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1 家 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19 16:1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说课稿
MTV《让爱驻我家》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伴着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请大家随我走进周国来的《家》,一起去体味家的温馨和轻松。  
【设计理念】:1.提倡“自主” 2.关注“合作” 3.突出“创新” 4.重视“实践”
5.强调“整合”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  
本课是语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议论性散文。  
《家》这篇课文,是一篇充满哲学思考的散文,作者从人们熟悉的事物入手,以三个递进式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家的认识。学习本文,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家”的温暖,探求“家”的真谛。  
〖目标导航〗:  
《语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课程标准》提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因此,依据对教材地位、作用的认识,结合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朗读,理解和把握课文中三个比喻句的具体含义。
2、体会本文极具哲理性的语言特点。
3、探求“家”的真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
2、 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理解和把握课文中三个比喻句的具体含义。
3、 充分利用当前现实素材,探求家的真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家”有深入的思考,从而培养自己爱家爱亲人的人类情感,学会珍惜家庭生活  
〖重难点的确定〗:  
初中语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及可操作性,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
重点:理解和把握课文中三个比喻句的具体含义,深化对人生的思索。  
难点:理解作者关于家的哲学思考,体会本文极具哲理性的语言特点。
【学生状况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习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  
因此,本课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抓牢重点,突破难点。  
【设计构想】:  
在教学中我注意激活学生真切的联想和想象,调动他们的体验和情感,从而使他们理解文章思想内涵,建构新的思想链条,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我在搜集资料时,突然注意到有许多有关“家”的歌曲,我就想,能不能按照课文的形式以“序曲——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第三乐章┄”来组织我的教学呢?我开始了我的尝试。同时我还引用了当前我国发生的重大灾难——四川大地震的有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感悟家的真谛,让学生以“家”为话题对灾区的人说几句祝福的话。  
【资源整合】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拓宽语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和方法的相互交错、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这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与历史、音乐、信技的整合,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多媒体,创设出身临其境的学习场景。
【互动策略】(即教学策略教法学法设计)  
学习是一种建构过程,学生的知识应该是他们在与教师、学生的互动、交流、沟通、碰撞中建构的。我设计的互动策略是:
1、采用多媒体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2、诵读法教学  
3、引导探究法
4、合作探究法
5、运用赏识激励策略  
6、循序渐进法  
【导学流程】: 导学流程图:课前准备 创设情境,导入——诵读,整体感知——赏读,分析品味——品读,理解探究——悟读,情感对接——总结,畅谈收获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  准备
全班同学进行自主学习准备,扫清字词障碍;收集中外有关“家”的文学作品和相关论述,收集对本课的评论文章。
预习课文,标记理解有疑问的地方。查阅资料,收集材料。
作好充分预习
课前  激趣
播放MTV《让爱驻我家》)
倾听感悟
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共鸣
创  设  情  境  导  入
序曲——让爱驻我家  [导语设计]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让爱驻我家》,不少同学脸上还露出了甜蜜的笑容。那么,你有哪些感想急于告诉给其他同学呢?[师]深情导入[屏幕显示课文题目、作者]
      学生谈自己的感想      
渲染气氛,通过深情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到创设的意境中,从而收到调动学生情绪,烘托课堂气氛的良好效果  
诵  读     整  体  感  知
第一乐章:家是温柔港湾   [配乐读课文]师示范朗读第一段,后三个段落学生读课文。朗读要求:注意语速、情感。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 [课件演示]    [出示问题]问题一:作者认为“家”是什么?它带给了人们怎样的感受?追问:为什么作者有这样的感悟呢?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启动课堂竞赛,给第一个回答问题的(男、女)同学加上一颗星。  
   与学生商定,由学生各读第一、二、三部分,其他同学带着自己对家的认识和体验,认真倾听,用心思考。            
让学生在听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也为学生自己朗读做好指导。  通过引导,让学生对作者写作思路及感受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把握。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竞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赏  读     分  析  品  味  
第二乐章 我爱我家  [课件出示]1.赏一句话———用赏析说服人;
2.读一句话———用美读感染人;
3.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师(进一步解释) 师适时鼓励:看看大家有没有这样的诵读魅力。大家最想听谁朗读,配音乐《秋日私语》,屏幕显示两张温馨家庭的图片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为学生的精彩作答鼓掌[小结]同学们的发言我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我爱我家
   学生将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并说出感悟出了什么   组内讨论交流,各小组代表分别发言,
     
   交流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探究作者的心路历程,赏析富含哲理的语言。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认识,谈谈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产生新的感悟,从而陶冶自己的感情。运用赏识激励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品  读     理  解  探  究
第三乐章 回家真好  [课件演示]作者先是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湾、岸。想一想,这几个比喻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三个比喻蕴涵了作者对家的什么情感?   [小结]家为人类提供了登上世界的起始之站,又提供了一个离开现实世界的离别之站,在这人生的漂流中,无论谁也会生发这样的感慨,回家真好!
         生合作探究,在理解的基础上作答              
   通过合作、探究,进一步品味文章中作者对家的哲理性的思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解决本课的难点,创设优美情境,自然过渡到下一个学习环节。
悟  读     情  感  对  接  
第四乐章 我想有个家  师:“家是什么?”不同年龄、身份、阅历的人就会有不同的回答。下面,让我们与自我对话,体味“家”之情[屏幕显示两段文字]:师:(音乐声中动情讲述)出示四川大地震的图片,播放《我想有个家》歌曲。我们今天用心品味了周国平的《家》,结合看到的图片资料,同学们对家一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那么请你们来谈一谈:在你们的心中,家是什么?围绕家,你想对灾区的人们说点什么?
      学生在《献给爱丽丝》的音乐声中朗读屏幕显示的文字学生自由畅谈对家的感悟,表达对灾区人们的祝福,愿他们早日重建家园。  
         对文章情感的升华。   引导学生对“家”有深入的思考,从而培养自己爱家爱亲人爱社会的情感,学会珍惜生活,增强责任感。
总  结  畅  谈  收  获  
第五乐章 家和万事兴  [课件演示]我的收获  学生把学习的收获,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写下来。   [总结] 最后让在学生的配乐朗诵中结束全文。[课件出示]学生配乐朗诵。(下课!)  
      学生将本课学习反思和总结写下来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要会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迁  移  布  置  作  业  
“家”始终是人们关注的话题,搜集有关“家”的诗文,与同学进行交流,并对“家”提出自己新的联想和见解。写一篇随笔,题目自拟。  
根据课标对写作的要求: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以及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作业  
【板书设计】:(见课件)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本课板书设计遵循简明精练,形象美观的原则,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重点。学习课文时,师生共同完成板书,强化激励机制,提高课堂效益。  
【教学探讨与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种很有趣的艺术。我认为,语文课堂一定要体现语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学科的美。诗歌课堂就应该像一首诗,散文课堂就应该像一篇散文。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感情深沉,语言优美富含哲理。  
语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课堂里,教师言语是学生言语的示范,教师应尽量使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让学生无意中受到感染而模仿。在教学中,我以歌曲作为每一环节的过渡,所以特别注意了语言的锤练,各环节的衔接、转折创设优美情境,自然过渡到下一个学习环节。
整堂课以“读”贯穿始终,诵读——赏读——品读——悟读,有全文师生合作读,有片段的块式学生个别读,还有自选句的点式小组展示读。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探究,在读中体会。  
调动体验:从谈话式的导入到抒情式的收束,从“对作者感悟的听读要求”到“结合自己的体验谈理解”的赏析提示,从“合作探究谈作者的认识过程”到“深情的情感对接”,都是为了激活学生真切的联想和想象,调动他们的体验和情感,而学生依据自己的情感体验纷纷发言,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看完在大地震失去家园的图片后,有的学生是哽咽的谈完感受的,在情感对接时,学生的情绪达到了高潮,纷纷表示要为失去家园的人们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这时候我又因势利导,教育学生爱我们的家人爱一切我们应当爱的人,学生深受感染。课后学生在日记中也描写了对家的独特的感悟,我感觉学生一下子长大了,学生的阅读和感悟有的时候实在出人意料。   
语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富有创新活力的, 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本节课重视学科整合,如音乐、历史、信息技术等等;语文教学除了要训练语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综合能力,还要借助这一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  
评价多元化。教学中,我注意从多个纬度进行评价,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真诚地给予鼓励、表扬。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是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之中的。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后,我认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感到课堂上仍存在着很多不足
课堂容量较大,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相对较少,有些问题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展开深入讨论,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我非常重视朗读训练,但我感觉学生在第三个层次,读美,还有所欠缺,教学中略显得匆忙了些。
 总之,在本课中我是“平等中的首席”,把学生作为课堂上的真正主人,创设了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真正做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要做的要学习的还有很多。虽然我不能做到最好,但我会尽最大努力做的更好。希望各位教师给予帮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