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立方体拼图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表达、操作、验证等方式,体会观察立体图形的方法,做到有序观察。并根据不同的观察方法用算式计算出立方体的个数。
2.培养图形的认知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拼摆立方体过程中体会到成功、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表达、操作、验证等方式,体会观察立体图形的方法,做到有序观察。并根据不同的观察方法用算式计算出立方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观察方法用算式计算出立方体的个数。
教学过程
一、观察立体图,初步感知观察方法。
1.投影出示立体图,观察是由什么叠起来的?是怎么叠的?
(观察是由什么几何图形搭成的。怎么叠起来的?在学生不完善的语言表达中,逐步引导想象“层次”之间的关系。在学生争议的过程中,邀请一名学生根据同学的表达摆出实际的结构。)
2.小组合作,摆图形。
3.交流按照什么顺序怎么摆的?(全班按小组交流。如果出现策略相同的就不再重复。学生上讲台操作用大立方体,便于全体学生观察。)
预设:
(1)从下往上摆。
教师追问:我们只能看到2个。怎么知道第一层有3个呢?
(2)从右往左摆。左边一共有几个呢?为什么?
(3)从前往后摆。后面有几个呢?为什么?
4.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形成三种观察方法的板书。
上下:3+3+1
左右:5+2
前后:4+3
相同点是什么?
二、根据教师的口述(语言表达)摆图形,进一步增强空间感。
(教师用投影出示)
1.底层摆3个,上层摆2个。(找与自己所摆图形一致的立体图形。说说自己的依据,要求语言表达要准确。不断引导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第几层”“第几排”等词语。)
2.从交流中得知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如:
(你摆的是那一种呢?再一次将空间立体实物操作结合起来)。
三、运用空间观察能力,数立方体个数,进一步学会用算式来表示观察的结果。
1.出示课本第28页的图:
(1)独立解决问题。
(2)同桌相互检查,算得对吗?相互比较,谁的方法比较好?巩固有序观察与计算。
(3)推荐一人讲解方法,师演示不同方法的分解图。并板书算式。
2、出示较复杂的立体图。
(课本28页第2题)
(1)根据书本提供的分解图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2)在交流基本方法后,寻求其他的方法:
(3)说说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为什么?
引导得出相对比较直观的方法:从上至下,凡是上层有的,下层对应的位置肯定有,只要再加上看见的部分就可以了。
四、巩固练习。
出示课本第29页练习。
(1)独立完成
(2)反馈交流。
(3)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在自己想象的基础上,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操作,然后再连线。
(4)连线完成后,再列式计算立方体个数,并在小组内相互交流算法。
五、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还有什么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