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景阳冈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 景阳冈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20 21:0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2.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3.体会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美。
重点难点
1.领悟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2.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武松在此情节中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1] 20
 景 阳 冈
[2] 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离县城还远。正是晌午时候,武松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家酒店,门前挑着一面旗,上头写着五个字:“三碗不过冈”。
段导读:第1自然段写武松来到“三碗不过冈”酒店。
武松走进店里坐下,把哨棒靠在一边,叫道:“主人家,快拿酒来吃。” [3] [①武松的话表明了什么 ]只见店家拿了三只碗,一双筷子,一盘熟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了一碗酒。武松拿起碗来一饮而尽,叫道:“这酒真有气力!主人家,有饱肚的拿些来吃。”店家道:“只有熟牛肉。”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店家切了二斤熟牛肉,装了一大盘子,拿来放在武松面前,再筛一碗酒。武松吃了道:“好酒!”店家又筛了一碗。
[4] 段导读:第2自然段写武松吃了三碗酒。
恰好吃了三碗酒,店家再也不来筛了。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 ”店家道:“客官,要肉就添来。”武松道:“酒也要,肉也再切些来。”店家道:“肉就添来,酒却不添了。”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店家道:“客官,你应该看见,我门前旗上明明写着‘三碗不过冈’。”武松道:“怎么叫做‘三碗不过冈’ ”店家道:“我家的酒虽然是村里的酒,可是比得上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叫做‘三碗不过冈’。过往客人 [5] 都知道,只吃三碗,就不再问。”武松笑道:“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②武松的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店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做‘出门倒’。初入口时只觉得好吃,一会儿就醉倒了。”武松从身边拿出些银子来,叫道:“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6] [③武松的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 ]
段导读:第3自然段写武松与店家的对话,武松执意要喝酒。
店家无奈,只好又给武松筛酒。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吃完了,提着哨棒就走。店家赶出来叫道:“客官哪里去 ”武松站住了问道:“叫我做什么,我又不少你酒钱!”店家叫道:“我是好意,你回来看看这抄下来的官府的榜文。”武松道:“什么榜文 ”店家道:“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天晚了出来伤人,已经伤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官府限期叫猎户去捉。冈下路口都有榜文,教往来客人结伙成队趁午间过冈,其余时候不许过冈。单身客人一定要结伴才能过冈。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 [7] [④这个句式强调了什么 ]不如就在我家歇了,等明日凑了三二十人,一齐好过冈。”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店家道:“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 [8] 进来看官府的榜文。”武松道:“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钱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 ”[⑤两个“不怕”表现了什么 ]店家道:“我是一片好心,你反当做恶意。你不相信我,请你自己走吧!”一面说一面摇着头,走进店里去了。
段导读:第4自然段写武松把店家的好心当成恶意,决意上冈。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武松提了哨棒,大踏步走上景阳冈来。大约走了四五里路,来到冈下,看见一棵大树,树干上刮去了皮,一片白,上面写着两行字。武松抬头看时,上面写道:“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⑥武松的笑说明了什么 ] [9] 武松拖着哨棒走上冈来。这时天快晚了,一轮红日慢慢地落下山去。
段导读:第5自然段写武松不相信树上的字,拖着哨棒走上冈来。
武松趁着酒兴,只管走上冈来。不到半里路,看见一座破烂的山神庙。走到庙前,看见庙门上贴着一张榜文,上面盖着官府的印信。武松读了才知道真的有虎。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10] [⑦武松的心理表现出了什么 ]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武松一面走,一面把毡笠儿掀在脊梁上,把哨棒插在腰间。回头一看,红日渐渐地坠下去了。
段导读:第6自然段写武松上冈,见到榜文,方知真有虎,但仍然执意上冈。
这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天容易黑。武松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段导读:第7自然段写武松上冈时的心理感受。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写武松上冈,见到榜文,方知真有虎,仍决定上冈。
武松走了一程,酒力发作, [11] 热起来了,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敞开,踉踉跄跄,奔过乱树林来。[⑧为什么“踉踉跄跄” ]见一块光滑的大青石,武松把哨棒靠在一边,躺下来想睡一觉。忽然起了一阵狂风。那一阵风过了,只听见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⑨写狂风的作用是什么 ]
段导读:第8自然段写武松刚想睡一觉,老虎出现。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 [12] [⑩作者是怎样写老虎扑来的 ]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闪”改为“躲”如何 ]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这一段精彩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
段导读:第9自然段写老虎抓人,武松沉着应战。
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那只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 [13] [“抡”和“劈”表现了什么 ]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段导读:第10自然段写武松反击老虎,却没打着。
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 [14] 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这一段是怎样具体写武松打虎的 ]
段导读:第11自然段具体写了武松打虎的过程。
武松放了手,去树边找那条打折的哨棒,只怕大虫不死,用棒子又打了一回,眼看那大虫气儿都没了,才丢开哨棒。武松心里想道:“我就把这只死大虫拖下冈去。”就血泊里用双手来提,哪里提得动!原来武松使尽了气力,手脚都酥软了。 [15]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
段导读:第12自然段写武松打虎用尽了平生气力。
  第三部分(第8~12自然段):写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武松回到青石上坐了半歇,想道:“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还是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武松在石头边找到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挨下冈来。[“挨”换成“走”可以吗 ]
  第四部分(第13自然段):写武松打死老虎后,挨下山冈。
1.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的录音带。
2.投影片。
一 以歌曲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1.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由电视剧主题歌导出名著《水浒传》。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3.你们了解《水浒传》吗 认识武松吗 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全班交流。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4.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出示投影。)
  (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2)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 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5.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
(1)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2)通过抓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 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由于课文中一些语句的意思和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应适当作一些提示。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儿;“筛了一碗酒”——倒了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不停地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3.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三 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学习汇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 找出相关段落。(课文的第8~12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第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第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第13自然段写武松打死老虎后,挨下山冈。)
2.抽查,小组内读“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你读后有什么感受
(1)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虎这一情节中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突遇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他的对策是闪:“闪在青石旁边”“闪在大虫背后”“又闪在一边”……)
这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老虎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里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是凸显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武艺过人的高大形象。
(2)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
①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还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能读出武松的性格特点来就怎么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②谁愿意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老师适时指导。)
③比比谁最能读出武松的气势来。
4.“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 前面的内容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5.分别通过武松的语言、心理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
(1)通过描写武松的语言,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
①“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的倔强、豪爽的性格。)
②“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体会到武松的勇敢。)
③“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体会出武松的勇敢。)
(2)通过描写武松的心理,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
“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真实可信。)
(3)小结:这些内容看似与打虎无关,实际上与打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6.在这些描写里,武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豪爽、神勇、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
)
四 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本篇课文是根据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改编的,你能说说对《水浒传》的初步印象吗
2.小结:《水浒传》写了108个梁山好汉,有很多章节描写了武松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又有什么特点呢 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五 课外拓展
1.阅读《水浒传》。
2.了解《水浒传》中的某一个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1.在上课之前,可以先播放一段武松打虎的视频,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在让学生读课文的时候,可以让他们留意描写武松打虎动作的词语和描写武松语言、心理和神态的句子。通过这些词语和句子体会武松的豪放、倔强、勇敢、机敏的英雄形象。
  景 阳 冈
           施耐庵《水浒传》
(一)喝酒  (语言)
(二)上冈  (心理)  豪放无畏
(三)打虎  (动作)  机智勇敢
(四)下冈
1.作者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平事迹不详。其人不见正史,稗史野闻中各说纷纭,地下挖掘也仅提供曲证,因此有人称为“谜”。然而,一部旷世巨著《水浒传》的问世,振聋发聩,影响深广。20世纪20年代以后,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一些有关材料,如《施耐庵墓志》《施耐庵传》。《墓志》说他生于1296年,死于1370年,曾中进士,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乡,从事著述。由于材料相互矛盾之处不少,这些材料的真伪,学术界一直未有定论。
2.《水浒》简介。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的作者说法不一,有说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合作,现在大都认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最后以悲剧结局。它反映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起义英雄的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特别是对一些出身下层社会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他们受剥削压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强,为了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些朝廷的叛逆,所谓“不赦”的罪人,个个可敬可爱,光辉动人。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各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章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语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
3.景阳冈简介。
景阳冈位于山东阳谷城东南景阳冈村,为《水浒传》描述的武松打虎地,也是大型龙山文化遗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浒旅游线上的重要景点。据史书记载,这一带沙丘起伏,莽草无涯,古木参天,野兽出没,有九岭十八垌堆之称。北宋末年,武松回家探兄,途经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为民除害,传为千古佳话。景阳冈因而名扬天下。
4.武松简介。
武松,《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行者。因为排行第二,又名武二。武松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武松自小习武,武艺高强,性格急侠好义。一次醉酒后,在阳谷县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因此被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武松兄长武大郎是一个侏儒,其美貌妻子潘金莲试图勾引武松,被拒绝,后被当地富户西门庆勾引,奸情败露后,两人毒死了武大郎。为报仇,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因此获罪被流放孟州。在孟州,武松受到施恩的照顾,为报恩,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武松也因此遭到蒋门神勾结官府的暗算,被迫大开杀戒。在逃亡过程中,得张青、孙二娘夫妇帮助,假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武松投奔二龙山后成为该支“义军”的三位主要头领之一,后归依梁山。
^1
知识点详解

^2
  
^3
  ①这句话表明武松腹中饥渴,急于充饥。也可以看出武松性格的豪放。
^4
^5
  ②重点句解析:这两句话是武松对店家说的,虽然与打虎没有直接关系,但写出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也为他喝醉酒后仍能打死老虎埋下伏笔。
^6
  ③从开始的“笑道”到后来的“别胡说”,说明武松已经不耐烦店家的劝说,执意喝酒。
^7
  ④这是一个反问句,强调过冈的危险。
^8
  ⑤一连两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性格为下文他勇猛打虎的行为作了铺垫。
^9
  ⑥武松的笑是对店家嘲讽的笑,是自信的笑。
^10
  ⑦这一句对武松的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这时的武松已经知道冈上有虎,心里也有一点儿怕。但武松毕竟是英雄好汉,也出于自尊心和面子,他不愿下冈。“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武松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勇气,充分体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无畏的英雄气概。
^11
  ⑧“踉踉跄跄”说明武松已喝醉了。  ⑨狂风衬托出老虎来势凶猛。  ⑩作者用动作描写,“按”“扑”“蹿”突出老虎的迅猛。
^12
  “闪”不能换成“躲”,因为“闪”是主动地躲过,而“躲”则显得被动。  精彩句解析:这一段描写运用了大量写动作的词语。“扑”“掀”“剪”是老虎进攻的三招,这些动作把老虎的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显露无遗。老虎抓人三招,武松沉着应战“三闪”,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从这里可以体现出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13
  这是武松打虎的动作,写出了武松的勇猛和英雄气概。
^14
  用了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揪、按、踢、提、打”等,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神采飞扬。这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显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15
  这句话说明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人虎相搏后,武松已经筋疲力尽了,疲劳了,困倦了。  难句解析:一个“挨”字形象地写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筋疲力尽、手脚酸软的状态,而“走”则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