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2-20 13:4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第三单元 明清的繁盛 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1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与世俗文化脑洞大开连连看中国古典文学智能之海 昆曲
中国启蒙思想之父 四大名著
百戏之祖 京剧
国粹 黄宗羲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1.时代背景
一、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速度加剧,民间贸易空前活跃,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直接导致城市工商业市镇的兴盛。明清时代的中国社会里,已经出现有相当数量的市民阶级。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级壮大。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统治极端腐朽,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思想:理学日益僵化,摧残思想;近代科技开始传入,知识分子开阔眼界。利玛窦 1.时代背景
2.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
一、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理在气中”,“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明末清初)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天生豪杰,必有所任,如人主于其臣,授之官而与以职。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清)顾炎武:
《病起与蓟门当事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谓“经世致用”?
指的是一种治学思潮,要求将经书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概括明清进步思潮的主要内容二、明清小说
1.小说广为流传的背景
工商业市镇的繁荣
书坊、刊刻印刷业的迅速发展 2.四大古典名著感受四大名著,猜猜他们都是谁?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谁?关 羽 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 武 松 有人对《西游记》总结道:阳光灿烂 ,百变猴头 ,憨厚老成 ,阿弥陀佛 。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 。若问是谁谱此画,淮安才子 。 沙悟净唐三藏猪八戒孙悟空吴承恩 她的性格多愁善感、多才多艺,有人形象地描绘了她是一个“左手拿着药罐子,右手提着醋坛子”的人,她的悲喜人生真令人感叹。你知道她是谁吗?林 黛 玉三、昆曲与京剧
1.形成原因
市镇经济繁荣,市民阶级壮大;
各种休闲娱乐、服务性行业兴盛。2.百戏之祖——昆曲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京剧何时形成?又是在哪些剧种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京剧的角色类型有哪些?3.京剧京剧形成——19世纪中期乾隆年间
融合剧种——徽剧为主,汲取汉调、昆曲、
秦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
和表演形式
角色类型——生旦净丑

旦 净 丑猜猜他们的角色? 京剧脸谱有红、紫、黑、白、蓝、绿、黄等色,各有寓意:红色寓赤胆忠心;紫色寓智勇刚毅;黑色寓忠正耿直;白色寓奸诈狠毒,蓝色寓刚强勇猛;绿色寓侠骨义肠;黄色寓凶狠残暴。此外,还有老红、瓦灰、金、银等色,各有寓意。京剧脸谱知识沈容圃绘《同光名伶十三绝》课外延展
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三篇小说中任选一篇,写一篇小文章,主题为小说与真实历史的区别,贴在历史留言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