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十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十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02-20 17:5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安市第二十五中学2016-2017学年度
第一学期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
第一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1.下列各组行星中,都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A.海王星和火星
B.海王星和天王星
C.金星和火星
D.海王星和木星
2.不包括地球的天体系统是


A.河外星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3.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总星系
D.河外星系
4.下列条件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是


A.地球上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B.地球自东向西绕太阳公转
C.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有适宜的温度
D.地球上有充足的液态水
5.
下列不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是


A.
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引起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
B.
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C.
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D.
使地球上的板块运动更加频繁,全球各地地震多发
6.经度相同的地方


A.地方时相同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日出的时刻相同
D.昼夜长短相同
3月21日6时整,甲地(40°N,45°E)正好日出。据此回答7~8题。
7.
此时一艘轮船航行于太平洋上。经过10分钟后,该轮船越过了日界线,这时轮船所在地的区时可能是


A.3月21日14时50分
B.3月22日14时50分
C.3月22日15时10分
D.3月21日15时10分
8.
关于国际日期变更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东侧是地球的最东边
B.它就是180 经线
C.从西侧进入东侧要减去一天
D.东侧是3月22日15时,则西侧为3月21日16时
9.耀斑和日珥出现在


A.光球层
B.太阳色球层
C.太阳日冕层
D.太阳内核
10.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


A.光球、色球、日冕
B.
色球、光球、日球
C.光球、日冕、色球
D.
日冕、色球、光球
读下面地质构造图,判断第11~12题。
11.岩层①、②、③、④按有老到新的次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③④②
12.如果在①岩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珊瑚化石,那么可以推断当时的沉积环境是(

A.温暖的浅海
B.温暖的深海
C.寒冷的深海
D.寒冷的浅海
13.有关地壳、岩石圈和软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壳漂浮在“软流层”之上
B.软流层的物质状态为液态
C.地震波通过软流层时速度加快
D.软流层可能为岩浆的发源地
2014年1月4日上午,在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锡纳朋火山在沉寂近400年后进入新一轮活跃期,再度开始喷发,喷出的火山灰升腾到4000米高空,一度使飞机航线受影响,迫使当局扩大居民疏散范围。读图完成第14~15题。
14.火山喷发出的炽热的岩浆可能来源于


A.地表
B.地壳下部
C.地幔
D.地核
15.喷出的火山灰飘到4000米高空,将会产生以下哪种影响


A.增强大气逆辐射
B.加大全球的昼夜温差
C.减小全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D.使全球空气得到净化
16.下列地形区,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是


A.东非大裂谷
B.冲积扇
C.秦岭
D.阿尔卑斯山
2015年10月26日,首都北京遭遇入秋以来第一次大雾天气,大部分地区能见度小于1千米,有些地区的能见度甚至只有50米左右。北京市气象台也首次一天发出两个大雾黄色预警。据此材料及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17~18题。
17.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18.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增强大气逆辐射
19.下图为“长沙市2014年1月7日天气预报图”,则影响此日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长沙市天气预报
(2014-01-06
18:00发布)
日期
天气现象
气温
风向
风力
2014年1月7日星期二
白天
INCLUDEPICTURE
"../program%20files/360/360se6/User%20Data/Temp/d07.gif"
\
MERGEFORMAT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小雨
最高温7℃
北风
微风
夜间
小雨
最低温2℃
北风
微风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20.下图为北半球某一天气系统图(其中气压值P1﹤P2﹤P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锋面甲为暖锋,乙为冷锋
B.①处为冷气团,②处为暖气团
C.甲锋降水在锋前,乙锋降水在锋后
D.甲锋过境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出现雨雪天气
下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读图,回答21~22题。
21.流经a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22.a、b、c、d四处的洋流类型是


A.a处为暖流
B.b处为寒流
C.c处为暖流
D.d处为寒流
读自然环境某物质循环的局部示意图(下图),完成23~24题。
23.若该图是水循环的局部示意图,其中椭圆表示海洋,则


A.箭头①可能表示大气降水
B.箭头①可能表示水汽输送
C.箭头②可能表示大气降水
D.箭头②可能表示径流输送
24.若该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局部示意图,其中椭圆表示岩浆岩,则


A.箭头①可能表示变质作用
B.箭头①可能表示外力作用
C.箭头②可能表示外力作用
D.箭头②可能表示岩浆作用
读示意图,完成25~26题。
25.若图中曲线为某谷地地形剖面图,a、b、c三处岩石年龄关系为a=c﹥b,下列说法可信是


①剖面处是背斜结构
②剖面处是向斜结构
③一般中午时d处气压略高于a处
④深夜c处常吹山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6.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水分
B.生物
C.地形
D.成土母质
读近年来大气中CO2的增长示意图,回答21~22题
27.近年来CO2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①化石燃料的燃烧
②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增多
③热带雨林的破坏
④人口的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8.CO2增多,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①喜马拉雅山雪线高度降低
②温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
③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方向延伸
④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9.近年来全球水资源紧缺问题日趋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A.每年的气温都在不断升高,使蒸发量加大,水资源减少
B.全球各地的气候都趋于干旱,世界各国每年降水量都在持续减少
C.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的用水大大增加
D.参加全球水循环的水量正在持续不断地减少
30.西部大开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措施最合适的一组是


①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②利用新疆光热资源,种植长绒棉、瓜果等作物
③退耕还牧,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
④西藏地区太阳能丰富,大量种植长绒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西安市第二十五中学2016-2017学年度
第一学期高一地理期末考试答题卡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综合题(共计40分)
31.(11分)读北半球夏至日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回答问题。
   
(1)图示日期为



(2)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点,白昼最长的是
,线速度最大的是
(填字母)。
(3)A、B、D位于
(晨或昏)线上。
(4)此时D地的地方时为是
时,这天B地昼长为
小时。
(5)此日以后的3个月内,桂林昼夜长短变化将是是
(昼渐长或昼渐短),显示在右上图中,太阳直射点将由

移动(填字母)。
32.(15分)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各字母所在的气压带名称是:A
,B
,C
,D
;此图表示北半球的
(季节)。
(2)极锋是哪两个风带的气流交汇而形成的?
风带和
风带。
(3)图中①代表的是
风,②代表的是
风。
(4)用箭头表示三圈环流的方向。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添画箭头表示各风带的风向。
33.
(14分)据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中国发生较大水灾1029次,旱灾1056次,旱灾的发生频率比水灾有过之而无不及。解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全国农业,特别是北方地区农业干旱缺水状况更为严重。20世纪70年代全国农业受旱面积1133万公顷,到90年代增加到2067万公顷,20年间翻了一番还多,干旱缺水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比水灾更为严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两种灾害中,受灾面积较广的是
,其频繁发生反映出我国水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2)干旱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供给的主要制约因素,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有
等。
(3)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旱面积大规模扩大的原因是

西安市第二十五中学2016-2017学年度
第一学期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参考答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A
B
B
D
A
D
C
B
A
B
A
D
C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D
B
A
B
C
A
A
C
C
B
C
B
C
A
二、综合题(共计40分)
31.(11分)读北半球夏至日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回答问题。
   
(1)图示日期为
6

22


(2)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C
点,白昼最长的是
D
,线速度最大的是
C
(填字母)。
(3)A、B、D位于

(晨或昏)线上。
(4)此时D地的地方时为是
0(或24)
时,这天B地昼长为
8
小时。
(5)此日以后的3个月内,桂林昼夜长短变化将是是
昼渐短
(昼渐长或昼渐短),显示在右上图中,太阳直射点将由
B

C
移动(填字母)。
32.
(15分)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各字母所在的气压带名称是: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
;此图表示北半球的
冬季
(季节)。
(2)极锋是哪两个风带的气流交汇而形成的?
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

(3)图中①代表的是
东南信风
风,②代表的是
盛行西风
风。
(4)用箭头表示三圈环流的方向。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添画箭头表示各风带的风向。(略)
33.
(14分)据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中国发生较大水灾1029次,旱灾1056次,旱灾的发生频率比水灾有过之而无不及。解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全国农业,特别是北方地区农业干旱缺水状况更为严重。20世纪70年代全国农业受旱面积1133万公顷,到90年代增加到2067万公顷,20年间翻了一番还多,干旱缺水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比水灾更为严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两种灾害中,受灾面积较广的是
干旱
,其频繁发生反映出我国水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水资源短缺

(2)干旱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供给的主要制约因素,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有
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修建水库;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
等。
(3)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旱面积大规模扩大的原因是
人口增多,生活水平提高,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消费量剧增;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

D
A
B
C
A
D
A
B
C
A
PAGE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