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威尼斯商人(节选)课件(含朗诵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1.威尼斯商人(节选)课件(含朗诵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20 10:22:31

文档简介

课件51张PPT。 同学们,戏剧是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今天,课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近戏剧的机会,首先让我们走进在世界话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喜剧世界,领略莎士比亚的语言魅力,领略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魅力,领略话剧艺术的独特之美。我们将学习莎士比亚代表作品之一的《威尼斯商人》。戏剧威尼斯商人(节选)1(重点)(难点)(重点)1. 感知本文内容,通读、体会戏剧语言个性化和丰富生动的特点,了解话剧。
2. 了解戏剧在矛盾冲突中展开情节,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把握夏洛克、鲍西娅的性格特征。
3. 了解作者通过剧本所表达的人文主义理想。教育学生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 剧作家。他的创作广泛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风俗、习惯,可以当成那个时代的一部形象化的历史来读,他的戏剧在欧洲戏剧发展史和文学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喜剧代表作:《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 等。 悲剧代表作:《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著名喜剧之一,是莎士比亚从写作喜剧转向写作悲剧的承前启后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悲剧因素的出色喜剧。莎士比亚生活的年代,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当政的繁荣昌盛时期,尤其在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海外贸易也盛极一时。当时人们对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有好感,对高利贷者却极端厌恶、痛恨。这部戏剧明显地体现出莎士比亚的爱憎情感。戏剧的概念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于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戏剧都由剧本、演员演出、舞台装置、音乐舞蹈等因素构成。剧本是戏剧的文学因素。文学上讲的戏剧是指舞台艺术中的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主要由戏剧语言和戏剧冲突构成。《威尼斯商人》是一部著名喜剧。它是莎士比亚的重要作品。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和课文有关的剧情是: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朋友巴萨尼奥向富家小姐鲍西娅求婚,向高利贷者夏洛克借三千块钱。夏洛克假意借钱不要利息,《威尼斯商人》剧情简介让安东尼奥签订了契约:借钱限期归还,到期不还,借方割一磅肉抵偿。后来,安东尼奥因海上风暴,商船失事而破产,无法偿还债务。夏洛克便在法庭上坚持要履行契约,让安东尼奥割肉抵债。巴萨尼奥闻讯后马上赶往威尼斯援救朋友,他的妻子鲍西娅也与使女女扮男装出现在法庭上。
课文的情节就是从夏洛克提起公诉,要求安东尼奥履行契约割肉抵债开始的。怜悯 豁免 癖性 诉讼 腌臜 尊翰
庖代 逞强 不赦 刽子手 市侩
mǐnhuòpǐsòngā zāhànpáochěngshèguìkuài语境记忆法:以义辨字法,“刽”指割断,所以右边是“刂”;“侩”旧指以拉拢买卖从中取利为职业的人,所以左边是“亻”。贪lán( ) cè( )隐
中流dǐ( )柱 告bǐng( )
hào( )子 宽shù( )婪恻砥禀耗恕1.怜悯:
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恻隐、怜悯辨析:都有对人表示同情的意思,“恻隐”是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如:在候车室里一位贫病交加的老妇人触动了人们的恻隐之心。“怜悯”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如:他不幸的遭遇值得怜悯。
2.情不自禁:
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由自主、情不自禁辨析:都有控制不住自己感情的意思。“不由自主”是因为外在因素而造成的。如:老师离她越来越近,她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情不自禁”是自己控制不住自己造成的,与外在因素无关。如:她情不自禁地流泪了。
3.万恶不赦:
极端恶毒、罪恶多端而不容赦免。 例句:我们要拒绝的是那万恶不赦的毒品,而不是那些正在被、曾经被毒品吞噬的人。
4.折衷:
指对双方争执不下的事情进行判断、裁决。5.延纳:
接待,接纳。
6.钧裁:
恭请作出决定的意思。钧,旧时对尊长或者上级用的敬词。裁,判断、决定。
7.中流砥柱:
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在三门峡)一样。 例句:传统媒体特别是作为传播权威思想、传达民众心声的主流媒体,必须在互联网时代扮演中流砥柱的角色。8.有例可援:
有前例可以引用。 例句:分散首都的行政职能,并非中国首创,而是有例可援。
9.鸡犬不宁:
形容搅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例句:“反服贸”运动闹得台湾鸡犬不宁,关键是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台独”势力在背后组织策划。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威尼斯商人(节选)》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1. 题目是“威尼斯商人”,这个商人是谁?剧中有哪些人物?他们是什么职业?【答案】这个威尼斯商人是:安东尼奥。
鲍西娅——巴萨尼奥的妻子,本场戏中女扮男装,充当律师
安东尼奥——威尼斯商人
巴萨尼奥——安东尼奥的朋友
葛莱西安诺 ——律师的秘书,安东尼奥和巴萨尼奥的朋友
尼莉莎——鲍西娅的侍女,葛莱西安诺 的妻子,本场戏中女扮男装充当鲍西娅的秘书
夏洛克 ——犹太富翁,高利贷者 2. 本场戏从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可以分为前后两个半场,前后半场戏的主角分别是谁?【答案】前半场是夏洛克的戏。
后半场是鲍西娅的戏。3. 这场戏矛盾冲的焦点是什么?【答案】围绕是否“照约执行处罚”,即是否“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进行的。 1.怎样理解安东尼奥的话中“没有合法的手段”的含义?【答案】“合法的手段”是安东尼奥提出的能够摆脱夏洛克毒手的前提条件,可见其内心的善良;从侧面表现了夏洛克的冷酷、凶残。同时,暗示唯有合法的手段才能扭转局面,为下文鲍西娅用合法的手段抓住夏洛克的致命弱点拯救安东尼奥的内容埋下伏笔。2.公爵对夏洛克好言相劝,有什么作用?【答案】公爵好言相劝,给足了夏洛克台阶,意在让夏洛克放弃对安东尼奥的处罚。反映出他的仁慈、善良、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同时用公爵的期盼来反衬夏洛克的铁石心肠和凶狠残忍。3. “有的人不爱看张开嘴猪,有的人瞧见一头猫就要发脾气,还有人听见人家吹风笛的声音,就忍不住要小便;因为一个人的感情完全受着喜恶的支配,谁也做不了自己的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排比。夏洛克连举三个例子构成排比,突出了其咄咄逼人、不可一世的无赖相。“张开嘴的猪”“忍不住要小便”等语言也表现了夏洛克的粗俗不堪。4. “你这样一点没有慈悲之心,将来怎么能够希望人家对你慈悲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答案】这句话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暗示了夏洛克最终不会有什么好结局。5. “我是羊群里一头不中用的病羊,死是我的应分;最软弱的果子最先落到地上,让我也就这样结束了我的一生吧。”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病羊”的比喻形象而又贴切地写出安东尼奥的软弱与无奈。“最软弱的果子最先落到地上”一句使人仿佛看到他的悲惨结局。6.作者在文中安排宣读培拉里奥来信内容的情节有什么作用?【答案】这封信对鲍西娅所扮演的鲍尔萨泽博士极尽赞美之辞,且指出其年轻有为,为下文鲍西娅的出场作足了铺垫,同时勾起了法庭上所有人以及读者对此人如何审理案子的强烈好奇心。阅读方法解密特定情节作用分析法。
特定情节的作用是中考小说等叙事类阅读中的常见题型。特定情节的作用一般是: 结构上:1.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或形成对比; 3.作为线索,贯穿全文;4.与上(下)文相呼应,融为一体。 内容上:1.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 2.表现(突出)人物的……性格或赋予所写事物更深的内涵;
3.丰富文章内容,表现文章主旨或深化文章主题。文中这个情节主要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作铺垫。7.鲍西娅的出场有什么作用?【答案】夏洛克的阴谋就要得逞时,鲍西娅出场,这是戏剧冲突转变的关键,对戏剧情节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8.“慈悲不是出于勉强……人间的权力就和上帝的神力没有差别。”鲍西娅眼中的慈悲是怎样的?这段阐述有什么作用?【答案】鲍西娅关于慈悲的阐述包括四个方面:慈悲来自本性,慈悲带来幸福,慈悲充满力量,慈悲至高无上。鲍西娅关于慈悲的阐述,表明了做人应该慈悲为怀的观点。既表现了人文主义者的思想,又符合其律师身份,表现了她的聪明博学。同时比喻、对比的运用,使语言生动流畅,极富感染力。9. “夏洛克,他们愿意出三倍的钱还你呢。”鲍西娅
说这句话有什么作用?【答案】鲍西娅继续运用欲擒故纵之法,让夏洛克明确表示不答应三倍还款的态度,诱夏洛克至不能反悔的境地。这是鲍西娅把他引入设好的陷阱的第三步,显示了鲍西娅的聪明机智。10. “命运对我已经特别照顾了”、“替你还债的人是死而无怨的”,这些话反映了安东尼奥怎样的性格特征?【答案】“命运对我已经特别照顾了”可见安东尼奥的善良与感恩之心;“替你还债的人是死而无怨的”充分显示了他舍己为人、重情轻利、侠义豪爽的性格特征,也再次表明了他愿为友情而牺牲的决心,且死而无憾。11. “既然你要求公道,我就给你公道,而且比你所有要求的更地道。”句中两个“公道”的含意相同吗?各指什么?【答案】两个“公道”含意不同。夏洛克要求的“公道”是法庭准许他按约割安东尼奥的肉,鲍西娅要给他的“公道”是粉碎夏洛克的阴谋的正义和善良。12. “一个再世的但尼尔,一个但尼尔,犹太人!现在你可掉在我的手里了,你这异教徒!”葛来西安诺对鲍西娅的几句赞美之词有何妙处?【答案】葛莱西安诺用夏洛克之前的奉承话赞美鲍西娅,既是对鲍西娅聪明才智的赞美,又是对夏洛克自食其果的嘲笑和奚落,具有很强的喜剧效果。13. 夏洛克是如何节节败退的?他节节败退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愿意接受借约上数目三倍的还款;只要归还本钱就行;不打这场官司了。
原因:表面上是鲍西娅的“智挫”,实质上却是夏洛克的残忍、自私、贪婪最终让他错过机会,节节败退。14.文章结尾夏洛克的一番运用比喻的话,有什么作用?【答案】此处的比喻句十分精彩,用柱子和房子的关系表明了夏洛克嗜钱如命的本性。夏洛克的形象因这句话也显得格外丰满。重难点小结这一部分是文章的高潮,写鲍西娅扮律师,在法庭上用聪明才智制服了夏洛克,这一部分主要是鲍西娅的戏。这场戏的情节富有奇特的浪漫色彩,大开大合,紧张曲折,很有喜剧性特别是的西娅出场,抓住契约中的破绽制服夏洛克,步步生险,波澜迭起,让人称绝。剧中巧用对比、有仁慈与残忍、友谊与仇恨、复仇与报应、宽容与凶残、善良与邪恶的尖锐对立,借此寄托作者关于仁爱、友谊、爱情、财富等的人文主义理想,剧中运用欲擒故纵、欲抑先扬的表达技巧,使剧情波澜起伏、摇曳多姿。.【答案】夏洛克是一个贪婪、吝啬、爱财如命的高利贷者。在这场戏的开头,夏洛克因自己的利益和尊严受到损害,他不惜金钱、不顾一切要置对方于死地,是一个偏执、阴险、冷酷、残忍的复仇者。面对公爵的劝说、巴萨尼奥的加倍偿还条件、葛莱西安诺的怒骂,他都反唇相讥,寸步不让,这些都表明夏洛克极端凶残。另外,夏洛克又有其褊狭、愚蠢和不堪一击的一面。在鲍西娅面前,他利令智昏,一步步走向失1.【难点探究】如何认识夏洛克这一人物形象?败。但夏洛克作为一个犹太人而被视为“异教徒”
“异邦人”,遭受歧视,他的报复心与此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他在一定的程度上又是令人同情的。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这样一个极端利己的高利贷者的形象,作者恨夏洛克的冷酷无情,同时通过夏洛克,又为一切受歧视的犹太人鸣不平,体现了作者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立场。阅读方法解密:人物形象五分析法,对人物形象分析为中考重要考点,一般从五个方面来分析:①注意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这些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②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③从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形象;④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⑤结合写作背景或文章的主题去理解。本题侧重于从人物的身份及人物的言行去理解。【答案】鲍西娅的出场改变了冲突力量的对比,并且最终导致冲突的完满解决,是戏剧冲突转折的关键。
夏洛克在鲍西娅出场前,拒绝公爵的调解和巴萨尼奥加倍偿还债务的请求,坚持照约执行对安东尼奥的处罚,以发泄他对安东尼奥“久积的仇恨和深刻的反感”。眼看夏洛克的报复就要得逞,公爵2.【难点探究】鲍西娅在情节发展和矛盾冲突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她怎样的性格?不得不去请培拉里奥前来审理此案,这就给鲍西娅的出场提供了合适的时机。鲍西娅在关键时刻上场,采取欲擒故纵之法,先劝夏洛克“慈悲一点”;又拒绝了巴萨尼奥“把法律稍为变通一下”的要求;接着让夏洛克明确表示不答应三倍还款的态度;然后让夏洛克预备好称肉的天平,并让夏洛克请一位外科医生来为安东尼奥“堵住伤口”,“免得他流血而死”。就在夏洛克忘乎所以、凶相毕露、欲下毒手之时,她宣布只准割肉不准出血,不能相差一丝一毫,否则就要以命相抵,制止了夏洛克毫无人性的报复行为。剧情由此急转直下,夏洛克进退无路,要求撤回对他不利的诉讼。最后鲍西娅根据威尼斯对谋害本城公民的异邦人的惩处规定,请求公爵没收夏洛克的财产。夏洛克彻底败诉,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从中可以看出鲍西娅才智非凡,精明干练,崇尚正义,忠于爱情、友谊,在她和安东尼奥等人身上,寄托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公爵 好言相劝
夏洛克 坚持割肉
安东尼奥
及朋友 鲍西娅断案鲜明对比 情节突出鲍西娅 以智取胜
夏洛克 彻底惨败
安东尼奥
及朋友公爵审案威尼斯商人(节选)歌颂仁爱、友谊、爱情,表现人文主义思想扬眉吐气忍受、愤怒 课文中的剧情冲突主要是围绕要不要“照约处罚”进行的,最后以安东尼奥为代表的正义的一方取得官司的胜利为结局。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表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1.语言既个性化又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精练优美、富有诗意。
作者特别善于运用比喻,使语言华丽生动。例如巴萨尼奥对夏洛克说:“初次的冒犯,不应该就引为仇恨。”夏洛克不正面回答他,而只是说:“什么!你愿意给毒蛇咬两次吗?”用这个比喻表示出他对安东尼奥的仇恨和谋害安东尼奥的决心。本剧中还有不少戏剧语言的夸张用法,例如夏洛克奉承、吹捧鲍西娅的话和判决后对财产的计较,不仅表现了人物性格,而且增强了喜剧效果。2.戏剧冲突紧张激烈,戏剧情节波澜起伏。
鲍西娅上场,在要不要照约执行处罚问题上,事情似乎会按夏洛克的意愿发展,夏洛克神气活现、得意扬扬。安东尼奥向朋友告别。就在这时,剧情急转直下,鲍西娅的“照约处罚”竟使夏洛克陷入绝境, 恶人终于受到惩罚。 这种大开大合,曲折有致的情节安排,显示了作品极高的艺术水平。3.人物形象刻画鲜明。
作者善用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于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中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这场法庭审判中,作者赋予每个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和语言,使其充分展示自己的形象特征。 即使是次要人物,个性也很鲜明,如稳重文雅的公爵,重情重义而又不懂斗争策略的巴萨尼奥,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在一般观念上,夏洛克是一个反面角色,但是,我们也可以对他给予一定的同情。夏洛克的行为不是偶然的,在当时普遍仇恨犹太人的基督教世界中,夏洛克的复仇行动具有一定的民族复仇意义。如果说夏洛克缺乏宽恕精神,那么当时的基督教也不曾对他给予多少理解。 从安东尼奥对夏洛克的态度来看, 就是相当刻薄和不宽容的。 所以,夏洛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在我们对他进行客观描述的时候,应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戏剧所给定的环境进行分析。一、鲍西娅的出场是戏剧冲突转折的关键,鲍西娅主要是利用了夏洛克要严格执行契约这一要求,采用了欲擒故纵、先退后进的策略,一步步将夏洛克引进她用智慧设计成的“陷阱”。这样的安排,使情节大起大落,充满强烈的戏剧色彩,使剧情更为生动、精彩,使人物个性的展示也更加丰富,主题也得到更为有力的表现。
点拨:戏剧的矛盾冲突使剧情曲折、扣人心弦,没有冲突便没有戏剧,因此作者安排了曲折的故事情节。二、人物形象的对照:安东尼奥等人的仁爱、慈悲与夏洛克的贪婪、残忍。
情节的对照:夏洛克一开始的嚣张气焰和最后的绝望;夏洛克在鲍西娅刚上场时对她的赞美和宣布判决之后葛莱西安诺对鲍西娅的赞美。
从这些对照中可以看出作者赞扬的是仁爱、慈悲、友爱的道德观,鞭挞了贪婪、冷酷的丑恶人性。
点拨:剧中夏洛克与安东尼奥之间的矛盾冲突,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它表现了人性的善与恶的冲突,寄托了作者关于仁爱、友谊等的人文主义理想,也反映了当时的民族、宗教矛盾。三、1.“我”宁可要一磅肉而不要三千块钱,这是由“我”的本性决定的,不需要对你们解释为什么。
2.要夏洛克改变他的主意是绝对不可能的。
3.没收了“我”的财产,就是要了“我”的命。剧本台词的特点:语言生动形象,充分表现了人物的个性。四、1.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人都希望他所恨的东西被杀死。夏洛克不直接这样说,而用了一个否定的反问句,语气更强,不说“人”,而说“东西”,语言尖刻,可见其内心十分狠毒,表达了他欲置安东尼奥于死地的强烈欲望。
2.这句话,看起来振振有词,其实悖逆情理,表面上堂而皇之,骨子里暗藏杀机。表明夏洛克的目的不在讨债而在要命(报复安东尼奥),足见其性格的凶残;用了假设的句式,使表达很有表现力。3.在鲍西娅长长的一通劝说后,夏洛克用简短的语言、强烈的语气,表明了坚决的态度;一方面表现他的精明,无论别人从什么样的角度劝说,他都抓住问题的关键不放,同时也表现了他的愚蠢,对鲍西娅话语中的“陷阱”毫无觉察。
夏洛克的语言特点:他十分善辩,能始终抓住问题的关键,语言严密而合乎逻辑,能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但尖酸刻薄,不合人之常情,有时自作聪明,愚蠢可笑。
点拨:人物的语言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所谓“三句话不离本行”,分析人物的语言,便于了解这个人物的思想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