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危机”与“新政”》教案、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危机”与“新政”》教案、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2-20 12:20:39

文档简介

 第4课
“大危机”与“新政”
维度A
基础知识
一.精挑细选(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它选出来)
1.如果你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你会发现下列哪种刊物的封面很长时期内都是以一幅蓝鹰作为标志的?


A、《时代周刊》
B、《花花公子》
C、《金融时报》
D、《华盛顿邮报》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爆发了,关于这次危机的特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持续时间长
B、涉及范围广
C、危害性特别大
D、全球首次出现
3.到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幅度为


A、33%
B、23%
C、40%
D、50%
4.罗斯福新政最突出的特点是


A、首先从整顿金融开始
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制定企业公平经营规章
C、大兴公共工程,刺激消费和生产
D、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干预经济的先例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一种生产过剩的危机。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从而被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借鉴的是罗斯福新政中的


A、整顿金融
B、政府补贴农业
C、国家工业复兴法
D、新建公共工程,扩大就业
6.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最深远的意义是


A、促使美国经济复苏
B、促使美国社会经济日益稳定
C、缓解了社会的各种矛盾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
7.这本书出版于上个世纪20年代
,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它是


A、《美国的悲剧》
B、《大街》
C、《汤姆叔叔的小屋》
D、《尤利西斯》
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协调了列强之间在欧洲、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矛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也随之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指的是


A、1919---1924年
B、1924---1933年
C、1924---1929年
D、1929---1933年
9.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


A、凡尔赛体系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体制
D、斯大林模式
维度B
能力提高
二.想一想:
10.材料:“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1)这段材料反映了美国当时怎样的经济状况?
(2)发表演说的美国总统是谁,他在哪一年就任美国总统?
(3)针对材料中的困境,这位总统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11.材料一: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手段和货币金融等部门的危机。
材料二:从1929年---1933年,前后共五个年头。
材料三: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三分之一以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三分之二。
(1)、根据以上所给材料,请你概括出这次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
(2)、在经济危机打击下,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走上了哪两条不同的道路。
(3)、列举其中的一条谈谈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12.假如你是生活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位美国记者,现在请你采访一位工人,根据你所获得的信息,写一篇有关美国工人在大危机期间生活状况的短篇报道或综述。
维度C
探究应用
三.说一说:
13.关于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历史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其看法大致有两种:其一,它是美国现代历史上是一个进步的现象,起着积极进步的作用;其二,认识新政所起的作用只是暂时的,缓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美国造成的严重伤害,它没有也不可能克服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对于这两种说法,你赞同哪一点,为什么?
14.
1921年夏天,40岁的罗斯福患上了脊髓灰质炎症。高烧、疼痛、麻木以及终生残疾的前景,并没有使罗斯福放弃理想和信念,他一直坚持不懈地锻炼,企图恢复行走和站立能力,他用以疗病的佐治亚温泉被众人称之为“笑声震天的地方”。1924年,他又拄着双拐重返政坛,并在1928年成为纽约州州长。
政敌们常用他的残疾来攻击他,这是罗斯福终生都不得不与之搏斗的事情,但是他总能以出色的政绩、卓越的口才与充沛的精力将其变成优势。首次参加竞选他就通过发言人告诉人们:“一个州长不一定是一个杂技演员。我们选他并不是因为他能做前滚翻或后滚翻。他干的是脑力劳动,是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依靠这样的坚忍和乐观,罗斯福终于在1933年以绝对优势击败胡佛,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并连任4届。从1933年3月起,直到1945年4月去世时为止,任职长达12年。曾赢得美国民众长达7年的高支持率,创下历史记录。
看完这段有关罗斯福的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你对他的看法。
  
参考答案
1.A
2.D
3.A
4.D
5.D
6.D
7.A
8.C
9.B
10.(1)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2)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年
(3)整顿金融,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调整农业、兴建公共工程、促使美国经济复苏,使社会秩序日益稳定。
11.(1)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
(2)国家干预经济;法西斯专政
(3)国家干预经济,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法西斯专政则挑起了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
12.略
13.同意哪种说法都行,但一定要有道理。
14.略第4课
“大危机”与“新政”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讲解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世界经济发展的情况,而这一课就讲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情况。本课是第一单元的一个重点内容,大危机也是指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把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划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1919—1929年,经济稳定发展、政治稳定、国际关系缓和;1929年—1939年,经济危机、政治危机、世界逐步走向战争。这场危机首先爆发在最繁荣的美国,美国面对这次危机采取的新措施,最后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所效仿,产生了重要影响,充分体现其在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初三学生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但学习方法和习惯还待养成。依据学生这一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我认为应该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设计思想
本课教学将课文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将课文的内容处理为两目:大危机与新政。把大危机比喻为美国生了一场大病,大危机的表现、原因比作病入膏肓、悬丝诊脉。罗斯福以及其新政的内容及影响比作华佗再世、对症下药、药到……。
通过观看历史图片和影视资料等形象材料,创设情境,以激发探究热情;通过材料的选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取有效信息、以诱达思,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导向性信息的诱导下,作为探索者,研究者而进行的主动探究过程,把课堂变成学堂,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获得发展;通过练习反馈、知识拓展,使知识迁移,达到以史为镜,指导现实的目的。同时发挥了历史教育的功能,加深对以人为本,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从而了解人类为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所做出的努力,进一步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的认识。
四、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根据课程标准形成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特点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分析概括、角色扮演体验历史、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伟人精神、培养唯物史观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经济危机的原因和新政。
确定依据:1929年—1933年这个危机首先爆发在经济最繁荣的国度—美国,不久扩展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面对危机美国自由放任政策过时,罗斯福总统为摆脱危机,通过实行新政,探索出一条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策。
教学难点:经济危机的原因
确定依据:初三年级学生处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期,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对一个事物产生的原因较难分析和掌握。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讲述2008年的金融危机,引出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设计意图:从当前的金融危机引申到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导入新课自然生成,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
展示图片:20年代美国繁荣景象
转折: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训“福兮祸之所伏”,强壮的美国突然生了一场大病,并很快病入膏肓。
看课本思考问题:危机爆发时间?从哪个国家最早开始,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危机前后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之前,经济稳定发展、政治稳定、国际关系缓和;之后,经济危机、政治危机、世界逐步走向战争,侧面反映危机带来的巨大破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课本,针对性的学习,增强学习的效果)
(过渡)股票是社会经济的晴雨计,1929年,美国纽约抛售股票的这场大雨,让整个西方世界都患上了重感冒。当然,病得最重的还是美国,让我们请上几位来自美国的朋友来讲述他们的亲身经历。历史剧表演:工人、农民、资本家。
(设计意图:使经济危机的表现通过历史剧表演呈现出来,既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又使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直接由表现体现带出经济危机所带来的恶劣影响,及其特点,使学生思维连贯,以诱达思)
(过渡)在对这场病有了一定了解之后,下一步我们就要给这场病把把脉,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病的爆发。
通过材料例子,分析危机爆发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以材料为载体的具体例子和统计数据,一方面让学生更直观、具体地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另一方面有利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利用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过渡)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国家自由放任的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这真是印证了“福兮祸之所伏“但我们还有一句古训叫”祸兮福之所依“在这灾难的背后,往往是新生的开始。那么,是谁带领美国逃离地狱重返人间,成为再世华佗呢?
展示图片及文字介绍:罗斯福
(设计意图:对罗斯福生平及事迹的了解,感受罗斯福的人格魅力和执政理念,有助培养学生乐观豁达、自强不息、改革创新的精神。)
设问:他以什么来救治这场危机?具体措施有哪些?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金融、农业、工业、社会福利方面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推导出新政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更深刻地认识新政的特点及其在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调节中的作用。同时通过分组互助合作、角色扮演,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空间,有利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得出新政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分析新政内容和特点后,告诉学生新政刚一推出,就引起美国社会上下的普遍关注,不同政治集团对其给予了不同的评价。
出示材料:当时的人们如何看待新政?
设疑:新政中救济的精神贯穿始终,以工代赈就是明证,当时在美国就有人指责罗斯福搞社会主义,你怎么看?新政是在保护谁的利益?难道罗斯福想把资本主义制度变成社会主义?下面请听一段跨时间的对话。
历史剧表演:罗斯福与马克思的对话
(设计意图:本内容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历史剧的表演,调动课堂气氛,然后让学生通过原始材料进行主动探究,自觉得出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在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避免了教师空洞的说教,又引用罗斯福的内心独白,较有说服力。)
(过渡)药下去了,病有没有除呢,我们来看看它的药效如何?
(设计意思:本内容是本节的难点。引导学生从新政的性质和作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掌握一般的对象分析法)
(课后思考)这场病病情得到了缓解,但是有没有根除呢?为什么?
(设设意图:此设问旨在引导学生充分地进行思维的扩散,学会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全面的看问题。)
(小结)出示病历卡来总结本课内容
这一节课开始,我们从现实回到历史,现在我们要从历史回到现实。2008年的中国同样面临着世界金融危机。那么,从罗斯福身上我们能学到哪些品质?从新政中,我们又能得到哪些启示呢
学生:要学习乐观向上自信勇敢的进取精神;加强宏观调控的效率;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坚定战胜危机的信心。
教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2008年中国也面临世界金融海啸,同样需要信心。最后我引用温家宝总理的一段话结束本节课。“经济的根本问题是信心问题,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就一定能战胜危机!!!”
(设计意图:告诉学生学习历史的意义:它不仅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充实我们的头脑,更重要的是它对于我们今天的工作和生活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可以学以致用。)
(延伸)有人说,20世纪出现了两大改革家,一个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一个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他们是谁?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两位改革家的共同点,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共7张PPT)
材料: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课了垄断资本商税,报纸上连篇咒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十八页逐字逐句抄来的。”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规定也感慨说:“这简直是法西斯!”
——摘自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1)根据所学知识:举出所谓“罗斯福太迁就工人”的实例。
(2)你认为材料中对罗斯福新政的评论是否正确,请谈谈你的看法。
“新政”中的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与雇主谈判,订“集体合同”,确定工人的最高工作时数和最低工资水平。
不正确。
因为罗斯福“新政”取得成效,使美国经济得以恢复,资本主义统治得以巩固,维护了“百万富翁”的利益,罗斯福的新政不仅不是“法西斯”,相反,他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危险。
材料:电视片《大国崛起》有这样一段话:大国之迷,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从此,
“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待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在经济体制方面有何创新?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
材料:1929年10月,一片繁荣的美国爆发经济危机,但政府没有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结果胡佛总统的名字成了贫困的同义词。1933年,罗斯福总统大刀阔斧地对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改革,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为失业者、儿童、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政府推行“以工代赈”投资兴办田纳西河改造等公共工程,雇佣了数百万人,使中下层民众收入提高。新政推动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
⑴根据材料,请概括罗斯福新政社会救济政策的特点。
⑵根据材料,当时的美国政府“以工代赈”兴建大型公共工程的直接目的是什么?从长远看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社会救济与提供就业相结合(政府干预)
直接目的:吸纳大量的失业者,增加了就业人数和中低层居民收入。
作用:
有利于农业生产、水利交通,使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和发展起来。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1922年,苏俄农民踊跃交纳粮食税
②罗斯福总统与美国农民进行交谈
材料二
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材料三
美国生产总值年增长率
1950年8.7,1982年-1.9,
1999年4。
(1)从材料一①可以判断出,苏俄当时实行了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什么特点?
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1922年,苏俄农民踊跃交纳粮食税
②罗斯福总统与美国农民进行交谈
材料二
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所谓“新”指的是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材料三
美国生产总值年增长率
1950年8.7,1982年-1.9,
1999年4。
(2)材料二反映罗斯福新政有什么特点 依据材料一、材料二,苏俄采取的措施与罗斯福新政在目的和措施上有什么共同点?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目的都是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维护现有的社会制度;措施上都重视减轻农民负担。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1922年,苏俄农民踊跃交纳粮食税
②罗斯福总统与美国农民进行交谈
材料二
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材料三
美国生产总值年增长率
1950年8.7,1982年-1.9,
1999年4。
(3)材料三反映出战后美国经济总体发展有什么特点 试分析90年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增长率起伏变化大,呈周期性调整。改革社会经济,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产业推动,改造传统产业。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1922年,苏俄农民踊跃交纳粮食税
②罗斯福总统与美国农民进行交谈
材料二
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材料三
美国生产总值年增长率
1950年8.7,1982年-1.9,
1999年4。
(4)综合以上的政策调整,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要关注人民利益;要勇于探索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