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总结与提升
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
1.易错字音
曹刿(ɡuì) 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望其旗靡(mǐ)
昳(yì)丽
孰(shú)与
谤(bànɡ)讥
间(jiàn)进
期(jī)年
一蹴(cù)而就
舜(shùn)
畎(quǎn)亩
法家拂(bì)士
荷(hè)担
箕畚(jī
běn)
魁(kuí)父之丘
始龀(chèn)
智叟(sǒu)
一厝(cuò)
万仞(rèn)山
惩(chénɡ)罚
陇(lǒnɡ)断
崩殂(cú)
陟(zhì)罚臧(zānɡ) 否(pǐ)
咨(zī)诹(zōu)善道
夙(sù)夜
猥(wěi)自枉(wǎnɡ)屈
优劣(liè)
妄自菲(fěi)薄
涕(tì)零
挂罥(juàn)
塘坳(ào)
俄顷(qǐnɡ)
突兀(wù)
树梢(shāo)
大庇(bì)天下
丧(sānɡ)乱
广厦(shà)
水何澹(dàn)澹
竦峙(sǒnɡ
zhì)
踌躇(chóu
chú)
2.易错字形
靡 鄙视 车辙 牺牲 进谏 窥镜 蒙蔽 版筑
衡于虑 穷匮 恢弘 作奸犯科 裨补阙漏
淑均 驽钝 斟酌 碣石 萧瑟 貂裘 宫阙
3.通假字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
(2)徐公来,孰视之:“孰”同“熟”,仔细。
(3)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
(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①“得”同“德”,动词,感激。②“与”同“欤”,语气词。
(6)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原先,从前。
(7)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8)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9)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弼。
(10)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11)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
(12)河曲智叟亡以应:“亡”同“无”,没有。
(1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同“现”,出现。
一鼓作气 门庭若市 舍生取义 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动心忍性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寒暑易节 开张圣听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
作奸犯科 裨补阙漏 性行淑均 优劣得所 计日而待
猥自枉屈 庶竭驽钝 斟酌损益 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
唇焦口燥 山河表里
齐师伐我:军队。 又何间焉:参与。
肉食者鄙:这里指目光短浅。
牺牲玉帛: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小大之狱:案件。
私我也:偏爱,动词。 期年:满一年。
一豆羹: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蹴尔而与之:践踏。 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无穷匮也:穷尽。
负二山:背。 一厝朔东:放置。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简拔:选拔。 以遗陛下:给予。 俄顷:一会儿。
1.以:①可以一战(介词,凭借) ②以光先帝遗德(连词,来)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介词,因为)
④
以伤先帝之明(连词,以致)
2.之:①肉食者谋之(代词,指这件事)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助词,的) ③吾妻之美我者(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④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指示代词,相当于“这”“这样的”)
1.加: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 ②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戴。加冠,束发带帽的仪式,表示成年)
2.美: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以……为美)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美丽,漂亮)
3.发:①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 ②野芳发而幽香(开放)
4.曾:①曾不若孀妻弱子(竟,简直) ②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
1.肉食者鄙 古义: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常用义:轻视,看不起
2.一豆羹 古义: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今常用义:豆子
3.是以先帝简拔 古义:选择 今常用义:简单
1.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鼓,名词用为动词。击鼓。
3.忠之属也:忠,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4.朝服衣冠:服,名词作动词,穿戴。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6.朝服衣冠/暮寝而思之/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朝、暮、面,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当面。
7.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8.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苦、劳、饿、空乏、乱,使动用法,“使……痛苦/劳累/受饥饿/受贫困/颠倒错乱”。
9.面山而居:面,名词作动词,面向。
10.聚室而谋:聚,使动用法,“使……聚”,相当于“把……召集在一起”。
11.吾与汝毕力平险:险,形容词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13.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
14.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15.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奸,形容词作名词,奸邪的事。忠善:形容词作名词,忠善之事。
16.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17.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作名词,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18.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顽的敌人。
19.陟罚臧否:臧否,形容词作动词,评价人物好坏。
20.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21.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毛:名词作动词,生草木。
22.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发扬。
23.北定中原: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1.历史上有名的谏臣:商代比干,唐朝的魏徵、狄仁杰,北宋的寇准,明朝的海瑞。
2.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
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管子》
4.关于劝谏的俗语: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2.《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事。作者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3.《鱼我所欲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人常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并尊称其为“亚圣”,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4.《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我们比较熟悉的他的作品有:《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等。
5.《出师表》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二、单元检测卷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120分,90分钟)
题 号,一,二,三,四,总 分
得 分,一、基础积累与运用(4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旗靡(mǐ) 卑鄙(bǐ)
朔方(shuò) 一蹴而就(jiù)
B.玉帛(bó)
箕畚(běn)
陛下(bì)
法家拂士(fú)
C.万仞(rèn)
匮乏(kuì)
驽钝(nú)
陟罚臧否(zhì)
D.期年(jī)
孀妻(shuāng)
庇护(pì)
裨补阙漏(quē)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6分)
(1)公将鼓之( )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5)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6)秋天漠漠向昏黑( )
3.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4.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B.乡为身死而不受
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B.而山不加增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先帝不以臣卑鄙
6.下列加点词用法、意义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朝服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B.神弗福也(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C.饿其体肤(意动用法,以……为饿)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虽我之死,__________________;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亲贤臣,远小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
(5)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6)“一鼓作气”这个成语源于《曹刿论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8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9.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左传》是根据鲁史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B.《战国策》着重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C.《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
D.表是臣子写给君主的奏章。《出师表》就是诸葛亮给后主刘禅写的奏章。
10.
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成都杜甫草堂有副对联“诗歌百姓,常泪湿单衣,杜老永难老;己住草堂,愿民栖广厦,甫心乃赤心。”其下联中所蕴含的杜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你一定也瞻仰过不少名人的历史遗迹,请仿照示例来介绍所提供的历史遗迹,同时结合人物的作品、名句或事迹,简要评述他的人格精神。(2分)
示例:游览范公祠,诵读《岳阳楼记》,敬佩于范仲淹的鞠躬尽瘁、忧国忧民。
历史遗迹:诸葛亮武侯祠 杜甫草堂
二、古诗鉴赏(16分)
(一)(10分)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
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12.“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
为什么?(4分)
1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是千古名句,请简要赏析。(4分)
(二)(6分)
定林①所居
[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艇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二月四日作②
[宋]陆 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②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14.《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______________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3分)
15.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3分)
三、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选文,完成下面各题。(13分)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B.魏郑公①谏止唐太宗封禅②,曰:“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③。
(节选自《容斋随笔》)
【注释】①魏郑公:魏徵。②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③夺:使之改变。不能夺,无言反驳。
1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遗
B.喻
C.远
D.悉
17.把选文A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8.选文A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3分)
19.同样是劝谏君主,诸葛亮和魏郑公的劝谏艺术有什么不同?(4分)
(二)(11分)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删改)
2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1)既而辽以问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翻译下面句子。(4分)
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22.下列与“羽尝为流矢所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百里奚举于市
D.帝感其诚
23.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菩萨、道称天尊。根据选文内容,概括说明关羽被尊奉神化的原因。(3分)
四、作文(40分)
24.以“那段____________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
(1)请你从“温暖”“自由”“孤单”“烦心”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不少于600字。
答案: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1.C 点拨:本题运用【强化记音法】。A项“一蹴而就”的“蹴”应读作“cù”;B项“法家拂士”的“拂”应读作“bì”;D项“庇护”的“庇”应读作“bì”。
2.(1)击鼓 (2)偏爱 (3)奋起,指有所作为 (4)交换
(5)给予 (6)渐近,将近
3.C 点拨:本题考查【“于”字的用法】。例句中“于”引进作战的地点,可译为“在”;A、B、D三项中“于”引进的均是地点,可译为“在”;C项中“于”引进的是人,可译为“对”。
4.D 点拨:A项“见”同“现”;B项“乡”同“向”;C项
“拂”同“弼”。
5.B 点拨:A项“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指为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C项“痛恨”古义:痛心和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D项“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低下;今义:指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6.C 点拨:“饿”是使动用法,使……忍受饥饿之苦。
7.(1)有子存焉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5)会挽雕弓如满月 (6)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8.(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都弄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2)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点拨:本题需要译出的关键词有“狱、征、发、喻、苟全、闻达”。
9.B 点拨:《战国策》记录的时间不含春秋。
10.(1)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寻访武侯祠,诵读《出师表》,感慨于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游览杜甫草堂,诵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钦佩于杜甫感时伤怀、忧国忧民的情怀。
点拨:第(2)问在回答时,可以仿照所给的句子的特点——先介绍遗迹,再结合作品、名句或事迹指出人物的人格魅力。
二、(一)11.A 点拨:“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中的“烘托”分析不当,此处是直接描写,并非烘托。
12.沧,青绿色;(1分)题目不能换成“观大海”;(1分)“沧海”有色彩,比“大海”形象,所以不能换。(2分)
13.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茫茫大海与天相接,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吞吐。(2分)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大海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表现诗人宏大的政治抱负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做到了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浑然一体。(2分)
点拨:本题运用【赏析古诗词名句法】。联系诗句意思、写作手法、表达的感情进行赏析。
(二)14.蜿蜒曲折(弯曲) 高 轻柔之风(飞蝶鸣鸠)。
(3分,每空1分) 点拨:此题考查重点字词的理解,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屋绕湾溪竹绕山”的意思是:房屋被溪水环绕着,竹林环绕着青山。一个“绕”字写出了溪水的曲折。“溪山却在白云间”可让我们想到山峰直入云霄的景象,写出了山的高。抓住“早春风力已轻柔”中关键词“早春”“风力”“柔”
即可得出答案。
15.示例:《定林所居》中“闲”字写出了作者纵享山水的闲适之情,而陆游《二月四日作》中“闲”字很好地写出了作者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愁绪。(3分) 点拨: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的不同,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定林所居》的闲是享受山水之乐的悠闲。《二月四日作》可借助下面的注解“作者落职闲居家乡”来作答。
三、(一)16.D 点拨:D项加点词“悉”均为“都”的意思。
17.(1)这确实是万分危急的时刻。(译对大意,1分;“秋”译对1分。共2分)
(2)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盛,就指日可待了。(译对大意,1分;“隆”译对1分。共2分)
18.亲贤臣,远小人。(1分) 因为只有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做到广开言路,才能赏罚分明。(2分)
19.诸葛亮:直言进谏。(2分)魏郑公:运用比喻委婉劝谏。(2分)
【B】参考译文:魏郑公(魏徵)进谏劝阻唐太宗前往泰山举行祭祀天地的典礼,说:“如今有一个人,患病十年,经过治疗将要痊愈。此人瘦得皮包骨头,却想要让他背着一石米,一天走上一百里路,肯定做不到。隋朝末年社会动乱,不只是十年的时间,陛下作为天下的良医,百姓的疾苦已经解除,但还不富裕。要祭祀天地(向它)报告大功完成,我心里还是有疑虑。”唐太宗无言反驳。
(二)20.(1)不久(1分) (2)正(1分)
21.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他做偏将军,给他的待遇丰厚。(4分) 点拨:本题运用【文言句子翻译法】。翻译时将句中人物曹操、关羽的名字补全,“拜为”是“拜关羽为”,“偏将军”是官名,直接用在句中即可,“之”是代词,代指关羽。
22.B 点拨:例句“羽尝为流矢所中”中“为……所”表被动,此句是被动句,A句中“为”表被动,C句中“举”的意思是“被举用”,表被动,D句中“感”的意思是
“被……感动”,表被动,
B句中“……为……”表判断,B句是判断句。
23.关羽集忠、义、勇于一身,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为其忠;不念荣华,不背旧主,白马解围,知恩图报,见其义;力斩颜良,刮骨疗毒,言笑自若,知其勇。(3分) 点拨:此题是对人物性格的考查,需要联系文章情节及人物描写,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作答。关羽集忠、义、勇于一身,“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体现了他的忠;不被名利所动,不背弃刘备,知恩图报体现他的义;力斩颜良,刮骨疗伤,言笑自若,体现了他的勇。
参考译文: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人,逃命到涿郡。与刘备同床共寝,亲如兄弟。在人多广众的场合,关羽整天侍立在刘备左右,跟随刘备应酬交接,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投奔袁绍。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关羽为偏将军,给他的待遇很丰厚。袁绍派遣大将颜良到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曹操让张辽和关羽作先锋迎击颜良。关羽远远望见了颜良的旌旗伞盖,便策马驰入千军万马之中刺杀颜良,割下颜良首级回到营中,袁绍的众多将领没有人能够抵挡他,于是解了白马之围。曹操当即上表奏请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当初,曹操佩服关羽的为人,而观测他的内心并无久留之意,就对张辽说:“你凭私人感情去试着问问他。”不久张辽询问关羽,关羽感叹地说:“我非常清楚曹公待我情义深厚,但是我受刘将军的厚恩,发誓与他同生死,不能背弃他。我终将不能留下,我必当立功来报答曹公后才离开。”张辽将关羽的话告诉曹操,曹操认为关羽讲义气。
关羽曾被流箭射中,箭穿过他的左臂。医生说:“箭头上有毒,毒素渗入到骨头里面,应当割开手臂上的伤口,刮去骨头上的余毒,然后这病痛才能消除。”关羽便伸出手臂让医生割开伤口。当时关羽正好请了将领们宴饮,手臂上的血往下流,滴满了接血的盘子,而关羽却切肉饮酒,谈笑自如。
四、24.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与一般的半命题作文不同的是,它只提供了四个选项,我们只能从这四个词语中任选一个补充题目,进行写作。此外,应该抓住题目中“那段”这个关键词来谋篇布局。“那段”指的是一段较长的时间,而非一两天。
例文:那段温暖的日子漫步在记忆的长河边,看随着流水缓缓而下的瓣瓣落花,或红,或粉,或白。轻拈一片,便有温暖的往事飞舞在心间。F1
春日的温暖春日乡野,特别是我们村,四周无遮无拦,一马平川,风来时怎样,去时仍怎样。它扭动着透明庞大的身子扑面而来,吹散了我心头弥漫的点点寒意。放学后我喜欢一人在乡野听风,这是我独特的享受。我闭上眼睛,世界一下子陌生了。我听到风与每个生物打招呼,像多年不见的朋友,互致问候。风驱赶着我脑中少年的忧伤,它低语,诉说着某个故事,很遥远,然而直达我的心灵。我在风中写一个名字,风不会泄露少年的秘密,或许它可以把这信息捎去。风在我的面庞上嬉戏。我与风是一对老朋友了。风知道我听到了什么,我借着温暖的风听到了花儿开放的声音,我还听到了花儿们的窃窃私语。我甚至听出了一只布谷的心思。那段日子真温暖呀!
F2
秋日的温暖在九年级上学期,冲锋陷阵的深秋的日子里,我对所有关心我的人说“我很好”。我很好,并不意味着我轻松,我陷在并不如意的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应付让人恐慌的测试,学习堆积如山的资料……每当我感到疲惫不堪时,妈妈总端来香气氤氲的火锅,还有她自己配制的调料、滚烫的汤,加上爽滑的牛肉,还有糯甜的糍粑、香香的玫瑰酱……我美美地吃着,心中充满温暖幸福的感觉。每当我挑灯夜战疲倦至极时,爸爸总为我打来热水,我闭着眼睛洗一把脸,还要喝上一杯温热的蜂蜜柚子茶,每当此时我的心中总充盈着温暖。F3
点评:开篇扣题切入,以优美的词句总领下文。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作者写的是自己真实的生活,“乡野听风”,听花儿开放的声音,听布谷鸟的心思,平凡而有诗意的生活,让读者感受到了温暖。秋日的温暖源于父母的关爱,源于对生活的感悟。
冬日的温暖其实我是最喜欢冬天的。冬天的早读课我们时常不上,同学们偷偷溜出教室,都跑到操场上玩雪,楼道里也有化开的雪水。头一偏躲过迎面飞来的雪球,却不知道背后已有人举起一个大大的雪团砸来。我们欢笑嬉戏,任由大大小小的雪团在身上碰撞、碎落,会因为一举打中而开心鼓掌,也会因为躲过攻势而侥幸欢呼。素来严厉的班主任只是看着我们笑,让我们别玩感冒了。她平时表情甚少的脸上也有了一点温暖的笑容。尽兴之后,师生一起回到教室,手冻得通红,心却很温暖。也许冬天不够暖和,不够明媚,但别有一番滋味。____F4往事如花,昨日的落花,见证了成长中的美丽,让我感觉到生活中的温暖,就让我们把那段日子、那些温暖的记忆落花好好收藏吧!F5
冬日,是寒冷的,作者却感觉到了温暖,这源于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结尾总结上文,呼应开头。
总评:本文角度独特,引人入胜。文章从三个角度来写“那段温暖的日子”,多角度地展现了“温暖的记忆落花”的内涵。事件真切、美好而不落俗套,是本文最大的特点。本文运用小标题形式,选择三个时间段的不同画面、不同故事,而且角度新颖,有引人入胜的效果。
三、单元考点方法专项练
第四单元
古诗词专项
,一)考点分析
古诗词炼字)
一、考点解说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词中重点词的理解与欣赏能力,注意要把这个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并结合全诗(词)的意境情感去分析。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1)某诗句中的加点词用得妙,试分析其妙在何处?(2)赏析某诗句中加点的词。
二、解题方法
此题型运用古诗词炼字法:第一步要明确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包括其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指出该字所用的修辞手法,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突出了怎样的主旨等。
赏析名句)
一、考点解说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采用的修辞手法、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3)从某句诗中你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二、解题方法
此题型运用赏析古诗词名句法:诗词中要赏析的句子多为名句,或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或具有精深的思想,或具有完美的形式等。赏析时要考虑三点:
一是内容,采用意译法翻译诗句,明确含义;二是修辞或表现手法,明确情感和哲理;三是语言特点,如句式工整、形象生动、委婉含蓄等。答题模式一般为:运用……手法,形象生动(委婉含蓄)地描绘了……,抒发(揭示)了……情感(哲理)。
体悟情感)
一、考点解说
领悟归纳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主旨情感类),是中考古诗必考的内容,要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方能理解准确。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这首诗描写怎样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解题方法
此题型运用诗人情感“六看”法:
①看题目: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类型和内容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②看作者:通过作者确定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遭遇、思想主张和创作风格;③看技法:从诗歌的技法入手,有时也能迅速地把握作者的情感;④看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常常含有特殊的含义。如“杨柳”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菊花”是一个关乎“隐逸者”的意象;⑤看小序、注释:小序和注释常常交代了创作年代、创作缘由、经过或背景,注释还能帮助理解内容;⑥看关键词、句:注意诗词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者抒情性议论性句子。具体做法是:通读全诗,从作者、题目、内容入手,推知大意,理解全诗,把握情感。答题模式: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情感。
二)考点训练
1.(中考·枣庄)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宋朝胡仔称:“绿肥红瘦,此语甚新。”请简要赏析“绿肥红瘦”的表达效果。(3分)<考点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考点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考·温州)
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
[宋]杨万里
梅从山下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
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回答。(4分)<考点1>
A.杨万里的小诗妙用动词。结合全诗,分析第一句中“过”字的妙处。
B.杨万里的小诗巧用叠词。分析诗歌三、四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考·长沙)
湖①口送友人
李 频
中流②欲暮见湘烟③,岸苇无穷接楚田④。
去雁远冲云梦雪⑤,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⑥,星汉通霄向水悬⑦。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①湖:指洞庭湖。②中流:指江心。③湘烟:指雾霭。
④楚田:指田野。⑤云梦雪:指洞庭湖以北地区下起了茫茫飞雪。⑥风波尽日依山转:写出了洞庭湖波浪翻涌、奔腾不息的样子。⑦星汉通宵向水悬:写出了星河璀璨、天色湖水连成一片的景象。
(1)首联中写了哪些物象?古诗词常在物象中寄寓某种情感或精神,南宋词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通过“梅花”寄寓了怎样的情感?(4分)<考点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4分)<考点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考·乐山)
【导学号:09632044】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细读全词,请品析下阕中画线的句子。(2分)<考点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考·安顺)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3分)<考点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考·淮安)【导学号:09632045】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考点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考点方法专项练
第四单元 古诗词专项
二、1.(1)使用拟人化的手法,(1分)构成反义对举,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形容绿叶的繁茂和红花的凋谢,暗示春天的逐渐消失。(2分)
点拨:本题考查分析诗歌中关键句的能力。题目中没有指明答题的角度,我们一般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入手,首先指明技巧,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技巧的具体运用,再分析运用这种技巧的作用。“绿肥红瘦”,绿代指叶,红代指花,暮春时节,叶儿茂盛了,花儿稀少了;如此精心刻意地选择对立统一的形象和词语,相彰并比地渲染和形容,给读者更加鲜明醒豁的印象。
(2)表达了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或:以花自喻,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慨叹。)(2分)
点拨: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分析作者的情感,应抓住诗歌中的关键句,一般为抒情或议论的句子,此题应抓住“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里作者采用拟人手法,用“绿肥红瘦”暗示春天逐渐消失,表达了惋惜之情。
2.【A】“过”字写出了梅花茂盛的特点。诗人富有想象力,赋予梅花人的情感。表现梅花急切过溪唤“我”回去的情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4分)
【B】溪水声声不停,像在热情地挽留诗人;梅花朵朵争艳,像是急切呼唤诗人。两个叠词,既突出殷切之情,又富有音韵之美。在诗人笔下,溪水梅花都有了人的情感,别有趣味。(4分)
3.(1)意象:暮霭、芦苇、田野。(2分) 陆游《卜算子·咏梅》中通过梅花寄寓了自己坚贞不屈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孤雅高洁的志趣。(2分) 点拨:本题考查筛选诗歌中意象及分析诗歌中意象所寄寓的情感的能力。意象一般为名词,找出诗歌中意象难度不大。本诗中的意象有:暮霭、芦苇、田野。分析意象所寄寓的情感,可考虑意象本身的特点及诗歌的写作背景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要注意这里梅花的经历“零落成泥碾作尘”和作者的遭遇的类似之处(那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只有香如故”,这里的“香”就是品格的象征,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借梅花寄寓了自己坚贞不屈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孤雅高洁的志趣。
(2)“独”是独自的意思,(1分)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和艰辛,(1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2分)
点拨:“离人独上洞庭船”是点题句。此句一出,景语皆成情语。飞雪暮霭,迷漫着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四野茫茫,更显出离人的伶仃;大雁孤飞,象征着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作者或用正面烘托,或用反面映衬,或用比兴之法,寄寓自己的伤别之情。
4.将拉开的弓箭比作满月,运用“射天狼”的典故,(答使用比喻或用典都给1分)表达了作者欲驰骋沙场、杀敌报国(或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1分)
点拨:先要理解词句的意思,然后分析词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最后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词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5.示例:这两句以“落红”和“春泥”为喻,(1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2分) 点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名句,可以从写作手法和诗句含义两方面分析,写作手法上点明运用了比喻修辞;含义方面要答出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这是一首游记诗,围绕“游”字层层展开,记录了诗人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表现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3分) 点拨:答题时先概括诗歌内容,然后结合内容,抓住关键词句把握作者的情感,注意诗歌中的一些词“笑”“丰”“足”“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