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物质的性质
1.[2016·玉林]端午粽飘香,下列制作粽子的过程有新的物质生成的是 ( D )
A.清洗糯米 B.把肉切成小块
C.用粽叶包粽子 D.烧火煮粽子
2.[2016·济宁]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C )
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
3.[2016·天津]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图5-8
A.该物质为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在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4.[2016·百色]小明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指针还是稍微偏左。再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指针又稍微偏右,接下来操作正确的是 ( D )
A.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B.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C.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D.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5. [2016·贺州]“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初中物理实验课老师要安排学生做的实验:
(1)如图所示,在实验的过程中,为了让水尽快沸腾,除了给烧杯盖上纸盖,请另外说出两种合理的方法①__用热水或温水__;②__适当减少水的质量__。
(2)经过实际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①加热初水升温__快__,快要沸腾时水升温__慢__(均选填“慢”或“快”);②沸腾时,如果把纸盖移开,水的沸点会__降低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解析】 (1)水沸腾实验中常见的为了缩短实验时间的方法有①烧杯上加盖子;②用热水完成实验;③减少水的质量。(2)①实验加热初由于水和周围温差较小,热量散失较慢,升温快,水温不断升高,快要沸腾时和周围温差变大,热量散失变快,升温变慢;②沸腾后纸盖拿开后,液体上方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6.[2015·金华]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明找来大小不同的铝块进行实验。
图5-10
(1)图甲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使用托盘天平的情景,他的操作错误的是__直接用手取放砝码(或没有用镊子取放砝码)__。
(2)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操作,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铝块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为__2.7__g/cm3。
第5课时 物质的性质
1.[2016·台州]安装在浴室内的某种防雾镜,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镜面 ( B )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
2.[2016·聊城]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变化本质,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D )
A.铵态氮肥与碱共热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C.给水通直流电,产生气泡
D.敞口放置的浓盐酸瓶口产生白雾
3.[2016·南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出现“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是 ( A )
A.分子间的间隔变化 B.分子的质量变化
C.分子的体积变化 D.分子的种类变化
4.[2016·湘潭]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
选项
事实
微观解释
A
温度降低,汽油的密度增大
分子的体积变小
B
春天公园里散发出阵阵花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一滴水中含有约1.67×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5.[2015·黄冈]水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能源。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D )
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B.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
C.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D.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6.[2015·东营]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下列步骤不需要的是 ( B )
A.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1
B.用天平测量量筒的质量m2
C.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
D.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量筒中小石块和水的总体积
V2
7.[2016·锦州改编]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A.高压锅内水的沸点比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高,原因是气压越高,沸点越
高
B.夏天,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觉凉爽是因为电风扇吹风可以降低室内的温度
C.我们看到的热锅上的“白气”,是锅内的水汽化成的水蒸气
D.从冰箱里拿出冷饮,其表面有“白气”,这是蒸发现象
8.[2016·镇江改编]某同学做冰的熔化实验时,绘制了如图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根据图像不能 ( C )
图5-1
A.知道冰熔化时的温度
B.判断出冰属于晶体
C.求出冰熔化前的质量
D.比较冰和水升温快慢
9.[2017·预测]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四个实验小组测得水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水的沸点(℃)
98.2
98.9
98.5
98.6
对于上述实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四个小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水的沸点是100℃
B.只有第2小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最接近100℃
C.只有第1小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偏离100℃最大
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解析】 水的沸点不一定是100℃。实验时应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只要操作正确,应尊重实验事实。
10.[2016·邵阳]小花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实验的数据如表。这种液体的密度和空量杯的质量分别是 ( D )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30
50
70
液体的体积V(cm3)
10
30
50
A. 3.0×103kg/m3 10g
B.1.7×103kg/m3 10g
C.1.4×103kg/m3 20g
D.1.0×103kg/m3 20g
【解析】 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液体体积V1=1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总1=30g;当液体体积V2=3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总2=50g;
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
则:m总1=m1+m杯,30g=ρV1+m杯……①
m总2=m2+m杯,50g=ρV2+m杯……②
②-①得:ρ(30cm3-10cm3)=20g,ρ=1g/cm3=1.0×103kg/m3,代入①解得:m杯=20g。
11.[2016·淮安]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装有水的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__汽化__造成的,而瓶口上方的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发生__液化__形成的,该变化过程需要__放__热(前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12.[2016·哈尔滨]如图所示,用天平测量空瓶质量后,再将它装满酱油,由图乙可知,装满酱油的瓶子的总质量为__47__g,空瓶容积为30cm3,酱油密度为__1.1__g/cm3。
图5-3
13.[2016·娄底]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5-4
(1)除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秒表__。
(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慢_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在放置上有什么要求?__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萘中__,__不能碰到试管壁和底__。实验中要不停地用搅拌器搅拌,其目的是__使萘各处的温度一致__。
(4)给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汽”冒出,“白汽”是__B__(填序号)。
A.水蒸气 B.小水珠
(5)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图像中可看出,萘是__晶体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10__min。
14.[2016·北京]为了比较铜和铝的导热性能,小军选取了粗细均匀、横截面积、长度均相同的U形铜棒和铝棒进行实验。小军认为导热性能无法直接测量,他首先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可直接测量量之间的关系,并类比所学知识定义了一个物理量k,来衡量物质的导热性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并成功比较出哪种材料导热性能更好。小军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甲所示。他将铜棒的一端放入烧杯内持续沸腾的水中,铜棒的另一端放入试管内25℃的冷水中,每隔50s测量一次试管内水的温度并记录,依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中的图像①。换成U形铝棒后,小军按照同样的实验方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每隔50s测量一次试管内水的温度并记录,依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中的图像②。
图5-5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实验中,用来衡量导热性能的物理量k是用__D__表示的。(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时间 B.温度
C.温度的变化量 D.单位时间内温度的变化量
(2)可推断出此实验中__铜棒__的导热性能更好。(选填“铜棒”或“铝棒”)
15.[2016·重庆A卷]小杜同学在长江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密度。
(1)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
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③根据密度的公式,算出鹅卵石的密度ρ;
④将鹅卵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
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__A__(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图5-6
(2)如图甲所示,小杜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__调平衡时游码没有归零__。
(3)小杜纠正错误后,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__27__g;由图丙和图丁可知鹅卵石的体积是__10__cm3,计算鹅卵石的密度为__2.7__g/cm3。
(4)若鹅卵石磨损后,它的密度将__不变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__相平__,若小杜在图丙中读数正确,在图丁中读数时视线仰视,所测得鹅卵石的密度将__偏大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6.[2015·衢州]《乌鸦喝水》故事里的乌鸦真的都能喝到水吗(假设水要满到瓶口)?影响乌鸦能否喝到水的因素有哪些呢?
小柯找来三个容积不同的圆柱体塑料杯(220mL、300mL、350mL)、同规格小钢珠、大小相近的鹅卵石(比小钢珠大)、沙子、量筒(500mL)、烧杯、水槽等器材进行探究。
(1)小柯找来三个塑料杯,目的是研究乌鸦能否喝到水是否与容器__大小(或容积)__有关。
(2)小柯往一个空杯里加入一些水,再往里投钢珠,发现无论投入多少,水都不能满到杯口。是不是原先杯里的水太少?杯里至少要有多少水才行?请你设计方案,测出往该塑料杯里投钢珠使水满到杯口需要的最少水量:__方法一:先将小钢珠填满杯子,然后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V0,再将量筒里的水慢慢倒入杯子中,当水满到杯口时,读出量筒里剩余的水量V1,从而计算出倒入杯里的水量(V0-V1),该水量就是投小钢珠喝到水时杯子里需要装入的最少水量。方法二:先将杯子装满水,然后将杯子放到没有水的水槽中,再往杯子中投入小钢珠,直至小钢珠堆满杯子,将水槽中的水倒入量筒中,测量出水量,从而计算出留在杯子里的水量,该水量就是投小钢珠喝到水时杯子里需要装入的最少水量(其他方法合理均可)__。
(3)已知往300mL的杯子里投钢珠测出使水满到杯口需要的最少水量为145mL。现在往空杯里加145mL水后,投入鹅卵石。多次实验发现无论投入多少鹅卵石,杯内水位虽有差异,但都不能满到杯口,接着往其中投入沙子,水面上升并溢出杯口。说明乌鸦能否喝到水还跟__投入物体之间的空隙(间隙)和投入物体与杯子内壁空隙(间隙)__有关。
课件41张PPT。第5课时 物质的性质2.熔化和凝固(理解)
(1)熔化:物质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固:物质从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________。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__________。
冰的熔点为________。
(3)晶体熔化的条件
①温度达到熔点;
②不断吸收热量。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有无一定的熔点,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点凝固点0℃1.物质的构成(了解)
(1)含义:分子是构成物质且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分子的特性
①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运动,温度越高,________ __________越剧烈;
②分子之间有一定的________;
③分子之间有一定的________和斥力。
【注意】
构成物质的微粒除了分子外还有原子和离子。无规则分子无规则运动空隙引力 【注意】
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同一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3.汽化和液化(理解)
(1)汽化:物体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的两种形式为______________。
(2)蒸发:蒸发就是在____________下,在______________发生的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蒸发和沸腾任何温度液体的表面缓慢的汽化现象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沸腾:沸腾就是在______________下,在________________ ____同时进行的__________________。
(5)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________。
【注意】
(1)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液体的沸点跟大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6)液体的沸腾条件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一定的温度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收热量 (7)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8)液化方法:降温;压缩体积。
4.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和放热(了解)
(1)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有:________________ ____。
(2)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的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
5.物质的变化及性质(掌握)
(1)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变化反映性质,性质决定变化。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2)常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①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②化学性质:物质的可燃性、酸碱性、稳定性、腐蚀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注意】
用分子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是变化前后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而物理变化是变化前后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空隙。6.质量的测量(掌握)
(1)质量的含义:质量表示________________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形状、位置、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常用单位是____________,比它小的单位有克(g)和毫克(mg)。
(3)质量的测量:实验室常用________测量物体质量。
(4)天平的使用
①调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____________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物体含有物质千克(kg)天平零刻度线②称量时,被测物体放________,砝码放________,加在天平上的物体质量不能超过它的________。用________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直到天平重新平衡。
(5)使用天平时的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首先要看天平的最小刻度和称量;
②不能用手去摸天平托盘或砝码;
③取放砝码要用________;
④潮湿的物品或有腐蚀性的化学药品可放在烧杯里称量,没有腐蚀性的化学药品可在天平两盘各放一张同样的白纸,然后称量。左盘右盘称量镊子镊子 【注意】
氢氧化钠等有腐蚀性的药品不能放在纸上称量,更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
7.密度(理解)
(1)含义:某种物质单位________的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公式:__________。
(3)单位:_________或g/cm3。1g/cm3=__________kg/m3。
(4)能运用ρ=m/V进行有关密度的计算。
【注意】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多少、体积的大小无关,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相同。体积质量ρ=m/Vkg/m31×1038.密度的测量(理解)
(1)原理:ρ=m/V。
(2)主要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等。
(3)固体密度的测量步骤:测质量;测体积;计算。
(4)液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差值法”。
①把液体放在烧杯中测得总质量为M;
②把部分液体倒入量筒测得体积为V;
③测得剩余部分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
④计算倒出部分液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
⑤计算液体的密度:ρ=_____________。M-m(M-m)/V【注意】
测量过程中要减小误差,测量液体密度用“差值法”就是为了减小误差。
类型之一 理解分子的特性
[2015·济宁]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14-1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 ( )B 图5-1
A.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不合理
B.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
C.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不合理
D.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解析】 由题意可知,图甲中,虽然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但是它也会运动到上面的瓶子内,这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最有说服力;图乙中,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在上方,抽去玻璃板后,由于重力的作用,二氧化氮气体会向下运动,所以不能完全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最不合理。
【点悟】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类型之二 了解物态变化
[2015·湖州]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5-2所示。下列选项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 ( )图5-2C【解析】 水汽化发生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只有分子间空隙发生变化。A、B图中分子发生变化,D图中分子间空隙没有变化。[2015·温州]某同学将烧杯和量筒置于同一环境中,分别装入20mL液体。一段时间后,剩余液体体积最少的是 ( )
A B
C D
B【解析】 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有关,其他条件相同时,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性质有关,相同条件下,酒精比水蒸发更快。
【点悟】 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是先判断变化前的状态,后分析变化后的状态,根据前后状态的变化判断物态变化。物态变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只有分子间空隙发生变化。类型之三 判断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016·安顺]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描述中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B[2016·广州]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
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金刚石硬度大
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
【点悟】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的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属于物理变化。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等。B类型之四 掌握质量与质量的测量
[2016·贺州]如图所示,小露用天平测木块的质量:
图5-3(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________移至标尺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____________,使天平平衡。
(2)木块放在天平的左盘,然后用________往右盘中加减砝码。
(3)放在右盘的砝码的位置如图,则木块的质量是 ______g。游码平衡螺母镊子27[2016·三明]小晶同学利用天平测量一枚订书钉的质量:
(1)她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移到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标尺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她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调节横梁平衡后,她把200枚订书钉放置左盘,横梁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所对的刻度如图所示,则200枚订书钉的质量是______g,通过计算可得到一枚订书钉的质量。左9.4 图5-4
(2)她没有用天平直接测量一枚订书钉的质量,是因为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使用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0”刻度线处,因为指针偏右,所以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使横梁平衡。200枚订书钉的质量m=5g+4.4g=9.4g。(2)一枚订书钉的质量太小,小于天平标尺上的分度值,因此不能直接测量一枚订书钉的质量。一枚订书钉的质量太小,托盘天平测量不出其质量【点悟】 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之前要进行调平,平衡螺母相对于指针的调节规律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之和;测微小质量时在物理测量中常采用累积法,即测多算少的方法。类型之五 理解密度的测量
[2016·台州]小晨设计了一个实验,用排水法测某实心金属块的密度。实验器材有小空筒、溢水杯、量筒和水。实验步骤如下:
①让小空筒漂浮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如图甲;
②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20mL,如图乙;
③将烧杯中20mL水倒掉,从水中取出金属块,如图丙;
④将金属块放入小空筒,小空筒仍漂浮在水面,测得此时溢出水的体积为44mL,如图丁。 图5-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被测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g/cm3。
(2)在实验步骤③和④中,将沾有水的金属块放入小空筒,测出的金属块密度将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解析】 (1)由图甲和图乙可知,金属块的体积:V=V排水=20cm3,因为将金属块放入小空筒,小空筒漂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小空筒与金属块的重力之和,而小空筒浮在水面上3.2不变[2016·重庆B卷]某中学环保小组在长江边取适量江水样品,分别进行了江水密度的测量:
图5-6(1)小薇把样品带回学校,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天平放在________台上,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 (选填“右”或“左”)调,直至天平平衡;
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江水样品,测出烧杯和江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烧杯中江水的质量为_______g,将烧杯中的江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江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江水的密度为______g/cm3;
③小薇用这种方法测出的江水密度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水平右39.61.1偏大(2)小亮把样品带回家,用家里的一台电子秤(如图丙所示)和没喝完的半瓶纯净水,做了如下实验:
①用电子秤测出半瓶纯净水的总质量为m1,并用笔在瓶身水面位置标记为A;
②把瓶中的水全部用来浇花,然后吹干,用电子秤测出空瓶的质量为m2;
③把江水慢慢倒入空瓶中,直至液面与____________相平,再用电子秤测出瓶的总质量为m3;
④则江水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_______;(纯净水的密度用
ρ水表示);标记A处⑤小亮测算江水的体积使用了下列3种物理方法中的_____。
A.控制变量法 B.等量代替法 C.类比法
B【点悟】 测量固体的密度时,不仅应注意减小误差,更应注意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进行规范的实验,并准确记录数据、分析数据。
不理解密度的含义致错
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物质的密度比b的大
B.b物质的密度是2×
103kg/m3
C.b物质的密度是a的2倍
D.a、b的密度与它们的
质量、体积有关图5-7【错解】 D
【错因分析】 误认为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a物质的密度是0.5×103kg/m3,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
【正解】 B1.[2016·兰州]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质量的大小与地理位置无关
B.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密度小
C.冰熔化成水,密度变小
D.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A2.[2016·黔东南州]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
A.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B.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C.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的密度大
D.相同质量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D