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下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检测卷(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下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检测卷(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19 16:0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检测卷
(120分,90分钟)
题 号



总 分
得 分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32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荫(yīn)庇芳馨(xīn)伫(zhù)立云翳(yì)
B.枭(xiāo)鸟
沉湎(miǎn)
庖(bāo)代荣膺(yīng)
C.阴霾(lí)
恻(cè)隐
栉(zhì)比
涟漪(yǐ)
D.始龀(chèn)
虬(qiú)须
巉(chán)岩
绽(zhàn)出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锦幛  隐匿  吹毛求疵  浩瀚无垠
B.干瘪
颓唐
周道如砥
怡然自得
C.蓬蒿
慰藉
引颈受戮
乐此不疲
D.鸟瞰
窒息
断臂残垣
万恶不赦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我写字姿势不够端正,爸爸多次教育我:“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B.我们必须正确地看待自己,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
C.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D.昨晚,在山东艺术剧院,一台惟妙惟肖的“中外名曲合唱之夜”音乐会让我们领略了音乐的无穷魅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我校开设的选修课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今年兄弟学校前来我校学习逾5000人次以上。
B.“微”已经成为这个时代醒目的文化标签,微博、微电影、微小说等形式不断涌现,我们也毫无疑问地进入了一个“微时代”。
C.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有瘾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D.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保险业停止了很长一段时期,而个人寿险业起步也较晚,因此保险精算职业也就成了“金领”职业。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迎面走来一个七八岁的红领巾,手里捧着鲜花,不知是要献给谁?
B.《变脸(节选)》选自《魏明伦剧作精品集》(东方出版中心2007年版)。《变脸》全剧共六场,本文节选的是第二场。
C.在此次“户外采风”活动中,刘芳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酷暑、狂风、暴雨、沙尘等……但她从没有退缩。
D.竟然在这里遇到你,我正要找你商量件事儿,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6.
请从备选事物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仿写一句话,句式不限。(4分)
示例:
阳光:午后的阳光穿枝拂叶而来,温柔地亲吻着我的脸庞。
备选事物:月亮 枯叶 小溪
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填写名句。(7分)
(1)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
(2)__________________,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3)花近高楼伤客心,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
(4)共看明月应垂泪,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望月有感》)
(5)《雁门太守行》中描写战争形势危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8.名著阅读。(6分)
外科医生格列佛在航程中遇险,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被小人捆住献给国王。格列佛温顺的表现逐渐赢得了国王和人民的好感,他也渐渐熟悉了小人国的风俗习惯。在格列佛的帮助下,利立浦特打败了同样是小人国的“不来夫斯古帝国”,格列佛受到国人的崇敬,但也因此得罪了朝中显要不得已逃到“不来夫斯古帝国”。
(1)在小人国里,国王用什么方法选拔官员?(3分)
(2)格列佛为何成了利立浦特国举国称颂的英雄?(3分)
9.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踏进初中的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初中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又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让我们一起来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5分)
【重温经典】三年来,我们阅读了不少经典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总有一些人物、情节、场景等留在我们心底,挥之不去。
以下是课本里的经典文学作品,请你任意选择一篇,就你最难忘的内容或主题,仿照示例,拟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作品名称。(3分)
作品:《背影》《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
示例一:一片笑声,尽现世态炎凉。(《孔乙己》)
示例二:特殊言行,预示悲剧结局。(《孔乙己》)
拟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材料】活动最后,为了激励同学们积极面对未来,老师出示了两则材料,让大家探究。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材料一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他整整奋斗了16年。《解密》前后创作了11年,在此过程中,他遭遇17次退稿。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8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17分)
李白传(节选)
(元)
辛文房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①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②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③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④。
【注释】①宰:指县令。②辟:召,征召。③本诗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④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10.从《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中,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意思正确的一项。(4分)
(1)怒引至庭下曰(  )
A.引导,诱导 B.拉,拽 C.引用
(2)拜谢曰(  )
A.认错,道歉 B.辞别,离开 C.感谢,酬谢
(3)白时卧庐山(  )
A.睡觉  B.倒伏  C.隐居
(4)累系浔阳狱(  )
A.连接,维系 B.拘囚 C.留意,挂念
1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3分)

















靴。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13.下列句中的“望”字,与诗中“西望长安不见家”的“望”字情感相近的一项是(  )(3分)
A.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C.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D.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
14.诗歌末句,诗人借想象之景,表现凄凉、感伤的心境。结合所选诗文,分析产生这种心境的原因。(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4分)
评 语
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
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的了。
②“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
我心想。
③“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害群之马?”我说。
⑤“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⑦“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的最后两个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⑧我再翻开一些,
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好友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⑨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⑩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开学后,即使成绩单交还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我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的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到善意和鼓励。
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有改动)
15.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4分)
(1)小学三年级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多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 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3分)
17.本文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写字端正清楚很重要。
B.误会往往能助人进步。
C.经历是一笔人生财富。
D.鼓励欣赏会给人力量。
18.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4分)
(三)阅读短文,完成问题。(17分)
做一颗彩色的露珠
杜旌
①晶莹透明的露珠,落在枫叶上就会闪烁出红色;落到荷花上便会表现出生命的苍白。这是它在适应不同的环境时所表现出的状态。而正是这种因环境而改变的特点,才让我们看到了露珠多样的美。人,也和露珠一样,要学会适应。
②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将叶片变成刺,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蝴蝶为了适应环境,改变了体色,躲避了天敌。学会适应是一种策略和智谋,能让生活变得更加丰盈。
③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年幼的叶嘉莹生活在书香世家。在四合院里,她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和伯父在院子里大声吟唱诗词,听到母亲和伯母在房间里小声吟唱诗词。聪明伶俐的她,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氛围熏陶。这种环境,给了她创作的源泉,她也在适应的过程中,让心不断地飞翔,成为最漂亮的露珠——蜚声中外的学者。
④适应一种环境,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到过巴黎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在每一个人头攒动的场所,如埃菲尔铁塔、卢浮宫,都听不到喧哗。人们静静地欣赏生活的美,品味艺术的神圣。平时习惯了大声说话的我们,在这种环境里更要学会适应。适应安静的环境,我们的心也会变得安静,我们的思维也会得到延伸,我们的境界也会得到提升,变成一颗高贵而有素养的露珠。
⑤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热情地面对每一种环境,不胆怯,不多疑,如果每走一步都要前思后想,拿不定主意,最终只会在灰色的阴霾中伤害自己。
⑥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她进入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唯恐被别人耻笑了去”。其实整个贾府的人都很关照她,可就因她无法适应,爱她的人也只能敬而远之。不想适应,不代表可以不适应,如在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得被动消极,最终将无法真正融入新的环境。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既然不能改变环境,我们就改变自己。
⑦做一颗彩色的露珠,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
(选自《作文素材》,有删改)
19.该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0.请将第④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完整。(6分)
(1)首先提出分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以论证,
(3)最后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21.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22.文中“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而“叶嘉莹”是适应环境的典型,请你从中外名人或名著中再举一个能适应环境的典型事例。(4分) 
三、作文(40分)
23.以“难忘那______________的微笑”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答案
期末检测卷
一、1.D 点拨:A项中“yīn”应为“yìn”;B项中“bāo”应为“páo”;C项中“lí”应为“mái”,“yǐ”应为“yī”。
2.D 点拨:“断臂残垣”应改为“断壁残垣”。
3.B 点拨:本题运用【判断成语是否误用法】。A.“正襟危坐”的意思是整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用在这里属于望文生义,在这里应该用“姿势端正”;C.“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用在这里与语境不符;D.“惟妙惟肖”形容描绘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不能用来形容音乐会,此处应用“精彩纷呈”。
4.B 点拨:本题运用【句子语病判断法】。A.“逾”和“以上”意思重复,可去掉“以上”;C.不合逻辑,改“戒烟”为“吸烟”或去掉“阻”;D.前后不存在因果关系。
5.B 点拨:本题运用【标点口诀答题法】。A中的问号应改为句号;C中“等”后的省略号应改为逗号;D中的句号应放到引号外。
6.示例一:月亮 我抬头望天,月亮温柔地注视着我;我举步行走,月亮默默地陪伴我走那夜行的路。示例二:枯叶 枯叶轻叹一声,从枝头飘落,投入大地的怀抱。示例三:小溪 小溪一路欢歌,奔向远方。
7.(1)关关雎鸠 窈窕淑女
(2)雪暗凋旗画
(3)万方多难此登临
(4)一夜乡心五处同
(5)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6)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7)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
8.(1)跳绳比赛
(2)利立浦特国不远处还有个小人国,两国之间经常交战,这次由于格列佛潜入水中,用长绳和钩子把那个小人国的战船都拉回了利立浦特国,利立浦特国未用一兵一卒就大获全胜,所以格列佛成了英雄。
9.【重温经典】示例:几个大字,彰显爱国力量。(《最后一课》) 庄重仪表,尽显国在心中。(《最后一课》) 下课钟响,不弃美丽法语。(《最后一课》) 一个背影,凝聚父爱力量。(《背影》) 两过铁道,尽显爱子情深。(《背影》) 四处泪光,终悟深沉父爱。(《背影》) 一封家书,勾起发财梦想。(《我的叔叔于勒》) 仓皇逃避,尽现世态炎凉。(《我的叔叔于勒》) 十个铜子,寄托社会希望。(《我的叔叔于勒》)
点拨:句式要相仿,紧扣作品内容。
【探究材料】人生(生活、工作)需要争取和奋斗。(只有争取和奋斗,才能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点拨:本题运用【材料探究三步法】。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他整整奋斗了16年”等来归纳整理答案。
二、(一)10.(1)B(1分) (2)A(1分)
(3)C(1分) (4)B(1分)
11.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每断对一处1分,共3分)
点拨:本题运用【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法】。此句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划分。
12.当初,李白游历并州,见到郭子仪,觉得他奇特不凡,曾经把他从死罪中救出来。(3分)
点拨:本题运用【文言语句翻译法】。注意“奇”“救其死罪”翻译要准确。
13.C(3分)
点拨:都表达了一种思乡的情感。
14.才高气傲的诗人受永王李璘起兵谋反连累而获罪,后经郭子仪营救改为流放夜郎。(2分)他听到笛声,联想到自己命运坎坷,壮志难酬,因此产生这种心境。(2分)
(二)15.(1)被“我”误读了的老师的评语,给了“我”努力的动力,让“我”提高了成绩。一学期后,“我”才突然得知是误读(2分)
(2)“我”当了老师,尽量工整书写善意和鼓励的评语,不让学生误读,“我”还收到了学生给“我”的“评语”(2分)
点拨:根据题目中的“按照时间顺序”的提示,抓住“小学三年级时”“十多年后”,寻找相关段落来概括事件即可。
16.运用神态描写,(1分)准确传神地刻画出了阿益挖苦“我”时得意的心理,(1分)表现了孩子顽皮活泼的个性特征。(1分) 点拨:本题运用【神态描写作用分析法】。神态专指脸部表情。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为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品质。答题模式:此处通过神态描写,生动地写出了人物……的心理,表现了人物……的品质,本题按照此模式回答即可。
17.B(3分)
点拨:“启示”一般从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方面来思考。本文写了一位学生因误读了老师的评语而不断努力,终有进步的事,说明一切都是因为“误会”,但并非是说“误会往往能助人进步”。
18.①从结构角度看,“评语”这个标题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包含了“小学时老师的评语对‘我’的作用”和“十多年后‘我’作为老师写评语给学生”两部分内容,如果改为“误读”,只涵盖了第一部分的内容,不够全面。“评语”这个标题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
②从内容角度来看,“误读”带有不积极的语言色彩,看似在批评老师的字迹不清。而作者想要表达的是,老师的评语让“我”获得了鼓励和进步,并在以后的人生中引以为戒,其中也不乏对老师的感激之情。(2分)
点拨:本题运用【标题作用分析法】标题的作用主要有:①交代主要人物;②
交代事件发生的环境、背景,渲染氛围;③交代文章的主要内容;④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⑤具有象征意义;⑥全文的“文眼”,揭示文章主旨;⑦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寄托作者情感;⑧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⑨寓意含蓄,引人深思。需要注意的是:标题的作用往往不是单一的,可同时具有多种作用。此处主要扣住“线索”“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表达情感”这几方面作答。
(三)19.示例一:人要学会适应。(3分)
示例二:人要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意思对即可)(3分)
点拨:本题运用【中心论点“四看一析”法】。本文开头从自然界的现象写起,从而引出了“人,也和露珠一样,要学会适应”的观点,这就可以作为论点,当然我们还可以让这句话更简练一些,或者再概括全文内容,让其表达得更准确具体一些。
20.(1)适应一种环境,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2分)
(2)列举在巴黎人们适应安静的环境的事例(2分)
(3)适应安静的环境,我们的境界也会得到提升(2分)(意思对即可)
点拨:本题考查论证思路。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谈思路的句子形式,我们可以借助于理清段落层次来作答。
21.举例论证。(2分)用叶嘉莹适应环境成为蜚声中外的学者的事例具体论证了“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这一分论点(观点)。(2分)
点拨:本题运用【举例论证作用分析法】。举例论证就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举例论证的作用是具体有力、增强说服力。答题模式:通过举……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从而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本段用了叶嘉莹的事例,属于举例论证。作用结合具体内容按答题模式来答即可。
22.示例:司马迁身受“腐刑”,但他很快在新的环境中适应下来,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残体的折磨,坚守着写史书的理想,终于完成了名垂千古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4分)
三、23.写作思路:写好“难忘那________的微笑”这个半命题作文,要注意两个关键:一是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补充完整文题——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组合成短语来完善文题是明智之举,如“花一般绚丽”“阳光般灿烂”“葵花一样暖人心扉”等,自然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二是注意选择适合行文的文体,这个文题更适合写记叙类文章。“难忘”应成为文章的“动情点”,应在对“动情点”充分铺垫和描摹的基础上,渲染环境,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人物的心理、神态、行动、语言等细节,使文章的主旨在充分铺垫的基础上水到渠成。
例文:难忘那一个尴尬的微笑一度反感母亲在中考之前求神拜佛的迷信做派,母亲为让我安心备考,也答应罢手。?直至今天,我才发现每天清晨母亲会偷偷起床,插上一支香,冲着阳台,在絮叨着些什么。起因是昨天晚上早睡,凌晨四点,突然听到母亲打开房门的声音,然后是拖着拖鞋急促地奔到阳台,之后便是刻意压低的声音和一股若有若无的高香味道。被骗是一种难堪的感觉,我猛地跳起,拉开房门,直冲阳台,怒目而视!然而,不知面前那个罩着睡衣,蓬着头发,蜷着身子?,拿着高香的妈,是因过于专注还是睡眼蒙眬,并未注意到我。看到她蹲在地上的模样,我刚才的怒意已退,小声地叫了声“妈”。母亲却是一愣,然后身子猛地一颤?,以至于在几步开外的我都清楚地看到香灰被抖落了大半截。终于,她转身向我,站起身来。母亲尴尬不已,拿着高香的手微抖,不知所措地站着,似是一个做了错事等着挨骂的孩子,嘴角有些抽搐,然后撇开嘴,似笑非笑,想哭又无泪地给了我一个微笑?。她老了,完全老了,与许多年前照片上白净水嫩的小姑娘判若两人,脸色惨白,脸上的皱纹一笑就显出来了,即使是那么牵强硬挤出来的笑,眼旁的鱼尾纹也那么多了。母亲老了,信佛了,身为女儿的我却那么迟那么迟才发现这个原本显而易见的秘密。“我想帮你,又帮不上,唉,你又不准……”母亲小心地解释着,我没有认真听,只是呆呆地看着母亲。母亲察觉后,不好意思地一笑,“看我,脸还没洗!”?之后,我便鼻子一酸,两行热泪没出息地滚落,母亲于是手足无措起来:“呀,呀,今天考试!”我想,我怕是一生都会记着这个清晨母亲的微笑,尴尬又苍老,似笑非笑却饱含母爱。她们不知能帮我们做些什么,她们只知,唯一能做的就是求得心安。其实她们已不需再做什么,她们做的已足够我们享用一生。?
点评:?为后文写“我”的情绪和那个尴尬的微笑作铺垫。?“罩着睡衣”“蓬着头发”“蜷着身子”等表明母亲起得早,对烧香祈祷的重视,暗示母爱。?“一愣”“一颤”细节描写准确到位,为下文写“尴尬的微笑”作铺垫。?定点描摹这个“尴尬的微笑”,运用白描和细节描写,生动传神。?语言和神态描写道出了尴尬的原因。?结尾的抒情议论,点明了主题,情深意浓。
  总评:1.选材独特,真实可感。从考试当天的事件中选取材料,避免了选材“撞车”,
由于江浙一带信佛者众,类似于文中“我”与“母亲”之间迥异的文化心理的确非常常见,这就更能激起评卷者的共鸣,感受到材料的真实性,好感因此而生。2.描写细腻,细节动人。写阳台相遇的情节时尤其注重人物的描写,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构成一幅立体化的画面,所有的歉疚、自责、温情、关爱等复杂的情感都在这样一个“似笑非笑”的神态之中得以呈现,感人肺腑。3.构思精妙,主题新巧。避开常见的微笑,写一个“似笑非笑”的尴尬笑容,心疼、心痛、心潮澎湃——渐显老态的母亲“唯一能做的就是求得心安”,将“足够我们享用一生”的母爱定格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微笑”之中,耐读耐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