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美猴王 课件+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6 美猴王 课件+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2-21 13:51:34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美 猴 王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6歌曲欣赏
《敢问路在何方》(难点)会给课文划分段落结构层次,理清故事情节,会复述美猴王的故事;理解本文语言通俗、生动、简洁、的特点。
运用教师示范,学生效仿的方法,分析美猴王的动作、语言,从而概括其艺术形象;师生合作总结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学习美猴王“不避艰险,敢说敢干”的精神,养成课外阅读文学著作的习惯。(重点)(重点)作者简介 吴承恩(约1500~约1582),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其代表作为《西游记》。相关介绍《西游记》简介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吴承恩编写而成。此书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它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最杰出的一部长篇神话小说。全书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7回)叙写孙悟空的历史,交代他被众猴拥立为王,得道成仙,大闹天宫,结果被如来佛降服在五行山下。
第二部分(8--12回)写唐僧取经的原因,包括如来佛造经,唐僧出世,魏征斩龙,唐太宗冥游,唐僧应诏出发取经。
第三部分(13—100),写取经的经过,这是全书的主体,主要写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途中战胜八十一难,终于完成任务。讲 授 新 课遂  麋鹿  石窍 喜不自胜suìmíqiàoshèng魔法记忆:一线穿珠法,如:随意诬陷人搞封建复辟(bì)可不行,得辟(pì)谣。开辟 复辟pìbìjuān( )刻 bèng( )裂
míng( )目    石jié( )
力juàn( )神pí( )  滔滔不jié( )
镌瞑迸碣倦疲竭1.开辟:
2.遂:
3.迸裂:
4.滔滔不竭:文中指开天辟地。于是。裂开并往四处飞溅。形容水流滚滚、连续不断的样子。 例句:那条大河滔滔不竭地流向远方。滔滔不竭、滔滔不绝辨析:同:都形容连续不断。异:“滔滔不竭”偏重指没有穷尽,而且多用来形容物。而“滔滔不绝”偏重指不断,而且多用来形容说话。例:滔滔不竭的长江水向东流去。他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了他这次旅游的所见所闻。5.瞑目:
6.径:
7.镌:
8.喜不自胜:
9.造化:
10.顽劣:
11.力倦神疲:闭着眼睛。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雕刻。 高兴得不能控制自己。例句:这次期中考试,他发挥得比较好,从他脸上那喜不自胜的表情,就可以猜出他一定又得到了老师的表扬。福分,福气。顽皮不顺从。 指肉体和精神上都很疲乏。例句:一个工作日下来,他被熬得力倦神疲的,倒头便睡。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讨论交流,理清情节。1、石猴是怎样来到世上的?【答案】石猴出世。“傲来国”、“花果山”、“顶上”是交代地点。 “东胜神洲”、“仙石”、“仙胞”、“石卵”、“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写石猴是天地生成。2、联系《西游记》,说出孙悟空名字演变过程。【答案】石猴——美猴王(——弼马温——齐天大圣—孙悟空——孙行者——斗战胜佛)美猴王身世美灵通 仙胎来历非凡行为美山间生活
发现洞天
领猴进洞
被拥为王识字断文
聪明灵巧
具有人的灵性语言美“我进去”——胆识超群
“……我们都进去住,省得受老天之气”——热爱自由。
“何不拜我为王”——深得众望合作探究1:美猴王 “美”在哪些方面?聪明灵巧
本领超群
有胆有识
深得众望合作探究2:美猴王有哪些性格特点?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勇敢灵巧
本领高强忽睁眼抬头观看……再看……看罢多时……左右观看。胆大心细
善于观察提议“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聪明过人
见识超群“何不拜我为王。深得众望三位一体猴和山间其他孽类友好相处,和它们“为伴”、“为群”、“夜宿”、“朝游”。众猴进洞时和进洞后的种种表现都是紧扣猴子的特性写的,把顽劣的猴性写得神态毕肖。神石猴是天地生成。人石猴“跳”出来,应声“高”叫“我进去!我进去!”这说明他胆大超群,不同一般。合作探究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怎样理解?石猴一出生“却会行走跳跃”,寻找食物。称王后,石猴正名为“美猴王”,众猴礼拜,俨然一个独立的“猴类社会”,这些事都带有明显的人类社会属。生物性美猴王—孙大圣—孙悟空猴 ——神—— 人社会性传奇性 集“猴”、“神”、“人”的特点于一身。分析美猴王艺术形象的现实意义小组讨论交流:
1、在猴王的身上,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和理想?
2、我们今天应从猴王身上学习些什么?
明确:《西游记》中最光辉的艺术形象是孙悟空,他是一个集猴、人特点于一身的理想化艺术形象。他在人民心目中是理想的英雄人物的化身。作者在这一艺术形象上寄寓了自己的理想,孙悟空的主要特征是敢于斗争,不怕困难,积极乐观、勇武机智。它敢于蔑视皇权,勇于造反,表现了作者反抗传统、反抗权威、蔑视等级制度等反封建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开端:石猴出世——神异出众
发展:石猴生活——活泼灵巧、胆量过人
高潮
结局——石猴探洞,被拥为王
——高度智慧,不负众望美猴王智慧灵巧本领超群深孚众望 本文讲述了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
住,而被拥戴为王的故事,刻画了智慧灵巧、本领高强、深孚众望的美猴王形象,歌颂了他不畏艰险、敢说敢干的精神。
品 析 课 文 1.石猴的出世有何不平凡之处?作者开头写他的身世有什
么作用?【答案】
课文写石猴不比众猴,是破仙石而出,虽不是母体而生,却是“五官俱备,四肢皆全”。课文起笔这样
写,就显得他神异出众,也为后面写石猴探洞,被拥为王埋下伏笔。2.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写石猴的山中生活?写出了石猴
的哪些特点?【答案】
“行走跳跃”,写其行动;“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写其饮食;“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写其交往;“夜宿石崖,朝游峰洞”,写其行踪。集中表现他活泼、灵巧的特点。
3.语言描写突出了石猴的什么特点?
【答案】 “我进去!我进去”突出石猴的胆量过
人,体现他逞强好胜的特点。
4.第四段第一句中的几个动词有何表达效果?【答案】本题运用动词表达效果分析法。“瞑”“蹲”“纵”“跳”一系列动词,写出了石猴动作的敏捷,形象生动地表现出石猴超群的胆量和非凡的勇气。5.“跳过桥头……移过去。”【答案】本题运用动词表达效果分析法。“跳”“
抢”“夺”“占”“争”“搬”“移”这些动词抓住了猴子的特点,表现了猴子顽皮、好动等性格,语言生动活泼。
6.结尾这句话有什么作用?【答案】此句总结了全文,交代了“美猴王”之称的来历,照应题目。
阅读方法解密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
分析结尾句(段)的作用是中考题中常见的题目。答题时应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结构方面的作用主要有:照应题目、开头或者前文某一段,使文章结构完整;总结上文。内容方面的作用主要有:点明或深化中心;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或感悟;写出人物的品质精神;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发出号召等。【答案】本题考查材料与主题的关系。本文记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详写石猴成王,略写石猴出世。石猴之所以能成王,被称为美猴王,是由于他凭高度的智慧、惊人的胆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发现水帘洞,赢得了众猴的信任和拥戴。这一点最能表现主题,突出美猴王的性格,所以详写。而石猴从石中出,只能说明他先天出众,来历不凡,不必多费 1.【手法探究】作者选材是如何做到详略得当的?为什么这
样安排?【答案】本题运用分析人物形象法分析。(1)美在出身神奇:名山仙石,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内育仙胎,产一石卵,化而为猴,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神奇的出身为美猴王神奇的本领作铺垫。(2)美在行动活泼: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朝游峰洞。自然风光很美,石猴的行动活泼自在。(3)美在行动勇敢:三次“瞑目蹲身”,跳进跳出水帘洞,动作敏捷,胆量超群。(4)美在语言形象:“我进
去!我进去”“大造化!大造化”“没水,没水”,在这重复的语言中,猴性尽显,急躁好胜的神态如在眼前。
2.【难点探究】美猴王显然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美猴王“美”
在何处?1.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悟空从出世到成为“美猴王”的全过程,故事情节完整,层次清楚。
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课文详写美猴成王,略写石猴出世,突出美猴王的性格特点。
3.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表现石猴的特点。1、请以“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为题,充分发挥想象写片段作文。
2、课外继续阅读《西游记》,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