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图文混排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节 图文混排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7-02-20 12:5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图文混排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设计
一、课程背景
课程取自于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xp
+
office2003)第4章《文字处理软件应用》第5节《图文表混和排版》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作用和地位
《图文混排》是word文字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word文本编辑和排版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和编辑图片,设置图文混排的基本操作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对文本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插入、编辑图片,设置图文环绕,熟练运用word软件进行文档版面设计。
能力目标:会应用word的图文混排制作简单的宣传单、贺卡、手抄报等;
培养学生对图文混排作品的评价能力、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在练习中的分工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统筹工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和团队的协作学习,感受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3、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掌握插入和编辑图片,实现图文混排。
教学难点:对图片和文字进行格式和布局的排版设计方法。
4、教学方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讲练结合法、分组讨论法、成果展示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教学准备
软件:windows
xp、office2003、精选教学用案例,做好多媒体课件
硬件:网络教室、投影仪、教师机、学生机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利用网络教室展示几幅图文并茂的文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由教师演示并简单讲解插入、编辑图片的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扫除障碍。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置文字环绕方式等知识点。最终要求学生利用准备好的素材和网络中的资源,共同合作编排出图文并茂的作品。接着通过展示优秀作品,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导入
小米打算参加学校的学生会新会员招收,但是需要用word制作一个“自我介绍”,他不会该怎么办?你们能帮助他?
4、展示教学目标、教学准备
5、教学内容
(一)插入、编辑图片
(课件展示,教师演示、讲解并指导学生学会操作的方法).
(1)图片的插入:
执行“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命令,选择路径,选择图片,单击“插入”按钮。
(2)调整图片的位置
移动鼠标到图片中间,观察鼠标形状的变化(图片格式设置为嵌入型时无变化)。
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并移动鼠标,观察图片随之移动的效果。
(3)调整图片的大小
任意调整大小的方法
a、选中后的图片四周会出现八个黑色小方块,它叫做图片控制点。鼠标在八个图片控制点上和在图片中间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注意观察。
b、分别在八个控制点上拖动鼠标,观察图片大小的变化。
(发现问题,互相讨论,各抒己见)
(4)设置图片格式
①使用图片工具栏设置
②单击图片工具栏中“设置图片格式”按钮,或者右击图片选择快捷菜单中“设置图片格式”命令,打开“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可完成精确调整图片大小等设置。
(二)设置文字环绕
(自主探究,归纳要领)
设置排版时文字环绕图片问题的途径有以下几种:首先在图片上单击选取图片。
①工具栏按钮
单击“图片”工具栏上的“文字环绕”按钮选择环绕方式。
②“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
右击图片→“设置图片格式”

“版式”标签项中选择环绕方式。
6、实践操作
分组练习,让学生带着任务,自主去操作、思考、归纳,合作探索完成学习任务。
7、作品评比
①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性、自觉性、协作性,以及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②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荐评,师生共同对作品给予评价、判断、纠正,使学生及时得到启发、帮助,获取学习成功的喜悦。
8、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归纳本节课内容,梳理知识,展示重点、难点,提出进一步要求。
9、作业布置
实现层次性、个性化点拔,因材施教
六、教学反思
学生模仿能力比较强,在我演示之后,大多数同学基本能合作完成布置的任务。但有的同学如果要其独立完成的话可能还是存在某些困难,所以我在讲解时尽量结合实例,讲解操作方法,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怎么做最简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