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下学期苏教版语文九年级期末检测卷
(120分,90分钟)
题 号,一,二,三,四,总 分
得 分,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尴尬(gà)
饯行(jiàn)
妥协(tuǒ)
隽永(juàn)
B.邂逅(hòu)
熙攘(rǎng)
拘谨(jǐn)
挽留(wǎn)
C.推搡(sǎng)刬袜(chǎn)
胯骨(kuà)
闪烁(shuò)
D.惊骇(hài)
倭瓜(wō)
矜持(jīn)
凄怆(chuāng)
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订正。(4分)
中流坻柱 充耳不闻 侃侃而谈 成群接队
百无聊籁 低眉顺眼 呕心历血 五脏六腑
错别字
订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俗语说无事不登三宝殿,遇事来访,让我号脉诊断一下,说明村民心中有法,这是好事。”这位法官说,能让基层群众敬畏和信仰法律,自己的努力就很有意义,再辛苦也值得。
B.全体党员都要遵守党的纪律,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荡荡做事,扎扎实实工作。
C.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
D.多名专家认为通用航空事业的蓬勃发展,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因为通用航空的发展亟待从基础设施、人才培养、自主创新等多方面着手,多管齐下,配套发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D.“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5.默写。(6分)
(1)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
(2)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经丧乱少睡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死于安乐也。
(5)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古人自比,表述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企盼为国效力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三顾茅庐”是耳熟能详的故事,《出师表》的原文对此是这样叙述的:“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江村小景》中,弟弟对母亲和妹妹的关心与哥哥的满身流氓兵痞习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所以,在这出戏剧中,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是对立的。
B.美国文学家杰克·伦敦所写的《热爱生命》与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样,都是人性的赞歌、生命的礼赞,是硬汉精神的形象化。
C.《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父亲的病》《琐记》都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老师、保姆、父亲、朋友是《朝花夕拾》着力刻画的四个形象。
D.《曹刿论战》《陈涉世家》《邹忌讽齐王纳谏》分别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纪传体史书《史记》和国别体史书《战国策》。
7.班级开展《朝花夕拾》阅读交流活动,同学们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阅读心得。小明抢先说:“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真切地感受到小主人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请你从《朝花夕拾》其余的篇目中选择你熟悉的一篇,简述你的阅读心得。(4分)
8.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踏进初中的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初中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又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让我们一起来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5分)
【重温经典】三年来,我们阅读了不少经典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总有一些人物、情节、场景等留在我们心底,挥之不去。
以下是课本里的经典文学作品名称,请你任意选择一篇,就你最难忘的内容或主题,仿照示例,拟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作品名称。(2分)
作品:《背影》《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
示例一:一片笑声,尽现世态炎凉。(《孔乙己》)
示例二:特殊言行,预示悲剧结局。(《孔乙己》)
拟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材料】活动最后,为了激励同学们积极面对未来,老师出示了两则材料,让大家探究。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他整整奋斗了16年。《解密》前后创作的11年的过程中,他遭遇17次退稿。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鉴赏(17分)
胡翰传
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聪颖异常儿。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长从兰溪吴师道、浦江吴莱学古文,复登同邑许谦之门。同郡柳贯□文章名天下,见翰文,称之不容口。游元都,公卿交誉之。或劝之仕,不应。既归,遭天下大乱,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文章与宋濂相上下。
太祖下金华,召见,命之会食。后侍臣复有荐翰者,召至金陵。时方籍①金华民为兵,翰从容进曰:“金华人多业儒,鲜习兵,籍之,徒糜饷②耳。”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爱北山泉石,筑其下,徜徉十数年而终,年七十有五。所著有《春秋集义》,文曰《胡仲子集》,诗曰《长山先生集》。(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有删改)
示顺生③
胡 翰
明招④山中人,高义无等伦。
恨子弗见之,一去五百春。
我学如赘疣⑤,未成先误身。
误身身不淑,误世心不仁。
【注释】①籍:这里指征召。下同。②糜饷:浪费粮食,耗费粮饷。③顺生:人名。④明招:武义明招山麓。⑤赘疣:长在皮肤上的肉瘤,比喻多余无用之物。
9.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太
祖
即
罢
之
后
聘
修
史
书
书
成
而
归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或劝之仕( )
(2)既归( )
(3)时方籍金华民为兵( )
(4)鲜习兵( )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
12.文中“□”处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能的一项是______。(2分)
A.于 B.以 C.而 D.乃
13.诗中“恨”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14.胡翰“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结合诗文分析其中的原因。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三、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11分)
冬之恋
马丽君
①是夜,我听到了雪声。
②走近阳台的窗口——是玉屑撒落的声音。仰头,天空成了暖暖的玫瑰色,似乎是为了和逼人的寒气交相辉映。侧耳,沙沙声从房顶、从树梢、从若有若无的风的呼吸里,渐渐弥漫开来。伸手,一粒粒细沙密密匝匝地落入手掌,凉意从手掌荡漾到心间。开窗,沁人心脾的感觉轻柔地掠过每一寸肌肤。借着微微的天光,冰晶们一路闪闪烁烁、浩浩荡荡,自九天之外开往人间。
③屏息细看,这些冬的精灵,透着荧光,从天幕滑落,不时眨眨鬼魅似的眼睛。他们曾是原野上的水滴,被阳光蒸腾到了空中,奔跑为云,伤心作雨,现在被广寒宫的萧瑟感染,忧郁得凝结成这般模样。
④不知从何时开始,他的脚步变得叮叮咚咚,他的身姿变得玲珑坚硬,他成了狰狞的战士,在苍穹下呼啸奔腾。他的心燃着火,脚踩着霜,时而风度翩翩,拔剑起舞;时而怒发冲冠,金戈铁马。他像喝了酒的大侠,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踉踉跄跄,激情四射,把房檐敲打得铮铮作响,把草木震慑得咔嚓有声,把天地整得一片肃杀之气。鸟无声山林寂寂,夜悠长寒声凄凄,他终于醉卧沙场,傲骨紧裹着的柔情慢慢晕染,缓缓地憔悴。临风落下的,是平台上最晶莹的一滴泪。
⑤夜阑人静,雪还在盖地铺天地飘洒。嫦娥舒展她的寂寞长裙,打开妆台的镜子,替她梳理发髻,空灵的音乐无声地流淌,盛装的精灵们像礼花一样凌空绽放。她明眸灼灼,招招摇摇,轻盈地上下翻飞;她曳步窈窕,巧目流盼,洒落了一地的胭脂水粉。所到之处,碎瓦残墙,疑是歌楼舞榭;枯草断枝,堪称玉树琼花;就连深夜里缥缈的街灯,也像极了金灯华烛、海市蜃楼。真是东风夜放花千树,梦里花开扑簌簌。她不喧哗,不矫饰,在这个属于自己的晚上,一丝不苟地羽化成正待出阁的新娘,从容地出嫁,把自己许给冬天。
⑥黎明,人语渐响,一切已尘埃落定。寒气依旧凛冽,积雪深厚,冰凌悬挂,四顾之下,神清气爽,行人怡然自乐。大雪把车马的嘈杂、城市的浮躁一股脑儿掩埋了,零星地跳跃在大街小巷的嬉戏的少年,堆叠出一个又一个可心的雪人。须臾,红日妖娆,昼夜变化,雪沙、雪晶、雪花通通消融成冰河,车碾成泥,践踏为尘,袅袅娜娜地倏忽无痕。
⑦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冰雪在笑,似春蚕缚丝后的化茧为蝶,如蜡炬成灰前的烛光一跃。她们在笑,阳光是腮边的红晕,月色是微露的皓齿;她们在笑,笑得云飞雪落,山川动容;笑得素面朝天,倾国倾城。
⑧以花为貌,以玉为骨,秋水沐浴所以仙袂飘飘,春花映射所以容颜皎皎,雪与冬聚散两依依,意济苍生,情牵天下。
⑨长久地驻足于霁后的清晨,我找见了伏羲的神勇睿智和女娲的圣洁美丽。
15.本文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请从文中找出能明示这种顺序的词语。(2分)
16.第②段作者依次从哪些角度写景?(3分)
17.读文中的画横线的句子,你的眼前会浮现哪些人物形象?(写出两位)(2分)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冰雪在笑”,你认为冰雪会笑吗?请说明理由。(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15分)
“舌尖体”,网络表达新滋味
周慧虹
①随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热播,食材、味道、乡愁……片中经常出现的这些关键词开始深入人心,一种仿照《舌尖》解说词的“舌尖体”文字在网上悄然走红。
②这些“舌尖体”文字,寥寥数十字、上百字,或调侃琐碎生活,或描述家常美食,或追忆至真亲情……这些文字表述得形象生动,蕴含着一定哲理。有的因充满戏谑而令人忍俊不禁,有的因饱含深情而催人眼圈发热,有的则娓娓道来令人感到无以名状的美好。
③读着这些精美的“舌尖体”文字,不免使人感叹,网络这口大锅,终究还是能够熬制出一些语言、思想上的美味。虽说,与经典名著相比,它们不过只言片语,然而,即便这些只言片语,也能令人读出感觉与感动,带给人一些深邃的东西。
④相比于“舌尖体”,近几年来,网上还有不少新锐文体你方唱罢我登场。例如,肉麻台词听了让人“有想撞墙冲动”的“琼瑶体”,嗲不死你呕死你的“蜜糖体”,酷似老外说汉语说不利落的“梨花体”……凡此种种,虽不缺调侃戏谑,可每句话里流淌着的更多的是矫揉造作、野蛮无趣以及匪夷所思。此类文句,是加了地沟油爆炒、撒了嫩肉粉烧烤的,别看它们裹挟于烟熏火燎中呈现出一副生意兴隆之状,其实,食客们大啖过后,付出的却可能会是自己语言表达、内心思考等方面遭受无形伤害的代价。
⑤自从网络走入我们的生活,有太多的人对之既爱且恨。人们满怀欣喜地热爱它,因为它展现了无限可能;人们又无可奈何地指责它,因为它身上还充斥着显而易见的浅薄、粗俗与戾气,直接影响到网络表达的纯净,影响到网民思想的提升,影响到网络交往生态的健康和谐。
⑥置身网络时代,我们无法拒绝网络,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与他人携手,让与己相关的网络表达多一分熨帖,就像“舌尖体”所描述的家常美食,“这一碗代代相传的疙瘩汤,恐怕是最普通又最美好的家常滋味了”。
(选自《工人日报》2014年5月26日,有删改)
19.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20.文章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2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舌尖体”文字为何能悄然走红。(3分)
22.网络时代不断涌现的各种“体”,让你对网络语言的使用产生了哪些思考?(3分)
四、作文(50分)
23.题目:那一刻,我猛然长大
要求:(1)要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不得抄袭;(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书写要正确、规范。
答案:
期末检测卷
一、1.D 点拨:“凄怆”的“怆”应读“chuàng”,需单独记忆。
2.坻 接 籁 历 砥 结 赖 沥
3.D 点拨:本题运用【判断成语是否误用法】。D句讲现在通用航空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从基础设施、人才培养、自主创新等多方面着手,这就不是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因此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来形容不合适。
4.C 点拨:本题运用【句子语病判断法】。A.主谓搭配不当,“有很高的收视率”前应加“他的节目”。B.成分残缺,应该在“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后加“的活动”。D.语序不当,“思考和面对”应改为“面对和思考”。
5.(1)心远地自偏 (2)柳暗花明又一村 (3)长夜沾湿何由彻 (4)然后知生于忧患 (5)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6)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6.A 点拨:哥哥与弟弟的形象并不是对立的,作者塑造这两个形象,是把他们作为同类形象对待的,在写出两者的不同之时更多的是强调两者本质上的相同,表现连年内战对人的扭曲,从而从深层次揭露内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因此这两个人物是一种互补关系。
7.①阅读《阿长与〈山海经〉》,我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儿时保姆阿长的怀念。阿长虽然粗俗,但她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难题。
②阅读《藤野先生》,我赞赏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也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③看完《五猖会》,我和鲁迅先生一样心中有种淡淡的哀伤,一场难得一遇的赛会被父亲的不理解和专制搅得索然无味。真心希望家长们都能顺应儿童的天性,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
8.【重温经典】示例:几个大字,彰显爱国力量。(《最后一课》) 庄重仪表,尽显国在心中。(《最后一课》) 下课钟响,不弃美丽法语。(《最后一课》) 一个背影,凝聚父爱力量。(《背影》) 两过铁道,尽显爱子情深。(《背影》) 四处泪光,终悟深沉父爱。(《背影》) 一封家书,勾起发财梦想。(《我的叔叔于勒》) 仓皇逃避,尽现世态炎凉。(《我的叔叔于勒》) 十个铜子,寄托社会希望。(《我的叔叔于勒》)
点拨:句式要相仿,紧扣作品内容。
【探究材料】人生(生活、工作)需要争取和奋斗。(只有争取和奋斗,才能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点拨:本题运用【材料探究“三步”法】。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他整整奋斗了16年”来归纳整理答案。
二、9.太
祖
即
罢
之/后
聘
修
史
书/书
成
而
归(2分)
10.(1)有人,有的 (2)已经 (3)正 (4)少。(1空1分)
11.七岁的时候,(胡翰)在路上拾到了金子,坐在路边等丢金子的人,把金子还给他。(3分)
点拨:本题运用【文言语句翻译法】。重点关键词为:遗、还。
12.B
13.表达了作者对顺生未能见到山中人的遗憾之情,期望顺生做山中人那样品德高尚的人,也流露出自己对山中人的仰慕之情。(3分)
14.自认为学问不深,品行不高,恰逢天下大乱;热爱山水;向往隐居生活;好读书;善作文。(答出三点即可得3分)
参考译文:《胡翰传》: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时是一个聪明超常的孩子。七岁时,在路上拾到金子,坐在路边等丢金子的人,把金子还给他。长大后从兰溪吴师道、浦江吴莱学古文,又向同乡许谦登门求教。当时,同郡柳贯以文章远近闻名,他看了胡翰的文章后,满口赞誉。漫游至元朝都城,公卿交口称赞。有人劝他去做官,他不去。回到家乡,正值天下大乱,他避乱于南华山,著书立说,自有乐趣。其文章与宋濂不相上下。
太祖攻下金华,召见他,命他相聚进食。后来侍臣中又有人向太祖推荐胡翰,太祖召他至金陵。当时朝廷正在金华征民为兵,胡翰从容劝谏道:“金华人多是读书人,很少练习武艺,征他们为兵,只会浪费军饷。”太祖立即下令停征,后聘他参与修纂《元史》,书成后,受赏而归。他喜爱北山的泉石,筑屋于山下,留恋于此十几年而终,年七十五岁。著作有《春秋集义》,其文有《胡仲子集》,其诗有《长山先生集》。
《示顺生》:在明招山中隐居着一人,品德高尚无人能比。遗憾的是你没能见到他,这一离开不知多久才有见到的机会。我学的东西多余无用,未能成功立业却先耽误了自己的人生。耽误了自己使自己没有高尚的品质,耽误影响了社会,就不仁义了。
三、(一)15.
时间顺序。是夜→夜阑人静→黎明→清晨。(2分) 点拨:本题运用【记叙顺序判断法】。一是根据记叙顺序的类别和特点来判断:顺叙,指记叙时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来写;倒叙,是在叙述时先交代故事结局或后发生的某些情节,然后再交代故事的开端和经过;插叙,指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二是注意事件发生的先后或时间发展的顺序,三要注意起关键作用的词句或段落。此题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从文中筛选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即可。
16.听觉、视觉、触觉。(每点1分,共3分) 点拨:本题运用【写景感觉角度分析法】。人的感觉有:视、听、嗅、味、触五种。写景从这些感觉角度出发,可以给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如嗅其息、如尝其味、如触其质的感受。此题考查对写景角度的把握。阅读第②段,结合有关语句判断写景角度,如“是玉屑撒落的声音”属于听觉,“仰头,天空成了暖暖的玫瑰色”属于视觉,“伸手,一粒粒细沙密密匝匝地落入手掌,凉意从手掌荡漾到心间”属于触觉。
17.
示例:岳飞、辛弃疾。(每个1分,共2分)
点拨:此题要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结合“怒发冲冠”
“吹角连营”等词句联想一些著名人物及其名言警句。
18.示例:我认为冰雪会笑。(1分)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眼中,冰雪有女娲的圣洁美丽。(1分)画波浪线的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冰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分) 点拨: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和修辞手法分析。
(二)19.首先从“舌尖体”文字走红现象谈起,指出“舌尖体”文字的可爱之处;(2分)接着从反面入手,论述网络上某些新锐文体的危害之处;(2分)最后告诉人们如何正确对待网络语言。(2分)
20.举例论证:列举琼瑶体、蜜糖体、梨花体等新锐文体,指出不良网络语言的危害;(1分)比喻论证:把某些新锐网络文句比作“加了地沟油爆炒、撒了嫩肉粉烧烤”的食物,生动形象地指出某些网络文体的危害;(1分)对比论证:将新锐文体的热闹登场与它们的危害对比,指出纯净网络语言的重要性。(1分)
21.文字简练,内容丰富(寥寥数十字、上百字,或调侃琐碎生活,或描述家常美食,或追忆至真亲情);(1分)表述生动,让人愉悦;(1分)蕴含哲理,令人感动。(1分)(分类明确,意思对即可)
22.要客观分析,树立规范意识;(1分)不跟风,不盲目追捧;(1分)为网络语言的纯净尽自己一份力。(1分)
四、23.思路点拨:有时候,你时刻聆听着教诲,却总是无法让自己进步;有时候,在某个瞬间你却能顿时长大,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这正是“那一刻,我猛然长大”蕴含的思想内涵。“那一刻”,强调的是“长大”时间之短;“猛然”,突出的是内心感触之突然、印象之深刻。要写出这种猛然长大的情态,得在细节上下功夫。从写作内容上看,可以是一句话,如你失落时一句温暖的话语,成功时一声严厉的提醒。从写作背景来看,若让故事发生在严寒之境或风雨之中,情感表达会显得更为真切。具体展开时,得注重环境描写与内心刻画,要力求运用形象、生动的词语,逼真地还原故事情节。
例文:那一刻,我猛然长大豆大的雨滴被大风裹挟着猛烈地砸来,眼前溅起了一片片的水花。F1母亲满怀心事地在大厅里踱来踱去,我站在那长龙般的队伍里等着办理身份证。16岁的我已经长成大人了。今天,我就要领到大人的标志——身份证了。厅外的雨很大,但成长的喜悦一直洋溢在我的脸上。我高傲地昂着头,自负地望着周围的人。领到身份证后,雨依然在下。母亲走了过来:“雨这么大,似乎没有要停的意思,怎么回家啊?”“打车呗。”我毫不在意地说。“太浪费了,何况我们还有自行车呢!”母亲的话惊动了周围的人。“多大的事,值得担心成这样吗?再等一会儿吧。”F2“猪和屋里的蚕不能不喂,我去买雨衣吧。”望着下个不停的瓢泼大雨,母亲急了起来。母亲蹒跚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雨中。空阔的街道上,只留下雨水砸下来的一片巨响。我开始担心起来。母亲那么瘦小,那么单薄,她能抵挡得住这暴雨狂风吗?她能够在这茫茫雨海中买到雨衣吗?她能够平安地回来吗?我的脑海里,不断地闪现着母亲冲进雨中的那个镜头。雨啊,小点,小点,再小一点吧,我在心里不断地祈求着。F3虽然母亲去的时间并不长,可我却饱受煎熬。我终于在雨幕中看到了母亲瘦小的身影,她急匆匆地向我跑来。身上的衣服湿漉漉地贴在身上,淋湿的头发都粘在母亲的脸上。我立刻奔了过去:“怎么只有一件?”“反正我的衣服已经淋湿了,没必要浪费,你有就行啦!”母亲脸上的水珠一滴一滴地滑下,有雨,也有汗……我的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向来以大人自居的我,此时已是泪流满面。母亲一边将雨衣递到我的手上,一边捏着F4我的鼻子说:“还哭,都是有身份证的人了!”接过雨衣,我匆匆系好,猛地F5奔进了雨中。“我再去给您买一件!”此时,雨更大了,我仿佛成了汪洋中的一只小船,有几次差点被风吹倒,但我却一点也不害怕,因为我已长大了。我也暗暗地对自己说:“母亲就是这样替我买雨衣的!”当我高举着雨衣,跑到母亲面前时,我看到了母亲眼里含着的泪水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那一刻,我猛然长大了。我知道,自己领到了真正证明我长大的身份证!
点评:开篇环境描写——写雨之大,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渲染了气氛。“我”的话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我”“毫不在意”的心态。运用了细腻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对母亲的担心。一湿一贴,极言艰辛;一递一捏,尽展母爱。“猛地”,表现了“我”的态度坚决,写出了“我”毅然冲进雨中去买雨衣的情景。
总评:文章透过一件雨衣,反映了自己对母爱的深层感受。为了让情感更为动人,作者将故事放在大雨之中。开篇写雨,重在绘出其形;中间写雨,重在衬托人物。母亲在雨中的动作,更是字字含情。文章虽然只写了一件事的几个细节,然而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鲜明地突出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