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愚公移山课件(含朗诵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16.愚公移山课件(含朗诵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20 10:33:37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曾以“愚公移山”为素材,创作了一幅同名的巨幅图画,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闭幕词时,提到过“愚公移山”的故事,他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齐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那么,到底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还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愚公移山》。
寓言
愚公移山
16
3.
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
法的表达效果。
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
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重点)
(难点)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郑人,是道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列子》一书,有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
本文选自《列子》。《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人们在生活中会面临大自然的种种挑战,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种情况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愚公移山》也正是在这种状况下完成的。
寓言的类型大约有两种:一种是用夸大的手法,勾画出某类人的特点和思想;另一种是用拟人的手法,把人类以外的动植物或非生物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或某种人的特点。
寓言的分类
愚公移山
歌词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
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
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
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面对着满堂儿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魔法记忆之记少余多定音法:
行列;兄弟姐妹的次弟;步行的阵列;某些营业所;行业;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少数时候也用做动词,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如“~棉袄”其余读xíng。
指通豫南
魁父
投诸渤海之尾
荷担者
智叟
无穷匮
一厝朔东
无陇断焉
太行
zhí

zhū

sǒu
kuì
cuò
lǒng
háng

读一读字音
chéng(

山北之sè(

始chèn


shuāng

)妻
一厝yōng(
)南
万rèn(

jīběn(







箕畚

写一写字形
(一)通假字
1.始一反焉(“反”通“返”,返回

2.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记一记词义
(二)古今异义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古义:方圆。今义:四个角都是90°的四边形或
六个面都是方形的六面体。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古义:竟,却。今义: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
3.何苦而不平
古义:担心什么。今义:何必自寻苦恼,用反问
的语气表示不值得。
4.惩山北之塞
古义:苦于。今义:处罚。
5.寒暑易节
古义:变换。今义:容易。
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义:草。今义: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
类的羽毛。
(三)一词多义
1.且:年且九十(将要,快要,副词)
且焉置土石(况且,连词)
2.焉:且焉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呢,语气词)
无陇断焉(用于句末,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
“了”,语气词)
3.以:以君之力(凭借,介词)
河曲智叟亡以应(来,连词)
不以物喜(因为,介词)
必以分人(把,介词)
4.其:其妻献疑曰(他的,代词)
其如土石何(语气词,放在“如……何”的句式
前,加强反问语气)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其中
的,代词)
(四)词类活用
1.吾与汝毕力平险
形容词用作名词,指险峻的大山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3.聚室而谋曰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聚,相当于“把……召集
在一起”
(五)文言句式
1.省略句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句首省略主语“二
山”)
2.倒装句
告之于帝。(介宾短语“于帝”后置,是“于帝
告之”的倒装)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焉”提前)
3.被动句
帝感其诚。(主语“帝”是被动者,译为“天帝
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4.固定句式
如太行、王屋何?
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结构,表示
“把……怎么样”)
(六)成语积累
愚公移山:借指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
(七)名句积累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甚矣,汝之不惠。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愚公移山》朗读。
勾画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书上打上问号,向同学、老师求助
圈点要求
原文:①太行①、王屋②二山,方③七百里,高万仞④。本在冀州⑤之南,河阳⑥之北。
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它们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译文:
①太行:太行山,在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之间。
②王屋:王屋山,在山西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③方:方圆,范围,指周围的长度。④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⑤冀州:古地名,指今山西和陕西间黄河以东、河南和山西间黄河以北和山东西北部、河北东南部地区。⑥河阳:黄河的北岸。河,黄河。
注释:
原文:②北山愚公者,年且⑦九十,面⑧山而
居。惩⑨山北之塞⑩,出入之迂 也,聚室 而谋 曰:“吾与
汝 毕 力平险
,指 通豫 南,达于汉阴
,可乎?”
北山有个叫愚公的老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北的阻塞,出来进去都很绕远,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
译文:
原文:杂然 相许
。其妻献疑
曰:“以
君之力,曾
不能损
魁父
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

土石?”杂曰:“投诸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
荷担者三夫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竟不能削减魁父这座小土山,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置到哪里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去。”于是愚公带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子的人,
译文: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原文:叩石垦壤
,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有遗男
,始龀
,跳往助之。寒暑易
节,始
一反
焉。
凿石头挖泥土,用簸箕和土筐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遗孤,才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译文: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⑦且:将要,快要。⑧面:面对。⑨惩:苦于。⑩塞:阻塞。 迂:曲折,绕远。 室:家人。 谋:谋划,商量办法。 汝:你,这里指你们。 毕:尽,全。
险:险阻。这里指险峻的大山。 指:直。
豫: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黄河以南。 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 杂然:皆,共同。
许:赞同。
献疑:提出疑问。
注释:
21
22
以:凭借。
曾:竟,却。与“不”连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损:削减。
魁父:山名。
如……何:把……怎么样。
焉:哪里。
置:安放。
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子孙:儿子和孙子。
三夫:三个人。
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
箕畚:簸箕和箩筐。这里是用簸箕和土筐装土石的意思。
孀妻:寡妇。
遗男:遗孤,孤儿。
龀:换牙。
易:变换。
始:才。
反:返回,现在写作“返”。
注释: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原文:③河曲智叟
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
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
曰:“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
,曾不若
孀妻弱子。虽
我之死,有子存焉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
译文: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原文: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
以应。
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再增高了,担心什么铲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译文:
52
53
54
55
叟:老头。
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甚,太,过分。惠,聪明,现在写作“慧”。
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
毛:草。
其:放在“如……何”的句式前,加强反问语气。
长息:长叹。
固:固执,顽固。
彻:通,这里指思想的改变。
若:像,比得过。
虽:即使。
焉:用在句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呢。
穷匮:穷尽。
加增:增加(高度)。
何苦而不平:担心什么铲不平?苦,愁,担心。
亡:没有,现在写作“无”。
注释: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原文:④操蛇之神
闻之,惧其不已
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
,命夸娥氏
二子负
二山,一厝

东,一厝雍
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
焉。
拿蛇的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害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起这两座大山,一座放置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置在雍州的南部。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岸,再没有高大的山了。
译文: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56
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因为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拿。
惧其不已:害怕他不停地做下去。
帝:神话中的天帝。
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夸娥氏: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
负:背。
厝:放置。
朔:朔方,古地名。
雍:雍州,古地名,在今陕西、甘肃一带。
陇断:高大的山。
注释:
56
57
59
58
60
61
62
63
64
65
1.课文写了哪些人?
【答案】有愚公、智史、愚公妻、子孙、京城氏
遗男。
2.
哪些人响应愚公的号召,参加了移山的行动?
【答案】愚公、荷担者三夫(三个子孙)、遗男。
3.
移山的工作做起来顺不顺利?遇到哪些困难?请学
生从书中找有关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切”—
说明山又高又大,移山很艰难。
移山的人少,只有五人,且老的老、小的小。
“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路
途遥远,往返时间长。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说明运土的工具简陋落
后。
1.
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答案】(l)两座山又高又大,移山很艰难: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2)移山的人少,且老的老、小的小:年且九
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箕畚运于渤海之
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重点品析第三段
2.
智叟对待愚公移山的态度如何?试结合其语言分析。
【答案】持反对的态度。智叟出语句句都是讥笑与责
难。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
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
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语气很重,简
直就是讥笑愚公无能了。
3.
愚公是怎样驳斥智叟的?
【答案】面对智叟的嘲笑,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
点,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的思想。愚公
在“长息”之后,先是斥,接着是驳,用顶真的修
辞格,显得气势宏大。
4.
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对于愚公形象的塑
造起着怎样的作用?试分析。
【答案】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对于愚
公形象的塑造起着衬托作用。更加突出了愚公移山的
决心、信心、恒心。
衬托效果分析法。
衬托就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做陪衬。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题,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本文用操蛇之神和天帝来衬托愚公。
阅读方法解密
5.
如何理解本文的神话结尾?
【答案】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
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
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有位名人说过:任何神话都是用
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
力加以形象化。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
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的
方式,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它跟宣
传轮回、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
重难点小结
如果前边说的是愚公与自然的斗争,那么,第3段实际是讲他与人的斗争。不过,历史和现实都已充分证明,愚公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成就了中华民族刚强、坚韧、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这种品质将永远流传并发扬光大!
【答案】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主题探究】这是一篇古代寓言,作者成功塑造的愚公
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它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说
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太行王屋山高大(体积)
本在冀州南河阳北(位置)
愚公惩山塞出入迂(原因)
毕力平险释疑难(释疑)
残年余力太不惠(讥讽)
山不加增后无穷(反驳)
愚公精神感天帝(感天)
夸娥二子移二山(神力)
故事
背景
原因、决心
驳斥
智叟
神话
结尾
本文通过愚公带领家人和邻人之遗男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移走山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坚定意志和必胜的信念。
1.善于运用对比和烘托的手法。
如愚公与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对比。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石路程的遥远,对移山的艰巨具有烘托作用。
2.细节描写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一个神态上的细节“笑”,形象地写出了智叟自作聪明之态。
如果远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1)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2)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这样的结局不仅不损害愚公的形象,反而使愚公的形象更加高大。
(3)正是愚公的决心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天帝才派大力神的两个儿子把两座山背走。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种神话式的结尾,跟宣扬封建迷信思想有着本质的差别。
点拨:抓住搬走两座山的原因“帝感其诚”来分析,问题就明确了。
一、
河曲智叟和愚公的妻子都反对移山,他们的理由相同的地方是:都认为没有能力挖走山。不同的地方是:愚公的妻子是从提出疑问的角度说的,她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带有关心的语气,认为愚公力量太弱,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平不了,更不用说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了。而智叟的话显然是责难和讥笑愚公,说愚公太不聪明,认为愚公年纪太大,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更何况移山呢。智叟显然是轻视愚公,讥笑愚公无能。
二、
且:副词,将近
连词,况且
焉:疑问代词,哪里
语气词,不译
语气词,相当于“了”
之:结构助词,的
代词,他们
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其:代词,他的
副词,有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
点拨:解答这类问题应多加积累,积累多了,问题就明白易懂了。
三、
略。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