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欺骗与黑客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网络欺骗与黑客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7-02-20 12:5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网络欺骗与黑客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网络欺骗和黑客的危害;
(2)了解恶意网页与网络病毒带来的破坏。
(3)学会网络安全的简单措施。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案例讨论了解网络世界的虚伪的一面;
(2)培养自我保护意识,预防网络欺骗;
(3)讨论知道受到网络侵害后的补救方法;
(4)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自我保护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到网络暗藏的危机;
(2)正确认识评价“黑客”现象,认识到网络上同样要受到法律的制约
和保护。
(3)培养健康的网络形象,负责任地使用网络。
2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学生,已经对网络有一定了解,懂得如何利用网络获取、保存、交流信息但是学生在使用网络时,信息安全意识薄弱。因此,有必要指导学生树立网络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网络安全措施。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树立网络安全意识
(2)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自我保护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引入
学生阅读课本
活动2【导入】下达任务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积分最高的小组为本节课的“最佳组合”小组。
活动3【活动】比赛
3、“最佳组合”比赛
比赛内容:a、上网查找网络欺骗、网络黑客、恶意网页案例。分析网络欺骗案例中当事
人上当受骗的原因,了解网络黑客的起源、发展和现状,恶意网页行骗的招数、伎俩以及万一中招了该如清除恶意网络病毒。b、学会设置IE安全等级、清除上网后系统保留的个人信息等简单的网络安全措施的操作方法(教材37页最后一段至40页第二段)。
比赛形式:
固定任务:第一组介绍网络欺骗的案例;第二组介绍网络黑客的案例;第三小组负责恶意网页的案例。
要求:主讲人表达要清楚,声音要洪量,要使全班同学都明白事件的来龙去脉。该项总分10分。
抢答题:
①网络欺骗案例中的主人公上当受骗的原因是什么 (说出一个原因加2分)
②怎样预防网络欺骗 (一个措施加2分)
③在平常上网的过程中可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预防恶意网页、病毒的攻击 (一个措施加2分)
④黑客是好的还是坏的 请说出理由。(一个理由加2分)
(以上上网及学生讨论环节用25分钟)
操作题:(5分钟)
完成以下操作:
①如何提高IE安全级别 (提示:阅读教材37页最后一段至38页第三段)
②如何清除上网后系统保留的个人信息 (提示:阅读教材39页中的“任务”及其操作步骤)
规则:6分钟内完成任务人数最多的小组加5分。
d、在讨论区上发表有效信息每条加2分。
[宣布本节课的“最佳组合”小组]
3、“最佳组合”比赛
比赛内容:a、上网查找网络欺骗、网络黑客、恶意网页案例。分析网络欺骗案例中当事
人上当受骗的原因,了解网络黑客的起源、发展和现状,恶意网页行骗的招数、伎俩以及万一中招了该如清除恶意网络病毒。b、学会设置IE安全等级、清除上网后系统保留的个人信息等简单的网络安全措施的操作方法(教材37页最后一段至40页第二段)。
比赛形式:
固定任务:第一组介绍网络欺骗的案例;第二组介绍网络黑客的案例;第三小组负责恶意网页的案例。
要求:主讲人表达要清楚,声音要洪量,要使全班同学都明白事件的来龙去脉。该项总分10分。
抢答题:
①网络欺骗案例中的主人公上当受骗的原因是什么 (说出一个原因加2分)
②怎样预防网络欺骗 (一个措施加2分)
③在平常上网的过程中可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预防恶意网页、病毒的攻击 (一个措施加2分)
④黑客是好的还是坏的 请说出理由。(一个理由加2分)
(以上上网及学生讨论环节用25分钟)
操作题:(5分钟)
完成以下操作:
①如何提高IE安全级别 (提示:阅读教材37页最后一段至38页第三段)
②如何清除上网后系统保留的个人信息 (提示:阅读教材39页中的“任务”及其操作步骤)
规则:6分钟内完成任务人数最多的小组加5分。
d、在讨论区上发表有效信息每条加2分。
[宣布本节课的“最佳组合”小组]
活动4【讲授】小结
前几节课当中我们充份领会网络的方便、快捷,这节课我们了解的全是网络虚伪的一面。确实,网络丰富多彩,充满乐趣,我们都喜欢用它来娱乐、交流、学习,但网络也处处充满了陷阱,我们在使用网络的同时,也要有一种防范的意识,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同时,我们也要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争当“文明网民”,为净化网络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活动5【练习】拓展学习
浏览教学网站上的资料或在网上搜索以下信息,并且利用讨论区进行讨论学习。
黑客的起源、现状
黑客的案例
利用工具软件修复IE的方法
恶意网页、病毒的预防措施
恶意网页、病毒症状及修复方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