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 《平均数》(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 《平均数》(第一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2-20 11:19:55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数据的分析
——平均数
数据的分析
——平均数
数据的分析
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度
数据离散程度的量度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极差
方差
标准差
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一,理解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2、通过活动二、三,深刻体会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理解“权”的意义和作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我来决策:
一家广告公司欲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对A、B两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他们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
创新能力
综合知识
语言
90
80
70
80
70
90
A
B
综合测试(单位:分)
测试项目
假如你是该公司经理,你会录取谁?
创设情境,建立模型,揭示概念
随机抽取10名同学的成绩,如下(单位:分),你能计算这1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吗?
90
80
70
80
80
90
70
90
100
90
一般地,对于n个数x1

x2


,xn,
x1
+
x2
+

+xn
n
x
=
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
我们把
一般地,在n个数据中,如果数据x1,x2


,xk
的权分别为n1

n2


,nk(n1
+
n2+

+nk=n)
那么这n个数据的平均数为
x1n1
+
x2n2+

+xknk
n1
+
n2+

+nk
=
x
这个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创设情境,建立模型,揭示概念
随机抽取10名同学的成绩,如下(单位:分),你能计算这1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吗?
90
80
70
80
80
90
70
90
100
90
如果班级总共有52人,你能估计该班本次测试的总分吗?
创设情境,建立模型,揭示概念
班级
班级平均分
1
84分
2
90分
你能求出2个班的平均成绩吗?
班级
班级平均分
人数
1
84分
52
2
90分
48
实例分析,指导应用,体验概念
学生
平时作业
(10%)
期中成绩
(30%)
期末成绩
(60%)
小红
85
95
95
小王
95
85
95
请你计算这两名同学的综合成绩。
思考:两名同学的成绩都是两个95分和一个85分,为什么他们的综合成绩不同呢?
听、说、读、写成绩按1:2:1:1的比例确定两名同学的测试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学校文艺部欲招聘一名外事接待的同学。对甲、乙两名同学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表所示:
学生





85
80
76
83

86
73
82
83
实例分析,指导应用,体验概念
我来决策:一家广告公司欲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对A、B两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他们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
创新能力
综合知识
语言
90
80
70
80
70
90
A
B
综合测试(单位:分)
测试项目
假如你是该公司经理,你会采用什
么方法进行选拔?
谈收获
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
权的表现形式:
个数、百分数、比
员工
经理
副经理
职员A
职员B
职员C
职员D
职员E
职员F
职员G
月工资
7000
4400
2400
2000
1900
1800
1800
1800
1200
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如下(单位:元):
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为2700元
课堂检测
小明同学的数学成绩如下表格,综合成绩由平时、期中、期末三部分组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如图所示,计算小明同学的学期综合成绩。
检测
平时1
平时2
平时3
期中
期末
成绩
89
78
85
90
87
谢谢大家!
再见!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
《平均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平均数》(第一课时)
中考说明要求
会进行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运算.
目标设计
理解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深刻体会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理解“权”的意义和作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评价设计
通过活动一达成目标1;通过活动二、三及能力检测达成目标2.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权”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引导式、提问式相结合的教学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启发式:教师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和讲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再让学生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提问式: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指明学习方向,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学法设计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研究,并最终学会学习.
教学环节
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1、从身边事物出发,提问:老师是依据什么知道咱们班的成绩名列前茅呢?从而引出本章知识框架,进而引出本节内容——平均数.
2、你能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这样一道问题吗?一家广告公司欲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对A、B两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他们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测试项目测试成绩/分AB创新9080综合知识8070语言7090假如你是该公司经理,你会录取谁?【学生活动】第1个问题的提出贴近生活实际,学生很容易就得出答案:根据平均分的高低来确定.从而引出平均数的概念.对于第2个问题,采用同桌俩交流讨论的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进行探究.讨论之后,有的同学认为不能,因为这两个人的平均分相同;有的同学认为招聘广告策划人员,所以只根据创新能力来决定招聘谁;有的同学认为创新能力固然重要,但也要兼顾其他方面……【设计意图】从发生在学生身边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情景引入课题,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也提高了继续探究的兴趣.第2个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更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效果】课堂气氛很热烈,有些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解决的方案,使学生产生学习内驱力.
探究活动一
创设情景,建立模型,揭示概念【教师活动一】问题1:随机抽取10名同学的成绩,如下(单位:分),你能计算这1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吗?908070808090709010090追问:如果班级总共有52人,你能估计该班本次测试的总分吗?【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两种不同的做法,为后面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引出做好铺垫.【设计意图】问题中,84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映了这10名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并体会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同时,两种计算方法的展示引出了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进而得出渗透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追问问题体现了初中阶段统计知识的整合.【效果】通过问题1
的解决,是学生初步了解了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体会到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初步认识了加权平均数中的“权”.【教师活动二】问题2:班级班级平均分人数1班84分52人2班90分48人你能求出两个班级的平均成绩吗?
在教学过程中,一开始没有给出两个班的人数,直接让学生思考:“可以求出两个班级的平均分吗?”追问1:如果要用式子(84+90)÷2来表示两个班的平均分,需要添加一个什么样的前提条件?追问2:现在有了各班的人数,如何来求两个班级的平均成绩?追问3:如果1班的人数变为1人,那最后求出的平均成绩会更接近于84分,还是更接近于90分呢 【学生活动】问题2
的回答,主要让学生独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考.对于一开始的问题,会引起学生的一个深度思考,这是老师进行追问,学生回答:必须在两个班人数相等的情况下.而后给出各班人数进行列式计算.【设计意图】问题串的设置层层递进,达到抛砖引
( http: / / www.21cnjy.com )玉的效果,从而使这一环节的难度有所降低,最后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了在计算加权平均数的时候,哪个数据的“权”越高,那么这个数据对于平均数结果的影响也就越大.从而进一步了解“权”在平均数的运算中的意义和作用.【效果】这个问题串的设计,有效的达到了学习预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使学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在计算加权平均数的时候,哪个数据的“权”越高,那么这个数据对于平均数结果的影响也就越大.从而进一步了解“权”在平均数的运算中的意义和作用.【评价建议】探究活动一的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有些问题的回答,只要合理即可.
探究活动二
实例分析,指导应用,体验概念【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师活动一】问题3:学生平时作业(10%)期中成绩(30%)期末成绩(60%)小红859595小王958595
请你计算这两名同学的综合成绩.思考:两名同学的成绩都是两个95分和一个85分,为什么他们的综合成绩不同呢?【学生活动】独立完成本问题任
( http: / / www.21cnjy.com )务,认真思考,交流看法和意见,教师做必要的指导和点拨,加深对“权”的意义的理解和用加权平均数计算的合理性;建立数学模型,抽象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设计意图】以求学生的平时作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中检测、期末考试三项成绩为研究载体,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加权平均数,渗透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展示不同的“权”下的不同结果,理解“权”的意义以及为什么要采用加权平均数;在具体问题情景中,逐步建立并抽象出加权平均数这一数学模型,进一步体会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效果】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建立加权平均数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学模型,体会出“权”的不同表现形式,在探究活动一中“权”的表现形式是频数,在探究活动二中“权”的表现形式是百分数.【教师活动二】问题4:学校文艺部欲招聘一名外事接待的同学.对甲、乙两名同学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表所示:学生听说读写甲85807683乙86738283
听、说、读、写成绩按1:2:1:1的比例确定两名同学的测试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学生活动】深刻体会,独立完成,合作交流,展现自我.【设计意图】创设情景,为学生创造参与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活动的机会,亲身经历社会活动的过程,积累数学经验,在感受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深刻体会“权”的意义和作用.【效果】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不断获得感知,体会到“权”的第三种表现形式——比.【评价建议】探究活动二的关键点在于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以及体会“权”不同表现形式,关键是理解“权”在平均数运算中的意义和作用,基于此,教师的评价关键在于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引导,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
探究活动三
拓展创新,我来决策,感悟概念【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师活动】一家广告公司欲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对A、B两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他们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测试项目测试成绩/分AB创新9080综合知识8070语言7090假如你是该公司经理,你会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招聘?你会录取谁?【学生活动】大胆尝试,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设计意图】本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组合作,从整体上理顺思路解决问题,通过小组齐心协力,最终形成决策,这是一个完整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积累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小组合作能力,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权”的作用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体现“权”的“掌控”作用.【效果】这部分是整节课的高潮,学生利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节课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此时学生对于这道题一定有了全新的理解,借助于已有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学生一定能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引发学生对实际问题更多的思考.【评价建议】学生讨论、设计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对优秀团队应给予表扬.小组展示的时候,教师要指出优点与改进之处,对学生今后如何解决同类问题指明方向.
课堂小结
归纳小结,自主反思,优化概念【教师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教师引导学生谈收获,提问题,梳理知识体系.【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畅所欲言.【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和反思,让学生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据的“权”的作用和加权平均数的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学生归纳和教师释疑,让学生优化概念、内化知识,同时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促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效果】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第一: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第二: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第三:“权”的表现形式有三种:频数、百分数、比;第四:在探究得出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过程中,运用了从特殊---一般---特殊的思想方法.【评价建议】同一节课每个学生的收获和感想是不一样的,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通过对学生积极地、适当的评价引导学生关注小组成员间的沟通与合作.
能力检测
小明同学的数学成绩如下表格,综合成绩由平时、期中、期末三部分组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如图所示,计算小明同学的学期综合成绩.(单位:分)检测平时1平时2平时3期中期末成绩8978859087
【学生活动】自主完成,一生展讲,交流订正.【设计意图】将所学为所用,提升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及时查漏补缺.
课后延伸
基础题:1、某次体操比赛,六位评委对某选手的打分(单位:分)如下:9.5,9.3,9.1,9.5,9.4,9.3.如果规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余下分数的平均值作为选手的最后得分,那么该选手的最后得分是多少?2、进一步完善导学提纲上的问题5.拔高题:学校规定,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三部分组成:平时占15%,期中占20%,期末占65%,小颖平时成绩80分,期中成绩85分,期末成绩90分.(1)小颖数学成绩的平均分是多少?(2)若小颖要使数学成绩的平均分达到90分,那么她在期末考试中至少要考多少分?【设计意图】“基础题”用来评价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拔高题”借助今天的探究经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探究欲望,拓展学生的思维.
板书设计
§3.1平均数平均数【设计意图】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以框架的形式展现,一目了然,同时也起到了归纳知识结构的作用,便于学生掌握知识点,优化概念.
以上就是我们对《平均数》第一课时的设计说明,有不足之处请老师们指正,谢谢大家.
频数
算术平均数
学生板演练习

百分数
加权平均数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
《平均数》(第一课时)评测练习
一、课堂练习
活动一:创设情景,建立模型,揭示概念
问题1:随机抽取10名同学的成绩,如下(单位:分),你能计算这1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吗?
90
80
70
80
80
90
70
90
100
90
正确率:96%
分析:学生在做这道题的时候轻车熟路,做起来非常简单,出现了错误就是计算上的失误马虎造成的,还要注意让学生规范自己的步骤。
问题2:
班级
班级平均分
人数
1班
84分
52人
2班
90分
48人
你能求出两个班级的平均成绩吗?
分析:这道题主要采用问答的方式进行的,渗
( http: / / www.21cnjy.com )透了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有了上一道题的简便方法的运算,这道题回答起来也是比较简单的.追问:“如果1班的人数变为1人,那最后求出的平均成绩会更接近于84分,还是更接近于90分呢 ”让学生明确了数据的“权”在计算加权平均数中的意义和作用.
活动二:实例分析,指导应用,体验概念
问题3:
学生
平时作业(10%)
期中成绩(30%)
期末成绩(60%)
小红
85
95
95
小王
95
85
95
请你计算这两名同学的综合成绩.
正确率:90%
分析:以求学生的平时作业、期中检测、期末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试三项成绩为研究载体,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加权平均数,渗透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展示不同的“权”下的不同结果,理解“权”的意义以及为什么要采用加权平均数;在具体问题情景中,逐步建立并抽象出加权平均数这一数学模型,进一步体会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学生能够理解“权”的表现形式,会利用加权平均数的知识解决这样班的问题,掌握较好.
问题4:学校文艺部欲招聘一名外事接待的同学.对甲、乙两名同学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表所示:
学生





85
80
76
83

86
73
82
83
听、说、读、写成绩按1:2:1:1的比例确定两名同学的测试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正确率:97%
分析:创设情景,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活动的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亲身经历社会活动的过程,积累数学经验,在感受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深刻体会“权”的意义和作用.这里学生能够理解“权”在这里的表现形式,列式计算起来并不难,容易理解.
活动三:拓展创新,我来决策,感悟概念
问题5:
一家广告公司欲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对A、B两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他们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
测试项目
测试成绩/分
A
B
创新
90
80
综合知识
80
70
语言
70
90
假如你是该公司经理,你会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招聘?你会录取谁?
分析:这道题是要求学生通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组合作来解决的.反馈的情况来看,小组合作能够整体上理顺思路解决问题,齐心协力形成决策,这是一个完整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积累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小组合作能力,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权”的作用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体现“权”的“掌控”作用.小组合作完成较好,不过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最后一步的计算在课后进一步完善.
二、达标检测练习
小明同学的数学成绩如下表格,综合成绩由平时、期中、期末三部分组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如图所示,计算小明同学的学期综合成绩.
(单位:分)
检测
平时1
平时2
平时3
期中
期末
成绩
89
78
85
90
87
正确率:88%
分析:这道题是将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的一道题,先要将3次平时成绩算出平均数,然后再用这个平时成绩的平均数和期中、期末成绩一起参入加权平均数的计算。不少同学没有将3次平时成绩算出平均数,直接把3次平时成绩和期中、期末一共五项成绩参入加权平均数的计算,要注意提醒学生审题,注意题目中的“综合成绩由平时、期中、期末三部分组成”中的“三部分”.
三、课后延伸练习
基础题:
1、某次体操比赛,六位评委对某选手的打分(单位:分)如下:
9.5,9.3,9.1,9.5,9.4,9.3.
如果规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余下分数的平均值作为选手的最后得分,那么该选手的最后得分是多少?
2、进一步完善导学提纲上的问题5.
拔高题:
学校规定,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三部分组成:平时占15%,期中占20%,期末占65%,小颖平时成绩80分,期中成绩85分,期末成绩90分.
(1)小颖数学成绩的平均分是多少?
(2)若小颖要使数学成绩的平均分达到90分,那么她在期末考试中至少要考多少分?
分析:“基础题”用来评价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拔高题”借助今天的探究经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探究欲望,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课后练习设计
分析:课后练习是为了学有余力的同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设计的.课后练习设计分为A、B两组,A组是一组基础性较强的练习题,倾向于双基训练,B组题是一组能力提高题,倾向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养。
课后练习(A组)
1、已知下面的一组数据:1,7,10,8,x,6,0,3,它们的平均数是5,那么x等于(

A、6
B、5
C、4
D、3
2、如果一组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是3,则x1,x2+1,x3+2,x4+3,x5+4的平均数是(

A、2
B、3
C、5
D、10
3、某校举行运动会,按年级设奖,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名得5分,第二名得3分,第三名得2分,第四名得1分,某班派8名同学参加比赛,共得2个第一,1个第三,4个第四,则该班8名同学的平均得分为______________
4、已知a1、a2、a3、a4、1、2、3、4八个数的平均数是4,则a1、a2、a3、a4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____
5、某小组5名同学一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0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已知其中4名同学的成绩分别是82分,78分,90分,75分,则另一名同学的成绩是___________分.
6、某校举行黑板报评比,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参加评比的10个班各派一名同学担任评委,每个班的黑板报得分取各个评委所给分值的平均数,下面是各评委给八年级(6)班黑板报的分数:
评委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评分
8.2
8.5
8.4
8.6
6.2
10
8.4
8.6
8.5
8.2
 
(1)该班的黑板报的得分是多少?此得分能否反映其设计水平?
(2)在这10个评委中,你认为哪几号评委给出了异常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3)你觉得怎样评分比较好?
课后练习(B组)
1、某同学使用计算器求3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一个数据105输入为15,那么由此求出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为(

A、35
B、3
C、0.5
D、-3
2、如果一组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是3,则x1,x2+1,x3+2,x4+3,x5+4的平均数是(

A、2
B、3
C、5
D、10
3、5个数据都减200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得的差分别是18,16,-12,13,0,用其平均数为______________
4、有m个数的平均值是x,n个数的平均值是y,则这m+n个数的平均值是_____
5、一段山路400m,一人上山每分钟走50m,下山时每分钟走80m,则他在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为每分钟走______________m.
6、某班进行个人投篮比赛,受污染的下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录了在规定时间内投进n个球的人数分布情况,同时,已知进球3个或3个以上的人平均每人投进3.5个球;进球4个或4个以下的人平均每人投进2.5个球,问投进3个球和4个球的各有多少人?
进球数n
0
1
2
3
4
5
投进n个球的人数
1
2
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