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相交线与平行线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1.1 相交线与平行线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2-21 20:3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第1课时 相交线与
平行线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2.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课堂讲解相交线与平行线
对顶角及其性质
补角、余角及其性质2课时流程逐点
导讲练课堂小结作业提升 生活中处处可见道路、房屋、山川、桥梁······在
这些大自然的杰作和人类的创造物中,蕴涵着大量的
平行线和相交线. 你能从桥梁和窗棂图中找到平行线
和相交线吗?
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发现相交线和平行线的一些
特征,并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我们还将利用圆
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尝试着作一些简单的图案!1知识点相交线与平行线 知1-导观察下面几幅生活中的图片: 我们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
系有相交和平行两种.
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我们称这两条直
线为相交线(intersection lines).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parallel lines).知1-导知1-讲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是平行线
C.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就重合
D.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A.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但不是平行
线,故A不正确;
B.平行线是直线,而不是射线,故B不正确;
C.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两种情
况,故C错误.导引:D 平行线定义中有个条件是“在同一平面内”,
丢掉这一条件情况就会发生改变,结果就会出现多
种情况.知1-讲知1-练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线段平行
B.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
C.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平行
D.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射线平行知1-练2 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三次,则产生的折痕间的位置关系是(  )
A.平行  B.相交 
C.平行或相交  D.无法确定2知识点对顶角及其性质 知2-导议一议
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
点O,那么∠1与∠2的位置有什
么关系?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为 什么?与同伴进行交流. 在图中,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1与∠2
有公共顶点O,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
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vertical angles).知2-导知2-讲1.对顶角
(1)定义: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它们的两边互为反
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如图,∠1和∠3是对顶角.
(2)性质:对顶角相等.
知2-讲要点精析:
①对顶角都是成对出现的,当两个角互为对顶角时,
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对顶角;
②对顶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其实质是:对顶
角是两直线相交所成的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
③对顶角的条件:a.有公共顶点;b.两边互为反向延
长线.知2-讲例2 〈铜仁〉如图,∠1与∠2是对顶角的是(  )判断两个角是不是对顶角,要紧扣对顶角的定义,
A中∠1和∠2的顶点不同;
B中∠1和∠2的两边都不是互为反向延长线;
C中∠1和∠2符合对顶角的定义;
D中∠1和∠2有一条公共边.导引:C 判断两个角是否互为对顶角的方法:一看它们
有没有公共顶点;二看这两个角的两边是否互为反
向延长线,实质就是看这两个角是否是两条直线相
交所成的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知2-讲知2-讲例3 如图,已知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 ∠DOE=90°,∠AOE=36°,求∠BOC的度数.因为∠BOC=∠AOD或
∠BOC=∠BOF+∠COF,
所以有两种途径:
求∠AOD或∠BOF,∠COF,
而它们都可由已知∠DOE=90°,
∠AOE=36°求出.导引:知2-讲因为直线AB,CD相交于点O,
所以∠BOC=∠AOD(对顶角相等).
因为∠DOE=90°,∠AOE=36°,
所以∠AOD=∠DOE+∠AOE=90°+36°=126°.
所以∠BOC=∠AOD=126°. 
因为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
所以∠COF=∠DOE,∠BOF=∠AOE(对顶角相等).
因为∠DOE=90°, ∠AOE=36°,
所以∠COF=90°, ∠BOF=36°.
所以∠BOC=∠COF+∠BOF =90°+36°=126°.解法一:解法二: 在进行计算和证明时,“对顶角相等”这个结
论常常被用来将要求的角转化成与已知条件相关的
角来求解,即对顶角构建了一个已知条件和待求结
论之间的“桥梁”.知2-讲1 如图,∠1和∠2是对顶角的是(  )知2-练2 (2015·贺州)如图,下列各组角中,
是对顶角的一组是(  )
A.∠1和∠2 B.∠3和∠5
C.∠3和∠4 D.∠1和∠53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对顶角相等;
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③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
④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知2-练4 (2015·梧州)如图,已知直线AB与CD交于点O,
ON平分∠DOB,若∠BOC=110°,则∠AON
的度数为________.知2-练3知识点补角、余角及其性质知3-导想一想
在右图中,∠1与∠3有什么
数量关系?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
补角(supplementary angle) .
类似地,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称这两
个角互为余角(complementary angle).知3-导知3-导做一做
如图,打台球时,选择适当的方向用白球击打红
球,反弹后的红球会直接入袋,此时∠1=∠2.知3-导 将此图简化为下图,ON与DC相交所成的∠DON
和∠CON都等 于90°,且∠1=∠2. 在下图中:
(1)有哪些角互为补角?
有哪些角互为余角?
(2)∠3与∠4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3)∠AOC与∠BOD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知3-导知3-讲1.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
补角.
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
余角.
3.补角、余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
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知3-讲例4 〈福州〉如图,∠AOB=90°,若∠1=40°,则
∠2的度数是(  )
A.20°   B.40°   C.50°  D.60°因为∠AOB=90°,由互为
余角的定义得∠2=90°-
∠1=90°-40°=50°.导引:C 本题应用定义法求解. 由互为余角的定义得∠2
=90°-∠1=90°-40°=50°.
注意:互为余角(或互为补角)指的
是两个角的数量关系,与它们的位
置没有关系.本例中的∠1,∠2
互余又相邻,而右图中,∠1与∠2
是互余不相邻,∠2与∠3是互补不相邻.知3-讲知3-讲例5 如图, 已知∠AOC=∠BOD=90°.指出图中还有哪些角相等,请说明理由.∠1=∠3.
理由:因为∠AOC=90°,
所以∠1与∠2互余,即
∠1=90°-∠2.
又因为∠BOD=90°,所以∠3与∠2互余,即
∠3=90°-∠2.所以∠1=∠3(同角的余角相等).解: 本题结合图形应用 “同角的余角相等”说明了
∠1=∠3,这是余角性质应用的一个典例.知3-讲知3-讲例6 请把下列推理过程补充完整.
如图,因为PD⊥OA,PC⊥OB,
所以∠PDO=________,
∠PCO=________(垂直的定义).
所以∠PED+∠P=90°,
∠CEO+∠O=90°.
因为∠PED=∠CEO(对顶角相等),
所以∠P=________(        ).90°90°∠O等角的余角相等 本题结合图形应用“等角的余角相等”说明了
∠P =∠O,这是余角性质应用的又一个典例.知3-讲1 (2015·玉林)下面角的图示中,能与30°角互补的是(  )知3-练2 (2015·株洲)已知∠α=35°,那么∠α的余角等于
(  )
A.35° B.55° C.65° D.145°3 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因为∠1+∠3=180°,
∠2+∠3=180°,所以∠1=∠2的依据是(  )
A.同角的余角相等
B.等角的余角相等
C.同角的补角相等
D.等角的补角相等知3-练4 (2016·长沙)下列各图中,∠1与∠2互为余角的是(  )知3-练1.同一平面内两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和平行
2.对顶角及其性质:
(1)对顶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其实质是:对顶角是两直线
相交所成的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
(2)性质:对顶角相等
3.余角、补角及其性质
(1)如果两个角的和为9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
个角的和为18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2)性质: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