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2-20 21:5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2.“若鸦片一日未绝,则本大臣一日不回”,诗句中的“本大臣”是(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关天培
D.邓世昌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是(  )
A.1840年
B.1841年
C.1842年
D.1895年
4.《马关条约》内容中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条款是(  )
A.割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
B.赔款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5.历史遗迹能够让我们回味历史,读懂历史。圆明园遗迹反映的是(  )
A.甲午战争的耻辱
B.英法联军的暴行
C.八国联军的暴行
D.俄国侵华的罪证
6.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下列斗争能体现这一双重斗争性的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郑成功收复台湾
7.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
B.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D.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8.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这则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哪个条约签订之后的状况(  )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9.1898年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的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他们所说的皇上是(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同治帝
10.下列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
②维新变法
③民主共和
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11.1919年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和约》时,中国代表没有签字,这是因为中国爆发了(  )
A.新文化运动
B.十月革命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1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定为每年8月1日,这主要是为了纪念一次著名的起义.这次起义是(  )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13.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而奠定了基础的是(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
C.遵义会议
D.红军长征
14.标志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开始和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B.西安事变
七七事变
C.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D.七七事变
九一八事变
15.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使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
B.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C.从中国全民族利益出发
D.缓和国民党内部矛盾
16.李宗仁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说,他一生指挥的最值得自豪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重大的胜利。这场战役是指(  )
A.枣宜会战
B.长沙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豫湘桂战役
17.1944年,中国军队对日军发起了局部反攻,标志中国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局部反攻开始的战役是(  )
A.枣宜会战
B.长沙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湘西会战
18.中国近代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曾屡遭失败。这一局面被彻底扭转的标志是(  )
A.北伐战争胜利
B.抗日战争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渡江战役胜利
19.下面是某同学对解放战争时期重大战役的描述,其中符合辽沈战役特点的是(  )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20.突破国民党军队长江防线,占领南京,结束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1.我国化学工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被称为“世界制碱权威”(  )
A.侯德榜
B.李四光
C.冯如
D.詹天佑
22.鲁迅是民族的斗士,以笔为武器,与各种旧势力、反动势力和侵略势力作斗争。鲁迅在新文化时期创作的思想性(反孔孟之道)与文学性(提倡新文学)结合的经典著作是(  )
A.《朝花夕拾》
B.《狂人日记》
C.《阿Q正传》
D.《呐喊》
23.下列人物都是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杰出代表,其中在阶级属性上与其他三位明显不同的一位是(  )
A.魏源
B.严复
C.孙中山
D.康有为
24.19世纪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的代表企业是(  )
A.申新纺织公司
B.福新面粉厂
C.大生纱厂
D.启新洋灰公司
25.生活在100年前的中国上海人,不可能(  )
A.发电报问候亲人
B.在《申报》上看时政新闻
C.向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D.穿西装去看电影
 
二、材料题(26题20分;27题18分,共38分)
26.材料一: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
回答(1)材料中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指中国近代化中的哪一事件?
材料二: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回答:(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材料中“1901”“1911”“1921”有关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历史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
材料三:“中国梦”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核心领导力量。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国共产党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回答:
(4)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的起点是什么?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
27.毛泽东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获得了西方乃至世界的尊敬。苏联的斯大林说他是一位天才的统帅,美国的尼克松说他是战斗到最后一息的战士,加拿大的特鲁多说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领袖之一、革命造就了毛泽东,毛泽东造就了中国革命。
让我们回顾他的革命足迹,再一次领略他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一是毛泽东作为长沙代表参加中共一大。请问中共一大在哪里召开?一大规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2)请给图二配上合适的标题。
(3)长征路上哪次会议确立的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列举长征过程中显示毛泽东高超指挥艺术的军事行动一例。
(4)抗日战争中,毛泽东所领导的中国敌后抗日武装成为了抗日的中流砥柱。请列举敌后战场的著名战役一例。
(5)1945年8月,为实现国内和平,毛泽东“身系全国和平希望”“弥天大勇”在周恩来的陪同下来到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重庆谈判的结果是什么?
(6)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延安,毛泽东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指挥解放军,采用什么战术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7)在中国革命历史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历史探究题
28.每年的国庆节,天安门都会挂上孙中山和毛泽东的画像。作为中国两大政党﹣﹣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他们两人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中的对抗与合作谱写了中国近代史恢宏的篇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的学校叫什么?合作的旨在打倒列强与军阀的军事行动是什么?
(2)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基础是什么?建立了什么统一战线?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到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建立,反映中共的什么抗日方针得以实现?由此,你认为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从国共两次合作中得到怎样的认识?今天我们探究国共合作这一课题有何现实意义?
 
2016-2017学年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考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鸦片战争的影响.
【解答】对中国历史时期的分段,主要依据的是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前中国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选D.
 
2.“若鸦片一日未绝,则本大臣一日不回”,诗句中的“本大臣”是(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关天培
D.邓世昌
【考点】林则徐虎门销烟.
【分析】本题考查林则徐禁烟的知识点.
【解答】“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句话中的“本大臣”指林则徐,这句话反映了林则徐禁烟的决心和勇气.
故选A.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是(  )
A.1840年
B.1841年
C.1842年
D.1895年
【考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的签订.
【解答】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被迫与外国侵略者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就是《南京条约》.所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842年.
故选C.
 
4.《马关条约》内容中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条款是(  )
A.割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
B.赔款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考点】《马关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在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故选D.
 
5.历史遗迹能够让我们回味历史,读懂历史。圆明园遗迹反映的是(  )
A.甲午战争的耻辱
B.英法联军的暴行
C.八国联军的暴行
D.俄国侵华的罪证
【考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解答】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圆明园遗迹反映的是英法联军的暴行.
故选B.
 
6.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下列斗争能体现这一双重斗争性的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郑成功收复台湾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
【解答】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严重后果,战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为“太平军”,这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政权.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所以太平军抗击洋枪队能体现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故选C.
 
7.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
B.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D.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
【解答】材料中“台湾今已归日本”指的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割给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指的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为了给慈禧太后举办寿诞,清政府挪用了海军的军费,使得海军无力购买比较有战斗力的主力战舰,以此可以说明清政府的腐败.因而“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故选B.
 
8.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这则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哪个条约签订之后的状况(  )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考点】《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一影响.
【解答】从题干中“名存实亡、替洋人做守土官长”可看出,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统治中国的工具,这是《辛丑条约》签订的影响.
故选C.
 
9.1898年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的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他们所说的皇上是(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同治帝
【考点】戊戌变法.
【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内容.
【解答】题干关键信息是“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可知是戊戌变法.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和谕令.其中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设立中小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有利于近代文化的传播.
故选C.
 
10.下列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
②维新变法
③民主共和
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考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化探索.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与求富;戊戌变法的主张是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科学;近代化探索的先后顺序依次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故选A.
 
11.1919年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和约》时,中国代表没有签字,这是因为中国爆发了(  )
A.新文化运动
B.十月革命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考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
【分析】本题考查巴黎和会和五四运动.
【解答】巴黎和会上,英法美操纵会议,决定把“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后来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其表现是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签和约.
故选C.
 
1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定为每年8月1日,这主要是为了纪念一次著名的起义.这次起义是(  )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考点】八一南昌起义.
【分析】本题考查南昌起义.
【解答】1927年8月1日爆发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因此把建军节定在每年的8月1日.
故选B.
 
13.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而奠定了基础的是(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
C.遵义会议
D.红军长征
【考点】红军长征.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
【解答】红军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故选D.
 
14.标志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开始和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B.西安事变
七七事变
C.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D.七七事变
九一八事变
【考点】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相关内容.
【解答】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侵略中国,东北人民积极抗战,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故选C.
 
15.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使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
B.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C.从中国全民族利益出发
D.缓和国民党内部矛盾
【考点】西安事变.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最终促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故选C.
 
16.李宗仁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说,他一生指挥的最值得自豪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重大的胜利。这场战役是指(  )
A.枣宜会战
B.长沙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豫湘桂战役
【考点】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台儿庄战役.
【解答】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国民党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故选C.
 
17.1944年,中国军队对日军发起了局部反攻,标志中国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局部反攻开始的战役是(  )
A.枣宜会战
B.长沙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湘西会战
【考点】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自1944年起,中国军队对日军发起了局部反攻,标志中国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局部反攻开始的战役是湘西会战,这次战役歼灭日军3万多人.
故选D.
 
18.中国近代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曾屡遭失败。这一局面被彻底扭转的标志是(  )
A.北伐战争胜利
B.抗日战争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渡江战役胜利
【考点】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解答】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它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是中国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故选B.
 
19.下面是某同学对解放战争时期重大战役的描述,其中符合辽沈战役特点的是(  )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考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时期重大战役的特点.
【解答】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是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特点;
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是辽沈战役的特点;
C.先打两头,后取中间是平津战役的特点;
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是渡江战役的特点.
故选B.
 
20.突破国民党军队长江防线,占领南京,结束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考点】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
【分析】本题考查渡江战役的相关知识.
【解答】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故选D.
 
21.我国化学工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被称为“世界制碱权威”(  )
A.侯德榜
B.李四光
C.冯如
D.詹天佑
【考点】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
【分析】本题考查了侯德榜的突出贡献.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我国化学工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被称为“世界制碱权威”的科学家.20
世纪20
年代,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制出纯碱,并撰写了《制碱》一书,将制碱的奥秘公诸于世,打破了制碱业的垄断,他还探索出制碱的新工艺,比欧洲的制碱方法,降低成本百分之四十,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故选A.
 
22.鲁迅是民族的斗士,以笔为武器,与各种旧势力、反动势力和侵略势力作斗争。鲁迅在新文化时期创作的思想性(反孔孟之道)与文学性(提倡新文学)结合的经典著作是(  )
A.《朝花夕拾》
B.《狂人日记》
C.《阿Q正传》
D.《呐喊》
【考点】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分析】本题考查了《狂人日记》.
【解答】鲁迅在新文化时期创作的思想性(反孔孟之道)与文学性(提倡新文学)结合的经典著作是《狂人日记》.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在小说中愤怒揭露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吃人的真面目,对封建统治和封建道德进行了深刻批判.鲁迅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故选B.
 
23.下列人物都是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杰出代表,其中在阶级属性上与其他三位明显不同的一位是(  )
A.魏源
B.严复
C.孙中山
D.康有为
【考点】魏源和严复的思想主张.
【分析】本题考查魏源.
【解答】依据所学,魏源是地主阶级思想家.严复、孙中山、康有为都是资产阶级思想家.
故选A.
 
24.19世纪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的代表企业是(  )
A.申新纺织公司
B.福新面粉厂
C.大生纱厂
D.启新洋灰公司
【考点】张謇兴办实业.
【分析】本题考查张謇.
【解答】民族企业家张謇是1894年科举考试的状元,他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大生纱厂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一家较大规模的棉纺织企业.
故选C.
 
25.生活在100年前的中国上海人,不可能(  )
A.发电报问候亲人
B.在《申报》上看时政新闻
C.向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D.穿西装去看电影
【考点】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生活和社会习俗的认识.
【解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生活在100年前的上海人”,根据所学可知,1912年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法令,故C在100年前的上海不再存在.ABD反映的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与关.
故选C.
 
二、材料题(26题20分;27题18分,共38分)
26.材料一: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
回答(1)材料中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指中国近代化中的哪一事件?
材料二: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回答:(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材料中“1901”“1911”“1921”有关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历史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
材料三:“中国梦”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核心领导力量。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国共产党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回答:
(4)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的起点是什么?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
【考点】洋务运动;《辛丑条约》;戊戌变法;中共一大;八一南昌起义;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了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了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背景的相关内容.
(3)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内容.
(4)本题考查了中国革命道路和新中国的成立相关知识.
(5)本题考查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探索的特点
【解答】(1)材料一中的“维新之路”是戊戌变法,它主张通过维新变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从而使中国摆脱民族危机;“共和之路”是辛亥革命,它主张通过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摆脱民族危机.
(2)据材料二“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是因为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二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所指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是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材料二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所指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5)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1927年之后,中国逐渐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的指引下,1949年,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获得了民族独立,人民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认真分析中国的形势,当机立断,向农村进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6)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华民族的复兴,道路曲折,是无数先辈艰苦奋斗的结果;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故答案为:
(1)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2)1901﹣﹣《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辛亥革命
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
1921﹣﹣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
(3)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遭遇.
(4)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5)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人民胜利的革命道路;
起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6)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走向富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7.毛泽东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获得了西方乃至世界的尊敬。苏联的斯大林说他是一位天才的统帅,美国的尼克松说他是战斗到最后一息的战士,加拿大的特鲁多说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领袖之一、革命造就了毛泽东,毛泽东造就了中国革命。
让我们回顾他的革命足迹,再一次领略他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一是毛泽东作为长沙代表参加中共一大。请问中共一大在哪里召开?一大规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2)请给图二配上合适的标题。
(3)长征路上哪次会议确立的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列举长征过程中显示毛泽东高超指挥艺术的军事行动一例。
(4)抗日战争中,毛泽东所领导的中国敌后抗日武装成为了抗日的中流砥柱。请列举敌后战场的著名战役一例。
(5)1945年8月,为实现国内和平,毛泽东“身系全国和平希望”“弥天大勇”在周恩来的陪同下来到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重庆谈判的结果是什么?
(6)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延安,毛泽东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指挥解放军,采用什么战术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7)在中国革命历史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考点】中共一大;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百团大战;中共七大;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分析】(1)本题考查中共一大.
(2)本题考查井冈山会师.
(3)本题考查遵义会议、长征.
(4)本题考查百团大战.
(5)本题考查《双十协定》.
(6)本题考查蘑菇战术.
(7)本题考查中共七大.
【解答】(1)1921年7月23日,中共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现会议的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等13人,他们代表了全国50多名党员.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2)依据题干图二可知是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辗转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
(3)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长征途中,在毛泽东领导下红军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
(4)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等共105个团20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河北山西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5)结合所学可知,为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欺骗人民,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6)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二十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当时在陕北的红军与敌人相比,众寡悬殊,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撤离延安后,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采取蘑菇战术,进行了多次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7)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共在延安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强调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强调了群众路线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上海;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2)井冈山会师.
(3)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或巧渡金沙江.
(4)百团大战.
(5)签订《双十协定》.
(6)蘑菇战术.
(7)中共七大.
 
三、历史探究题
28.每年的国庆节,天安门都会挂上孙中山和毛泽东的画像。作为中国两大政党﹣﹣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他们两人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中的对抗与合作谱写了中国近代史恢宏的篇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的学校叫什么?合作的旨在打倒列强与军阀的军事行动是什么?
(2)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基础是什么?建立了什么统一战线?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到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建立,反映中共的什么抗日方针得以实现?由此,你认为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从国共两次合作中得到怎样的认识?今天我们探究国共合作这一课题有何现实意义?
【考点】黄埔军校的建立;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
(2)本题主要考查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基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中共抗日方针得以实现及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主要原因.
(3)本题主要考查从国共两次合作中得到的认识及今天我们探究国共合作的现实意义.
【解答】(1)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中,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1926年7月进行北伐战争,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基础是共同抗日,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在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到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建立,反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实现,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中共的全民族团结抗战.
(3)从国共两次合作中可知,国共合作,利国利民.我们探究国共合作这一课题,希望实现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故答案为:
(1)黄埔军校;北伐.
(2)共同抗日,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团结抗战.
(3)认识:国共合作,利国利民.现实意义:希望实现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2017年2月20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