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人物描写一组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人物描写一组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20 21:0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悟人物形象。2.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重点难点
1.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2.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
教学课时
  三课时。
[1]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要不——摔跤。”
“是吗 ”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 [2] 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①几个动词说明了什么 ]
段导读:小嘎子先提出摔跤,胖墩儿爽快地答应了。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3] [②从小嘎子摔跤方式的选择可以看出什么 ]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qiān)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4] [③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嘎子的什么特点 ]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 [5] [④从摔跤可以看出小嘎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段导读:具体描写了二人摔跤的情形。
[6] 临死前的严监生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 [7] 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①严监生为什么要伸出指头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8]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②“狠狠摇了几摇”说明什么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 [9] 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③临死前还惦记这点儿小事,表明了什么 ]
段导读:写严监生临咽气前因两茎灯草而放心不下,直到挑掉了一根才一命呜呼。
[10]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11] [①人还没有来到,话就来了,表明了说话者怎样的性格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12] [②从来的声势可以看出什么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 [13] 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镂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③从来者的衣着描写可以体现出什么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14] [④从外貌描写可以看出来者的什么特点 ]
段导读:对王熙凤外貌的正面描写,表现了她尊贵又俗气、美丽又刁钻的特点。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段导读:侧面写出王熙凤放纵的性格。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 [15] 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⑤王熙凤这样夸奖黛玉的目的是什么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 [16] 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⑥“忙转悲为喜”,表情转眼间有了这么大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 可也上过学 现吃什么药 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段导读:通过对王熙凤言行的描写,表现了她逢场作戏、阿谀奉承的性格。
1.
学习《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3.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
有关《小兵张嘎》的文学、影像资料。
一 紧扣主题,谈话导入
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勇武过人的武松……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久久难忘。这一个单元,我们要继续认识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去认识两位很有特点的新朋友。(齐读课文题目,注意“嘎”读ɡǎ。)
二 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1.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学生自读。)
2.指名读。结合正音。
  精神抖擞(sǒu) 裆(dānɡ) 挠(náo) 拽(zhuài)
  3.说说课文中的小嘎子和胖墩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 
读懂课文,再现形象
1.认真地读课文,
把每个词、每句话都读明白。然后找两位同学,试着把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的情景表演出来。(学生读书、表演。)
2.其他同学当导演,在底下仔细观看,对照课文的词句,看看他们是不是准确地把两个人物的每一个动作和摔跤的经过都表演出来了。
3.“演员”演戏,“导演”说戏。“演员”表演结束,及时组织“导演”评价指导,指出表演准确和不准确的地方。如果有指导和评价不到位的地方,老师要提醒“导演”。需要特别注意下面这些地方:“演员”是否表演了出来 是否有遗漏 “导演”的指导评价是否到位
  (1)“是吗 ”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
  注意小胖墩儿爽快、无所畏惧的语气,“跳”“退”“闪”(快速转身)的动作和“叉腰”的站立姿势。
  (2)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
  注意“虎势儿一站”表现出的谁也不服谁、谁也不怕谁的情态。
  (3)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注意小嘎子的“精神抖擞”“蹦来蹦去”“下冷绊子(突然伸脚绊)”的神情和动作,小胖墩儿“塌着腰(凹着腰)”“合了裆(合并两腿)”“鼓着眼珠子”的动作。
  (4)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注意“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推拉拽顶”“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趁势往旁侧里一推”的动作。如果“演员”表演存在较多缺漏或不到位的地方,应要求他们根据“导演”的评价指导再次比较准确地表演一次。
四 深读课文,感悟形象
1.通过刚才两位同学的表演,小嘎子和胖墩儿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现在,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感受这两个人物。
2.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3.通过刚才精彩的表演和现在会心的朗读,小嘎子和胖墩儿的形象一定活生生地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了。那么,小嘎子和胖墩儿到底是怎样的人呢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你认为合适的词语:
               的小嘎子
               的胖墩儿
(关于小嘎子,可以填上聪明、活泼、调皮、顽皮、灵活等词语;关于胖墩儿,可以填上沉稳、憨厚、诚实、老实等。)
4.你是喜欢小嘎子,还是喜欢胖墩儿
5.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笔,塑造了两个个性鲜明、天真可爱的人物。小嘎子活泼、调皮,胖墩儿沉稳、憨厚。只要读过这段文字,相信你对这两个人物就会过目不忘。那么,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刻画这两个人物的形象的呢 用这样的方法又有什么作用呢 (作者主要采用描写动作的方法,准确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也兼用描写语言的方法,生动地刻画了两个人物的不同特点。运用这样的方法,就使读者好像看到了人物的动作,听到了人物的语言,整个人物的形象仿佛就站在我们的面前,栩栩如生。)
五 布置拓展性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节选自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家徐光耀先生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这部小说在20世纪60年代曾经改编成同名电影,影响了几代人。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在课外阅读《小兵张嘎》这部小说或观看影片。
  1.这节课的教学,可采用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后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按座位分成三个大组,分别自主学习小嘎子和胖墩儿这两个人物,然后在班上汇报交流。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收到良好的效果。
2.让每组同学在课文中找出印象深刻的人物描写来读一读,通过这种方式为本小组积分,最后根据分数评出优胜。通过合作与竞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得到显著提高。
1.
学习《临死前的严监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悟人物形象。
3.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儒林外史》原著,吴敬梓的资料。
一 课前介绍,阅读铺垫
《临死前的严监生》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去世不久,他的家庭就遭遇变故。他不追求功名,在当时很难被社会所容纳,但却使他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下层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也为他熟悉下层民众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吴敬梓的写作目的也就从个人恩怨的小圈子中转向对社会的不满与批判上。1736年前后,他开始了《儒林外史》的创作。这部小说描绘了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封建社会极端腐朽和将要崩溃的趋势,也描绘了我国封建社会中市民的心态及在名利驱使下的各种各样的人。他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尤其对一个有钱人严监生临死前的描写与心灵的刻画,成为“千古绝唱”,被世人津津乐道。
二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这篇课文的生字并不多,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练习,一定能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读课文。)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朗读。
3.检查读书效果。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朗读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随时正音。
  严监(jiàn)生 诸亲六眷(juàn) 两茎(jīng)
  4.自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谁,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学生自读思考。
6.交流对人物的初步感受。
三 纵向联系,感悟“吝啬”
  出示语段: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摇了两三摇。
  1.读了这三句话,你能想到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 (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夕……)
2.听老师把这三句话读一遍,大家评评老师读得怎么样。(老师故意读漏“总”字。)
3.学生评读,由“总”字让学生体会严监生垂死挣扎的时间之长,从而引发讨论:病情恶化到这种程度,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他在想什么 (让学生揣摩人物的内心,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的训练。)
4.这三句话中,有几个关于严监生动作的描写 画出来。
5.从这几个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两茎灯草,竟然让临死前的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两茎灯草在他的心中是这么的重要,可见他是多么吝啬。)
6.在听了大侄子的话后,他有怎样的举动 (把头摇了两三摇)如果换成“摇了摇”,可以吗 说说你的见解。(让学生体会严监生此时的焦急。)
7.此时的严监生又会怎样想呢
8.练习朗读,学生评读。
9.在文章中,像刚才提到的动作描写还有几处 找出来。
10.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
  与大侄子的交流伸着两个指头把头摇了两三摇与二侄子的交流越发指得紧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与奶妈的交流那手只是指着不动把眼闭着摇头与赵氏的交流点一点头把手垂下
  11.从这些动作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焦急的加剧与吝啬。)
12.体会人物的心理,练习朗读,要读出心理的变化。
四 课后作业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阅读《守财奴》中描写老葛朗台临死前的片段。
  1.多音字的学习,教师不应该只是把多音字不同的读音告诉学生,而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要引导让学生结合课文的环境来学习多音字。
2.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1.学习《“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悟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有关《红楼梦》的资料,有关贾母和王熙凤的资料。
一 课前介绍,交流资料
1.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塑造了几百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贾家荣、宁两府的兴衰败落,表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文章,就是节选自这部古典文学名著。
2.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3.老师补充:《红楼梦》写的是一个大家族。这个家族的祖先曾随皇帝出征,兄弟二人都受封国公爵位。哥哥贾演被封为宁国公,弟弟贾源被封为荣国公,两家府第相连,就叫做宁国府和荣国府。到《红楼梦》开篇时,第一代人贾演、贾源,第二代人贾代化、贾代善都已过世,只有贾代善的妻子(贾母)还在。贾母如今虽因年事已高,把家政交给二儿媳王夫人和孙媳妇王熙凤主持,自己只带着孙儿辈寻开心,享清福,但在宁荣二府中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叫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叫贾敏。贾敏嫁给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林黛玉。林黛玉的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想到黛玉年纪小,没有人照顾,就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本文介绍的就是林黛玉初进贾府,王熙凤与其见面的情景。
二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1)读书要细心,读不通的地方要多读几遍,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2)遇到不理解的生词可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实在不理解的,画出来讨论。
(3)将感受深刻的句子或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要求把课文读准读顺。老师随机纠错,并适当解答同学们的有关疑问。
3.再读课文,思考: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三 深入读文,探究性格
导语:王熙凤是贾母的大儿子贾赦的儿子贾琏的妻子,贾母二儿子贾政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那么,王熙凤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画出描写她语言、外貌、动作的句子,仔细体会她的性格特点。
(以下教学分三块,分别从外貌、语言、动作三方面去分析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有序进行。在每一块的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出同类描写,进行分析比较,体会描写方法的作用,以便掌握描写方法。)
1.外貌描写——美丽。
(1)同学们先读读外貌描写的文字,再看课本中的插图,指出谁是王熙凤。
(2)为什么要描写王熙凤的外貌 (因为这个人的打扮与其他姑娘不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特征进行描写。指导学生在描写人物外貌时要抓住特征。)
(3)指导学生朗读。
2.语言描写——放纵、逢迎。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有“语言学家”之称,下面我们就来领略一下她的说话艺术。
  (1)“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①这里“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王熙凤又给林黛玉留下了什么印象 (放诞无礼。)
③出示:“这些人个个……放诞无礼。”“敛声屏气”是什么意思 (停止说话,屏住呼吸。)“个个敛声屏气”说明当时的气氛怎样 (气氛很严肃。)
④这样的气氛下,王熙凤竟说说笑笑地进场,足见其性格放纵,不拘小节。难怪贾母称她为“凤辣子”。
  (2)“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①“真”去掉有什么不同 (说明之前曾怀疑过,流露出对黛玉美貌的惊叹。)
②从“才”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有相见恨晚之意。)
③你能明白“凤辣子”说的“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这句话的意思吗 (她讲话时,周围人物除了林黛玉,还有和林黛玉同辈的迎春、探春、惜春众姐妹,还有众姐妹的母亲邢、王二夫人。如果她竭力赞美林黛玉,把黛玉捧上了天,那岂不冷落了贾府众人 而她这样表达,既高度赞美了林黛玉,又把“三春”摆在恰当的位置上,而不至于顾此失彼。看来她还是个心理学家、人际关系专家,深谙如何掌握住人际关系的平衡。她的良苦心机,她的八面玲珑,由此可见一斑。)
④最后“凤辣子”为什么又转喜为悲,说“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因为这个“心理学家”知道,姑妈去世不久,贾母痛失爱女,心里必定悲痛万分。她估计几句高兴的见面话之后,贾母该开始悲伤了,自己可不能只顾高兴,于是就抢在前头,转喜为悲。)
  (3)“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该打该打。”
  ①过渡:“凤辣子”因为“来迟了”,并不知道在此之前贾母已一次“大哭”,一次“呜咽”,此时“方略略止住”。因而贾母听了此话,不是“哭道”,而是“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还要她“快再休提前话”。这可要让这位“心理学家”难堪了。可她并不慌张,并没有露出马脚,而是“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真是一个天才的表演家!
②“凤辣子”是真的忘了老祖宗了吗 引导学生联系贾母的地位想一想。(当然不是,恰恰相反,她一心都在老祖宗身上,唯老祖宗是从呢。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
  (4)“妹妹几岁了 可也上过学……也只管告诉我。”
  ①如果你是林黛玉,听了这话,你觉得王熙凤是个怎样的人物 (一是热情,在贾母面前向林黛玉大献殷勤;二是炫耀身份,与林黛玉虽属同辈,口气却极像一个主人在对一个怯生生的孩子说话。)
②练习朗读王熙凤的所有语言,表现其性格特点。
3.动作描写——圆滑。
(1)让学生找出有关王熙凤的动作描写。
(2)从“携、送、拭”这些动作的描写中,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把这些动作加进刚才的对话中,再读一读。
(4)小组练习后再表演。
四 布置作业
有条件的同学,课外阅读《红楼梦》的有关章节。
  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可让学生挑选身边的同学或老师,抓住他的性格特点进行片段描写,最后让大家来猜猜他写的是谁,评选出“最佳表达奖”和“最佳观察奖”。
2.在分析王熙凤的形象时,应避免忽略贾母和黛玉对王熙凤的侧面烘托作用,而只是从正面对王熙凤进行分析。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小嘎子    胖墩儿
↙      ↘
活泼 调皮    沉稳 憨厚
↘      ↙
栩栩如生
临死前的严监生→
守财奴
   ↙     ↘
   两个指头    两茎灯草
   ↘     ↙
   淋漓尽致
   入木三分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凤辣子
(察言观色 机变逢迎)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胖墩儿(dūn)  抖擞(sǒu)
裤裆(dāng)   
破绽(zhàn)
揩油(kāi)   
携带(xié)
嫡亲(dí)   
风骚(sāo)
2.
修改病句。
(1)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2)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证了。
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就有保证了。 
3.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露陷儿 能耐 发怔 喝采
裤裆  结帐 惊怵 营造
横冲直撞 眼刁耳尖
享有盛誉 褒砭不一
①馅 ②彩 ③账 ④贬
4.
给下面的这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 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1.作者简介。
徐光耀,中国当代作家、电影编剧家。生于1925年8月,河北雄县人。1947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1953年毕业于中央文学讲习所。1983年~1996年任河北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5年起,做随军记者和军报编辑。1947年在解放区《冀中导报》发表短篇小说《周玉章》。1950年出版长篇小说《平原烈火》。1958年,创作中篇小说和电影剧本《小兵张嘎》。新时期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数明和莺花》《望日莲》和中篇小说《冷暖灾星》,另有剧本拍摄成影片的共三部:《新兵马强》《望日莲》《乡亲们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及同名电影1980年分别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创作一等奖,2000年出版的个人回忆录《昨夜西风凋碧树》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2.如何写好人物的神态
需要注意如下几点:①要注意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比如笑,“微笑”是反映发自内心的喜悦;“歪着嘴笑”是表示心怀鬼胎,不怀好意;“张大嘴哈哈大笑”既表现人物豪爽的性格,也表现笑得痛快。可见只有观察清楚各种神态的特点,才能在描写神态中反映不同的意义。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在同一场合的神态往往是不一样的。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人,由于思想性格不同,对待同一件事,他们的神态也常常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碰到不同的情况时,他的神态也会不一样。②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不能离开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需要,为写神态而写神态。③在人物行为或语言叙述中要把行动和语言描写相结合,加强文章的表现力。
3.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他出身于仕宦名门,小时候受到良好教育,对文学创作表现出特别的天赋。及至成年,因为随父亲到各处做官而有机会获得包括官场内幕的大量见识。吴敬梓22岁时,父亲去世,家族内部因为财产和权力而展开了激烈的争斗。经历了这场变故,吴敬梓既无心做官,对虚伪的人际关系又深感厌恶,无意进取功名。安徽巡抚推荐他应博学鸿词考试,他竟装病不去。他不善持家,遇贫即施,家产卖尽,直至1754年53岁去世时,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不过,确立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大约用了他近20年时间,直到49岁时才完成。
4.《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儒林外史》以写实方法讥讽世态人心,虽然行文不乏对比、夸张甚至荒诞,而情节的展开又是冷静、平实,极具分寸感的,不时穿插若干谐趣戏笔,从中引发的却是酸涩与悲凉。周进受辱、范进中举、马二先生痴迷举业的刻画莫不如此。吴敬梓在讽刺艺术上最大的成就,就是塑造了严监生这个守财奴的典型。这也是《儒林外史》对世界文学的重要贡献。这个集中了人类弱点同时又浸透了民族劣根性的我国古典文学的独特典型,完全能够与莎士比亚的夏洛克、莫里哀的阿巴公、巴尔扎克的葛朗台等举世闻名的吝啬鬼形象比肩。
5.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满洲正白旗包衣(奴仆)。自曾祖父起,三代任江宁织造,其祖父曹寅尤为康熙帝所信用。雍正初年,在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牵连下,曹雪芹家受到重大打击,其父免职,产业被抄,遂随家迁居北京。他早年经历了一段封建大官僚地主家庭的繁华生活,后因家道衰落,趋于艰困。晚期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年未及五十。性情高傲,嗜酒健谈。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艺术才能。他生活在我国已有资本主义生产萌芽的封建末期,在其后期又有机会接触到下层人民,因而对当时社会阶级斗争和思想斗争有较具体的感受,看到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凶残和内部的分崩离析。曾以十年时间,从事《石头记》(即《红楼梦》)的创作。书中通过一个贵族官僚大家庭的盛衰历史的描写,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形象,对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进行了深刻的解剖和批判,并热情地歌颂了具有异端思想的男女青年,成为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但其中也反映了作者为封建制度“补天”的幻想和找不到出路的悲观情绪。据称先后曾增删五次,但未成全书而卒;今流行本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6.金陵十二钗简介。
金陵十二钗分别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
下面只介绍其中的几个。
(1)金陵十二钗之林黛玉。
林如海与贾敏的女儿,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官道路,她蔑视功名权贵,当宝玉把北静王所赠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她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贾母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
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个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两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她是《红楼梦》读者心目中的一位圣洁、美丽的爱神。
林黛玉,形容娇美,聪明绝顶,坚贞纯情,才华横溢,并具有诗人的气质和独特的悲剧性格。而她叛逆的悲剧性格,则是她生命的主旋律。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林黛玉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那样城府甚深,八面玲珑,取悦于人;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林黛玉的精神之美,更集中更强烈地体现在她对贾宝玉的爱情之中。
(2)金陵十二钗之薛宝钗。
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谈讲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账话”。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3)金陵十二钗之王熙凤。
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并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高居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虽然贾瑞这种纨绔子弟死有余辜,但“毒设相思局”也可见其报复的残酷。“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和守备之子双双自尽。尤二姐以及其腹中的胎儿也被王熙凤以最狡诈、最狠毒的方法害死。她公然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任什么事,我说行就行!”她极度贪婪,除了索取贿赂外,还靠着迟发公费月例放债,光这一项就翻出几百甚至上千的银子的体己利钱来。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加速贾家的败落,最后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1
知识点详解

^2
  ①几个动词写出了胖墩儿摔跤前的准备动作,从中可以看出胖墩儿是经常摔跤的。
^3
  ②说明小嘎子很有心计,是个个性鲜明的孩子。
^4
  ③小嘎子利用对方的弱点,“总想使巧招”。表明小嘎子争强好胜、机敏、有心计的特点。
^5
  ④可以看出小嘎子机敏又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
^6
知识点详解

^7
  ①严监生已奄奄一息,还惦记着什么,一定是重要的事情。为后文写他舍命不舍财的吝啬鬼形象作铺垫。
^8
  ②侄子说得不对,严监生似乎要生气了。
^9
  ③这几句话通过人物语言及严监生的动作描写,塑造了一个十足的吝啬鬼形象。人都快要死了,不挂念亲人,却只挂念小油灯里多用一根灯芯。真是又可气又可笑!
^10
知识点详解

^11
  ①表明说话者张张扬扬的性格,从中可以看出她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
^12
  ②可以看出来者身份特殊,与众不同。
^13
  ③通过与众不同的衣着描写,体现出来者身份的特殊,以及其对虚荣的追求。
^14
  ④可以看出来者是一个性格泼辣、多变,举止轻佻,威严不露,难以捉摸的人。
^15
  ⑤王熙凤逢场作戏,善于阿谀奉承,做表面文章,明为称赞林黛玉,暗里投合了贾母的心意。这是极富个性化的语言。
^16
  ⑥说明了王熙凤的圆滑和逢场作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