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命
学案
【学习导言】
有这样一位淘金者,被同伴抛弃,没有食物,没有御寒的装备,还伤了一只脚,独自在渺无人烟的苍茫荒野求生,那么结果如何呢?今天,让我们走进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
课前尝试:试读课文、积累词语、资料助读、了解课文、评改订正
【试读课文】
读通课文,课文共有( )节。
【积累运用】
1.读一读,查一查,写一写(每词写二遍),并给加点字注音。
一瘸一拐
(
)
笨拙
(
)
踌躇
(
)(
)
鲦鱼
(
)
累赘
(
)
半身不遂
(
)
骸骨(
)
窒息(
)
巉岩
(
)
踉跄(
)
辗转(
)
吹毛求疵(
)血渍
(
)
2.用下列词语分别造句。
海市蜃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吹毛求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奄奄一息:
【资料助读】
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小说家,生于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家庭。后来受了阿拉斯加淘金热的影响,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却因病空手而归,但带回了北方故事的丰富素材。从此,他埋头写作,成为“出卖脑力劳动”的职业作家。从1900年起连续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通称为“北方故事”,是他的成名之作。描写英国伦敦贫民窟和工人的悲惨生活《深渊中的人们》(1903)、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1909)、政治幻想小说《铁蹄》(1908)等许多中长篇小说和散文集,深刻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罪恶,有力地控诉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公开号召用阶级斗争和武装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整体感知】
主人公具有的性格特征是
小说中最具震撼力量的情节是
【评改订正】
自己检查、评改、订正。(或同桌互相检查、评改)
课内对话:再读课文、赏析心理、品读细节、整理思考
【再读课文】
默读课文,找出“这个人”在荒原上所面临的生死考验以及他应对这些考验的办法,整理在下面。
【赏析心理】
赏读细腻的心理描写。
小说中的“他”在面对众多的生死考验时有着大量的心理活动。
(甲)傍晚时他碰到了许多零乱的骨头,说明狼在这儿咬死过一头野兽。这些残骨在一个钟头以前还是一头小驯鹿,一面尖叫,一面飞奔,非常活跃。他端详着这些骨头,它们已经给啃得精光发亮,其中只有一部份还没有死去的细胞泛着粉红色。难道在天黑之前,他也可能变成这个样子吗?生命就是这样吗,呃?真是一种空虚的、转瞬即逝的东西。只有活着才感到痛苦。死并没有什么难过。死就等于睡觉。它意味着结束,休息。那么,为什么他不甘心死呢?
(乙)傍晚时他碰到了许多零乱的骨头,说明狼在这儿咬死过一头野兽。这些残骨在一个钟头以前还是一头小驯鹿,一面尖叫,一面飞奔,非常活跃。他端详着这些骨头,它们已经给啃得精光发亮,其中只有一部份还没有死去的细胞泛着粉红色。在天黑之前,狼群就会把他撕碎,让他变成一堆白骨。生命就这样转瞬即逝。
乙段划线文字用客观的叙述代替了甲段中的划线文字,读一读,比较两段划线文字的表达效果。想一想细腻的心理描写的作用。
在文中另外找一处心理描写的句子,将它改成客观叙述的文字,品味这一处心理描写的效果。
改写的文字:
【品读细节】
品读逼真的细节描写。
小说运用了大量逼真的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试着找出几例读一读,并在书上作批注。
示例:他蹲在苔藓地上,嘴里衔着一根骨头,吮吸着仍然使骨头微微泛红的残余生命。甜蜜蜜的肉味,跟回忆一样隐隐约约,不可捉摸,却引得他要发疯。
赏析:“微微泛红”、“甜蜜蜜的肉味”这两个词语细腻地表现出了食物对主人公的诱惑之大,“引得他要发疯”夸张地刻画出了主人公饥饿难耐的形象。
【整理思考】
小说通过塑造“他”这个形象,体现了深刻的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小说给我的启示。
课后反审:完成作业、评改订正
1.完成作业本P19-21。
2.课外阅读《热爱生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