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八下 第四单元 第11课 民族团结(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八下 第四单元 第11课 民族团结(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2-20 16:49:29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第11课 民族团结
《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这首歌体现了我国各民族的团结。
导入
想一想:
我国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6个民族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新授
列举你所熟知的少数民族以及少数民族的活动、歌舞等
傣族——泼水节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朝鲜族——道拉基
白族——火把节
新授
少数民族分布图
新授
根据上图所示:我国各民族形成了怎样的特点?
特点: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新授
思考:
面对如此多的少数民族我国该如何对其进行管理?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授
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民族区域自治
新授
讨论: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是什么?
新授
2
3
1
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关系动
各族人民共御外敌,在民族独立解放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新授
我国建立哪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1.内蒙古自治区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广西壮族自治区
4.宁夏回族自治区
5.西藏自治区
新授
1947年建立内蒙古自治区
1956年建立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
1958年建立宁夏
回族自治区
1958年建立广西
壮族自治区
1965年建立
西藏自治区
新授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新授
讨论: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什么作用
新授
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新授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新授
长期以来,我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的发展。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新授
莫力达瓦达斡(wò)尔族自治旗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
西藏废除封建农奴制,成为我国重要的牧区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
新授
工业总产值 粮食 原油 铁路通车里程 卫生机构床位
1952年 5.4亿元 1581.5万吨 5.2万吨 3787千米 5711张
1998年 5313亿元 7295.43万吨 2047.24万吨 13143千米 393000张
增长 983.9倍 4.61倍 393.7倍 2.5倍 68.81倍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情况表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授
畲族妇女采春茶
藏族牧民在喷灌草场
新授
新授
贵州打造“西电东送”王牌电站——洪家渡水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60万千瓦,是我国首批“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
新授
西气东输
新疆塔里木油田
新授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全长1142公里
新授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
他生前两次援藏。他被藏族群众称为“活菩萨”
新授
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时,收养了两名失去父母的孤儿。他说,我要抚养他们健康成长。
新授
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他牺牲后,江泽民总书记于1995年4月29日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时任国务院的总理李鹏也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新授
动脑筋:
谁能说说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间作出的贡献?除了课本上的,你还知道哪些事迹?
新授
1.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进藏担任岗巴县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三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1992年,拉萨市黑竹、工卡等县发生地震,任拉萨副市长的孔繁森赶赴灾区在那里他收养 了12岁、7岁和5岁的三个孤儿。
新授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让我们衷心地祝愿中华大家庭团结兴旺,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
总结
1.下列关于我国少数民族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靠、不可分离的关系
③在长期的历史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④在1954年制定宪法时,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C
练习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 )
A.区域内的人口和面积
B.当地民族当家作主
C.走社会主义道路
D.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
D
练习
3.武汉开办“西藏中学”,为西藏地区培养人才,体现了政府对西藏的重视。下列举措对西藏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的是( )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C
练习
4.今天,西双版纳自治州是我国的( )
A.五大牧区之一
B.国家的商品粮基地
C.汽车工业基地
D.第二大橡胶基地
D
练习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阿拉木汗》
《道拉基》
《阿诗玛》
《弦子舞曲》
藏族
朝鲜族
蒙古族
维吾尔族
彝族
5.连一连
练习
作业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民族区域
自治实行
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内容
意义
各民族
共同发展
民族地区发展典型
西部大开发战略
优秀援藏干部
板书《民族团结》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及共同发展的概况;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材落实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与创新思维的学习方法。【来源:21cnj*y.co*m】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形成积极进取、各民族互帮互助的人生态度,并逐步树立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贡献的人生理念。
【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这首歌体现了我国各民族的团结。我们来学习第11课《民族团结》
二、新课学习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想一想:我国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学生:56个民族
教师:列举你所熟知的少数民族以及少数民族的活动、歌舞等
学生:傣族——泼水节
学生: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学生:朝鲜族——道拉基
学生:白族——火把节
多媒体展示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教师:根据PPT图所示:我国各民族形成了怎样的特点?
学生:特点: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思考:面对如此多的少数民族我国该如何对其进行管理?
学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21教育网
讨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学生:各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关系动
学生:各族人民共御外敌,在民族独立解放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
教师:我国建立哪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学生:内蒙古自治区
学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学生:广西壮族自治区
学生:宁夏回族自治区
学生:西藏自治区
多媒体展示分布情况
教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学生: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讨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什么作用
学生: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师:所以说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教师: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1cnjy.com
各民族共同发展
教师:长期以来,我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的发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多媒体展示各民族发展情况
教师:党中央从解放初期就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并提出了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进入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同样吹拂到了少数民族地区,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登上了一个新台阶。而90年代后期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多媒体展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情况
教师:对于西部大开发你知道什么?
学生:西电东送。
教师:贵州打造“西电东送”王牌电站——洪家渡水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60万千瓦,是我国首批“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 www.21-cn-jy.com
学生:西气东输
学生:西油东送
学生:青藏铁路的修建
教师:经过建国60年的发展,今天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的了重大的成就与发展。
教师:如果没有我党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就不会有民族地区今天的巨变;如果没有那些长期在少数民族地区默默工作的支边干部,也不会有少数民族同胞的好生活,同学们知道优秀的民族干部有谁吗?2·1·c·n·j·y
学生:孔繁森
教师: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他生前两次援藏。他被藏族群众称为“活菩萨”
多媒体展示孔繁森的图片
教师: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时,收养了两名失去父母的孤儿。他说,我要抚养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他牺牲后,江泽民总书记于1995年4月29日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时任国务院的总理李鹏也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21·世纪*教育网
教师:就是这默默无闻的共产党员,他们为国家,为少数民族的利益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为大家,舍小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www-2-1-cnjy-com
动脑筋:谁能说说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间作出的贡献?除了课本上的,你还知道哪些事迹?
学生: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进藏担任岗巴县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三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2-1-c-n-j-y
学生:1992年,拉萨市黑竹、工卡等县发生地震,任拉萨副市长的孔繁森赶赴灾区在那里他收养 了12岁、7岁和5岁的三个孤儿。【出处:21教育名师】
三、课堂总结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让我们衷心地祝愿中华大家庭团结兴旺,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版权所有:21教育】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我国少数民族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①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靠、不可分离的关系
③在长期的历史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④在1954年制定宪法时,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 D )
A.区域内的人口和面积
B.当地民族当家作主
C.走社会主义道路
D.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
3.武汉开办“西藏中学”,为西藏地区培养人才,体现了政府对西藏的重视。下列举措对西藏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的是( C )21·cn·jy·com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4.今天,西双版纳自治州是我国的( D )
A.五大牧区之一
B.国家的商品粮基地
C.汽车工业基地
D.第二大橡胶基地
5.连一连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藏族
《阿拉木汗》 朝鲜族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道拉基》 蒙古族
《阿诗玛》 维吾尔族
《弦子舞曲》 彝族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民族团结》一课,课的知识容量并不大,但课程内容涉及政策理论,较为枯躁,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而补充一些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课程资源十分必要。21*cnjy*com
民族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地区发展典型
西部大开发战略
优秀援藏干部
各民族共同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民族团结》练习
选择题
1.下列关于我国少数民族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靠、不可分离的关系
③在长期的历史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④在1954年制定宪法时,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中共中央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议是在( )
A.筹建新中国时    B.制定宪法时 C.修改宪法时 D.中共八大上
3.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的是( )
A.民族团结 B.民族平等 C.民族共同发展 D.民族区域自治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 )
A.区域内的人口和面积
B.当地民族当家作主
C.走社会主义道路
D.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
5.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先后成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其中成立最早的是(   )
A.内蒙古 B.宁夏和广西 C.西藏 D.新疆
6.武汉开办“西藏中学”,为西藏地区培养人才,体现了政府对西藏的重视。下列举措对西藏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7.内地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杰出代表人物是( )
A.焦裕禄 B.申纪兰 C.孔繁森 D.王进喜
8.1951年它以和平的方式获得了解放,60年代它经过民主改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今天它已发展成为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这里的“它”是指( ) 21教育网
A.新疆 B.西藏 C.内蒙古 D.青海
9.今天,西双版纳自治州是我国的( )
A.五大牧区之一
B.国家的商品粮基地
C.汽车工业基地
D.第二大橡胶基地
10.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实行(   )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放宽政策 D.搞活经济政策
11.“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天路》中的“天路”是( )21cnjy.com
A.兰新铁路 B.成昆铁路 C.青藏铁路 D.包兰铁路
12.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其内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地方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C.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D.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二、简答题
13.列举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五个省份?



14.简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作用?



材料分析
15.阅读下图,完成下面的问题。
(1)在图中填出我国省级民族自治区域的名称。
(2)我国的省级民族自治区共有多少个?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什么特点?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www.21-cn-jy.com
——2013年3月18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材料二: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 2·1·c·n·j·y
——2013年3月17日新华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中国梦”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领导中国人民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核心力量是什么?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中国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实现“中国梦”,为实现“中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21·世纪*教育网
(3)结合材料二,你认为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每个中国人的“自己梦想”?
《民族团结》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①②③正确。中共中央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是在筹建新中国时,1954年制定宪法时,是用法律的形式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定下来,所以④可以排除
2.A 解析: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建国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先后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21·cn·jy·com
3.D
4.D
5.A
6.C
7.C
8.B 解析:1951年,西藏实现了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从此,祖国大陆完成了统一,60年代西藏完成民主改革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后来设立了西藏自治区,在2003年开始“西部大开发”战略。今已成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www-2-1-cnjy-com
9.D
10.B 解析:近年来为了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我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少数民族人口较少的西部地区出现了打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2-1-c-n-j-y
11.C
12.D 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共同纲领》中即作出明确规定,建国后即开始实施,所以D项表述错误,ABC表述正确符合史实。21*cnjy*com
二、简答题
11.列举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五个省份?
(1)内蒙古自治区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广西壮族自治区
(4)宁夏回族自治区
(5)西藏自治区
简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作用?
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材料分析
15.材料分析
(1) 5个
(2)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3)各民族共同发展。
16.材料分析
(1) 含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核心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
(2) 民族:56个。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3) 必须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必须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和创造性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