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生课件(含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12.人生课件(含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20 19:31:48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沧海横流,名垂青史。古往今宋。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克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散文人 生12(重点)(难点)(重点)感知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
学习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并运用形象的比喻抒写生命和人生。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勃兰兑斯(1842-1927),丹麦文学评论家。1890年出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轰动了丹麦思想界。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本文选自《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上册(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罗洛译。勃兰兑斯的巨著《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作者被迫到柏林寄居7年。尽管如此,他依然客观热情地去看待人生,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鲑鱼 瞻望 馈赠
埋藏 宝藏 guīzhānkuìcángzàng语境记忆法:语境记忆法:生活中有很多埋藏(cáng)已久的宝藏(zàng)等着我们去发现。yì( )测 jué( )取
停zhì( ) 乐此不pí( )臆攫滞疲1.粉身碎骨:
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
例句:这里虽然是人行道,但车流从没断过,总有进出的车辆,整条路面已经被长期过往的车辆轧得“粉身碎骨”。
2.赏心悦目:
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 例句:近日呈现在《今日广德》报上的《政协园地》,赏心悦目,让人耳目一新,令人关注、称好。
3.瞻望:
往远处看;往将来看。4.乐此不疲:
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例句:彭本新虽然坦言当基层干部“辛苦得多”,但他仍乐此不疲地解决好百姓的每一个诉求。
5.攫取:
掠夺。
攫取、获取辨析
同:两词都是动词,都有“取得、获得”的意思。
异:“攫取”指掠夺;“获取”则指“获得”。
例:(1)肆意攫取别人的劳动果实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2)他潜入敌方阵地获取了大量情报。
6.臆测:
主观的推测。
7.馈赠:
赠送(礼品)。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人生》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1.文中都从哪些方面为喻来写人生的?【答案】四个方面:高塔、坑道、广阔领域、工场。2.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观点?【答案】对生命的珍爱的情感,让人生更有意义。1. “这里有一座高塔,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去攀登的。它至多不过有一百来级。”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答案】作者把人生比喻为攀登高塔,很贴切、很形 象。人生之路曲折难行,非奋力拼搏不能达到顶点,这与攀登高塔极为相似。这“一百来级”台阶就是人生的阶梯,暗指人的生命的长度。2. “挖掘坑道”的人和“矿物”分别喻指什么?【答案】“挖掘坑道”的人指从事研究工作,进行抽象的脑力劳动的人。他们寻找的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思想资源。这里的“矿物”是虚拟的,指人类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资源。3. 文章第6段列举阿基米德的事有何作用?在这类人中,你还能列举出谁?【答案】更加具体且直观地表现出“挖掘坑道”的人淡泊名利、专心致志、心思纯净、执着坚定的优秀品质,让读者有更深刻、更清晰的认识。像他一样的人还有袁隆平、爱迪生等科学家。4. 第7段“渴望着征服的人”的性格特点有哪些?【答案】一方面,占有欲强、渴望征服、喜欢权 力、喜欢控制人和事物;另一方面,精力充沛、坚强、头脑活跃、爱冒险、热爱生活、爱争斗、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他们都有一种不满足于现状的探索精神。 5. 文末结尾句,有什么作用?【答案】形象地写出了在工场劳作的人专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他们辛勤的劳动和丰硕的成果延缓了沙漏计的转动,让时间放慢了脚步。在结构上总结全文,耐人寻味。【答案】如果把人生比作攀登高塔,而通往塔顶的一级级台阶,就是人生的阶梯。一个人从诞生之日起,从吸吮到咀嚼,从爬行到站立,从哇哇啼哭到牙牙学语,便开始了攀登,识字读书,学习某种技能、从事某种职业、在某一领域寻求发展,也是在攀登这座高塔的阶梯。在攀登头几级阶梯时,他多半借助于本 能,不需要多少智能,并且有父母的扶助,因此他攀登起来比较轻松。以后的攀登,就要靠智能与体力1.【难点探究】怎样理解人类攀登高塔的哲理内涵?了,并且越往上,攀登的难度越大。当他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便会失去父母的扶助,甚至失去一切帮助,只能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而每攀登一级阶梯,都是对他的体力、智能、意志的考验。每登上一级阶梯,攀登者的眼界就会更广阔。【答案】第一个场面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说明人类生命表现形式尽管千差万别,但其中又有共同性和必然性。主要说人类攀登“高塔”的总的规律以及人类攀登时的心理感受,即攀登时观景的感受,在攀登时又抱有一种希望,盼望长生,表现人类对自身生命的珍惜之情。
第二个场面描述一些人深入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表现他们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2.【难点探究】全文用四个场面来展示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请分别加以概括。在描写这些人在“地下坑道”劳作的情景和在劳作时的精神意识、思想活动时作者抓住了他们的工作和精神世界的特点,点明他们的内心世界简单而复杂,为了劳作、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
第三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
取,他们不断攫取更多的土地,征服更多的人。描写这些人开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和他们的内心感受,客观地展现出他们的辛劳和勇敢。
第四个场面描述一些在“工场”中劳作的人,表现他们刻苦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描写他们勤奋劳作的情景,着重写他们工作的琐碎、微小,他们的专心、细致、勤奋,以及取得成就的道路的漫长。他们以辛勤的劳动和丰硕的成果延缓了沙漏计的转动,让时间放慢了脚步。人生攀登高塔——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坑道劳作——不屈不挠、顽强奋斗
广阔领域—— 开拓进取、勇敢挑战
工场劳作—— 刻苦勤奋、吃苦耐劳奋斗
劳作 课文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爱的情感,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1.寓深刻哲理于具体的事物形象当中。
课文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写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深入浅出,文章写得含蓄、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鼓舞。
2.以小见大,便于读者理解与接受。
作者描写了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以及几种人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中奋斗、劳作的情景,根据这一思路,我们不妨把作者所说的“人生”理解为“奋斗”和“劳作”。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人劳动生活的情景,但作者只是举例性地做了简单的概述,突出了这几种人的一些特点和优秀品质。这是小中见大的写法,便于读者理解与接受主旨。 冰心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但不流动的一定会成为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长成参天大树,但不生长的种子一定会成为空壳。活着,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珍惜才是对生命最有价值的修饰,珍惜自己,你就能挟卷滚滚沙石,快乐勇敢地奔流,投进大海温馨博大的怀抱;珍惜自己,你就会从地下破土而出,长成一棵小树,听到黄莺的歌唱。人生是寂寞的,犹如寂然无声的荒野;人生是永恒的,犹如奔流不息的逝水;人生也是辉煌的,如果我们能轰轰烈烈地走过这一生。让我们走好每一步吧! 一、1.这个比喻很恰切。把人生比作攀登,是一般性的做法,大家广为认可;把人生进一步具体地比作攀高塔,非常奇特,是一个成功的设喻,形象地表现了人生道路的曲折、漫长。
2.挖掘坑道的人:从事研究工作,进行较为抽象的脑力劳动,也就是像阿基米德那样的科学家,像爱因斯坦、牛顿等。征服广阔领域的人:军事家、政治家,像凯撒大帝、秦始皇等。在工场劳作的人:技术工人、工艺师、设计师、发明家,像爱迪生、张衡等。二、略。 点拨:答此题可以顺着课文的思路延伸下去,即想出几个与课文中的比喻相似或相近的比喻。还可别出心裁,想出更新颖、更奇巧的比喻。但要注意几点:一是“有深意”;二是“有新意”,不要与课文内容重复;三是语言要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