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那树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那树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20 15:4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那树
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2、理解托物寄意的创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艺术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3、反思人类与自然关系,珍爱自然。
【学习重点】
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托物写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故事,体会作者的用意。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那树》是台湾作家王鼎均先生写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的深沉思考和感慨。文中,作者以第三人称客观地叙述了大树的故事,表情达意尽量节制而含蓄,使文章意味深长,读者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挖掘课文各方面的资源。
2、走近作者
王鼎钧,台湾著名的散文家。主要的散文作品有《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情人眼》《碎玻璃》《灵感》等。
3、写作背景
六十年代,台湾社会进一步工商化,经济飞速发展,西方文艺思潮蜂拥而至,散文界受现代主义的影响加深,一批作家开始打破“五四”后形成的朱自清式的散文格局,而较多地接受和吸收西方现代文学技巧,出现了不少新鲜作品,诸如象征.意象.感觉.意识流.时空颠倒与跳跃等现代手法得到广泛的运用。工业文明血腥地征服了农业文明,也昭示着时代潮流对一切传统事物的冲击是不可逆转的,因而创作了咏物寄意的散文名篇──《那树》。
王鼎钧的散文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意识。代表性作品《那树》运用小说的笔法,写一棵茂盛的老树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的困苦挣扎,最后仍不免被砍伐命运的故事。老树坚韧倔强的形象和最终逃不脱悲剧的命运给人留下深刻的反思,它形象地表现了台湾工商社会在畸形发展中所付出的惨重代价,即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遭受到冲击和毁灭性破坏。王鼎钧的散文坚持了为人生的主张,揭露了现实的种种流弊,从中可窥见作者对古老文明和文化传统的深沉情感和深切忧思。他的散文文笔简炼,神情俱肖,文理清晰,自成一体。读者能在阅读中自然进入特定情景和氛围,产生深沉的思考。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佝偻:
倒坍:
萌庇:
引颈受戮:
踝骨:
虬须:
周道如砥:
2、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
3、那树有许多特点,也有不少美好的品质,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以“这是一棵……的大树”为开头,说一段话,谈谈那树的品质。
友情提示:
1)从树的环境方面概括
2)从树的外形方面概括
3)从树的品格方面概括
4)从树的遭遇方面概括
5)从作者对树的感情方面概括
6)从读者对树的感情方面概括
7)从树的作用方面概括
4、你能体会本文作者的感情吗?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的?
5、传说往往并不真实,而本文却多次引用一些神奇的传说,说说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
“据说,当这一带还没建造新公寓之前……”
“与树为邻的一位老太太偏说她听见老树叹息”
清道妇“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没有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
6、如何理解“蚂蚁国”里的事情?
7、本文仅仅是表达对大树的同情、对人类的不满吗?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这叫什么表现手法?
【精读精练】
读9—10段,并回答问题。
8、作者对大叔的最终命运做了关键性的描述,这是全文的重心所在,大致写了哪四件事情?
9、作者是怎样从细节上唤起我们的环保意识。请从语言欣赏的角度,找出最能触动你心的句子,谈感受。
10、这一切残杀的原因,竟然是因为醉汉驾车,你觉得合理吗?
11、作者描述老树的形象时,融注了浓浓的情感。请揣摩在“绿着生”“绿着死”两个生命阶段的描摹过程中,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主题阅读】
离太阳最近的一棵树
毕淑敏
30年前,我在西藏阿里当兵。
这世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寂寥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褶皱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它们有着铁一样的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到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一天,司务长布置任务——全体打柴去!
我以为自己听错了,高原之上,哪里有柴?!
原来是驱车上百公里,把红柳挖出来,当柴火烧
我大惊,说,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
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
我说,红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绿色!
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焦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账吧!
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锹、镐头和斧头,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红柳通常都长在沙丘上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它的根像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这样生存中也好少些艰辛老兵说,你本末倒置了,不是红柳在沙丘上,而是因为有了这棵红柳,固住了流沙随着红柳的渐渐长大,被固住的流沙越来越多,最后便聚成一座沙山红柳的根有多广,那沙山就有多大。
啊,红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
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火它们在灶膛里像闪电一样,转眼就释放完了,炊事员说它们一点后劲也没有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富有韧性,与沙砾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一旦燃烧起来,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烈焰,好象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出来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长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傲然不屈的英魂。
把红柳根从沙丘掘出,蕴含着很可怕的工作量红柳与土地生死相依,人们要先费几天的时间,将大半个沙山掏净这样,红柳就枝丫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这时需请来最有力气的男子汉,用利斧,将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斩断,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
连年砍伐,人们先找那些比较幼细的红柳下手,因为所费气力较少但一年年过去,易挖的红柳已经绝迹,只剩那些最古老的树灵了。
掏挖沙山的工期越来越漫长,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于是人们想出了高技术的法子——用炸药!
只需在红柳根部,挖一条深深的巷子,用架子把火药探进去,人伏得远远的,将长长的炸药捻点燃深远的寂静之后,只听轰的一声,再幽深的树怪,也尸骸散地了。
我们餐风宿露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象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但这触目惊心的景象不会持续太久,待到第三年,那沙丘已烟消云散,好像此地从来不曾生存过什么千年古木,堆聚过亿万颗沙砾。
听最近到过阿里的人讲,红柳林早已被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
有时深夜,我会突然想起那些高原上的“原住民”,它们的魂魄,如今栖息在何处?会想到,那些曾经被固住的黄沙,是否已飘洒到世界各处?
(选自《语文报》2005年4月12日)
12、阅读这篇散文时,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哪些词的意义需要查工具书?请把查阅结果记录下来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你将终身受益。
注音:
词义:
13、文中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红柳的?使你不由得想用哪些形容词来形容它?
枝干:
叶子:
花:
神情:
根系:
生存环境:
14、标题如果改成《红柳》,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15、如果请你在侥幸逃过一劫的红柳丛边竖一个牌子,你想在牌子上写些什么?
我写的牌子:
【拓展提升】
16、想象蚂蚁王国参加大树“葬礼”的场面,蚂蚁和大树互相倾诉了什么 写一段文字再现当时的情形。
17、提问:关注你身边的绿色,你生活的周围有类似的现象吗 请以“绿色”为话题,说一段话。
【教(学)后记】
《那树》导学案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佝偻(gōulóu):脊背向前弯曲,文中指老树枝干弯曲。
倒坍(tān):倒塌。
萌庇(yìnbì):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
引颈受戮:伸长脖子接受杀戮。
踝(huái)骨:指树干靠近根的部位。
虬(qiú)须:卷曲的胡子。这里指树根。
周道如砥(dǐ):这里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
2、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叔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3、如:⑴这是一棵茂盛的树。因为文中写道:“树顶象刚炸开的火焰一样繁密”。
⑵这是一棵坚固的树。因为文中写道:“台风连吹两天两夜,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连一片数叶都没有掉下来”。可以看出它坚固稳定。
⑶这是一棵无私奉献的树。它给人们带来阴凉,默默的奉献着,直到生命的最后的一刻。
⑷这是一棵爱心的树。它预知自己将要被伐,先告知体内的蚂蚁,让她们尽快搬走。
⑸这是一棵可敬可怜的树。它将自己无私的奉献给了人类,最终却被人类无情的屠杀,但是它却毫无怨言,不禁让人肃然起敬,心升怜惜。
★生长在特殊的环境中,有古老的历史的大树:它站立在泥泞的马路边,周围有几处老式平房,一片破旧、荒凉的景象。
★有着坚固而稳定身躯的奇特的大树:它老态、佝偻、但坚固稳定,繁密茂盛,有霉黑潮湿的皮层。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树自身象生铁铸就。
★对人类大有功德的大树:成为人们心灵的慰藉;炎热的夏天,送来阴凉和清静;蒙胧的夜晚,送给情人温馨的感觉;它扩张着荫庇的面积,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总之,大树是世间珍奇之物,是人类的守护神。
★有着无私奉献精神和忍辱负重、胸怀豁达品性的大树:当大树的生存受到威胁,身处逆境时,它仍然奉献着生命的绿色,酝酿着诗意。
★有爱心的大树:自己面临杀戮时,也要告诉体内的蚂蚁国民,让其安全撤离,表现一种爱心。
★让作者心痛的大树:作者对大树怀有满腔的热爱和崇敬之情,大树倒地,让作者的心中的痛苦、悲哀、愤激之情溢于言表。
4、作者的心情是难过、痛惜,伤感、悲愤的。
A、如“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长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两者反差很大,对比鲜明,让我们体会到绿色环境得来不易,人类却轻而易举破坏了,实在令人痛心。
B、如工人砍伐那树的语句文中写了三处,表达作者对树的同情、对人的做法憎恶。“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
“大头颅、踝骨、动脉、静脉”等,把树当作生命来看待,而人类并没在意这些生命的存在!
C、再比如“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要那树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三个“于是”,作者好像是一个局外人,在讲一件与己无关,而且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实际上作者把深沉的感情隐藏在平淡得文字里,一种痛惜愤激的情感更表达得深沉含蓄了!
5、这几处引用的话的内容,它们都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事情不确定,也许确是作者道听途说的;二是事情奇特,直述怕读者难以相信,如“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怎么可能?三是利用引述事件的不确定性,可以自由地写来,尽情地抒发感想,如对清道妇的传言,作者就抒发了很多很深刻的感想。这些引用的传说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深化主题的作用。
6、这也是作者引用当地人的传说,很难料定事情的真假。这是文章中最为奇特的事情,给文章带来了奇幻的色彩。作者细致地描写“蚂蚁国”里的事情,推想其用意似在于:一、动植物有预知的能力,比人类还更有灵感;二、创造一种悲壮气氛,表明动植物世界有友爱,而人类有时极其缺乏友爱,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怀着敬意来写这件事,字里行间带着深情,如“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让人看到老树的悲哀和富有同情心;“于是弱小而坚忍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把蚂蚁国民认作一个民族,就像人类一样的民族,显然是怀着敬意的。
7、托物寓意。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精读精练】
8、醉汉驾车出事;电锯锯倒树身;清道妇讲蚂蚁国故事;挖树根,平路面。
9、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这句话写出了人类的愚昧与对自然杀戮的残忍。“咬”“骨粉”和“呻吟”都是拟人化的手法。把大树视为生命的载体。描写性,形象性非常强。再现了一幅人类屠杀大自然生命的图景。唤起了人的痛苦与悲哀的感受,以激发人的恻隐之心。还有文章最后一段的“割”“刽子手”“动脉静脉”“闷”。
10、不合理,因为现在“酒后驾车”本身就是违法。这是人类的错误。不是大树的过错。
11、“绿着生”。那树古老、神奇、多情、忠诚,作者对树怀有满腔的热爱和崇敬之情,树的生存受到威胁,但它“绿得更深沉”“依然绿着”“照旧绿”“绿得很”“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平淡的言词背后,涌动着汹涌的激情。
“绿着死”。“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树遭杀戮。惨不忍睹,作者心中的痛苦、悲哀、愤激之情溢于言表。
【主题阅读】
12、略
13、枝干:铁一样的锈红,枝丫遒劲;叶子:细碎,凤羽般纷披着;花:偶尔开放,谷穗样细密;神情:微笑,昂然;根系:强大,顽强,盘根错节,好象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生存环境:冰峰林立的寂寥的雪原中,茫茫荒漠的沙丘顶上可用的形容词很多,如美丽、顽强、傲然不屈、勇敢……
14、“同意”的理由:用《红柳》为标题,文章重点写什么更明确,一目了然“不同意”的理由:原题暗含着红柳生长的环境——在海拔极高的地方;以太阳为背景,画面更壮阔;太阳本来是给人希望给人生命的联想,而红柳却在这个背景下遭到万劫不复的厄运,画面清晰而触目惊心,读者有种深入骨髓的痛感(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15、要有对红柳的赞美或对人们的警示意味。
【拓展提升】
17、示例:童年,是绿色的。穿行于浓阴之下,阵阵清风沁人心脾。在浓阴下无忧无虑嬉戏的日子成了我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后来,为了拓宽马路。树被砍了,只剩下低矮的树桩。仿佛在嘲笑人类的无知,蔑视人类的愚昧。
不知何时兴起了 “场风”,全国中小城市纷纷上马“广场工程”。树被砍伐,取而代之的是塑料树、绿草坪。呆蠢板滞、毫无灵气的塑料树似乎在嘲笑人类的伪饰与做作;柔弱的小草似乎在呼唤阳刚与刚烈。
关注我们身边的绿色吧,从每一棵树苗,每一片绿阴开始。让我们用胆识、智慧、心血和汗水创造一个绿树葱茏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