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总结与提升
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第六单元
1.易错字音
辟(bì)举 私谒(yè) 涿(zhuō)
缥(piǎo)碧
轩邈(miǎo) 泠泠(línɡ
línɡ)
鸢(yuān)飞 戾(lì)天 嗜(shì)学 叱咄(chì
duō)
负箧曳屣(qiè
yè
xǐ) 皲(jūn)裂 媵(yìnɡ)人
衾(qīn) 绮(qǐ)绣 烨(yè)然 缊(yùn)袍
冻馁(něi) 卿(qīnɡ) 彀(ɡòu) 栖息(qī)
悲恸(tònɡ) 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ǎo)
好逑(qiú) 寤寐(wù
mèi) 芼(mào)之
蒹葭(jiān
jiā) 溯(sù)洄 跻(jī) 晞(xī)
2.通假字
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司马春衫 独善其身 辗转反侧
辟:征召。 依违:迟疑,模棱两可。
轩邈: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 鸢:老鹰。
戾:至。 假借:借。假,借。 窈窕:美好的样子。 寤寐:指日夜。 溯洄:逆流而上。
沚:水中小块陆地。
1.则,作连词。
①表转折。“则”连接前后两项,内容不一致或者相反,相当于“却”。例:同舍生皆被绮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②表承接。相当于“就”。例: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与妻书》
③表承接。相当于“那么”。例: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与妻书》
则,作副词。起加强判断的作用,相当于“就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2.以,作介词。
①用。例: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与妻书》
②因为。例: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私心》
以,作连词。表修饰,可译为“来”。例: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私
绝
道
书
右
吏人奏记及便宜者(古义:对国家有利的事;今义:方便合适,便利)
蝉则千转不穷(古义:止,息;今义:贫穷)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古义:但,但是;今义:表次序等)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古义:寻求,择取;今义:液体移动,流动)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名词作状语,每年)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钟鼓乐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从“诸子百家”作品衍生出来的成语:
揠苗助长——《孟子》 滥竽充数——《韩非子》
杞人忧天——《列子》
饱食终日——《论语》
东施效颦——《庄子》 安如磐石——《荀子》
百战百胜——《管子》(或《孙子兵法》)
《诗经》中描写美好爱情的句子: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周南·桃夭》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宋濂,明代散文家。
崔颢,盛唐诗人。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范晔,南朝宋人,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一生对社会的最大贡献是撰写了被后人称为“前四史”之一的《后汉书》。
二、单元检测卷
第六单元达标检测卷
(120分,90分钟)
题 号,一,二,三,总 分
得 分,一、基础积累与运用(36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缥碧(piǎo) 皲裂(jūn)
泠泠作响(lín)
轩邈(miǎo)
B.辟之(bì)
叱咄(duō)
嘤嘤成韵(yīng)
横柯(kē)
C.容臭(chòu)
便宜(biàn)
鸢飞戾天(yuān)
缊袍(yùn)
D.私谒(yè)
溯洄(shù)
窥谷忘反(kuī)
烨然(yè)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公廉 负势竞上 飘荡 独善其身
B.缊袍 德隆望尊 蕴藉 窈窕淑女
C.安寝 望峰息心 逾约 寤寐思服
D.如晤 君子好求 婉转 辗转反侧
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虽不省视而竟(全、整)夕不眠
性质悫(恭谨,诚实)
B.负势竞上,互相轩(宽广)邈
致(取得,这里指买到)书以观
C.每假(借)借于藏书之家
举(推举)茂才
D.道阻且跻(升高)
倾耳以请(来)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B.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C.四支僵劲不能动
D.同舍生皆被绮绣
5.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3分)
A.亦以此见轻 B.腰白玉之环
C.道经昌邑
D.从流飘荡
6.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译文:(我要)让后代被称作廉洁守正的官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B.性公廉,不受私谒。
译文: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陈述。
C.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文:抄写完后,跑着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D.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文: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一路)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7.名句默写。(9分)
(1)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2)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4)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5)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8.吉米到中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给予帮助。(11分)
(1)【辨年龄排座位】出席宴会的人,年龄有如下特点:
①古稀 ②垂髫 ③不惑 ④花甲 ⑤弱冠 ⑥而立
请你帮他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好座位。(3分)
座位排序是(填数字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古诗领报酬】吉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被校刊登载了,稿费以每字7元来计算(只算正文,不计标题和标点)。吉米在写领条时,不会用汉字大写数字的标准写法来写金额,请你帮帮他。(2分)
已领金额:__________元。
(3)【读美文理语序】今天的课堂作业有一道语序排列题,吉米被难住了,请你帮他把语序排列好,将序号写在横线上。(2分)
汉字,你是中华文化的载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在你的舞蹈里,源远流长。
①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因为你而淡泊成最美的风景
②玄妙灵动的狐女、机智勇敢的屠户,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
③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因为你而伴着诗人的忧愤振聋发聩
④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因为你而一起被采进《诗经》的抑扬顿挫
正确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开班会拟标语】九年级(6)班将举行“走进传统文化”主题班会,邀请吉米参加,吉米想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副宣传对联,请你帮帮他。(4分)
二、阅读(34分)
(一)阅读《诉衷情》,完成问题。(4分)
诉衷情
(宋)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9.词中“觅封侯”用了________(人名)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使用了____________修辞手法。(2分)
10.“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采用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二)(11分)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使楚》)
【乙】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1.解释句中加点词。(2分)
(1)何坐( )
(2)圣人非所与熙也( )
(3)生以乡人子谒余( )
(4)言和而色夷( )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2)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13.如果去掉【甲】文中加框的“酒酣”二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分)
14.楚王称晏子为“圣人”,马生求学过程中“流辈甚称其贤”,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晏子与马生获得如此高的评价的共同原因有哪些。(3分)
(三)(10分)
吕元膺①
丁用晦
吕元膺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⑤于知闻。”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
【注释】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③赆(jìn):赠送的路费或财物。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 )
(2)因私易一子以自胜( )
(3)吕请棋处士他适(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17.文中“易子”一事发生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四)(9分)
读点诗词养点气
张华兴
①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悠悠中华几千年历史,延绵不绝的,是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潜移默化的熏陶。那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感人至深的诗家情怀,不仅传递着古诗词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能使人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读诗词,可以让我们学习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气节情怀,汲取诗词歌赋的精神给养。
②读诗词养点浩气。南宋诗人文天祥的《正气歌》,就是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的代表作,感情深沉、气壮山河,充分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李白有“澹然养浩气,欻起持大钧”的高歌,谭嗣同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坦然,陈毅有“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自豪……有了些许浩气,心胸就豁达,境界就高昂,正如宋代诗人丘葵所言,“浩气养成天地小”。
③读诗词养点骨气。骨气是人之脊梁,无骨则无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及唐代诗人李颀“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的骨气,就是浩气、正气的延伸,也是做人从政的精气神所在。
④读诗词养点地气。古往今来,诗词之魂在“接地气”,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多大生命力的。流传下来的诗词大多地气充足,滋养丰厚。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劳,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忧,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盼,到“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之安,无一不是生活的营养、人生的积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
⑤读诗词养点清气。清正廉洁是古之取士的标准,也是为官事政的要求。古代为官者多是文人出身,既崇尚清廉的操守,也持守清正的襟怀,自然也是我们今天亟待补充的从政营养。王昌龄坦荡胸襟,“一片冰心在玉壶”;李商隐谆谆告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于谦剖心自勉,“要留清白在人间”“清风两袖朝天去”;王冕慨然挥毫“只留清气满乾坤”……宋代诗人龚日升概括得妙:“千首新诗,一轮明月,两字清廉。”
⑥真诚呼吁大家读些诗词,丰富学识,提升境界,装点人生。
(2016年05月26日《人民日报》05版,有改动)
19.选文从哪几个方面论证了“读点诗词养点气”这一中心?(3分)
20.选文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1.选文②③④⑤段顺序能不能调换?请说说理由。(3分)
三、作文(50分)
22.有人对种树的老农说:“风调雨顺的年头,树木一定能长好。”老农摇摇头说:“不对。那只会使树的根长在表层土上,大风一吹,树就会立刻倒下。干旱一些,树根才能扎得更深。”
实验人员用很多小铁圈将花园里的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测试南瓜成长过程中所能承受的压力。在承受了来自铁圈的超过5000磅的压力后,南瓜的内部长满了一层又一层坚韧结实的纤维,南瓜的根系往不同的方向全方位地伸展,控制了整个花园的土壤和资源。
请根据读后的联想和感悟,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答案:
第六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1.B 点拨:A项,“泠”应读“líng”;C项,“臭”应读“xiù”;D项,“溯”应读“sù”。
2.D 点拨:“君子好求”为“君子好逑”。
3.B 点拨:B项,“轩”的意思是“高”,这里用作动词,向高处伸展。
4.A 点拨:B“旁”通“傍”;C“支”通“肢”;D“被”通“披”。
5.D 点拨:A项,解释为“轻视、看轻”,形容词作动词;B项,解释为“腰上系着”,名词作动词;C项,解释为“取道”,名词作动词;D项,“从”解释为“随”,没有活用。
6.B 点拨:本题运用【文言句子翻译法】。B项,“私谒”应解释为“私下拜见”。
7.(1)鸢飞戾天者 经纶事务者 (2)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4)日暮乡关何处是 (5)谁家新燕啄春泥 (6)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8.(1)①④③⑥⑤②
点拨:垂髫指小孩子,弱冠20岁,而立30岁,不惑40岁,花甲60岁,古稀70岁。
(2)壹佰玖拾陆 点拨:七言绝句(只算正文,不计标题和标点),总共有28字,每字7元,总共196元。大写为:壹佰玖拾陆。注意书写规范。
(3)④①③② 点拨:该语段从句子所体现的作品的年代排序,①东晋②清朝③唐朝④先秦。
(4)示例一:共搭汉语桥,同筑中国梦
示例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创造人类美好未来
示例三:四书五经颂中华美,唐诗宋词扬民族情
示例四:诗书礼易培植华夏沃土,书画琴棋展示九州情操
点拨:此题考查学生宣传对联的书写。拟写宣传对联,首先要抓住材料的主题,拟写的句子要突出这一主题,语言要精练有力,有情感色彩,有宣传鼓动性。还要符合对联的格式,上下两联,字数相同,内容相近或相关,句式相同,词性相同。
二、(一)9.班超 排比(每空1分) 点拨:《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从结构上看是排比的修辞手法。
10.抒情(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1分)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1分) 点拨:在词的结尾,他以天山代指南宋抗金的西北前线,以沧洲代指自己闲居的湖边,痛苦地发出了“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呼喊。这种强烈的抒情,是作者内心矛盾的自白,也抒写了他对南宋统治集团的强烈不满。
(二)11.(1)犯罪 (2)通“嬉”,开玩笑
(3)拜见 (4)平和(每小题0.5分)
12.(1)难道是楚国的水土使(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善于偷盗吗?(2分)(2)写一封长信作为礼物,(信中的)言辞十分流畅通达。(2分)
点拨:本题运用【文言句子翻译法】。句(1)中的“得无”应理解为“莫非、该不会”,与“耶”连用构成反问句。“善盗”理解为“善于偷东西”。句(2)中的“撰”是“写”的意思,“贽”的意思是“礼物”。理解了这些关键词语,组织语言翻译即可。
13.“酒酣”即喝酒正喝在兴头上,是楚王认为羞辱晏子的最佳时机,可衬托晏子的沉着机智。(1分)若去掉这二字,达不到应有的效果。(1分)
点拨:“酒酣”二字描写出了当时楚王与晏子正喝在兴头上,这种情况下,楚王欲羞辱晏子,但晏子沉着应对,更善辞令,如果去掉“酒酣”二字,则表达不出晏子的机智。
14.①两人都有高尚的品德;②两人都长于辩论。(每点1.5分)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评价能力。题目要求对晏子被称为“圣人”和马生被称“贤”的共同原因进行分析。甲文中晏子以“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为例,体现了他高尚的品德和出众的辩论才能。乙文中“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说明了马生谦虚、态度好,具有高尚的品德和高超的辩论艺术。将二者的共同点进行概括即可。
(三)15.(1)认为,以为 (2)私自,暗地里,偷偷地
(3)到……去(每小题1分)
16.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1分)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1分) 点拨:本题运用【文言句子翻译法】。翻译句子时,抓住关键词“易”“足”“介意”“但”“心迹”,意思分别是“换”“值得”“在意”“只是”“心机”。
17.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2分) 点拨:解答本题时,将“易子”一事放回原文,题干提示“用原文语句回答”,所以从上下文寻找、分析“前因后果”,找到句子“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
18.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1分)他看到处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2分)
点拨:本题运用【评析人物法】。通过具体事件,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等,分析人物思想性格。分析时要结合文本内容,从具体的事例中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译文】吕元膺做东都留守的时候,曾经和一个读书人下棋。正下着棋,便有一些文件堆积起来,吕元膺此时就停棋拿笔批阅。棋友以为吕元膺一定顾不上棋局,就偷偷换了个棋子来取胜。吕元膺已经把一切看在眼里,而棋友却不醒悟。第二天,吕元膺请棋友到别处去,所有的人都不明白怎么回事,棋友也感到很不安,(吕元膺)就送给他一份很丰厚的告别礼物。就这样过了约十年,吕元膺卧病在床将要死去,儿子侄子们都站在床前。吕元膺说:“结交朋友,你们一定要仔细地选择。当初我为东都留守,有一个和我下棋的人,(趁我去办别的事时,偷偷换了一步棋子,)我找了一个别的理由让他离开了。换一步棋子,其实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几次想说这件事,又怕那个人因此而忧愁惧怕;始终不说,又怕你们疏忽这一类的事,就告诉你们。”说完,吕元膺怀着惆怅死去了。
(四)19.(1)读诗词养点浩气。(2)读诗词养点骨气。(3)读诗词养点地气。(4)读诗词养点清气。(3分)
点拨:用多个分论点,从不同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题,从每段的开头就可以找到。
20.举例论证、引证法(道理论证)。用举例论证和引证法的方式,有力地论证了“读诗词养点浩气”的论点,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读点诗词养点气”。
点拨:先明白议论文的四种论证方法,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包括引证法),然后对号入座。其作用是:有力地论证了+本段中的论点+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21.不能。每段的内容与第①段的内容相呼应,浩气的延伸就是骨气,骨气、地气、清气符合人的思想境界的发展规律,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由个人到社会。所以不能调换。 点拨:文章段落的顺序能不能换,要找到文章各段之间的联系,看是否按空间、时间、逻辑顺序在组合。本题是按逻辑顺序组合的,找到它们的逻辑关系就可以了。
三、22.思路点拨: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要先读懂材料,准确把握材料蕴含的深层意思,从而确立文章的主旨,然后进行构思,确定文体,选择材料,布局行文。
第一则材料是讲风调雨顺的年头,树根长在表层土上,经不起风吹;干旱一些,树根才扎得更深。第二则材料讲小南瓜被铁圈箍住,南瓜内部长满了一层又一层坚韧结实的纤维,其根系往不同的方向全方位地伸展,控制了整个花园的土壤和资源。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是遭遇逆境,经历挫折,才会变得更加坚强,获得更大的成功。这就是作文的主旨。
本次作文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
写记叙文,要写一件或者几件事情,表现人或物在遭遇逆境,经历挫折时坚持不懈、顽强奋斗,最后取得成功。要有真情实感,语言要生动。
写议论文,论点即是上文提到的主旨,围绕论点,摆事实,讲道理,论证论点的正确性,使人信服。语言简练准确。
例文:生命因挫折而精彩“没有断崖的挫折,就没有瀑布的壮丽。”?——题记①盆景秀木正因为不能承受风霜雨雪等挫折,贪图安逸,才被迫放弃了成为栋梁的梦想。事实也正是如此,生活中虽充满了挫折,但挫折会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②往事越千年,司马迁含泪忍受了宫刑加身的耻辱,写下了不朽的《史记》。贝多芬在耳聋之后发出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怒吼,谱写了伟大的《第九交响曲》。张海迪高位截瘫,这在常人看来似乎是生不如死,可她却沉着地充实着自己的人生,写下了洋洋洒洒好几十万字的小说,自学了好几门外语,成为家喻户晓、身残而志坚的榜样。遭遇是痛苦的,而成就是惊人的。一帆风顺的人往往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这样精彩的人生无疑令人向往,正如冰心所言:“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而我可以大胆地宣言:“这样精彩的人生是挫折造就的!”挫折这把犁刀,一方面刺穿了心,另一方面掘出了希望的水源!③挫折是我们生活中的盐,高度的物质文明像软绵绵的糖一样簇拥着我们,现代人的意志力和毅力就像被泡酸了的牙一样软弱,没有面对挫折的勇气,在风雨(特别是凄风苦雨)袭来时就会变成一片凋零的叶子。要想拥有“坐视云起,傲视群雄”的得意,就必须要体验“英雄末路,四面楚歌”的失意,否则人生是不完整的,生命是没有精彩可言的。盛夏在大街上行走的时候,我常常观察人们的膝盖,膝盖上伤痕最多的人,往往体格强健。历尽沧桑,经历过人生中大起大落的人往往会生出一种成熟持重的气质,有一种云淡风轻的随性和哀而不伤的泰然。?据实而论,他们人生中的挫折往往是他们走向下一个成功的基石,这样精彩沉着的人生无疑令他人心生艳羡,抚掌称妙。④没有挫折就没有成功,挫折往往是记忆中最精彩的那一部分,生命因挫折而精彩,任何道路都不会永远平坦,但我们都要走下去。归根到底一句话:活得好,是对命运最大的尊重。在旅程中遇到的挫折,是最美最珍贵的那部分。生命因挫折而精彩,你记住了吗?“告诉挫折我已经走过”“告诉挫折我仍然在走”“感谢挫折给我精彩的人生”不知道是从哪里抄来的,只觉得意境很好。⑤谢谢了,我生命中的挫折,我的生命会因你而更精彩。?
点评:?以具有哲理性的题记引出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挫折会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运用司马迁、贝多芬、张海迪等人的事实论据证明挫折使人生更精彩;接着以冰心的话作为道理论据证明观点,使文章更加具有说服力。?进行正反对比论证,进一步证明挫折在生命中的重要意义。?再次扣题:生命因挫折而精彩,和题目相照应。
总评:本文作者紧扣文章主旨,即遭遇逆境,经历挫折,才会变得更加坚强,获得更大的成功,激励人们面对挫折迎难而上,战胜挫折,并且感谢挫折给予自己的成长与精彩。本文观点明确,有独到之处;内容合理,材料丰富;论证方法多样,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是一篇佳作。
三、单元考点方法专项练
第六单元
文言文专项
翻译句子)
一、考点解说
句子翻译属于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型。在对文言句子进行翻译时,要力求符合忠实原文、表意明确、简洁优美这三个要求,尽力做到“信、达、雅”。文言句子翻译常见题型的主要表述为: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②下面各选项的句子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二、解题方法
此题型运用文言句子翻译法。
方法一:保留法。文言文里的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谥号、书名、器具名称等以及古今意思相同的词,都可以不翻译而照录下来,就是保留法。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庆历”是年号,“四年”是时间,“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这些在翻译时都可原文照录。翻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方法二:替换法。即对于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如翻译“齐师伐我”时,句中的“师”“伐”现在都用另外一个意义相当的词来表达了,“师”现在说“军队”,“伐”现在说“攻打”,通过这样的替换,句子就可以翻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方法三:删除法。即删除不必译出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翻译时便可以删去。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蚓无爪牙之利”中的“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翻译时可不译。
方法四:补充法。就是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翻译时恰当地补充出来。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一句,翻译时要将省略的主语和宾语翻译出来,译为“(村中人)见了渔人,竟然非常吃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方法五:调整法。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如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谓语前置等,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如“受地于先王”是状语后置句,要按“于先王受地”的语序翻译,译为“从先王那里接受封地”。
方法六:意译法。对少数文言词不能紧扣原文逐字逐句翻译的,可把大意翻译出来,不强求与原文一一对应,而只求在整体上使译文的内容与原文的内容保持一致。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翻译时可用意译法译为“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三、考点训练
(中考·江西)阅读下面三则言短文,回答问题。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
INCLUDEPICTURE
"../../../齿.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典中点九年级语文下(YW)\\齿.tif"
\
MERGEFORMATINET
⑤破即吐之。
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云:“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
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蓝田云:“汝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⑨不如我。”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后文的“文度”为其子。②鸡子:鸡蛋。③筯(zhù):筷子。④内:通“纳”。⑤
INCLUDEPICTURE
"../../../齿SS.tif"
\
MERGEFORMAT
(niè):咬。⑥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⑦故:或许。杜、许:不详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人。⑧堪:能够胜任。⑨定:到底。
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考点1](4分)
(1)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三则短文内容,说说王蓝田是一个怎样的人。[考点2](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内容,评析人物)
一、考点解说
在读懂文章的前提下,对文章的信息进行整合和筛选,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和分析提取能力。常见提问方式:①本文写了哪几件事?②文章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二、解题方法
内容归纳三法。①要素归纳法: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并将其组织归纳在一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②标题扩展法:对文章标题扩展充实就会得出文章的主要内容;③段意合并法:阅读时先明确每段的大意,再将各段的大意串联、合并。
评析人物法。通过整体阅读,快速准确地把握如下信息:写的是什么人,其生活在什么年代,干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这些事有什么意义,文中还涉及了什么人,他与主要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等。根据具体事件,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和心理活动等,甄别、鉴定人物的思想性格。
三、考点训练
(中考·威海)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①,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②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选自《孟子》)
【注释】①善士:品德高尚的人。②颂:同“诵”。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考点1](2分)
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短文内容,概括孟子交友的原则。[考点2](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感悟、启示、观点、评价)
一、考点解说
谈感悟、启示、观点、评价属于“揣摩评价探究”题,所谓“揣摩”就是考生对所阅读的文言材料中的某些内容有独特感悟;“评价”是指考生对文言材料中的某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探究”是指考生对文言材料中的某些问题有所发现。题型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议论评价类:对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或人物语言、行为进行评价。②感悟启示类:谈自己对文言文所叙述的事例的感悟、启示。③发表观点类:谈对某个事件或某种说法的观点。
二、解题方法
此题型运用四步揣摩评价探究法。
1.审清题意,把握要点。题意是答题的方向,只有审清题意才能把握答题的方向。
2.扣住文本,有的放矢。不能脱离文本而随意发挥,应注意观点从文本中来。
3.观点明确,体现探究。答题开始要鲜明地亮出观点,观点要有探究意味,体现个性阅读。
4.结构完整,表达充分。解答时要周密思考,审慎落笔,做到有头有尾。
三、考点训练
(中考·长沙)【导学号:50502057】
陈 禾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③,搢绅④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⑤,则非其职矣。”首抗疏⑥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⑦得与?”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⑧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搁置。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⑥抗疏:上书直言。⑦宦寺:宦官。⑧曹:辈,等。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考点1](6分)
(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简述理由。[考点3](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六单元 文言文专项
考点1:三、1.(1)鸡蛋在地上不停地旋转,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鞋齿踩它,又没有成功。(2分)
(2)既然说(我)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你终究不如我。(2分)
2.王蓝田性格急躁,但懂得忍让(宽容别人),为人坦率。(3分) 点拨:抓住文中能体现王蓝田性格的语句或从所作所为中概括。“性急”“大怒”体现了王蓝田的性格急躁,“性急而能有所容”是别人对其的评价,这是王蓝田的优点;“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表明他是一个坦率自信的人。
【译文】王蓝田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拿到,便十分生气,举起来把鸡蛋扔到了地上。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木鞋的齿踩,又没有踩破。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
谢无奕性情粗暴固执,因为一件事彼此不合,亲自前去数落王蓝田,肆意攻击谩骂。王蓝田表情严肃地转身对着墙,不敢动。过了半天,谢无奕已经走了很久,他才回过头问身旁的小吏说:“走了没有?”小吏回答说:“已经走了。”然后才转过身又坐回原处。当时的人赞赏他虽然性情急躁,可是能宽容别人。
王述升任尚书令时,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他儿子王文度说:“或许应该让给杜、许二人。”王蓝田说:“你认为我能否胜任这个职务?”文度说:“怎么不能胜任!不过能谦让一下总是好事,礼节上恐怕不可缺少。”王蓝田感慨地说:“既然说(我)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你到底不如我。”
考点2:三、1.所以要研究他们所处的时代(以了解他们的为人),这就是和历史上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意思对1分,语句通顺1分)
2.结交天下善士;天下善士“未足”,结交古人;结交古人要论世知人。(答对任意两点可得2分)
点拨: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是讲要结交天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是讲天下善士“未足”,结交古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是讲结交古人要论世知人。
【译文】孟子对万章说:“一乡中的优秀人物,和这一乡的优秀人物交朋友;一国中的优秀人物,和这一国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优秀人物,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认为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还不够,就又上溯历史,评论古代的人物。吟诵他们的诗,读他们的著作,(但)不了解他们的为人,行吗?所以还要研究他们所处的时代(以了解他们的为人),这就是和历史上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
考点3:三、1.(1)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2)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啬头颅来报答陛下吗?(6分,每句3分)
点拨:(1)注意重点词“引”“上”“毕”;(2)注意重点词“碎”“岂”“惜”“以”。
2.(1)陈禾品质:有先见之明、忠于职守、敢于进谏、刚正不阿。
(2)进谏方式:邹忌进谏时采用讽谏的方式:由小及大、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陈禾采用的是直谏的方式。
(3)示例一:赞成邹忌。原因:采用委婉的方法规劝齐王,使齐王乐于接受。
示例二:赞成陈禾。原因:陈禾的方式直接,让君主直接明了地知道自己的不足和过错。(6分,每点2分)
点拨:(1)选文第一段主要表现了陈禾有先见之明;第二段和第三段主要表现其忠于职守、敢于进谏、刚正不阿。(3)首先表明自己的态度,然后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译文】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考中元符三年进士。当时天下长久太平,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陈禾请求增加守军、修补城墙,用来防备不测。有人指责这是无端生事,搁置起来不予批复。后来盗贼闹事,人们才佩服他的预见能力。
当时童贯的权势越加扩张,和黄经臣等人内外呼应做坏事,士大夫因畏惧而不敢正视。陈禾说:“这是国家安危的根本啊。我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我的本职了。”他首先上书直言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依仗恩宠玩弄权势,在朝廷同列中夸耀自己。常常说诏令都出自他的手中,说皇上将任用某人,举行某事,不久诏书下达,都跟他所说的相同。发号施令,是国家的重大事情,罢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贤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权,怎么能让宦官参与其中?”
陈禾上奏还没结束,皇上就恼怒地拂衣而起。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衣袖被撕落,皇上说:“你撕破我的衣服啦。”陈禾说:“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惜头颅来报答陛下吗?这些人今天得到富贵的好处,陛下将来会遭受危亡的祸患。”陈禾的言辞更加激烈,皇上改变了脸色说:“你能像这样尽心进言,我还有什么可忧虑呢?”内侍请皇上换衣服,皇上回绝他说:“留着破衣表彰正直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