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下地球和地图复习学案一课件(21张ppt)+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下地球和地图复习学案一课件(21张ppt)+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02-19 08:54:24

文档简介

【 课 题 】八下 复习学案一 地球和地图(学案)【复习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理解经度、纬度的分布及重要经纬线的地理意义;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3.知道地球的自转、公转的基本特点;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运用地球公转示意图,说明北半球四季的变化;比较不同季节(或一天内)太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和长度的变化;了解五带的划分。
4.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6.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地形类型。
7.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了解电子地图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 、赤道 的不规则球体。
2.填图:
二、地球仪和经纬网
1.填注地球仪上点和线的名称。
2.纬线:在地球仪上,同___平行、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3.纬线的特点:纬线指示____方向;同在北半球(或南半球)纬线长度____;纬线形状均为____。
4.赤道: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并将地球分为 、 两半球 。
5.经线(亦称子午线):在地球仪上,连接______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6.经线的特点:经线指示____方向;所有经线长度____;形状均为____。
7.经度的划分:由 经线向东至 经线为东经度,东经度的数值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度数值 ;由 经线向西至 经线为西经度,西经度的数值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度数值 。
8.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填写下图。
9.东西半球的划分:由西经 经线向东至东经 经线为东半球;由西经 经线向西至东经 经线为西半球
三、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阅读有关课文内容,填表
项目
自转
公转
绕转中心
方向
周期
现象
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填写下图有关内容。
3.读五带示意图,填出五带的名称和界线:
四、地图的基本要素:
(一).比例尺
1.概念:表示 距离比 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
3.表现形式:
① 式, ② 式,③ 式。
4.比例尺的大小
①比例尺大小用比值大小(即分数值大小)来衡量,分母越小,比例尺愈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 。
②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地区范围越 、内容越 ;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 、内容 。
(二)、地图上的方向
1.一般地图(指无经纬网也无指向标的地图):上 下 ,左 右 。
2.有指向标的地图:一般情况箭头指
向 方。
3.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 方向,纬线指示 方向。
(三)、图例和注记
1.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 。
2.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 ,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 ,都叫注记。
五、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和相对相对高度
⑴海拔(绝对高度):某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如图中A、B两点的海拔分别为 、 。
⑵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 距离,如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
2.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地面上海拔 的各点的连线。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2)同线等高: 上的各点高度 。
(3)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4)等高线均为 曲线。
(5)等高线一般 ;有时也看到重合,那只有在 处出现。
(6)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 ,则坡度 ;等高线 ,则坡度 。
3.山顶―等高线 ,且数值由 。
4.盆地、洼地―等高线 ,且数值由
5.山脊:等高线的凸出部份 。是山体沿一定方向延伸的高耸部分。
6.山谷:等高线的凸出部份 。是山体沿一定方向延伸的低凹部分。
【 课 题 】八下 复习学案一 地球和地图
【 课 型 】复习课
【课标要求】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点的经纬度。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复习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理解经度、纬度的分布及重要经纬线的地理意义;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3.知道地球的自转、公转的基本特点;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运用地球公转示意图,说明北半球四季的变化;比较不同季节(或一天内)太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和长度的变化;了解五带的划分。
4.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6.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地形类型。
7.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了解电子地图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模式】“复习导入-自主复习-合作探究-点拨归纳-有效训练”五步教学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示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具准备】相关图文资料、地理助学、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刚才我们学习了2014年初中地理学业考试说明,了解了我们将要面对的学业考试的主要要求。这一节我们开始复习“学案一 地球和地图”,这一部分是我们学地理以来最难的内容,俗话说“难了不会,会了不难”,我相信经过大家的认真学习,积极参与,一定会化难为易!大家有信心吗?
出示:复习目标
默读助学P50页2014年初中地理学业考试说明前四部分:考试性质,命题依据,命题原则和试卷结构。
齐读复习目标
了解学业考试说明,使学生明确复习任务,做到对复习心中有数。
















































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多媒体展示(合作探究):
1.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是圆形 ②地球是球体
③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④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5.1万千米.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灰太狼说比喜洋洋跑的快,喜洋洋说自己可以“坐地日行八万里”,所以跑的比灰太狼快.这里的“八万里”指的是(  )
A. 地球平均半径 B. 地球极半径
C. 赤道半径 D. 赤道周长
3.小明想课下自制一个地球仪他所选择的工具是(  )
 
A.
苹果
B.
土豆
C.
鸡蛋
D.
乒乓球
自主复习: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 、赤道 的不规则球体。
2.填图:
运用口诀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与识记地球的大小。
经纬线的特点和经纬度的划分是重点,但难度不大。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即可完成。
让学生理解东西半球和东西经度的范围差异,突破教学难点,并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简图表述地理事物的技能。
以图为核心,先落实基础知识,然后从图上总结地理事物规律。
点拨归纳:
地球是个大球体, “赤径”长(六三)七八,极径短二一,平均半径是(六三)七一,坐地(赤道)日行八万里(4万千米),表面(积)就有好几亿(平方千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陆海总共五点一
二、地球仪和经纬网
1.多媒体展示(合作探究):
1.对经纬线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经线都叫本初子午线
B. 纬线表示南北方向、经线表示东西方向
C. 所有的纬线都叫赤道
D. 经线长度相等,纬线长度不相等
2.下列有关经纬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0度纬线叫做赤道
B. 经度的最大值是180度
C. 0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
D. 纬度的最大值是180度
3.请把下列经纬度与其经纬线名称配对
自主复习
1.填注地球仪上点和线的名称。
2.纬线:在地球仪上,同___平行、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3.纬线的特点:纬线指示____方向;同在北半球(或南半球)纬线长度____;纬线形状均为____。
4.赤道: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并将地球分为 、 两半球 。
5.经线(亦称子午线):在地球仪上,连接______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6.经线的特点:经线指示____方向;所有经线长度____;形状均为____。
7.经度的划分:由 经线向东至 经线为东经度,东经度的数值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度数值 ;由 经线向西至 经线为西经度,西经度的数值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度数值 。
点拨归纳:
2.多媒体展示(合作探究):
如图所示的四个点中,同时位于西半球、北半球和中纬度的是(  )
1.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填写下图。
2.东西半球的划分:由西经 经线向东至东经 经线为东半球;由西经 经线向西至东经 经线为西半球
点拨归纳:
(1)若已知地点为东经,则拿该度数与160°相比:若小于160°,位于东半球;若大于160°,位于西半球。
(2)若已知地点为西经,则拿该度数与20°相比:若小于20°,位于东半球;若大于20°,位于西半球。可用口诀“小小为东,大大为西”来记忆,0°经线位于东半球,180°经线位于西半球。
三、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多媒体展示(合作探究):
1.读图1、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A处时,海南省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为   ,北极圈内会出现   (“极昼”或“极夜”)现象.
(3)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B处时,时间为  月
  日前后,此时北半球处在   季(节),南半球处在   季(节).
(4)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C处时,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5)图2中为枣庄某学校的玲玲同学不同时间身影长短变化情况示意图.假如玲玲的身高不变,请比较判断:如果是同一天,更接近正午的是   图;如果是在不同季节的正午时刻,则更接近冬至日的是   图.
自主学习:
阅读有关课文内容,填表
项目
自转
公转
绕转中心
方向
周期
现象
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填写下图有关内容。
3.读五带示意图,填出五带的名称和界线:
点拨归纳:
承转过渡
有关地球的知识复习,同学们要重点掌握以上要点;现在试着猜一猜“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各城,浑身绚丽多彩”的谜底。












四、地图的基本要素:
多媒体展示(合作探究):
1.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 A图 B. B图 C. C图 D. D图
2.绘制一幅简单的学校平面图,下列比例尺中比较适宜的是
A.1:2000 B.1:100000 C.1:20000 D.1:4000000
3.读某村平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图应采用   定向法,箭头所指方向为   方.
(2)图中AB段延伸方向为   方向,BC段向 __转弯.
(3)图中小河大致是由 ______ 向 _____ 方向流.
(4)林地在村庄的 _________ 方向.
4.将每幅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图例名称填在横线上.
甲:A _________ 、B _________ ,
乙:C _________ 、D _________ ,
丙:E _________ 、F _________ ,
丁:G _________ 、H _________ .
自主复习:
一.比例尺
1.概念:表示 距离比 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
3.表现形式:
① 式, ② 式,③ 式。
4.比例尺的大小
①比例尺大小用比值大小(即分数值大小)来衡量,分母越小,比例尺愈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 。
②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地区范围越 、内容越 ;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 、内容 。
二、地图上的方向
1.一般地图(指无经纬网也无指向标的地图):上 下 ,左 右 。
2.有指向标的地图:一般情况箭头指
向 方。
3.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 方向,纬线指示 方向。
三、图例和注记
1.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 。
2.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 ,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 ,都叫注记。
启发点拨提升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
点拨归纳:
承转过渡
同学们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地图上表示出来呢?地形图的里面隐藏着许多需要我们知道的奥秘与智慧。








五、地形图的判读
多媒体展示(合作探究):
1.海拔和相对相对高度
读图,图上600米表示的是 _________ 高度,1000米表示的是 ______ 高度,A地的绝对高度是 _______ 米.
2.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3)题。
(1).图中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  )
A.山脊、山顶、陡崖、山谷
B.山顶、山脊、山谷、陡崖
C.山谷、陡崖、山顶、山脊
D.陡崖、山谷、山脊、山顶
(2).乙河干流流向大致是(  )
A.从西向东流 B.从东南向西北流
C.从北向南流 D.从西南向东北流
(3).甲村所在虚线区域内的地形类型是(  )
A.平原 B.丘陵 C.高原 D.山地
3.下列关于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制作成的
B.图中蓝色通常代表海洋,颜色越深表示海水越深
C.图中绿色通常表示平原,颜色越浅表示地势越低
D.图中丘陵和低山通常用黄色或深黄色表示,颜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
1.海拔和相对相对高度
⑴海拔(绝对高度):某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如图中A、B两点的海拔分别为 、 。
⑵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 距离,如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
2.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地面上海拔 的各点的连线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2)同线等高: 上的各点高度 。
(3)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4)等高线均为 曲线。
(5)等高线一般 ;有时也看到重合,那只有在 处出现。
(6)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 ,则坡度 ;等高线 ,则坡度 。
3.山顶―等高线 ,且数值由
4.盆地、洼地―等高线 ,且数值由
5.山脊:等高线的凸出部份 。是山体沿一定方向延伸的高耸部分。
6.山谷:等高线的凸出部份 。是山体沿一定方向延伸的低凹部分。
追问:
山谷与山脊怎样区分呢?
方法一:山脊:山地坡度最小的(等高线距离最远,向外凸出)的点连线。
山谷:与山脊相反。等高线向内凹。 方法二:绘制剖面线是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通过观察思考,引导学生对地理概念科学而正确地理解




展示不同地形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先让学生判断,再讲解归纳
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学习方法,在交流中展现个性才能








通过梳理知识,学生对所学内容及时有效地归纳,既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要点,又方便于简化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有效训练】
1.关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叙述正确的是(  )
 
A.
月食现象能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B.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4万千米
 
C.
地球的表面积是6371平方千米
D.
地球是一个椭球体
2.根据毛泽东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一千米=2里),算出地球赤道的长度是(  )
 
A.
4万千米
B.
8万千米
C.
4千米
D.
8千米
3.对经纬线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经线都叫本初子午线
 
B.
纬线表示南北方向、经线表示东西方向
 
C.
所有的纬线都叫赤道
 
D.
经线长度相等,纬线长度不相等
4.列有关经纬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0度纬线叫做赤道
B.
经度的最大值是180度
 
C.
0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
D.
纬度的最大值是180度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经度都在东半球
 
B.
180度经线既不在东半球,也不在西半球
 
C.
东经170度在西经170度以东
 
D.
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位于东半球
6.下列P点中,满足“南半球、西半球、热带”的点是(  )
 
A.
B.
C.
D.
7.下列四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最大的是(  )
 
A.
世界地图
B.
中国地图
C.
湖南省地图
D.
永州市地图
8.下列描述表示相对高度的是(  )
 
A.
吐鲁番盆地高﹣155米
B.
死海高度为﹣400米
 
C.
珠穆朗玛峰高8844米
D.
学校教学楼高30米
9.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绿色表示____,蓝色表示___,黄色和橙色表示___.(  )
 
A.
平原海洋高原
B.
海洋平原高原
C.
海洋高原平原
D.
高原平原海洋
10.关于下图中①、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图表示盆地地形 B.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
C.甲-乙的实地距离小于丙-丁的实地距离
D.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
二.填空题
1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33.1°N,96.7°E)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第一时间从北京(40°N,116°E)赶赴地震灾区指导救灾工作。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
?
?
(1)请在经纬网图中,用?标注北京和玉树县,并说出它们的位置关系。
(2)甲、乙、丙三地附近的网友通过网络,纷纷表示希望参加玉树的抗震救灾工作,下面是他们聊天的部分内容。
?甲地附近网友:我位于高纬度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去玉树需要往西北方向走。
?乙地附近网友:我位于东、西经的分界线上,去玉树要往西南方向走。
?丙地附近网友:我位于热带,气候终年炎热,去玉树需要往正东方向走。
(3)请你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判断他们聊天的内容是否有误?如果有误,请加以修改。
?对比乙、丙两地,进行填表。
?
?
乙???? 地
丙???? 地
经、纬度位置
?
?
东、西半球
?
?
南、北半球
?
?
在玉树的什么方向
?
?
12.读图1、图2、图3,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_________ ,公转的方向为 _________ .
(2)在图1甲、乙、丙、丁四个公转位置中,泉州市昼长夜短的是在 _________ 处.
(3)如图2所示太阳直射点位于 _________ (重要纬线的名称),图2A、B两点中B点先迎来黎明;C、D两点中, _________ 点先进入黑夜.
(4)如图3为某地住宅建筑夏至日正午日照示意图,该地可能是 _________ .
A.刚果盆地    B.澳大利亚
C.巴西高原    D.华北平原.
13.泉州某中学在家乡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读图l、图2,回答下列问题。
??
图1
(1)图1中A、B两处,适合攀岩的是____处;适合漂流的是____处。
①河段小河的流向大致为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最高海拔为______米。图1上测得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约为1厘米,若要在两地间修建缆车,则缆车线路长度至少_____千米。
(3)结合图2,判断图1中c、D两山坡更适合修梯田的是________坡,此地适宜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地球和地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内容比较抽象,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实际内容。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以学案和课件为载体,注重地理知识规律的总结与讲解,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和媒体资源,是这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活动充分贯彻整个课堂始终,充分彰显学生的能力。归根到底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中师生新的关系。以自学导学为主,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以直观的演示和观察、广泛的交流与思考,使学生将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
3.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单向传输者,而是引导者、组织者、评价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对于每个学生的发言都能予以简要点评和鼓励,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
不过这节课的设计也有不足之处,加强探究合作,再努力培养兴趣。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教育教学效能,在教学中才能灵活的驾驭课堂,不断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课件21张PPT。
学案一 地球和地图
【复习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理解经度、纬度的分布
及重要经纬线的地理意义;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3.知道地球的自转、公转的基本特点;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运用
地球公转示意图,说明北半球四季的变化;比较不同季节(或一天内)太阳光
下物体影子方向和长度的变化;了解五带的划分。
4.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判读坡的陡缓,
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6.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地形类型。
7.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了解电子地图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是圆形 ②地球是球体
③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④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5.1万千米.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灰太狼说比喜洋洋跑的快,喜洋洋说自己可以“坐地日行八万里”,所以跑
的比灰太狼快.这里的“八万里”指的是(  )
A. 地球平均半径 B. 地球极半径
C. 赤道半径 D. 赤道周长
3.小明想课下自制一个地球仪他所选择的工具是(  )
A.苹果 B.土豆 C.鸡蛋 D.乒乓球【合作探究】 地球是个大球体, “赤径”长(六三)七
八,极径短二一,平均半径是(六三)七一,
坐地(赤道)日行八万里(4万千米),表面(积)
就有好几亿(平方千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陆海总共五点一 。【点拨归纳】1.对经纬线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经线都叫本初子午线
B. 纬线表示南北方向、经线表示东西方向
C. 所有的纬线都叫赤道
D. 经线长度相等,纬线长度不相等
2.下列有关经纬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0度纬线叫做赤道 B. 经度的最大值是180度
C. 0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 D. 纬度的最大值是180度
3.请把下列经纬度与其经纬线名称配对【合作探究】【点拨归纳】【点拨归纳】如图所示的四个点中,同时位于西半球、北半球和中纬度的是(  )【合作探究】(1)若已知地点为东经,则拿该度数与160°相比:
若小于160°,位于东半球;若大于160°,位于西半球。
(2)若已知地点为西经,则拿该度数与20°相比:
若小于20°,位于东半球;若大于20°,位于西半球。
可用口诀“小小为东,大大为西”来记忆,0°经线位于
东半球,180°经线位于西半球。 【点拨归纳】1.读图1、图2,完成下列问题.【合作探究】(1)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A处时,海南省各地的昼夜长短状
况为   ,北极圈内会出现  (“极昼”或“极夜”)现象.
(3)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B处时,时间为 月 日前后,
此时北半球处在  季(节),南半球处在  季(节).
(4)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C处时,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气候特
征是   .
(5)图2中为枣庄某学校的玲玲同学不同时间身影长短变化情况
示意图.假如玲玲的身高不变,请比较判断:如果是同一天,更
接近正午的是   图;如果是在不同季节的正午时刻,则更接
近冬至日的是   图.【点拨归纳】1.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 A图 B. B图
C. C图 D. D图
2.绘制一幅简单的学校平面图,下列比例尺中比较适宜的是
A.1:2000 B.1:100000
C.1:20000 D.1:4000000【合作探究】3.读某村平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图应采用   定向法,箭头所指方向为   方.
(2)图中AB段延伸方向为   方向,BC段向 __转弯.
(3)图中小河大致是由 ______ 向 _____ 方向流.
(4)林地在村庄的 _________ 方向.4.将每幅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图例名称填在横线上.甲:A _________ 、B _________ ,
乙:C _________ 、D _________ ,
丙:E _________ 、F _________ ,
丁:G _________ 、H _________ .【点拨归纳】1.海拔和相对相对高度
读图,图上600米表示的是  高度,1000米表示的是  高度,
A地的绝对高度是  米.【合作探究】2.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3)题。(1).图中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  )
A.山脊、山顶、陡崖、山谷 B.山顶、山脊、山谷、陡崖
C.山谷、陡崖、山顶、山脊 D.陡崖、山谷、山脊、山顶
(2).乙河干流流向大致是(  )
A.从西向东流 B.从东南向西北流C.从北向南流D.从西南向东北流
(3).甲村所在虚线区域内的地形类型是(  )
A.平原 B.丘陵 C.高原 D.山地
3.下列关于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制作成的
B.图中蓝色通常代表海洋,颜色越深表示海水越深
C.图中绿色通常表示平原,颜色越浅表示地势越低
D.图中丘陵和低山通常用黄色或深黄色表示,颜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点拨归纳】【归纳总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