互联系的思维能力。
结合气候、纬度因素综合分析。
理解台湾经济“进口-加工-出口”模式。
认识台湾的主要城市,指出其在图中的位置。
感悟提升
材料1:台湾岛原与大陆相连。几百万年以前,由于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了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台湾岛上发掘、出土的石器、陶器、铜器等大量文物证明,海峡两岸在经济、文化上的联系从未间断。台湾的文化与祖国大陆同属一脉。
材料2:台湾省人口2322.5万(2011年),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汉族占全省人口的97%,他们的祖籍大部分是福建和广东,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高山族是世代居住在台湾的少数民族,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
以上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是同宗同祖的骨肉同胞。早日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实现情感的升华,树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意识。
巩固训练
1、关于台湾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台湾岛就是台湾省
B、台湾省包括台湾岛及附近许多小岛,如澎湖列岛、钓鱼岛等200多个岛屿
C、台湾省西隔台湾海峡与浙江省相望
D、台湾岛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
2、台湾省南部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于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3、下列美称不属于台湾的是
A、“水果之乡” B、“东方甜岛”
C、“东方明珠” D、“东南盐仓”
4、目前台湾的经济特点 A、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 B、出口甘蔗、菠萝、樟脑
C、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 D、以重工业为主
5、关于台湾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省人口超过5000万
B、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
C、绝大部分人口分布在东部沿海
D、台湾省的汉族居民祖籍大部分为福建、浙江两省
6、台湾的硅谷是
A、高雄 B、基隆 C、台北 D、新竹
7、目前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福建、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大部分人还保留着乡音。这说明了台湾和祖国大陆的
A、地缘关系 B、文化渊源 C、历史渊源 D、血缘关系
通过学生定时、定量、快速完成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复习导入的方法,在复习香港、澳门有关知识的同时,总结认识地理区域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台湾做铺垫。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本节课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台湾的位置与组成,通过学生识图指图,认识台湾的组成,并总结其重要的地理位置;第二部分总体讲述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环境,认识其地形、气候特征,并通过对河流特点的总结,帮助学生认识到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第三部分通过台湾诸多美称引导学生探究其丰富的物产,认识到台湾是一个“宝岛”;第四部分通过对台湾经济发展变化的了解,理解外向型经济对台湾发展的影响。
最后,感悟提升环节通过对本节课的总结,帮助学生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情感上的升华,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21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