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认识面积
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面积
1、故事引入课题
师: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森林里的狮子王给爱吃青菜的山羊和小白兔两只小动物各分了一块土块,让他们自己种青菜吃,但是两只小动物都觉得对方的土地比自己的分得大,(老师用两个长方形把它们表示出来)到底谁分得的土地大呢?这就涉及到图形的面积的问题。这一节课,老师就陪同学们一起来认识面积,好吗?
2、感受物体表面面积
出示两条长短不一的线段,问:这两条线段有什么不同?同学们会发现一条长,一条短.再出示两片大小不一的树叶,问:这两片树叶呢?一片大,一片小。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物体既有长短之分,又有大小之分。黑板、课桌、书本、树叶、银幕、文具盒等都可以叫做物体(板书:物体)
师:(出示文具盒)这也是一个物体,一眼看去,你们先看到的是什么?
生:外面。
生:表面。
师:是的。许多物体都有它们的表面。(板书:表面)例如:黑板面,叶子的表面,书本的封面……
同学们拿出数学书,摸摸数学书的封面(教师强调正确的摸法:要用你的手掌去感受,并强调封面的面和它的周长的区别),再请学生摸一摸课桌面,很明显的我们可以分清课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要大。因此,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板书:大小),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积。(板书:面积)
师:我们说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课本封面的面积。那么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
生:就是课桌表面的面积。
师:课桌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课桌表面的面积比较大,书本封面比较小,我们就说书本表面的面积比较小。那么,原来的那一句话:课本的封面比课桌的表面小,可以怎么说呢?
生:可以说成课本封面的面积比课桌表面的面积小。
师:文具盒的表面比黑板的表面小,应该怎么说呢?
生:文具盒的面积比黑板的面积小。
师:你还能再举些例子说一说吗?
学生举例。
老师这里找来了两张图片,大家看!出示幻灯片。
3、体验平面图形的面积。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生动手,画一个学过的图形,然后告诉老师你画的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
在此过程中教学“封闭图形”这一概念,如果有的学生画出角的图形,教师借此机会让学生想一想“角”能和长方形、正方形进行比较吗,教学“围成”一词的意义。)如果学生没有画出非封闭图形,教师则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来,问:老师的这个图形能不能跟同学们画的图形来比较大小呢?引起学生质疑。
生:能。
师: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角是没有大小的,它不能和其它图形进行比较。并强调“围成”的意义。课件出示另一些图形,我们把他们叫做“封闭图形”。
师:那么,现在老师就请同学们判断一下这些图形哪些属于封闭图形呢?课件出示。小结:面积只存在于封闭图形里。
师:我们把这些封闭的图形又叫做“平面图形”。面积还可以表示成平面图形的大小。板书:平面图形的大小。(形成完整板书)
二、比较面积的大小
同学们,老师手里有两个图形,大家一起说是左边的图形面积大还是右边的图形面积大?
刚才我们比较两个物体的面积大小都是用眼睛看的,因为我们所说的两个物体的面积相差比较大,用眼睛一下看就能比较出来。我们把这种比较大小的方法叫观察法,板书:观察法。这些图形的面积可以用观察法直接比较出大小来,可有时眼睛也有欺骗我们的时候,直接观察不一定可靠,遇到两个物体的面积比较接近的时候,就很难辨别了。
教师出示两个大小相似的长方形纸,(两个长方形的宽相等,长很接近)。
师:大家看,这两个长方形,你能一眼看出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吗?
生:不能。
师:那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白色的1号和2号纸。现在我们要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比较方法呢。谁能想出办法来?
师:大家的办法真多。现在请大家把这三张纸整齐的放在课桌的左上角。
教师出示面积相似的一张长方形纸和一张正方形纸,问:现在还能用重叠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们没有一条边的长度是相同的。
师:那怎么办呢?请大家拿出另外两张彩色的纸。想想办法。
学生可能用到剪拼的办法。老师予以肯定,并用课件清楚的表示出来剪拼的过程。我们把这种方法也取个名字,叫剪拼法好不好。
师:还有其它的方法吗?也可以用老师发给大家的一个小道具哦。
学生借助方格纸,数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占了多少格。
师:对啦!如果将每个图形都划分成同样大小的小方格,那样就能说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了。我们把这种方法叫数格法。
生:方格的大小不一样。要方格的大小一样的情况下才能用数格法直接比较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