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6)历史七年级下册 课件 第六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2016)历史七年级下册 课件 第六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共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2-20 12:5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玄宗
唐玄宗前后期行为对比表
日益奢华
不理政事
任用奸相
朝政腐败
“开元盛世”是哪个皇帝在位?
思考
前期
后期
崇尚节俭
励精图治
任用贤相
整顿吏治
唐玄宗任用李林甫 杨国忠
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
一、天宝危机
总结:朝政腐败,预伏着危机。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二、安史之乱
时间: 755-763年
叛军将领:安禄山、史思明
过程:
范阳
潼关
长安
安、史:
唐玄宗:
西逃
马嵬驿
蜀中
唐肃宗:用大将郭子仪、李光弼平叛
借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
影响:北方生产在大受摧残,田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许多 州县成为废墟。唐朝从此由强盛转向衰落。
2.宦官专权
后来,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国策的制定,朝臣的任免,皇帝的废立,几乎都有宦官把持。
高力士
李辅国
二、藩镇割据 和宦官专权
1.藩镇割据
藩镇割据表现
自行委派官吏。
不向中央交赋税。
军队不听中央调动
节度使职位传子或传部将。
三、“黄王起兵,本为百姓”
原因:土地兼并,租税苛重,战火连绵
爆发:875年,王仙芝,黄巢;山东、河南一带
特点:流动作战
高潮:进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
失败:884年,黄巢在泰山兵败自杀
作用:瓦解了唐朝的统治
一、天宝危机
二、安史之乱
三、藩镇割据
四、宦官专权
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知识结构
五、唐末农战争
875年 王仙芝 黄巢起义 “流动作战” 大齐政权
最终失败,没能推翻唐朝,但给唐朝以沉重打击。
907年,唐被藩镇所灭。
杨国忠
李林甫
安禄山
史思明
郭子仪
李光弼
练习
1.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的“安史之乱”是一场
A.农民战争 B.统一战争
C.叛乱战争 D.兼并战争 ( )
一、选择题:
2.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最突出的特点是
A. 流动作战 B.攻进长安,建立“大齐”政权
C.建立巩固的根据地 D.推翻了唐王朝 ( )
3.下列哪一项不是唐朝走向衰落的原因
A.统治者不再励精图治而纵情享乐
B.地方军事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C.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王朝无法与之抗衡
D.宦官专权使朝政更加黑暗、腐败 ( )
C
A
C
郭子仪(697-781)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武举出身,六尺有余,也就是现在的一米八以上的身材,勇武不凡。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
李光弼(708年-764年),在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历史上郭子仪名气比李光弼大,但是,论战功、论军事才能,李光弼要胜过郭子仪。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论战功李光弼则是唐朝“中兴第一”,是“再造唐朝”的第一功臣。而李光弼还是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军事家。
高力士
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冯元一,是中国唐代的著名宦官之一。他幼年时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当时女皇帝武则天的赏识。后来陪葬唐玄宗泰陵。
李辅国 (704~762) 唐肃宗时当权宦官。本名静忠,曾赐名护国,后改辅国,相貌奇丑无比。李辅国四十岁之前无所作为。安史之乱期间,劝说太子李亨继承帝位。唐肃宗即位后,被加封为元帅府行军司马,开始掌握兵权,并改名为辅国。之后又因拥立代宗即位,被册封为司空兼中书令。大权在握后李辅国更加为所欲为,最后被人刺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