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勾股定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在数轴上无理数的表示。
(2)能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讲解与练习中进一步加深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师生共同活动,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
【教学重点】
无理数的表示
【教学难点】
正确的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
【教学方法】
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过渡】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数轴这样一个概念。现在,大家看一下这两个问题,来复习一下有关无理数与数轴的知识。
(1)数轴上表示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 ;
(2)点M在数轴上与原点相距个单位,则点M表示的实数为 。
【过渡】结合数轴的相关知识,我们能够很容易的给出答案。对于有理数而言,我们能够很轻松的在数轴上找出对应的点。但是像刚刚的与,这样的无理数,却很难去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寻找一种方法,在数轴上找到这样的点的位置。
二、新课教学
1.勾股定理
【过渡】在八年级上册的学习中,我们得到了一种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结论。寻找大家看一下思考的内容,你能通过勾股定理去证明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吗?
【过渡】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常常利用数学语言会更直观。因此,将上述结论转化为数学语言,即为:已知:如图,在Rt△ABC和Rt△A’B’C’中,∠C=∠C’=90°,AB=A’B’,AC=A’C’。求证:△ABC≌△A’B’C’。现在大家来证明一下吧。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证明过程。
【过渡】这个证明显示了勾股定理在三角形的运算或证明等过程中的应用。大家在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要能够灵活运用勾股定理。
表示无理数
【过渡】现在,我们回到课堂最开始的问题,如何在数轴上找到的点呢?既然是在勾股定理的应用,那么我们就从这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过渡】根据勾股定理,知道是两个直角边分别为2、3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因此,我们就可以在数轴上画出一个斜边长为的直角三角形。
【过渡】既然找到了的线段,我们就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绘图。
①在数轴上找到点A,使OA=3,
②过A点作直线L垂直于OA,在L上截取AB=2,
③以O为圆心,以OB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C,点C即为表示的点。
(学生练习几个不同的无理数长度的画法)
【过渡】按照这样的方法,我们就能一次画出一系列的表示无理数的点。
【知识巩固】1、如图,在Rt△ABC中,∠C=90°,D为AC上一点,且DA=DB=5,又△DAB的面积为10,那么DC的长是( B )
A.4 B.3 C.5 D.4.5
2、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点O 是底边BC上任意一点,OE、OF分别与两边垂直,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5,面积为12,则OE+OF的值为多少?
解:连接AO,如图,
∵AB=AC=5,
∴S△ABC=S△ABO+S△AOC= AB OE+ AC OF=12,
∵AB=AC,
∴ AB(OE+OF)=12,
∴OE+OF= 。
3、如图,A、B是4×5网格中的格点,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图中使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格点C有( B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4、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格点,图中已给出了两个格点A,B,按要求画△ABC:使点C在格点上,在△ABC中在有两边长为5, 。
解:
【拓展提升】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D=∠ADC=90°,AB=AD=4,CD=2,点P在四边形ABCD的边上,若点P到BD的距离为3,则点P的个数为( A )
A.2 B.3 C.4 D.5
【板书设计】
1、表示无理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勾股定理的应用的第二节内容,最主要的是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在课堂上,采用引导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如何通过勾股定理的应用画出无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并通过引申练习,加强学生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勾股定理》练习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如图,在4×4方格中作以AB为一边的Rt△ABC,要求点C也在格点上,这样的Rt△ABC能作出( )
A.2个 B.3个 C.4个 D.6个
2.如图,在△ABC中,∠B=40°,EF∥AB,∠1=50°,CE=3,EF比CF大1,则EF的长为( )
A.5 B.6 C.3 D.4
3.如图所示: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为a,则a的值是( )
A.+1 B.-1 C.-+1 D.--1
4.如图所示,△ABC的顶点A、B、C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BD⊥AC于点D,则BD的长为( )
A. B. C. D.
5.如图,在7×7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画一条线段AB=,使点A,B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设AB与网格线相交所成的锐角为α,则不同角度的α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6.如图中的螺旋形由一系列含30°的直角三角形组成,其序号依次为①、②、③、④、⑤…,则第7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
7.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格点,按要求画一个三角形:使这个三角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该三角形的面积为3,且有一边长为。
8.如图所示.从锐角三角形ABC的顶点B向对边作垂线BE.其中AE=3,AB=5,∠EBC=30°,求BC。
9.如图,在一张长方形ABCD纸张中,一边BC折叠后落在对角线BD上,点E为折痕与边CD的交点,若AB=5,BC=1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2,2).B(2,3),点P在y轴上,且三角形APB为直角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
11.(1)在右面的方格纸中,以线段AB为一边,画一个正方形;
(2)如果图中小方格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你知道(1)中画出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大吗?解释你的计算方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答案】D
【解析】
当AB是斜边时,则第三个顶点所在的位置有:C、D,E,H四个;
当AB是直角边,A是直角顶点时,第三个顶点是F点;
当AB是直角边,B是直角顶点时,第三个顶点是G.
因而共有6个满足条件的顶点.
故选D。
2.【答案】A
【解析】∵EF∥AB,
∴∠A=∠1=50°,
∴∠A+∠B=50°+40°=90°,
∴∠C=90°,
设CF=x,则EF=x+1,
根据勾股定理得:CE2+CF2=EF2,
即32+x2=(x+1)2,
解得:x=4,
∴EF=4+1=5,
故选:A。
3.【答案】B
4.【答案】A
【解析】
△ABC的面积=×BC×AE=2,
由勾股定理得,AC==,
则××BD=2,
解得BD=。故选:A。
5.【答案】C
【解析】解如图所示:
∵==5=AB,此时AB与网格线相交所成的锐角α=45°;
==5=AB,此时AB与网格线相交所成的锐角α有两个不同的角度;
∴AB与网格线相交所成的锐角α,不同角度的α有3个;
故选:C。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6.【答案】
【解析】
设第二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x
∵tan30°= ,
∴x==1×,
同理第3个直角三角形斜边长是 =×,
第4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
第7个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是××=
故答案为:。
7.【答案】面积为3,我们不妨取底边为2,高为3的一个三角形;又该三角形有一边长为,则可以看作是两直角边分别为3,1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由此我们可以在网格上画出这个图形。
8.【答案】在直角△AEB中,AE=3,AB=5,
则BE==4,
∵∠BEC=90°,∠EBC=30°,
∴BC=2CE(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直角边为斜边长的一半),
∵BC2=CE2+BE2,
∴3CE2=BE2=48,
∴CE=4,BC=8.
答:BC的长为 8。
9.【答案】因为BC折叠后落在对角线BD上,设C的对应点是F,则EF⊥BD,
△DEF是直角三角形,∠DFE=90°
因为BD是长方形ABCD的对角线,
所以BD==13,
DF=13-12=1,
设CE=x,则EF=CE=x,DE=5-x,
在△DEF中,x2+12=(5-x)2,
解得x=,
所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BDE=×13×=。
10.【答案】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AB为直角边,(1)∠ABP为直角,P1A2=P1B2+AB2,则P1的坐标(0,3),
(2)∠BAP为直角,P2B2=AB2+P2A2,则P2的坐标(0,2)。
故点P的坐标为(0,2),(0,3)。
11.【答案】(1)过AB分别作ADABBCAB,并且使得AD=BC=AB,连接CD,
则正方形ABCD为题目要求的正方形.
(2)图中小方格为1cm,
则AB==,
故正方形ABCD的面积S=AB2=53。
答:正方形面积为5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9张PPT)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17.1 勾股定理
导入新课
(1)数轴上表示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 ;
(2)点M在数轴上与原点相距个单位,则点M表示的实数为 。
你能在数轴上找到这两个点吗?
新课学习
勾股定理的应用
利用勾股定理证明: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应用四:结论证明
已知:如图,在Rt△ABC和Rt△A’B’C’
中,∠C=∠C’=90°,AB=A’B’,AC=A’C’。
求证:△ABC≌△A’B’C’。
BC2=_ _______,B'C'2 =__ ___ __ ___.
证明:在Rt△ABC和Rt△A‘B’C‘中,∠C=∠C'=90°,根据勾
股定理,得
新课学习
AB2-AC2
A’B’2-A’C’2
AB=A’B’
AC=A’C’
AB=A'B'
AC=A'C'
BC=B'C'
△ABC
△A'B'C'
又∵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BC= B'C'
在△ABC和△A'B'C'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SSS)
知识巩固
1.如图,在Rt△ABC中,∠C=90°,D为AC上一点,且DA=DB=5,又△DAB的面积为10,那么DC的长是( )
A.4 B.3 C.5 D.4.5
分析:根据Rt△ABC中,∠C=90°,可证BC是△DAB的高,然后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BC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DC的长
B
知识巩固
解析:∵在Rt△ABC中,∠C=90°,
∴BC⊥AC,即BC是△DAB的高,
∵△DAB的面积为10,DA=5,
∴DA BC=10,
∴BC=4,
∴CD ===3。
故选B。
知识巩固
2.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点O 是底边BC上任意一点,OE、OF分别与两边垂直,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5,面积为12,则OE+OF的值为多少?
分析:连接AO,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AB OE+ AC OF=1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而求得OE+OF的值。
知识巩固
解析:连接AO,如图,
∵AB=AC=5,
∴S△ABC=S△ABO+S△AOC= AB OE+ AC OF=12,
∵AB=AC,
∴ AB(OE+OF)=12,
∴OE+OF=
新课学习
应用四:表示无理数
探究:数轴上的点有的表示有理数,有的表示无理数,你能在数轴上画出表示的点吗?
思考:两个直角边分别为2、3的直角三角形,其斜边长为 。
2
3
?
新课学习
①在数轴上找到点A,使OA=3,
0
1
2
3
4
A
B
C
②过A点作直线L垂直于OA,在L上截取AB=2,
③以O为圆心,以OB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C,点C即为表示的点.
新课学习
利用勾股定理,可以作出长为 、 、 …的线段。按同样的方法,可以在数轴上画出表示 、 、 的点.
O
3
知识巩固
3.如图,A、B是4×5网格中的格点,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图中使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格点C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找出以AB为腰和以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即可。
B
知识巩固
解析:∵A、B是4×5网格中的格点,
∴AB== ,
同理可得,AC=BD=AC= ,
∴所求三角形有:△ABD,△ABC,△ABE。
故选B。
知识巩固
4.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格点,图中已给出了两个格点A,B,按要求画△ABC:使点C在格点上,在△ABC中在有两边长为5, 。
知识巩固
解:直角边长是3和4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5,直角边长是1和4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依此可得所求三角形。
课堂小结
1、表示无理数
利用勾股定理的知识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
拓展提升
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D=∠ADC=90°,AB=AD=4,CD=2,点P在四边形ABCD的边上,若点P到BD的距离为3,则点P的个数为( )
A.2 B.3 C.4 D.5
分析:首先作出AB、AD边上的点P(点A)到BD的垂线段AE,即点P到BD的最长距离,作出BC、CD的点P(点C)到BD的垂线段CF,即点P到BD的最长距离,由已知计算出AE、CF的长与3比较得出答案。
A
拓展提升
解析:过点A作AE⊥BD于E,过点C作CF⊥BD于F,
∵∠BAD=∠ADC=90°,AB=AD=4 ,CD=2 ,
∴∠ABD=∠ADB=45°,
∴∠CDF=90°-∠ADB=45°,
∵sin∠ABD=,
∴AE=AB sin∠ABD=4 sin45°=4>3,
CF=CD═2<3,所以在AB和AD边上有符合P到BD的距离为3的点2个,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