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2课时 教案
【课题】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本区域城市的分布特点及长江对本区城市发展的影响。
2、运用地图说出本区的主要城市,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及特点。(重点)
3、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本区存在的污染及洪涝灾害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重点)
【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复习导入法、自主探究法、点拨法、读图分析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课件、地理助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长江中下游平原被称为“鱼米之乡”,其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成为鱼米之乡的原因
1、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气候湿热,水热资源丰富,是我国稻谷和淡水鱼的主要产区;
2、长江中下游平原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产量高;
3、名优特产多。
通过展示地图,帮助学生回忆、复习上节课学习过的有关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知识,为今天的学习做铺垫。
衔接过渡
师: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都知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那么工业是?
生:国民经济的主导。
师:长江中下游平原不仅农业发达,被成为鱼米之乡。它的工业同样也很发达,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时,长江工业走廊。
预习展示
首先,教师向学生出示本节课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本区域城市的分布特点及长江对本区城市发展的影响。
2、运用地图说出本区的主要城市,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及特点。(重点)
3、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本区存在的污染及洪涝灾害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重点)
随后,向学生提出“通过课前对本节内容的预习,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你认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什么?在预习中你存在哪些困惑?想了解哪些知识?”
学生结合学习目标及课前预习及《助学丛书》学习过程部分的完成情况,反馈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哪些问题已经能够解决,哪些还存在疑惑。
重点有以下问题:
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发展的是哪种工业?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全国居于什么水平?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哪些重要的工业城市?各有什么特点?
通过学生课前的预习,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并对本节内容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
通过展示教学目标,并与学生的预习相结合,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及知识掌握状况,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合作探究
活动一:沿江分布的城市
(一)城市分布
在课本P47,图7-2-4中找出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的工业城市,并在空白图中指出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的位置,并说说城市分布的规律。
(二)“九省通衢”——武汉
运用软件“聚光灯”功能,选取我国铁路干线图中武汉所在的小区域,让学生来识图、介绍武汉被称为“九省通衢”的原因。
(三)长江三角洲
运用软件“聚光灯”功能,选取我国铁路干线图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结合课本图7-2-4,让学生来识图、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的状况,并分析其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
讨论:长江为本区城市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活动二:沿江工业走廊
(一)读课本P48图7-2-5,指出长江中下游平原三大工业基地,找出主要的工业城市。
(1)长株潭工业基地:
(2)武汉工业基地
(3)沪宁杭工业基地
(二)工业走廊
1、钢铁工业走廊
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
2、汽车工业走廊
上海、南京、武汉等汽车工业基地
讨论:“钢铁工业走廊”、“汽车工业走廊”形成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活动三:保护“母亲河”
(一)初步“诊断”:
展示长江流域主要环境问题的图片,由学生归纳总结此处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查找“病因”:
(三)对症下药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讨,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存在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我是企业家:····
我是政府官员:····
我是农民:·····
我是环保人士:····
在图中指出武汉、长沙、南京、上海的位置。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市,多是沿江分布的。
“九省通衢”是指武汉通向外界的交通非常便利,处于交通枢纽地位。
武汉地处长江、汉江和京广铁路交会处
武汉现已发展成为长江中游地区最大城市和第一大港
有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等著名城市。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港口,也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水陆交通便利,沿江、沿铁路线分布。
学生讨论:
小组展示答案:
①水资源丰富;
②“黄金水道”,水路交通便利;
③上游水能资源丰富,西电东送。
··· ···
学生通过研读课本、合作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长株潭工业基地:
以长沙、株洲、湘潭为中心,有沪昆铁路与京广铁路穿过,靠近湘江,水陆交通便利。
工业部门以电子信息、机械工业为主。
(2)武汉工业基地
以武汉为中心,地处长江、汉江和京广铁路交会处,水陆交通便利。
工业部门以钢铁、汽车、轻纺工业为主。
(3)沪宁杭工业基地
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有京沪铁路、沪昆铁路在此交会,具有沿海、沿江的双重优势。
学生连接上海、马鞍山、武汉三个城市。
条件: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铁矿)
学生连接上海、南京、武汉三个城市。
条件:交通便利、技术先进、市场广阔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材料及观察图片,总结归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环境问题。
长江中下游地区存在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酸雨现象严重,危害农作物、腐蚀建筑材料。
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大气污染严重。
······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人口、城市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产生的废水、废弃排入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由于大量围湖造田,造成湖泊蓄洪能力下降,洪涝灾害更加频繁。
学生从工业治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退耕还湖等方面入手,各抒己见。
总结:必须坚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碧。
通过学生识图、认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及生活经验,分析归纳武汉被称为“九省通衢”的原因。
总结上海的经济地位,理解上海在长江三角洲乃至整个长江经济地带的龙头作用。
结合课本图片以及上学期学习的分析工业基地发展优势的方法,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大工业基地发展的优势条件。前后联系,学以致用。
通过描画,理解工业走廊的概念,并分析“钢铁工业走廊”、“汽车工业走廊”形成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通过直观的图片,向学生展示长江中下游地区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使学生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及治理环境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运用生活经验,总不同的角度针对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既锻炼了学生综合分析各种问题的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换位思考、辩证思维的能力。
知识梳理
分层次展示以下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回忆、梳理本节课的知识:
运用思维导图从总体上把握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脉络清晰,重点突出。
巩固训练
1、有关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武汉、广州、南京、上海是本区特大城市
B.本区城市主要位于珠江沿岸
C.水运条件是本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D.武汉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2、地处长江、汉江和京广铁路交会的城市是( )
A.上海 B.南京 C.杭州 D.武汉
3、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港口是( )
A.上海 B.南京 C.杭州 D.武汉
4、下列工业中心属于长江沿岸“钢铁工业走廊”的是( )
A.太原 B.鞍山 C.马鞍山 D.沈阳
5、有关长江中下游平原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便利的航运和丰富的煤、石油资源是本区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B.珠江三角洲是本区重要的工业基地
C.长株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型工业基地
D.长江沿岸形成了许多“工业走廊”,如“钢铁工业走廊”、“汽车工业走廊”
6、下列有关长江中下游平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
A.降水大且集中,多暴雨
B.长江中游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C.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调洪蓄洪能力下降
D.长江的下游是地上河
通过学生定时、定量、快速完成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复习导入的方法,在复习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鱼米之乡”的条件中,过渡、导入新课——工业走廊的学习。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在沿江分布的城市部分,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由学生通过识图、认图掌握主要的工业城市及其分布特点。对于武汉及长江三角洲的学习,利用了聚光灯软件,突出局部地理特征,由学生结合以往所学知识及方法,分析武汉、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特征及优势。21教育网
在沿江工业走廊部分,结合课本图片以及上学期学习的分析工业基地发展优势的方法,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大工业基地发展的优势条件。前后联系,实现学以致用。通过连线法,帮助学生理解工业走廊,并通过讨论,分析“钢铁工业走廊”、“汽车工业走廊”形成的优势条件。21cnjy.com
保护“母亲河”部分采取了主题活动、角色扮演的形式,通过初步诊断、查找病因、对症下药三个子任务,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归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环境问题,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21·cn·jy·com
最后,采用“思维导图”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梳理,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形成知识框架。进而课上完成《助学丛书》当堂达标部分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课件27张PPT。7.2 长江中下游平原第2课时 工业走廊复习导入长江中下游平原被称为“鱼米之乡”,其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定标自学1、运用地图说出本区域城市的分布特点及长江对本区城市发展的影响。
2、运用地图说出本区的主要城市,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及特点。
3、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本区存在的污染及洪涝灾害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完成《地理讲义》 P147相关内容预习展示 通过课前对本节内容的预习,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你认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什么?在预习中你存在哪些困惑?想了解哪些知识?合作探究一 沿江分布的城市1、本区域城市分布有何特点?
2、“九省通衢”指的是?为什么?
3、上海为什么被称为长江经济地带的龙头?活动一 沿江分布的城市城市分布武汉南京上海长沙沿江分布九省通衢武汉地处长江、汉江和京广铁路交会处
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
长江中游最大的港口
——武汉 武汉是中国首批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是外商投资中部的首选城市。截至2011年底,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已有84家在汉投资,包括美国的百威、联合技术,法国的雪铁龙,德国的巴斯夫、西马克、麦德龙,日本的川崎重工、NEC、三井物产,荷兰的飞利浦,英国的BOC、皮尔金顿,韩国的现代、锦湖等,另有300多家跨国公司在汉设立了办事处,其中地区性、区域性总部达到110家。长江三角洲长江为本区城市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上海崇明长兴岛诞生我国最大造船基地2010年上海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1、读课本P48图7-2-5,指出长江中下游平原三大工业基地,找出主要的工业城市。
2、“钢铁工业走廊”、“汽车工业走廊”指的是?其形成的优势条件有哪些?活动二 沿江工业走廊(1)长株潭工业基地:以 、 、 为中心,有 铁路与 铁路穿过,靠近 ,水陆交通便利。
(2)武汉工业基地以 为中心,地处 、 江、
江和 铁路交会处,水陆交通便利。汉江(3)沪宁杭工业基地以 、 、 为中心,有 铁路、 铁路在此交会,具有 、
的双重优势。
工业走廊钢铁工业走廊
上海宝山
安徽马鞍山
湖北武汉工业走廊汽车工业走廊
上海
南京
武汉 合作探究三 保护母亲河1、长江流域主要有哪些环境问题?
2、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
3、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你的合理建议。活动三 保护母亲河(一)初步诊断长江中下游地区存在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酸雨现象严重,危害农作物、腐蚀建筑材料。
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大气污染严重。
······
(二)查找病因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人口、城市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产生的废水、废气排入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由于大量围湖造田,造成湖泊蓄洪能力下降,洪涝灾害更加频繁。
(三)对症下药进行小组研讨,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存在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
我是企业家:····
?
我是政府官员:····
?
我是农民:·····
?
我是环保人士:····思维导图测试评价1、有关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武汉、广州、南京、上海是本区特大城市
B.本区城市主要位于珠江沿岸
C.水运条件是本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D.武汉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2、地处长江、汉江和京广铁路交会的城市是( )
A.上海 B.南京
C.杭州 D.武汉测试评价3、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港口是( )
A.上海 B.南京
C.杭州 D.武汉
4、有关长江中下游平原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便利的航运和丰富的煤、石油资源是本区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B.珠江三角洲是本区重要的工业基地
C.长株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型工业基地
D.长江沿岸形成了许多“工业走廊”,如“钢铁工业走廊”、“汽车工业走廊”测试评价5、下列工业中心属于长江沿岸“钢铁工业走廊”的是( )
A.太原 B.鞍山
C.马鞍山 D.沈阳
6、下列有关长江中下游平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
A.降水大且集中,多暴雨
B.长江中游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C.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调洪蓄洪能力下降
D.长江的下游是地上河测试评价1、有关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武汉、广州、南京、上海是本区特大城市
B.本区城市主要位于珠江沿岸
C.水运条件是本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D.武汉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2、地处长江、汉江和京广铁路交会的城市是( )
A.上海 B.南京 C.杭州 D.武汉
3、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港口是( )
A.上海 B.南京 C.杭州 D.武汉
4、下列工业中心属于长江沿岸“钢铁工业走廊”的是( )
A.太原 B.鞍山 C.马鞍山 D.沈阳
5、有关长江中下游平原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便利的航运和丰富的煤、石油资源是本区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B.珠江三角洲是本区重要的工业基地
C.长株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型工业基地
D.长江沿岸形成了许多“工业走廊”,如“钢铁工业走廊”、“汽车工业走廊”
6、下列有关长江中下游平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
A.降水大且集中,多暴雨
B.长江中游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C.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调洪蓄洪能力下降
D.长江的下游是地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