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第12课 元朝的统一与拓展蒙古的崛起
元的统一与忽必烈改制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蒙古族的崛起蒙古族的崛起蒙古族的崛起元的统一与忽必烈改制元的建立和统一
忽必烈改制
东海海南河黄大江江龙黑斡难河鄂嫩河大翰耳朵中都临安中兴银川北京杭州温都尔汗西南金南京蔡州襄阳长江开封厓山蒙古军进攻金、西辽、西夏、大理路线元军进攻南宋路线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忽必烈改制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
之际不及焉。
——(元末明初)宋濂撰:《元史·地理志》
凡破九十余郡,所过无不残灭。两河山东数千里,人民杀戮
几尽,金帛、子女、牛羊马畜皆席卷而去,屋庐焚毁,城郭
邱墟矣。
——(南宋)李心传撰:《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忽必烈主管漠南后,)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
——(明)宋濂、王祎撰:《元史·张文谦列传》忽必烈改制 (1)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忽必烈改制 (2)推行重农政策(下令把牧场恢复为农田,设立“司农司”,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作为衡量官吏政绩的标准,编写《农桑辑要》) (3)接受中原先进文化,提倡儒学,在中央设立国子学。 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由于征服而面临的比较高的“经济状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多半甚至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反杜林论》
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必若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可也。
——(元) 许衡撰:《鲁斋遗书》忽必烈改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
回族的形成
元朝的发展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回族波斯人阿拉
伯人汉人畏兀
儿人蒙古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 大都:“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南京:“他们盛产生丝……这里谷物丰足,家畜遍地。”
杭州:“这座城的庄严和秀丽,的确是世界其他城市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城内处处景色秀丽,让人疑为人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