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上浙教版3.8进位加法(二)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二年级上浙教版3.8进位加法(二)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2-20 20:2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8进位加法(二)教案
教学目标
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方法,掌握“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运用加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利用学过的旧知,通过自主思考、迁移学习新知。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小组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也就是“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纠正学生在遇到连续进位往往容易遗漏加上个位上进上来的1,养成认真做题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在课堂的开始,谈话导入,与学生交流所了解的珍奇动物,并且出示《中国特有动物种数统计表》,让学生在统计表当中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共同解决“中国特有动物鸟类和爬行类共有多少种?”。根据《标准》的要求,让学生先估后算,并且交流自己不同的估法,估算结束后,进行计算的教学环节;我在设计本节课时,依照“个人尝试计算—小组交流算法—展示计算成果”进行教学此环节,在全班展示计算结果时,先让学生充分的说自己的想法,然后生生互动,生提问题,生解答,在此环节解决本节课关键问题“十位相加满十怎么办?”让学生充分展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比新旧知的差别,揭示本节课题“连续进位加法”。练习我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个层次“做一做”,学生练习两道给出竖式的进位加法题,做完后学生间交流算法;第二个层次“连一连”,根据横式写竖式进行计算,找出反例,强调学生易出错点,同位两人交流算法;第三层次“解决问题”,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放手给学生。最后,小结交流此课收获,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今天带大家到玩具屋逛逛。
买两种不同的玩具,有哪些买法?每一种买法要付多少元?
同学们提出自己想买的东西,然后算一算价钱。
生:买1架飞机和1辆轿车要多少元?
26+7=33(元)
买一架飞机和一辆摩托车要多少元?
26+38=()(元)
师:26+38可以怎样算,先独立做一做,再交流。
生:20+30=50
6+8=14
50+14=64
生:还可以这样:26+40=66
66-2=64
……
师:大家的想法很字好,但我们今天要学习进位加法,可以直接计算这个式子。
教师出示课件演示计算过程。
师:看完演示过程,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如何计算进位加法吧。
相同数位对齐,个位满十,向10进1。
1、统一计算要求
师:现在,老师想把这个竖式重新的在黑板上列一次,请你说,老师来写。在老师列竖式之前,你有什么想提醒老师的?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横线要用尺子画,进位1要写好。
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重新的写一遍竖式。(师引领学生说:98+25,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8+5=13,写3进1;十位上9+2=11,11加上进上来的1等于12,写2进1;我们把这个1写在百位上;所以98+25=123。请同学们记得要把横式上的答案写上,单位名称不要落下。让我们一起口答一下。)
师:同学们的声音都非常洪亮,现在请同位两个互相说一说98+25竖式的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师生合作完成加法竖式,规范学生的语言,提醒学生在运算时注意的事项,对知识进行再次梳理。】
对比新旧知识,揭示课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今天我们学习的笔算加法,和以前所学习的笔算加法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的笔算加法和都是两位数,而今天的笔算加法和有三位数。
师:你知道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两个加数相加,和变成三位数了吗?
生: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师:还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学习的只有一次进位,而今天学习的有两次进位。
师:他观察的可真仔细,个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十位满十也像前一位进1;连续发生了两次进位。今天我们研究的知识就是“连续进位加法”(揭题)。
(二)小结。
今天大家都学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