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秦腔是陕西
最具代表性
的戏曲,被
人称为“中
国戏曲的鼻
祖”。
第三节
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
黄土塬
由厚层黄土组成、面积较大,顶部平坦,受流水侵蚀作用微弱,是良好的耕作区。
黄土墚
长条形台地,宽度一般小于500m,长数百米至数百公里。受流水侵蚀较严重的,条状延伸的黄土地貌类型。
黄土峁
呈穹状或馒头状的黄土丘陵,侵蚀更为严重的地貌。
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
蒙古
中亚
科学家
的假说
水成说
风成说
风水雨相说
西北风
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是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黄土是怎么来的?
戈壁
沙漠
黄土高原
太行山
中亚、蒙古
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
延安1951~1991年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图
旱涝灾害
黄土高原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严重
以黄河为例,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多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堆成1米宽1米高的堤坝,长度是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
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植被覆盖越少,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就越
,水土流失的状况
。
弱
越严重
水土流失与降水强度的关系
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______。
降水强度越小,水土流失越______。
严重
轻微
地表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_____。
地表坡度越小,水土流失越_____。
严重
轻微
水土流失与地表坡度的关系
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自然
人为
降水
黄土特性
地形
地表破碎,坡度大
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土质疏松,多孔隙
开垦
采矿
修路
植被遭到破坏
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
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
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
农作物产量下降
耕地面积减少
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
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
严重水土流失
(迅速阅读P22)
修梯田,筑堤坝
打坝淤地
植树种草
退耕还林还草
平整土地
缓坡:
陡坡:
塬面:
沟谷地带:
辩论题:
1.黄土高原是否应该全部退耕?
2.退耕的土地是否全部种树?
采取任何措施都要掌握好“度”,
对于黄土高原来说,既不能过分强
调经济发展,也不能只求水土保持。
全球最大的黄土区
范围
成因:
地貌景观:
水土流失严重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土质疏松
地表破碎,坡度大
夏季多暴雨
风成说
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开垦、采矿、修路等
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生机焕发的黄土地
乌金高原
黄土高原
缓坡:修梯田,筑堤坝
陡坡: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
沟谷地带:打坝淤地
塬面:平整土地
山清水秀,
风景秀美!
当堂达标:
某地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据此回答1~2题。
1.(目标1)该地应为我国的
(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华北平原
D.内蒙古高原
2.(目标2)该区深厚的地表覆盖物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
的,其形成原因是(
)
A.地表长期风化的结果
B.流水冲积作用造成的
C.风力沉积作用造成的
D.内力作用的结果
3.(目标3)造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
是(
)
A.植被破坏
B.地形支离破碎
C.饲养牲畜
D.黄土结构疏松
B
A
C
4.(目标1)流经黄土高原的主要河流是(
)
A.长江
B.黄河
C.珠江
D.淮河
5.(目标1)黄土高原北部的大致界线是(
)
A.太行山
B.乌鞘岭
C.秦岭
D.长城
6.(目标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是(
)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
7.(目标2)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叙述,正确的是(
)
A.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B.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C.地面崎岖,石灰岩广布
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8.(目标4)黄土高原地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关键在于(
)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大力发展种植业
C.大力发展旅游业
D.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D
A
B
D
B
9.(目标4)黄土高原拥有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
)
A.铁矿
B.石油
C.煤炭
D.铜矿
10.(目标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东起A__
__,
西至B___
__,南连C_____,
北达D_____,范围辽阔。
将A、B、C、D标在图中适
当位置上。
(2)可以看出:____河的
___
_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
带走大量泥沙进入华北平原,
因此这条河流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3)黄土高原地跨___
__、__
__、__
___、__
___等省。
C
D
B
C
A
长城
秦岭
乌鞘岭
太行山
黄河
甘肃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陕西省
山西省
中上游【课题】八下册第六章第三节
黄土高原【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
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2.利用图文材料,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征,知道黄土高原的成因。
3.利用水土流失小实验,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其危害。
4.在地图上找出黄土高原的主要煤矿,并了解黄土高原能源基地的开发和建设。【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模式】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启发诱导法、读图思考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准备】地图册、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
安塞腰鼓
秦腔
窑洞提问:你知道上述图片反映的内容是在我国哪一地形区吗?
学生观看、欣赏
学生自主认知、讨论,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展示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2.利用图文材料,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征,知道黄土高原的成因。3.利用水土流失小实验,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其危害。4.在地图上找出黄土高原的主要煤矿,并了解黄土高原能源基地的开发和建设。
学生识读、明确学习目标及学习重点
出示学习目标,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目的性。
师生研讨与学习师生研讨与学习
1.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然后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范围和地形图”,运用地图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和所跨的省区,强调太行山、秦岭、乌鞘岭和长城的具体位置。承转: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我这里有幅黄土高原的景观图供大家欣赏。2.运用课件展示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引导学生认识黄土高原地表突出特点和三种基本地貌形态。承转: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200米,最厚处可达300左右,那么,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呢?3.利用多媒体模拟、演示“风成说”有关黄土的形成过程。承转:从黄土高原的形成我们可以看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其“特殊”主要表现在地理位置具有明显的过渡性4.展示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四大牧区分布图”、“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和“温度带分布图”以及“延安1951~1991年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图”启发、引导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的“过渡性”和频发的自然灾害。延安1951~1991年旱涝灾害发生频率图
学生自主认知、探究学案:一、全球最大的黄土区1、读课本P18图6-3-1:(1)找出太行山脉、秦岭、乌鞘岭、长城,说说黄土高原的大致范围。(2)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域。学生在课本第18页“黄土高原范围和地形图”上找出并圈画太行山脉、秦岭、乌鞘岭、长城和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域。学生对照图片,感知、了解黄土高原地表的突出特点和基本地貌。学生阅读课本P19“风吹来的黄土”,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模拟演示,描述黄土高原的形成。2、黄土高原地处 ________区向________区过渡的地带,也是________区向________区过渡的地带,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多发。学生结合课本完成填空。学生判读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四大牧区分布图”、“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和“温度带分布图”以及“延安1951~1991年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图”,分析、探究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过渡性,探讨黄土高原主要的自然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承转过渡
黄土高原不但自然灾害频繁,还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师生研讨与学习
5.提问:水土流失严重,对黄土高原的第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承转:水土流失与那些因素有关呢?6.利用多媒体演示水土流失小实验,引导学生分析试验,查找结论。7.多媒体出示黄土高原自然景观图、气温年变化曲线与各月降水量柱状图、采矿、修路图,指导学生运用“水土流失小实验”得出的结论,分析讨论,合作探究其原因。8.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二、水土流失严重3、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怎样?
学生阅读课本,获取答案。4、结合课本P20“活动”,说说某地水土流失的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观察、交流得出结论:水土流失的强度与植被的疏密、降水强度的大小和坡度的大小有关。地面植被越稠密,水土流失越少,地面植被越稀少,水土流失越严重。降水强度越小,水土流失越少,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地面坡度越小,水土流失越少,地面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别有哪些?学生阅读课本P20-21的内容,结合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在自主认知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得出结论。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阅读课本P22回答。
通过学生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和学习生活地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环保识。
承转过渡
黄土高原虽然水土流失严重,但却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
师生研讨与学习
9.运用课件出示“黄土高原煤炭资源分布图”,强调黄土高原主要煤矿的分布和所在省区,同时指导学生找出主要的铁路线,并诱导学生观察铁路线的分布特点--沿煤矿分布,组织学生讨论这种分布对能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10.组织学生交流、探究。
三、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7、读课本P22图6-3-3,完成:(1)找出大同、阳泉、准格尔、东胜、神府等煤矿,说说它们分别位于哪些省级行政区域。
学生在课本“黄土高原煤炭资源分布图”上找出、圈画主要的煤矿,并说出所在的省区。(2)找出经过黄土高原的主要铁路线,说说它们对当地的能源开发及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学生讨论、探究。8、想一想,与把煤通过铁路或公路运输出去相比,将煤转化成电力和煤气输送出去,有什么优势?学生结合课本P23,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交流、讨论、综合分析问题的学习能力。
承转过渡
黄土高原虽然煤炭资源丰富,但旱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所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还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师生研讨与学习
11.利用多媒体出示黄土高原梯田、筑堤坝和沟谷地带的图片,启发诱导学生根据图片分别从缓坡、陡坡、塬面、沟谷地带等方面分析、找寻、归纳治理黄土高原的主要措施。
四、生机焕发的黄土地9、为了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国家出台了_______________等政策,并投入大量资金。通过__________等生物措施,以及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工程措施,使得黄土高原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10、南小河沟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学生阅读课本P24,并结合课本阅读材料“南小河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示范样板区”,归纳概括治理黄土高原的具体措施。
通过学生读图、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构建与梳理
通过知识建构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当堂达标】
某地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据此回答1~2题。
1.(目标1)该地应为我国的
(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华北平原
D.内蒙古高原
2.(目标2)该区浓厚的地表覆盖物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其形成原因是(
)
A.地表长期风化的结果
B.流水冲积作用造成的
C.风力沉积作用造成的
D.内力作用的结果
3.(目标3)造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植被破坏
B.地形支离破碎
C.饲养牲畜
D.黄土结构疏松
4.(目标1)流经黄土高原的主要河流是(
)
A.长江
B.黄河
C.珠江
D.淮河
5.(目标1)黄土高原北部的大致界线是(
)
A.太行山
B.乌鞘岭
C.秦岭
D.长城
6.(目标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是(
)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
7.(目标2)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B.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C.地面崎岖,石灰岩广布
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8.(目标4)黄土高原地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
)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大力发展种植业
C.大力发展旅游业
D.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9.(目标4)黄土高原所拥有的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
)
A.铁矿
B.石油
C.煤炭
D.铜矿
10.(目标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东起A_______
,西
至B_______,南连C______,北达
D_______,范围辽阔。将A、B、
C、D标在图中适当位置上。
(2)可以看出:_____河的_____段
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带走大量泥沙
进入华北平原,因此这条河流成为
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3)黄土高原地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省。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很多内容学生在以往的教学中以有接触,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一点,问题的设计更趋向于生活化,让学生时刻带着问题去探究、讨论、交流、合作、展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于肯定、评价、矫正和引导。课堂上,同学们在我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积极讨论,大部分同学能结合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展示,效果较好。
黄土高原》自主探究学案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全球最大的黄土区
1.读课本P18图6-3-1:
(1)找出太行山脉、秦岭、乌鞘岭、长城,说说黄土高原的大致范围。
(2)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域。
2.黄土高原地处 ________区向________区过渡的地带,也是________区向________区过渡的地带,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多发。
二、水土流失严重
3.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怎样?
4.结合课本P20“活动”,说说某地水土流失的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别有哪些?
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7.读课本P22图6-3-3,完成:
(1)找出大同、阳泉、准格尔、东胜、神府等煤矿,说说它们分别位于哪些省级行政区域。
(2)找出经过黄土高原的主要铁路线,说说它们对当地的能源开发及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
8.想一想,与把煤通过铁路或公路运输出去相比,将煤转化成电力和煤气输送出去,有什么优势?
四、生机焕发的黄土地
9.为了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国家出台了_______________等政策,并投入大量资金。通过__________等生物措施,以及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工程措施,使得黄土高原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
10.南小河沟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黄土高原
全球最大的黄土区
范围
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乌金高原
水土流失严重
地貌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开垦、采矿、修路等
生机焕发的黄土地
土质疏松
地表破碎,坡度大
夏季多暴雨
成因:风成说
缓坡:修梯田,筑堤坝
陡坡: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
塬面:平整土地
沟谷地带:打坝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