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总结与提升
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第二单元
1.易错字音
红装素裹(ɡuǒ) 青荇(xìnɡ) 漫溯(sù)
窗棂(línɡ) 伫(zhù)立
2.多音字
折
作
绷
提
3.形近字
红装素裹 折腰 风骚 风流人物 招摇 漫溯 瞬息
1.烘托。
《忆秦娥·娄山关》虽写的是娄山关之战,但是略去了战斗场面的描写,只是以烘托的手法侧面描写了这一天从“霜晨”到“残阳”的战斗生活。
2.动静结合,虚实相映。
《沁园春·雪》中,“千里冰封”“惟余莽莽”“顿失滔滔”是静态描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等是动态描写。词的上阕主要写景,从开头到“欲与天公试比高”为实写;“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写想象中的雪后天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美好景象是虚写。
3.对比手法的运用。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作者把“忧郁的日子”和未来“快乐的日子”进行对比,表明了要珍惜现在、展望未来的生活态度。
毛泽东讴歌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警句:
“不到长城非好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著名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普希金,俄国诗人。著名诗篇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等。
二、单元检测卷
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
(120分,90分钟)
题 号,一,二,三,总 分
得 分,一、基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笙箫(shēng) 青荇(xìng)
斑斓(lán)
骤然(zhòu)
B.妖娆(ráo)
逊色(xùn)
窗棂(líng)
苦涩(sè)
C.寻觅(mì)
蕴含(yùn)
莽莽(mǎng)
瞬息(shùn)
D.荡漾(yàng)
伫立(chù)
践踏(jiàn)
漫溯(shuò)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绿草茸茸 流逝 犹郁 一代天骄
B.顿失滔滔 浮藻 吹箫 略输文彩
C.红装素裹 风骚 折腰 原弛蜡象
D.残阳如血 揉碎 长篙 川流不息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在现实中,盲目模仿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行为的人,说明他________能力太低。
(2)一晃,离开家乡已经多日了,我对亲友甚为________。
(3)调查显示,手机依赖现象在白领中已经非常严重,时间正从他们的指尖上慢慢________。
A.鉴赏
眷念
流失 B.鉴赏
眷念
流逝
C.鉴定
眷恋
流逝
D.鉴定
眷恋
流失
4.下列对各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比喻、对偶、拟人)
B.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比喻)
C.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比喻、对偶)
D.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比喻)
5.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3分)
A.风来了,荷叶为什么就不能迎风招展?谁规定了它的下场非得是宁折不弯?风让它欢欣、雨也让它喜悦,荷盘中的一汪水,被荷叶摇成一颗亮晶晶的玉珠。
B.在育才中学举行的“5·12”防震疏散演练中,九(2)班落实任务最好的是三、四组。
C.罗丹用石头雕塑了一只鹰,鹰雕塑得栩栩如生,好像真的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一样。有人问他:“你是怎样把石头雕塑得飞起来的?罗丹大师。”
D.东六宫大都作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展出宫内收藏的青铜器、绘画、陶瓷……等。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
②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③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④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
⑤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⑥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致。
A.⑥①②⑤④③ B.②①⑥⑤③④
C.⑥②⑤①③④
D.②⑥①⑤④③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凸、凹、丱、卯、凼”都是五画。
B.“鼠目寸光、德隆望尊、朝花夕拾、人情练达、巧妙绝伦”都是主谓短语。
C.“我们在事业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决不能骄傲自满。”该句关联词使用正确。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战火越烧越烈,与家人难通音信的现状。”此句主语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8.依据下面的示例,另选一个描写对象仿写,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5分)
示例:春雨,淅淅沥沥,淅淅沥沥
像种子撒播在山川大地
一个个嫩黄的芽探出头来
开始了生命蓬勃成长的经历
9.请你参加以“我们毕业了”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5分)
【活动一:书心声】请把画横线的文字,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1分)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
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我们今天是欢聚在一堂,
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活动二:话恩情】请从老师、父母中任选一个对象,说一段感恩的话。(2分)
要求:①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②不能出现真实姓名、班名、校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内容;③50字左右。
(
我
想
对
说
)
【活动三:表期盼】下面是同学改写的《送别》。根据活动内容补全诗歌。(2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风轻轻,柳依依,今宵诉别离;
经年此去杳无音,①______________。
同窗谊,恩师情,天涯若比邻;
他年此地重相逢,②______________。
——同学改写
二、阅读(40分)
(一)(16分)
沁园春 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0.赏读全词,理解填空。(4分)
(1)词的上阕写北国雪景,下阕写由此引发的议论。总结上阕,领起下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词人所“望”“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下,群山与高原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稍逊风骚”中的“风骚”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词中指______________。(4分)
12.“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风流人物”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4分)
13.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这首词大气磅礴,显示了词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B.这首词的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前十句写眼前的实景,后三句写的是虚景。
C.下阕中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包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一概否定了他们。
D.下阕“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阕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词人的抱负。
(二)(9分)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忪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
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又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很少人注意我
我不抱怨
那——又有什么要紧
阳光妩媚的清早
我会升华成一朵
美丽的洁白的云
14.说说诗中的“露”具有什么特点。(3分)
15.诗中的“露”具有怎样的生活态度?请你从诗中找出依据。(3分)
16.读了这首诗,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3分)
(三)(15分)
庄稼的味道
朱成玉
①岳父种了一辈子地,老了,终于种不动了,就把两亩地包了出去。可是种地的时节,总像缺了些什么似的,在家里待不住,就去地里走走。他说闻着庄稼的味道,心里才踏实。“老了吧,连种地的资格都没有了。还好,这些年从没种出不好的庄稼来,也算对得起自己了。”
②岳父的成就感,就是来自于“没种出不好的庄稼来”。
③一个始料未及的秋天,岳父倒在自己的庄稼地里,再也没起来。
④岳母性格急躁,看不惯岳父做什么事情都不紧不慢的性子,所以常常对岳父大发脾气。岳父大多数时间都是忍着的,忍不住的时候,两个人就会大吵一架。不过吵归吵,岳父出去转了个弯儿,回来吃饭,饭桌上照样有岳母为他烫好的酒。岳母也好像忘记了刚才的火药味儿,和他张家长李家短地聊起闲话来。
⑤有时候,我们听说他们吵了架,急忙打电话过去,想开导开导他们,结果他们说早忘了,害得我们瞎操心。他们这一对活宝,常常让我们哭笑不得。
⑥可是现在,其中一个兀自先走了,我们担心剩下的那一个,会从此太过悲伤。
⑦事实证明,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岳母不但没有太多伤心,而且还学会了扭秧歌,每天吃过晚饭,就迫不及待地去村里的小广场赶场子去。村里人不免就有闲话传来,说岳母这是急着再来一段“黄昏恋”。
⑧岳母比岳父小10岁,自然还有“黄昏恋”的资格。即便岳母真有那样的想法,我们也不会反对的。只是,我们在心底不自觉地想:到底是那个年代父母包办的婚姻啊,没有感情基础,一个人的离去,在另一个人的心里根本掀不起多少悲伤的风浪。
⑨我们想把岳母接到城里一起住,她不仅不来,而且做了一件出乎我们意料的事。她把包出去的那两亩地要了回来,说要自己种。
⑩我们都反对,城里什么都不缺,干吗还要挨那个累啊。可是岳母执意要种,她说不种别的,哪怕种点儿菜也好,在城里吃不到纯绿色的蔬菜了。
我们拗不过,只好任由她去折腾了。岳母在那两亩地里,种了一些黄豆,还有一些蔬菜。蔬菜成熟以后,她就给我们打电话,让我们隔三岔五地就回去取一趟,味道真的要比城里的好。她还说等黄豆打下来之后,给我们榨新鲜的豆浆喝。
可是我们心疼岳母劳累,便偷偷商量着把她接到城里,让她的晚年可以多享点福。瞒着她自作主张把那两亩地又包租了出去。并让妻子装病,骗她来照顾几天。岳母来后,看妻子的身体并无大碍,住了一天便急着要回去。她说地里的草该锄了,耽搁不得,任凭我们怎么劝说都不行。情急之下,我们只好把地已包租出去的事告诉了她。
岳母的脸顿时惨白,眼里也浸满了泪水,长时间沉默着。屋子里静得只剩下钟表的滴答声,犹似她心里发出的声声叹息。
我们没想到这个私自做的决定会让岳母如此难过,一时之间,我们不知该如何是好。
“妈知道你们孝顺。”岳母终于说话了,“只是,你们知道吗?那两亩地里有你们父亲的味道啊。我已经习惯了跟它天天在一起。只有站在地里,只有闻着庄稼的气味,我才会心安,才会快乐,才会感到活着的意义。”
这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原因。原来,岳母是在用这样的方式怀念着岳父啊。
“无论如何也要把那两亩地再要回来。”妻子对我发号施令,然后对岳母说,“以后咱们一家人一起去种地,我们也想闻闻庄稼的味道,闻闻父亲的味道。”
17.文中有两次提到“想把岳母接到城里一起住”,分别是为什么?(4分)
18.文中第④、⑤段插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3分)
19.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选文第 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20.文章结尾第 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21.怎样理解文中“我”和妻子“骗岳母进城”的行为?(3分)
三、作文(50分)
22.题目:怀念________的日子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诗歌不少于16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1.D 点拨:D项中,“伫”应读为“zhù”;“溯”应读为“sù”。
2.D 点拨:本题运用【偏旁辨形法】。A项中“犹”应为“忧”,“忧郁”指心情不舒畅,所以“忧”偏旁为“忄”;B项中“彩”应为“采”,“文采”指文学方面的才华;C项中“弛”应为“驰”,“驰”原意为马奔跑,所以偏旁为“马”。
3.B 点拨:“鉴赏”与“鉴定”,从词语意义上区分,二者都有“鉴别、辨别”的意思,不同点一个是“赏”,欣赏;一个是“定”,评定(人物好坏)。“眷恋”与“眷念”,从搭配对象上区别,“眷恋”,重在“恋”,有难以割舍的依恋、留恋之情,多跟“故土”“家园”等搭配;“眷念”,重在“念”,“想念、思念”的意思,跟“人”搭配。“流失”与“流逝”,从词语意义上区分,二者都有“失去”的意思,“流失”,多用于有形的物体;“流逝”,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多用于无形的事物。根据语境,可判定答案为B项。
4.D 点拨:D项的修辞手法为拟人、顶真。
5.B 点拨:本题运用【巧判标点正误法】。A项“风让它欢欣、雨也让它喜悦”中的顿号应为逗号;C项句子是倒装疑问句,问号用在句末,应为“你是怎样把石头雕塑得飞起来的,罗丹大师?”D项省略号和“等”重复,去掉其一。
6.B 点拨:此句段讲了“诗”与其他文学的关系。②为第一句点明了主旨;①紧接“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之意,讲了“小说、戏剧”与诗的关系;⑤③④讲了“诗”与“小说、戏剧”的关系,而⑥句是过渡句,可作为第三句;③句是对⑤句进一步阐述,所以③在⑤后,从“所以”一词判断,④在③后。综合以上分析,可排序为,②①⑥⑤③④。
7.D 点拨:A.“凼”六画;B.“德隆望尊”是并列短语,“巧妙绝伦”是后补短语;C.“即使”与“但”搭配不当。
8.示例:雪花,纷纷扬扬,纷纷扬扬/给庄稼披上了厚厚的衣裳/小麦做了一个甜美的梦/梦见自己和太阳一样遍体金黄
点拨:本题运用【仿写句子“五相”法】。紧扣题目要求,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分析示例,运用了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第一句采用叠词形式,内容要符合情理,表达要语句通顺。
9.【活动一】略
【活动二】示例一:(对老师)一方沃土育新苗,三载春风化细雨。您的关怀伴我茁壮成长,您的鼓励助我勇敢前行。感谢您,我亲爱的老师!
示例二:(对父母)那温柔慈爱的目光,那奔波劳碌的身影,那殷殷期盼的叮嘱,让我永远难忘。谢谢您!
【活动三】示例一:①何日再相逢 ②再话青春梦
示例二:①莫要忘初心 ②愿君似春风
二、(一)10.(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2分)(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2分)
11.《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2分) 文学才华(2分)
12.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2分) 对无产阶级革命者和人民大众的赞美(2分)
13.C 点拨: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包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辞极有分寸,并不是一概否定。
(二)14.默默无闻,乐观,心灵纯洁。(3分) 点拨:“清晨和黑夜/我自生又自灭”表现了它的默默无闻;“我就是我……美丽的洁白的云”表现了它的乐观以及纯洁的心灵。
15.乐观向上(2分) 依据:“阳光妩媚的清早/我会升华成一朵/美丽的洁白的云”体现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1分)
16.示例: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我们应该乐观向上,不要抱怨,保持一颗纯真、善良的心。(3分)
(三)17.第一次担心岳父去世后,岳母一个人会很悲伤;(2分)第二次想让她的晚年可以多享点福。(2分)
点拨:根据题干要求,把文中相关段落的段意串联、合并。对文章第⑥、 段内容进行梳理,概括出“想把岳母接到城里一起住”的原因。
18.交代岳父岳母常常吵架又从不记仇的事,(2分)为后文岳母用自己种地的方式来怀念岳父作铺垫。(1分)
点拨:本题运用【插叙作用分析法】。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插叙的基本作用是补充说明,根据补充说明的内容的不同又产生不同的作用:①能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②使文章的结构紧凑,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③推动情节发展或为下文作铺垫;④突出文章主旨,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回答这类问题,先概括内容,
再分析作用。答题模式:这部分内容采用了插叙的写法,补充记叙了……,作用是……。本题第一问的概括要简明扼要;第二问主要扣住第③种作用并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19.运用了神态描写,(1分)传神地写出了岳母听说地被包租出去时的震惊和难过,体现了岳母对岳父深深的怀念。(2分)
点拨: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先点明使用的描写方法——神态描写,再结合语境分析人物的情感,最后要结合文章主旨进行分析。
20.篇末点题,照应开头,交代了故事的结局,含蓄隽永,深化了文章主题。(2分)
点拨: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结尾段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考虑。内容上:画龙点睛,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引人深思,给人启迪,令人回味。结构上:首尾呼应,照应标题、开头、前文,结构严谨。本题内容上可从点题、深化主题,结构上可从照应开头这些方面作答。
21.示例:①这是善意的“骗”,(1分)因为“我们”心疼岳母,不愿她劳累,想好好孝顺她,让她多享点福。(2分)②这种做法不好,(1分)因为“我们”没有顾及岳母的感受。对于她来讲,只有站在地里,闻着庄稼的气味,才会心安,才会快乐,才会感到活着的意义。(2分)
点拨:开放性试题。围绕文章主旨和作品内容,能自圆其说,有理有据有论述即可。
三、22.思路点拨:本文需回顾过去的生活,仔细品味,思考值得收藏的记忆,珍惜平凡中的美好,更真实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可以自我为中心,撷取自己成长历程中的某一段时光,叙述个人成长经历,或从与亲人、朋友、老师等相处的情感体验中,盘点值得怀念(铭记)的人、事、物,从中提炼对自己成长有益的人生经验。捕捉生活细节,展现生活的立体性、多样性,写出生活苦乐交织的丰富多彩和复杂情味,细腻、真挚地抒发情感是取胜的关键。以记叙文、抒情散文为最佳文体。
例文:怀念奋斗的日子太阳要下山了,它把同学们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就像他们的人生路那样长。他们在这条路上不懈奋斗。——题记?①九年级下学期,同学们更加忙碌了:体育测试、实验加试,还有一次又一次的模拟考试,这些占用了同学们太多的时间。他们一刻都没有松懈过,争分夺秒,为未来奋斗。②听——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一个女孩儿独自坐在花坛上,正在认真地背诵着马致远的一首小令。我想,女孩儿看着那将落山的太阳,背着这首小令,一定是想家了,但是,她必须努力积累知识,积蓄力量,为考试而奋斗。④看——⑤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没有了往日缤纷多彩的板报,取而代之的是精挑细选的习题,这是老师们费尽心血为我们出的习题呀,老师们多么希望我们多做一些习题,考试中能多得一分。学校报栏上,有校领导为我们写的中考倒计时:离中考还有××天!夕阳下,那些字显得极其醒目。⑥想——⑦“同学们,马上就要考试了,难道你们还是七年级那些不懂事的孩子,需要老师说你们吗?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马上你们的修行就要结束了,自己还不抓紧时间冲刺吗?”班主任对我们的教诲响在耳边。是啊,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我会失败吗?不会的,一切还不晚,该马上冲刺奋斗了。?
点评:?开头用题记点出“奋斗”这个主题。?
②至⑦段结构新颖,构思巧妙。选取了三个特定的镜头,设置三个层次:听、看、想,来展现中考前忙碌、奋斗的场景。
⑧夕阳下,我听到女孩的背诵声,我看到老师们努力的身影,我想到班主任的教诲,我多么希望这些美好的日子还在,但那些已成了回忆。⑨与夕阳做伴,人生之路应该不断奋斗;夕阳与我做伴,我会永远怀念那些日子。?
?结尾再次点题,深化中心。
总评:这篇作文有以下几个优点:①立意深刻。初三生活给同学们的感觉大多是“累”“苦”“紧张”“忙碌”,而作者却写“奋斗的日子”,写拼搏奋斗、努力向上,感染人、激励人,给人以正能量。②内容充实,画面描写较为细腻生动。作者观察细致,运用动作、语言、细节等描写方法,描绘了三个场景,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③结构严谨。题记点题、开头扣题、主体部分用“听”“看”“想”引出“奋斗”的三个场景,结尾部分用“我听到”“我看到”“我想到”进行总结,照应三个场景,并且进一步深化文章主旨,“永远怀念那些日子”。整个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密。④“夕阳”的几次出现,烘托人物,渲染气氛,虽寥寥几笔,却为文章增色不少。⑤语言平实质朴、通顺流畅。
三、单元考点方法专项练
第二单元
句子专项
句子衔接及排序)
一、考点解说
句子衔接题是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主要考查语言运用的连贯性。所谓语言连贯,就是句子与句子的衔接和组合。句子衔接题看似简单,实则比较复杂,有较强的区分度。句子排序是对句子与句子之间内在逻辑性的考查,对考生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
考查题型:①选择题;②要求把在一定语言环境中打乱顺序的一组句子重新排序;③给出一组打乱顺序的句子,让考生排序;④从一组句子中抽出一句,给出几个选项,让考生放回原文等。
二、解题方法
此题型运用句子排序“四步解题”法。
第一步,根据语段所表述的内容,判断是哪类语段。第二步,根据语段类别及相关的词语判断出语段所采用的具体顺序。叙述段常用时间顺序,议论段通常是逻辑顺序,描写段时间顺序与空间顺序都有,说明段则三种都能用。第三步,根据语段的类型及中心话题确定语段的首句。第四步,把握关键词语,逐句理清先后顺序。如果我们从具体语段的阅读中,能够掌握语段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形式,就会为我们答题提供很大帮助。语段句子之间的结构形式有承接式、递进式、并列式、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因果式、概括和具体结合式等。
具体解题技巧:
(1)围绕中心句:做排序题,要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材料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抓住了中心,我们就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然后依此快速排定语序。
(2)巧用对应位置:有些句子,或有些词语,它会在上下句中出现,且位置应该是相对应的,重新排列句子顺序时,就可以按照它们的对应位置来进行。
(3)妙寻上下词语衔接:同一个词语,会在上下句中出现,含有同样词语的这两句话,应该是紧紧相连的,不能间断,更不能拆开,必须连着。
(4)借助关联词:上下句子,要说得连贯、通顺,是少不了关联词的,少了关联词,往往很别扭。所以,排列句子顺序时,依据关联词就可以进行正确排列。
三、考点训练
1.(中考·黄石)填入文段空格中相应的句子,最贴切的一项是( )(2分)【导学号:50502015】
其怡情也,__①__;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__②__。
A.①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②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B.①最见于处世判事之时 ②最见于独处幽居之际
C.①最见于杂处群居之时 ②最见于读书演算之际
D.①最见于读书演算之时 ②最见于杂处群居之际
2.(中考·黄冈)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①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②这叫逆温层
③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④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⑤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⑥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A.③⑥⑤④①② B.④①②③⑥⑤
C.③④①②⑥⑤
D.④③①②⑤⑥
3.(中考·随州)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横线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①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②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
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
④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
⑤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
⑥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
A.②③⑥①⑤④ B.②④③⑥①⑤
C.③⑥①②④⑤
D.②①③④⑥⑤
4.(中考·十堰)将下面句子重新排序,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给予,是最大的回报。
②这样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吝啬而贫穷的人。
③你所能给予别人的越多,你生命中所拥有的也就越多。
④要使生命越来越丰富,就要懂得给予。
⑤事实上,当你懂得分享时,你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多。
A.④⑤①③② B.①④⑤②③
C.④①③②⑤
D.①⑤③②④
标点符号的运用)
一、考点解说
课标对标点符号这一考点的要求:了解标点符号的书写规则、用法及其位置。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性质和作用等。标点符号包括两大类:点号和标号。常用的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题型主要有三类:①选择题;②填空题;③改错题。
二、解题方法
此题型运用巧判标点正误法。
标点符号的考查难点在辨认、识别上。在选择误用标点的一项时,我们可以通过识记标点符号的“忌讳”用法轻松作答。
下面就常见标点符号的规范用法举例说明,以帮助应考。
:引号与点号的位置是中考高频考点,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如果引文不完整或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叹号除外)放在引号外。
:①选择疑问句中最后一个问句用问号,前面的问句用逗号。
②有些句子虽然使用了疑问代词,但表达的却是陈述语气,这种情况往往是将含有疑问代词的短语作为整个句子的某一成分,句中不用问号。
③问句中含有称呼语,问号用于问话的末尾。
:①临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约数,中间不能加顿号。
②如果并列作谓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标点与功能相同的文字不能并用:①省略号和“等”“等等”都可以表示列举的省略,但两者不能同时使用。②破折号和“即”“就是”等词语都可以表示解释说明,但两者不能同时使用。
:凡是书名、报刊、篇章、剧作、歌曲,都应该用书名号,不能用引号,除此之外的某些专用名词只能用引号,而不能用书名号。
:句末括号里的文字如果是注释句中的一部分,括号应紧贴被注内容之后;如果是注释整个句子,应放在句号外。
三、考点训练
1.(中考·鄂州)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近半年来,梅葆玖、陈忠实、杨绛……等大师的离去,无不使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了悲痛之情。
B.“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几句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发奋有为。
D.十三、四岁的胡适沿着崎岖艰险的小路走进上海,飘到美国,回到北京,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成为国人敬仰的国学大师。
2.(中考·黄冈)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分)
A.对待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忍者,宽容忍让,不针锋相对。
B.“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韩愈盛赞同时代书法家张旭的话。
C.“海啸”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去预测?我们应该尽快搞清楚这些问题。
D.毕业50周年同学会现场,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答案:
考点方法专项练
第一单元 散文专项
考点1:三、1.运用细节(动作)描写和拟人手法,(2分)通过一系列的动词将小草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复苏的场景,(1分)表现了小草对人类的谨慎,对重回地面的欣喜以及顽强的生命力。(1分) 点拨:先判断出是细节描写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再结合全文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生动形象地写出小草在人类年复一年的践踏后的谨慎与顽强。
2.运用设问手法。引起读者注意,激发读者思考。用三个排比句分别回答了不同的人对好坏日子的标准也不同,引出“什么是好日子和坏日子的界限呢”,为下文主旨的出现作铺垫。(答出设问手法得1分;表达效果各0.5分。) 点拨:本题是从“句式”的角度分析表达效果。首先,根据定义判断运用了“设问”的手法,然后从“设问”“排比”的修辞效果,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
考点2:三、①生动、形象。例如: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黑绿色大氅上,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②句式整齐。例如: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是喧嚣不已的。例如:城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风景。(毎条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