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修改表格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修改表格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7-02-20 12:5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修改表格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求和、求平均函数的调用方式。
掌握运用求和、求平均函数进行数据计算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运用两种函数进行数据计算,体验Excel提供的函数运算功能及其便利。
在使用函数进行计算及使用自动填充功能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单元格地址参与计算的含义与优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2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的教授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在上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Excel基本操作,并体会到了其便利,对于Excel的数据计算功能会感到比较生疏,但它的便捷又让学生感到很神奇。
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有一定的感知和分析能力。课程设计上我创设情景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注重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激起学生用单元格地址表达的学习动力。又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学生的层次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采用直观启发、任务驱动相结合教学法,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3重点难点
学会在Excel中求和、求平均函数的调用和使用方法;
学会根据需要选择、运用合适的函数进行数据计算;
掌握多种调用方式并可灵活运用。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课前预热
播放视频《时间都去哪了》
询问:
有没有想过时间的分配上是不是有问题
引入任务:
组织学生打开文件“每日活动时间统计表”,观看工作表“时间段统计”中数据。有些时间我们无法自由支配,比如:在校时间,交通时间,但是有些时间我们可以自由支配,比如:做作业,自主学习,休息,娱乐。
以1号同学为例,如果想知道他这几项可支配时间安排得合理与否:
首先,要看他是怎样安排这些可自由支配时间的,也就是看其各项的分配比例。
其次,再和同学进行对比。
怎样计算分配比例 引导学生思考:此时已有各项时间,如果想知道各项时间占的比例,还需要知道什么 引出要计算四项总时长。
活动2【活动】任务驱动
任务一:
计算1号同学“作业、自主学习、休息和娱乐”四项的总时长以及分配比例。
组织学生计算。巡视、指导。
3.带领学生一起分析:1号同学可自由支配时间是5小时,作业0.5小时占1/10,自主学习0.5小时占1/10,
休息1小时占1/5,娱乐3小时占3/5。
4.提问:
他生活中的时间大部分去哪儿了
他睡了几个小时
会不会觉得觉不够睡
除了会觉得觉不够睡,健康状况会怎样
(三)提出新问题。
提问:那么1号同学这样分配时间合理吗
合理与否,我们需要拿他所花时间和全班同学平均花在各项上的时间来对比。我们拿作业项来举例。现在我们已有1号同学作业所花时间,还需要知道全班平均作业时长,怎么求
任务二:
计算40个学生的作业平均时长。
1.组织学生计算。巡视、指导。
2.半分钟后问是否算出结果。
3.对比任务一的完成速度,问学生为什么任务二完成得慢 得出因为要计算40个数据的和,数量太多,所以慢。
4.提问:如何能更快地计算出40个数据的和
学生如果知道可让其做演示后再引入下一环节。
如不知道,直接引入下一环节。
活动3【讲授】学习新知,探索多解
一、学习新知
引出并带领学生一起体验Excel强大的计算功能之一——函数计算
为了验证快捷,组织学生进入工作表“部分数据”进行下面操作,且还求1号同学四项可支配总时长。
如有学生知道求和函数的使用方法,可以请其演示如何使用自动求和按钮。(如导入环节中已演示,则省去此环节。)
如学生不知,则教师通过演示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自动求和函数按钮的使用方法,完成下面任务。
任务三:
使用自动求和按钮计算1号同学可支配时间总长。
1.选中存放结果单元格
2.调用求和函数
工具栏点击下拉箭头按钮根据需要选择“求和函数”项
(在带领学生熟悉下拉选项界面时,询问学生,欲求四项可支配总时长,选哪项。)
3.根据需要修改取值范围中的单元格地址,回车。
4.带领学生验证结果正确。证明可行。
二、探究多解
引导学生寻找其它调用求和函数的方法。
任务四:
既然Excel软件有强大的计算功能,有没有其他方式调动求和函数来求1号同学的可支配总时长呢 大家小组合作,找一找,试一试。
(提示:找不到的话,可以百度哦。还可以查教材。平时生活中,如需找各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可以查书,也可上网找。)
1.组织学生计算。巡视、指导。
2.组织各小组展示成果及说明操作步骤。
学生边发现,教师边总结4种调用方式。
(1)在工具栏中
(2)在菜单栏中“插入”下“函数”
(3)在编辑栏左侧fx按钮
(4)手工输入
强调各方式使用时需注意的细节,尤其是赋值号和取值范围中单元格地址的修改。
3.联系数学、英语知识,总结求和函数手工输入格式中取值范围的规律(“=SUM(首项地址:末项地址)”。如:“=SUM(B3:F3)”
中,“:”代表“到,from…to…”,即从B3到F3这一区间内的所有单元格中的数据。B3是首项的地址,F3是末项的地址。)
活动4【练习】举一反三
现在再来求作业项的班级平均时长,大家想怎么求
如:1.先用求和函数算出所有人的总时长,再除以人数。
2.直接用求平均函数。
如果学生说出以上两种方式,就让其都尝试。
任务五:
现在大家小组合作尝试一下,试试哪种方法计算作业项班级平均时长会快一些
1.组织学生计算。巡视、指导。
2.组织各小组展示成果及说明操作步骤,
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尤其是使用何种方式调用函数。
3.带领学生一起验证计算结果是否正确、该方法是否可行。
4.得出结论,直接用求平均函数计算即可,函数名称为AVERAGE。
5.和学生一起总结。
活动5【作业】学以致用
组织学生完成作业:计算出工作表“时间段统计”中所有同学的四项可支配总时长和各项的班级平均时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